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電解水析氫催化劑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2020-12-24 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鄧德會團隊在酸性電解水析氫(HER)催化劑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基於二維硫化鉬(MoS2)的三原子層結構特性,將Co和Se分別限域在其內層和表層晶格中,實現了Co/Se「裡應外合」協同調控MoS2的催化性能,顯著提升了其在催化酸性HER中的活性和穩定性。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通訊》。

MoS2是一種地球儲量豐富且具有獨特幾何和電子結構的二維材料,在電催化HER中表現出較好的催化性能,具有替代貴金屬鉑基催化劑的潛力。然而,常規MoS2只在其邊緣硫位點上顯示一定的催化HER活性,而大量的處於二維面內的硫原子是惰性的且未被充分利用。

據鄧德會介紹,研究團隊2015年在國際上率先提出並實現通過MoS2晶格限域金屬雜原子來調控面內惰性硫原子的催化活性。能夠有效提高MoS2的面內HER活性,但也不可避免地過度活化邊結構,導致邊結構硫位點吸附氫過強。經過幾年的深入研究,科研人員發現,將Co和Se分別限域在MoS2三原子層的內層和表層晶格中(分別替代Mo和S),能夠同時實現面內和邊活性的調控優化以及結構穩定性的提高。該催化劑顯示了優異的酸性HER催化性能:其在1000 mA cm-2的大電流密度下的過電位僅為382 mV,顯著低於商業化Pt/C催化劑的671 mV,且能夠穩定保持360 h而無明顯的活性衰減,這超過了目前已報導的異質原子摻雜MoS2催化劑的HER性能。

在密度泛函理論研究中發現,內層限域的Co可以激發麵內惰性硫的活性,而表層限域的Se則提供了一種穩定化效應,兩者協同「裡應外合」,一方面適度減弱了活性位點的氫吸附強度(吸附能更接近0 eV),降低了過電位;另一方面提高了摻雜結構的穩定性,從而促進了面內和邊活性位點的大量形成。

本項工作為深入挖掘MoS2的催化析氫潛力以及設計廉價、高效HER催化劑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團隊近期成功研製了基於非貴金屬整體式催化劑電極的可攜式氫氧儀,並實現量產,已獲得中國GB、歐盟RoHS、歐盟CE和美國FDA認證,可在亞洲、歐洲及美洲等國家市場流通。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17199-0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大等在酸性電解水催化劑開發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周仕明研究小組與南開大學胡振芃課題組合作,在氫能源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他們通過構築複合釕基氧化物開發出酸性條件下高效穩定的電解水催化劑,相關成果以Quadruple perovskite ruthenate as a highly efficient catalyst for acidic water
  • 大連化物所實現界面釕中心高效催化酸性電解水析氧反應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與能源小分子轉化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鄧德會團隊在酸性電解水析氧催化劑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發現二氧化釕(RuO2)和石墨烯界面處的釕中心可以顯著提升RuO2基催化劑在酸性電解水析氧反應中的活性和穩定性,該工作為設計和製備高效、穩定的酸性電解水析氧催化劑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 大連化物所在酸性條件下長壽命非貴金屬電解水催化劑方面獲進展
    ,在酸性條件下非貴金屬電催化分解水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太陽能研究部研究員韓洪憲和中科院院士李燦團隊與日本理化學研究所教授(RIKEN)Ryuhei Nakamura研究團隊合作,在酸性條件下非貴金屬電催化分解水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 電解水有了低成本高活性雙功能催化劑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了解到,該院固體物理研究所李越研究員課題組在分級異質結構Ni3Se4@NiFe水滑石納米片的製備及其全解水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結果日前發表在《納米視界》上。該研究工作為開發低成本、高活性的雙功能電解水催化劑提供了一種有效的設計思路。
  • 科學網—讓電解水制氫變得更容易
    而電解水制氫正是將富餘電力轉化為氫能的好途徑。近期,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所屬新能源所研究員陳亮團隊提供了一種高效的酸性析氧電催化劑,並提出了相應的機理解釋,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酸性電解水制氫的研究。相關研究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 電解水制氫有了長壽命廉價催化劑
    (觀察者網訊)觀察者網4月2日從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獲悉,近日,該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韓洪憲研究員和李燦院士團隊與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Ryuhei Nakamura教授研究團隊合作,在酸性條件下非貴金屬電催化分解水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
  • 天津師範大學在非貴金屬電解水催化劑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2020年6月,國際權威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發表了我校關於氧化鈰耦合氮化鈷多孔納米片陣列電極用於高效電催化全解水的研究成果「Boosting Activity on Co4N Porous Nanosheet by Coupling CeO2 for
  • 科學家發明新一代電解水制氫催化劑
    然而,在酸性氧析出運行環境中,不僅需要高過電位而且催化劑的穩定性很差,這就導致氧析出的動力學極其緩慢。 下圖:吳宇恩教授課題組製備了一種單原子釕催化劑,可使酸性氧析出僅需要較低過電位,極大地加快了氧析出過程。/美術設計:崔劼   當電流通過水時,會產生氫氣和氧氣,氫氣在氧氣中燃燒,得到的產物是水。
  • 過渡金屬磷化物研究獲突破性進展—新聞—科學網
    最近,中科院長春應化所電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孫旭平課題組在過渡金屬磷化物及陣列的表界面調控及其在電解水制氫應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該課題組率先採用低溫磷化策略對金屬氧化物或氫氧化物進行轉換反應,實現了無表面活性劑過渡金屬磷化物納米結構的快速、保形製備,發展了三維過渡金屬磷化物納米陣列電極,成功用於高效電解水制氫,並分析探討了催化機理。
  • 更高效的新型電解水催化劑
    NTU領導的一支科研團隊發現了決定尖晶石氧化物(一類低成本催化劑)催化率的關鍵參數,突破了利用電解水提取氫氣的技術瓶頸。電解水提取氫氣的最大難點在於(高)能耗帶來的高成本。因此必須藉助催化劑來加速電解過程中的化學反應。
  • CRPS綜述:分步電解水策略分析
    然而環境中氫元素幾乎都以化合物形態存在(如水),如何清潔地,大規模地製備氫氣是實現「氫能經濟」的關鍵。其中,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等電解水制氫是目前研究的熱點。然而可再生能源具有間歇性,不穩定性,無法直接用於電解水,一般需要先通過二次電池等能量存儲裝置轉化為穩定輸出的電能。這些附加裝置不僅增加了制氫的成本,也直接影響了能源的轉化效率。
  • 電解水制氫:如何設計金屬碳化物催化劑?
    電解水制氫是高效、綠色的制氫途徑,但嚴重依賴貴金屬Pt催化劑,亟需發展經濟、高效的非貴金屬電催化劑。過渡金屬碳化物具有類鉑的電子性質和催化行為,是一種潛在的析氫電催化劑。近年來,相關研究工作通過合理的設計策略,調控並優化碳化物的納米結構和電子性質,顯著提高了該類材料的電催化活性和水分解制氫效率。
  • 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二維材料廉價礦物電催化劑大電流產氫相關研究...
    該研究開發了一種大通量製備二維二硫化鉬(MoS2)漿液電催化劑的方法,所製備的二維二硫化鉬基電催化劑具有良好的電解水產氫活性,在1Acm-2的大電流密度下所需過電壓僅為412mV,並呈現出良好的穩定性。同時,該方法可以拓展至以低成本礦物自然資源為原料來製備電催化劑,是目前已報導製備速率最快、成本最低的方法之一。
  • 西安交大研發電化學調控IrO2表面電子結構用於高性能制氫催化劑
    電解水被認為是一種可持續的、極具發展前景的產H2策略。通常,電解水通過兩個半反應進行:析氧反應(OER)和析氫反應(HER)。實際應用中HER和OER催化劑的有效耦合是非常必要的。儘管已報導了許多耦合催化劑,但仍有一些關鍵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1)陽極和陰極的催化劑通常在成分上存在很大差異,使製備過程複雜,且由於在電解水過程中可能發生催化劑溶解、再沉積反應,會引起陰極和陽極催化劑相互幹擾;2)大部分非貴金屬催化劑只能在鹼性或中性電解液中使用,在酸性條件下則不穩定,因此缺乏廣泛的溶劑適應性。
  • 新加坡國立大學王慶團隊JACS:空間分離式電解水產氫產氧新方式
    電解水(尤其通過可再生能源產生的電力)是製備氫氣的重要手段。傳統電解水的陰極陽極通過隔膜分開,同時在兩個相鄰的電極上發生析氫(HER)和析氧反應(OER),容易導致氫氣的純度、隔膜的耐用性及能量效率受損,並且產氫速率會受到反應動力學更為緩慢的產氧速率限制。
  • 大連建立「氫分子科學與醫療研究中心」—新聞—科學網
    三家單位將面向氫分子科學研究與醫療應用的關鍵技術需求,共建「氫分子科學與醫療研究中心」。利用科研單位、醫療機構和企業的科學研究、臨床實踐和儀器研製的優勢,推進大連化物所與醫療體系的深度融合,以及氫分子科學研究與呼吸系統、心腦血管、睡眠康復等相關醫院臨床研究的結合,共同深化氫分子在醫療與健康領域的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
  • 德發明太陽能電解水制氫新工藝
    原標題:德發明太陽能電解水制氫新工藝   科技日報柏林5月25日電 (記者顧鋼)德國柏林的赫爾姆茨太陽能燃料研究所研究人員應用特殊納米材料,日前發明了高效利用太陽能制氫新工藝。這種納米材料可以使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的效率達到80%。   新工藝採用的是水電解原理。
  • 中科院大化所多相酸鹼催化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日前,大連化物所生物能源研究部生物能源化學品王峰研究員團隊在多相酸鹼催化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其結果印證了上述酸鹼催化研究中的難點問題。   研究團隊在二氧化鈰穩定的釕簇多相催化劑(Ru-clusters/ceria)的研究中發現,在部分氧化的釕簇(1 nm)與二氧化鈰界面處存在由氧空位與界面氧構成的路易斯酸鹼對,並在此基礎上首次提出「界面路易斯酸鹼對」(interfacial Lewis acid-base pair)的概念(J. Am. Chem. Soc.)。
  • 生物質平臺化合物丁二酸催化高效轉化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記者劉萬生 通訊員張平媛 日前,大連理工大學梁長海教授研究團隊在生物質平臺化合物丁二酸催化高效轉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鎂燃料電池的研究進展
    加拿大Magpower Systems公司研製的鹽水電解質鎂/空氣燃料電池,能連續提供300W功率,成功應用於偏遠地區水淨化系統水泵的供電[6]。貴金屬鉑基催化劑用作空氣陰極氧還原電催化劑顯示出良好的催化活性,但由於鉑價格昂貴,限制了它的市場化與應用範圍。近年來有關金屬燃料電池用非鉑催化劑陰極研究報導較多,並取得了較大的進展。Gamburzev等[10]人開發了不同碳載體的銀電催化劑製備方法,並且對銀催化劑空氣擴散電極在鹼性電解質中的電催化性能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碳載體銀催化劑電極的性能比只有碳催化劑時提高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