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不知不覺,我走讀海南古村落已逾三載。每逢周末,我都會背上行囊開始走讀,在悠遠綿長的古道上,在青山綠水間,尋訪那些出塵絕世的古老村落。
走過那麼多地方,有那麼一個鮮為人知的古村落,不僅風景美如畫,而且村名蘊藏八卦風水,流傳著講不完的傳奇故事,讓我至今難忘。
木兌古村
古村落名為「木兌村」,位於海口市甲子鎮。村前坐擁風光旖旎的美界湖,村後背靠登高嶺,山清水秀,風景如畫,人傑地靈,不失為一個古樸恬靜的世外桃源,亦是一方風水寶地。
木兌村的傳奇之處,當先從村子的名字說起:木兌村的「木」暗喻八卦的「震卦」,代表地理方向的東方,象徵太陽初升,萬物欣欣向榮;「兌」就是八卦裡的兌卦,代表地理方向裡的西方,象徵日落而清涼,金性冷肅,是兌金聚銀的要地。
由此看來,開村先祖取名「木兌」,除了寄予美好的願景之外,似乎別有一番深意。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木兌村無數個傳奇故事由此緩緩拉開了帷幕。
木兌傳奇
木兌村自開村之後,一代又一代的村民們崇禮好德,尊師重教,兼有文明、禮讓、謙和等優秀品質,留下了一段又一段傳奇故事。這其中,最廣為人知的當數村裡人口口相傳關於「百壽婆祖」的感人事跡。
據村裡族譜裡「莫氏孺人傳」記載,百歲婆祖莫氏生於清朝康熙年間。她16歲時,嫁給了木兌村高姓十二世祖鍵公的次子涵,可惜沒過幾年,丈夫英年早逝。當時莫氏年僅20餘歲,膝下育有一兒一女。
村裡好心人勸說莫氏改嫁,但她為了兩個年幼的子女,婉言謝絕了村民的好意。她以「勤勞、勤儉、勤勉、勤助」作為治家格言,孝敬長輩,與妯娌、姑舅等相親相愛,和睦相處。不僅如此,她助人為樂,敦睦鄰裡,深得鄉民們的愛戴。
為旌表莫氏的感人事跡,朝廷特此下旨在村裡特立「貞壽坊」一座,以示勸其堅貞之操。據族譜記載她享年119年,是為高壽;眾人評價為夫守節、孝敬長輩、團結宗親、鄉鄰和睦,是為高節;不圖回報、不計前嫌、不懼危難,是為高品。因此,「貞壽坊」亦稱「百歲坊」、或「三高坊」。
一個300多年前女子一生的傳奇故事,至此代代相傳。她的優秀品質永遠感染了每一位木兌村村民,一種高節、高品的人文精神逐漸在村中生根發芽。
木兌人文
在木兌村,博大精深的民間智慧隨處可見。村落總體布局追求天地和自然萬物和諧,歷史悠久的古建築群規劃嚴謹有序,沿著地勢由低到高逐層而起,錯落有致。
在我看來,如此這般山水相依的建築理念,就是質樸的真,極致的美。這不僅是木兌村民居的特色,也是木兌村先人們信奉的人文色彩。
穿過一座古村門後,木兌村的古風古韻便慢慢顯現了出來,一條綿長狹小的青石板小巷貫穿了整個村落。古樸的石屋相守相偕,順著小巷一字排開,一磚一瓦透露出歲月的滄桑,記錄著古老的傳奇。
在一處老房子密集之處,有一根石頭牌匾橫跨在兩座石屋之間,正面匾額刻著「太和門第」,背面為「共慶長春」。據村民所說,此牌匾為朝廷下旨建造。
「太和」,是太平和睦之一;「門第」,是指家世,後指顯貴之家;「太平門第」是指太平和睦,顯貴發達。
「共慶長春」,取自於明·張居正 《聖壽節賀表》五:「命協貞符,萬載仰長春之慶」,象徵綿延興旺,萬古長春。
由於是朝廷下旨建造,此匾額具有一定的地位等級,象徵「武官下馬、文官下轎」不可逾越的傳統。從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村裡曾出過有身份地位的鄉賢名士。
村裡現存20多座清末民初的古石屋,飛簷翹角,古樸雅致。每一座都在無聲講述著這裡的人文歷史傳奇,訴說著它從古至今的歲月變遷。
講不完的故事
當走讀木兌村後,你會發現他並非只是一個簡單意義的古村落。他自古充滿著濃鬱的耕讀文風,不僅浸透在每一間古石屋,每一個古建築,而且侵染在每一位村民身上。
由於地處偏遠,村民們現在的生活仍算不上非常富裕,但是耕讀傳家,崇文善教的人文傳承,從未間斷。我相信這就是木兌村講述不完的傳奇故事,也是一道靚麗的人文景致。即使時代變遷,即使滄海桑田,依然續寫著新的篇章,充滿著新鮮的活力,亙古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