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想一點辦法。是的,美食就是我找的樂子,想的辦法!小談食刻和你一起認真對待吃下的食物!
茄子,一種大家非常熟悉的食材,一年四季均可以買到,古時人們把茄子還稱為「酪酥」,從這一名字就可以看出,這種蔬菜的美味。茄子原產地並不在中國,但絲毫不影響文人墨客對它的喜愛。不信你看宋代吳安曉的《茄詩》:「青紫皮膚類宰官,光圓頭腦作僧看」。
茄子的名字較多,比如茄瓜、矮瓜,它的製作方式也比較的多樣,生食、涼拌、熱烹、幹制、醃漬均可。哪種做法最好吃,這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要我講茄子最好吃的做法,應該是紅燒,紅燒的茄子入味更快,烹飪起來也相對的簡單。
《西陽雜俎》記載:「茄子煮熟食之厚腸胃……僧人多炙之,甚美。傳統醫學則認為,茄子性味甘、寒、無毒。僧人的做法我嘗試過多次,但沒有油的茄子就好像失去了靈魂,一點都不好吃。所以做茄子,我最喜歡這道臘鴨腿燒茄子。
燒茄子有訣竅,先放油是不對的!教你正確做法,茄子不吸油不發黑。家常做茄子不要直接放油燒,而需要提前放鹽醃製,放入鹽的茄子,能吸走大量的水分,讓茄子保留它的色澤,這樣再放油炒,就能讓它不吸油不發黑。
在燒茄子的時候,除了放鹽醃製,還需要多搭配一點食材,比如豬肉、或者臘鴨腿,茄子夾臘鴨腿一起炒,腊味飄香,成本不到10元,端上桌抵得上大魚大肉。臘鴨腿含有大量的鹽分,需要提前浸泡,泡發好以後,切成丁炒,能夠使茄子快速的入味,上桌的時候腊味飄香,特別的下飯。
01【臘鴨腿燒茄子】
食材準備:茄子2個、臘鴨邊腿1隻、小米辣3個、薑片5片、蒜瓣3個
輔料:植物油、鹽、料酒、生抽、醬油、豆瓣醬1勺、雞精2克
製作過程:
1、臘鴨腿吃之前放入冷水中浸泡,大概4個小時左右,把鴨腿取出,剔去骨頭只留下肉,緊接著把肉切成小丁。
2、新鮮的茄子,把它用流水衝洗乾淨,找一個籃子,把它放進去,加入適量的鹽,用手抓勻,醃製出多餘的水分。
3、鍋中放入植物油,燒至5成熱的時候,放入豆瓣醬炒出紅油,接著放入切好的腿丁,再把蒜瓣還有小米辣以及薑片放進去炒香。
4、把醃製好的茄子,擠幹多餘的水分,用流水衝洗一遍,再把它擠幹,倒進鍋中進行翻炒,炒至變軟讓其入味。
5、炒軟茄子以後,開始進行調味,放入生抽還有醬油進行調底色,從鍋邊淋入少許的料酒,炒香炒至入味,放入雞精2克進行提鮮。
6、炒香炒至入味以後,關火出鍋,一道營養美味的家常菜,臘鴨腿燒茄子就製作完成了,開胃又下飯,特別的香還比較入味。
食刻tip:
臘鴨腿是我們這裡很暢銷的一種腊味,尤其是豬肉漲價的那一陣子,它成了很多人替代豬肉的肉食。茄子要不吸油不發黑,主要就是去除它的水分,茄子的水分擠幹以後,既可以防止它發黑,還能最大程度地減少的油份的攝入。
【本文由「小談食刻」原創,首發於百家號:「小談食刻」,圖片均由本人拍攝。未經許可不得刪改、盜用,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