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一再強調教育要公平公正,但是班級裡的不同座位對孩子的學習起到的影響作用不一樣卻是我們需要尊重的事實。很多家長能明確意識到這一點,但卻對於不同座位的差別有很多誤解,所以經常會盲目的要求老師把自己家孩子調到第一排。
可實際上第一排的座位就那麼幾個,怎麼可能照顧得到所有孩子,更何況也不是每一個孩子都適合坐到第一排的,接下來就讓我為各位家長詳細的解釋一下班級中不同座位所適合的不同的孩子。
一般來說家長總認為第1排和第2排是最適合孩子學習的地方,但事實卻往往與家長的觀點相違背,第1排第2排其實也被稱為「偽學習區」。想要知道為什麼第1排和第2排不是最好的學習位置,首先就要明白一件事:老師講課的時候要照顧到班級所有的同學。老師通常一抬眼所能看到的位置就是班級的中前排左右,而第一第二排由於位置靠老師太近,有的時候會被講臺所擋住,而人在看東西的時候又習慣性先看中間後看邊角,所以第一排第二排實際上是某種意義上的「燈下黑」。
在第一排第二排的學生,雖然在老師眼皮底下沒有辦法調皮搗蛋,但學習情況卻並不一定非常的專注。孩子如果溜號,老師其實是不能第一時間發現的,只有當孩子有明顯的擾亂課堂秩序的行為的時候,老師才能對孩子有所察覺。所以孩子如果比較喜歡調皮搗蛋,那麼家長將孩子安排到第一排或者第二排還可以,而如果孩子是學習的方面想要有提高,其實並不適合坐在這個位置。
靠中間的中前排這個位置其實是學習的最好的位置。老師一抬眼所看到的其實就是這個位置,比如當老師講了一道題問「還有誰不明白」,一般都會下意識的看一下這個區域,而這個時候孩子如果面帶疑惑或者是沒有跟上老師的節奏,老師往往能第一時間發現,並且會專門的詢問這個孩子「你有什麼不懂的嗎?」而孩子也便可以因此得到老師的解答。
所以如果孩子有相當的學習意願,但對於知識的掌握有待提升,那麼坐這個位置其實是相當不錯的。但是這個位置往往爭搶的學生很多,如果老師負責任或者對班級的掌控比較到位的話,這個座位是會經常改變的,只有對這個座位最需要的孩子才會得到這個座位。
通常來說,後排尤其是靠兩邊的後排,被認為是「壞孩子的角落」。雖然事實上大多數如此,但其實這種角落和遠離老師的地方,是比較適合一類比較特殊的孩子學習的。
老師的講課其實是要照顧到大多數的孩子,不管是尖子生還是吊車尾,其實都可能在講課中沒有收穫到太多益處,一個是都會,一個是聽不懂。而有一些孩子的學習思路和學習進程與老師不同,經常走在老師前面,就沒有必要去強跟著老師進行學習,而這種遠離老師的影響的位置,其實恰恰是最適合這擅長自學的孩子學習的。
記得在我高中的時候,班級的最後一排便是坐著全班成績的前10名,而這些孩子都是非常聰明並且有相當程度的自學能力的,他們甚至還得到老師的特許,可以在上課的時候不跟著老師而是獨自的學習。如果您家的孩子是這樣的「小天才」,或者有這樣的天才潛質,那麼將孩子安排到這個座位,其實反而比前排那種受老師關注和影響更深的位置,更適合孩子學習。
除了以上三種,剩下其他的座位大抵上都是差不多的。老師對於這些地方的關注程度和所能看見的優先級其實都相差無幾,但是卻有兩個極其特殊的位置,有的班級有,有的班級卻沒有。這個位置就是老師手邊的那兩個專座,又稱「哼哈二將專座」,一般這兩個位置所坐的孩子都是那種非常調皮容易擾亂課堂秩序的孩子。
將孩子掉到這個位置其實往往並不是出自家長的要求,而是老師害怕這一個孩子擾亂了整個班級的學習氣氛,而這兩個位置的孩子除了能被老師看著學習之外,還往往會因為和老師相處最多,導致坐這兩個位置的孩子,在整個學習生涯中和老師的關係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