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灘沙地買來大西瓜,回家炫耀我的網紅切瓜法,幾刀下去尷尬了

2020-12-13 城堡美廚記

昨天周六,全家到黃河遊覽區遊玩,因為剛剛下了一場大雨,再加上黃河三門峽水庫放水,黃河終於有了奔騰不息的感覺,難得一見的壯觀美景,站在黃河邊上,突然想到了杜甫的「天高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天氣也非常涼爽,讓人頓時覺得心曠神怡,不過在黃河邊遊玩,因為是汛期要特別注意安全。我們全家來到黃河灘還有另外一個目的,那就是買幾個黃河灘沙地西瓜帶回去,哈哈,吃貨走到哪裡都不會忘了吃的。

驅車沿著黃河邊的公路走,不一會兒就看到了路邊滿載西瓜的拖拉機,他們的主人是一對中年夫妻,皮膚曬得黝黑髮亮,一看就是當地的瓜農,這裡的西瓜要比其他地方的都便宜,只賣6角錢一斤,10元錢就能買兩個滾圓的大西瓜了。

既然來到了田邊地頭,怎麼能不進去看一看呢?其實站在公路上的時候,想不到腳下就是一片瓜田,因為看上去這裡到處都是雜草,沒想到走近了一看,就在這雜草與西瓜葉的下面,隨處可見圓圓滾滾的大西瓜,孩子第一次見到滿地的西瓜,激動的不得了。

這可是真正的旱地西瓜,生長的地方離黃河不足200米,對這樣的西瓜非常有信心,必須要買幾個帶回去。挑西瓜的時候專門跟瓜農交代,要挑沙瓤西瓜,瓜農也不知道用了什麼辨別方法,一眼就能區分清楚沙瓤西瓜還是脆感西瓜,很神奇,這功力不是一天兩天能達到的。

在我的眼裡只有沙瓤西瓜才有西瓜的感覺,也可能只是自己的偏見吧,比如老公就更喜歡脆感的西瓜,覺得那樣水分更多,好在是我說了算,帶到家裡迫不及待的切開一個西瓜,果不其然,真的是沙瓤瓜,好激動啊,專程從瓜田帶回來的瓜就是不一樣。

接下來我就開始跟家人炫耀我的網紅切瓜方法,先是鼓吹了一番,說我切出來的瓜,能讓大家手不沾西瓜汁,吃起來特別方便,而且還特別好看,絕對沒有啃西瓜的狼狽相,大家就等著優雅的吃西瓜吧!

先將西瓜一分為二,然後將半個西瓜倒扣在案板上,用刀切成豎條,寬度大約為兩三釐米。

接下來用同樣的方法橫著切,切成網格狀,以前這樣切過都很成功的,可是沒想到這一次幾刀下去西瓜就崩塌了,完全扶不住的樣子。

突然覺得好尷尬呀,怎麼七零八落的呢?這時候才想起來自己買的是沙瓤西瓜,這西瓜的果肉,如同它所生長的土地一樣,完全是沙質的,所謂「一盤散沙」大概就是這樣吧。

沒辦法,只好將這些西瓜塊反過來放在果盤裡,然後用勺子挖著吃了,儘管西瓜被切得零零散散的,看起來確實不好看,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西瓜吃起來真是相當的甜,果然沒有辜負我們的期望啊!

這番炫技算是炫失敗了,看來不管什麼事情,都要特殊問題特殊對待呀,以前總說不能搞一刀切,看來還真是這樣!

相關焦點

  • 稷山薛文法:打工黃河灘
    我和振平哥因為第一次出來幹活,還帶著幾分陌生和羞澀,狗頭爹也不善言談,所以找活的事情就落到了善於交際、多次來此打工的喜喜爹身上。一開始找了幾家,不是已經有人幹了,就是對我和振平哥兩個戴著眼鏡的文弱書生持懷疑態度,怕難以勝任工作。最後總算談妥了一家,這家僱主說就看中我和振平哥兩個年輕,因為到這裡打工的不是老年人,就是婦女。每人每天10元工資,先到大豆地裡去鋤草。
  • 視頻|守望黃河灘,山東黃河灘區遷建幹部的酸甜苦辣
    視頻|守望黃河灘,山東黃河灘區遷建幹部的酸甜苦辣大眾日報記者 單青 王志浩 楊學瑩 策劃 婁和軍2020-09-19 11:57:37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黃河灘區大遷建,對於灘區廣大黨員幹部來說
  • 五一期間 黃河灘變燒烤攤
    五一假期 ,黃河灘上 這邊吆喝的熱鬧,那邊吃的熱鬧,馬扎、啤酒、小攤、烤串,猛一看還以為到了燒烤街,可是再仔細一看,這分明就是黃河灘。  攤販說一天光魷魚串就能買三四千串。放眼望去,濼口浮橋北側的黃河灘幾乎全都被燒烤佔滿,整個河灘人聲鼎沸、煙霧繚繞。
  • 紀錄片|走出黃河灘
    (原標題:紀錄片|走出黃河灘)
  • 原創兒童音樂劇《黃河灘區的孩子們》在山東濟南成功首演
    原創兒童音樂報告劇《黃河灘區的孩子們》於12月25日在山東濟南歷山劇院成功首演。現場氣氛熱烈,掌聲雷動,結尾處,觀眾情不自禁地與臺上的小演員進行互動。散場後,觀眾們還在哼唱劇中歌曲,對小演員們的多才多藝嘖嘖稱讚。
  • 黃河灘區遷建:告別「水窩子」 圓了「安居夢」
    菏澤是黃河入魯第一市,菏澤黃河灘區遷建工程涉及14.7萬人,2萬畝的築臺、造地、建房,是灘區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創舉。  遠離洪災、擺脫貧困、實現富裕更是菏澤灘區人民的希望所在;搬離房屋簡陋、溝壑縱橫、街巷崎嶇的舊村居,住進生態宜居、鄉風文明、功能完備的新社區更是菏澤灘區人民的夢想所在。
  • 城裡人到黃河灘撿拾「小人參」,68歲大媽連來兩天,說蒸蒸特好吃
    「這可是『小人參』,撿回家洗洗放到鍋裡一蒸,特別好吃。」68歲的王大媽舉著剛從泥土裡刨出的幾個比較大的胡蘿蔔,一臉喜悅地對攝影師說。11月26日,攝影師在山西永濟黃河灘採風時,在一片剛收完的胡蘿蔔地裡,遇到了從城裡趕來撿拾胡蘿蔔的王大媽。
  • 濟南最後的黃河灘區村:社區樓拔地起 搬新家成盼頭
    灘區新貌洪水11年沒來,日子日漸富裕「以前我們村是貧困村,一到下雨天,家門口的泥路出不來進不去,誰家的姑娘都不願嫁到我們村。直到上世紀末,進村的土路被整修,這種情況才得以解決。以前很多人不知道我們村,有些經常走黃河大橋的人聽說這裡還有個村,還感覺很驚訝。」
  • 大眾日報1.8萬字黃河灘區脫貧遷建紀實,全景記錄灘區遷建歷程
    菏澤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東明縣委原副書記季士峰跟記者感嘆:「幹部真的是作難了,除了沒陪著群眾哭墳,其他所有工作——就連幫著買棺材,都幹了。」抓地虎,根扎千裡大堤,從未奢望植入花盆,栽進庭院,躋身百花爭榮耀。黨員幹部在黃河灘區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一如抓地虎在風裡雨裡默默付出。
  • 濟南首個整建制黃河灘區遷建社區正式搬遷
    黃河灘區的治理,一直是魯豫兩省數百萬住民的世紀難題。平陰縣東阿鎮的桃園村和大河口村,就在黃河灘區。這兩個村子共有四百餘戶居民,他們世世代代住在黃河邊,享受著黃河滋養,更煩憂於黃河帶來的災害。不過,這對他們來說即將成為記憶。9月29日,一場「搬遷入住儀式」在東阿鎮舉行。
  • ...青年突擊隊獲評「青春擔當好團隊」:決戰「黃河灘」 同築「幸福...
    由於歷史、區位、自然條件等多種原因,黃河灘區發展比較落後,為了減輕黃河水患威脅,多數群眾把畢生積累用在了墊房臺、蓋房子上,「三年攢錢、三年墊臺、三年建房、三年還帳」的惡性循環似乎成為灘區群眾的宿命,他們熱切期盼在黃河灘區建設大村臺。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 唱出灘區百姓安居生活,兒童音樂劇《黃河灘區的孩子們》首演
    該劇透過孩子們的視角描繪出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後,灘區百姓生活水平改善、家庭團聚,處處欣欣向榮的美好新生活。演出現場氣氛熱烈,掌聲雷動,結尾時,觀眾情不自禁地與臺上的小演員進行互動。散場後,觀眾們還在哼唱劇中歌曲,對小演員們的多才多藝嘖嘖稱讚。
  • 利津集賢幼兒園黃河灘泥塑受邀參加市科普展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宸 通訊員 崔愛民 林振寶 東營報導  2020年8月12日—16日,「2020東營·非遺中的秘密系列科普展」在東營市科技館舉行,利津縣陳莊鎮集賢幼兒園黃河灘泥塑受邀參展。  此次參展的泥塑作品是《中國夢·我的夢》組合,傳神的泥塑手工藝品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眼球
  • 百幅畫作展現最美黃河灘,黃河灘區主題美術作品展開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尹明亮一幅幅出自畫家之手的作品講述著黃河灘上的最美中國故事。1月9日上午,黃河入海——黃河灘區主題美術作品展在山東省文化館開幕。此次展覽將持續到1月14日。100餘件美術作品生動講述了發生在黃河灘上的歷史變遷。從黃河古道到黃河入海口,從時代守護黃河的普通百姓到奮戰的石油工人……山東藝術學院師生以及來自社會各界的美術大師用他們的畫筆描繪著他們眼中的最美黃河灘。據介紹,自2018年以來,山東藝術學院師生堅持深入灘區社會,用鏡頭、影像、畫筆觀察描繪現實,創造藝術典型,向社會提供了大批展現黃河灘區風貌的精品力作。
  • 黃河灘區一農民花費1000多萬元,淘來6000件藏品,辦了個博物館
    我創辦的黃河民俗博物館分為上下兩層十幾個展廳,陳設著黃河流域不同時期的各種生活用具、農用工具、紡織工具、交通工具,在這些看似破破爛爛老物件上,總能看到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歷史與黃河流域風土民情相關的點點滴滴。照片中這個遼金時代的浴缸,是我從山東莘縣一個村裡收購的,開封、新鄉等地的博物館工作人員聽說此事後,紛紛派人跑過來,和我商量想出高價把這個浴缸買走,我不同意。
  • 原創兒童音樂劇《黃河灘區的孩子們》12月25日首演
    由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山東演藝集團主辦,山東省音樂家協會、山東省話劇院、山東藝術教育發展有限公司和山東省音協少兒音樂專業委員會聯合承辦的原創兒童音樂劇《黃河灘區的孩子們》將於12月25-26日19:30在歷山劇院首演。
  • 山東平陰:黃河灘區便民服務出新招
    中國發展網 為做好黃河灘區社區居民服務工作,平陰縣發展改革局多措並舉優化服務措施,灘區群眾排憂解難。黃河灘區外遷玫瑰安置社區成立一「心」一「處」,為灘區群眾提供服務。今年以來,自玫瑰鎮站西、站東、外山、丁口、東豆山、西豆山6個黃河灘區遷建村相繼搬入社區住上樓房後,居民的大大小小的住房問題時刻牽動著鎮政府的心,本著「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為讓灘區村民住的舒心,由鎮政府牽頭,聯合濟南鑄成建築集團於9月8日成立「社區問題受理服務中心」和「維修登記處」,便於第一時間解決居民的訴求。
  • 山東省將投資260億元遷建黃河灘區60多萬人
    新華社濟南8月19日電(記者邵琨)記者近日從山東省發改委了解到,《山東省黃河灘區居民遷建規劃》已經國務院同意。
  • 山東原創兒童音樂劇《黃河灘區的孩子們》濟南首演
    中新網山東新聞12月25日電 山東原創兒童音樂報告劇《黃河灘區的孩子們》12月25日晚在濟南歷山劇院成功首演,緊扣「脫貧攻堅」「黃河灘區舊貌換新顏」的主題,透過孩子們的視角描繪出山東黃河灘區遷建後,灘區民眾生活水平改善、家庭團聚,處處欣欣向榮的美好新生活。
  • 惠民縣大年陳鎮黃河灘區居民奔向致富路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文彬 通訊員 劉燕 宋雪涵黃河灘區居民遷建,事關灘區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事關黃河安瀾,是灘區群眾多年期盼的一件好事,也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一件大事。2017年8月22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山東省發改委、山東省財政廳、山東省扶貧辦等相關負責同志對日前出臺的《山東省黃河灘區居民遷建規劃》進行解讀。《規劃》提出,要加大黃河灘區脫貧攻堅力度,堅持分類精準幫扶。在確保黃河行洪安全前提下,結合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建設,統籌考慮搬遷安置、經濟發展、就業創業、生態建設等,培育新的增長點,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