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消息(周超文 吳崟 文/圖)10月7日,筆者來到瀘州市納溪區護國鎮沙田村看到:漫山遍野全是全是綠油油的柚子樹;而在農家小院、公路邊,金黃的柚子堆成了座座「小山」,運輸柚子的大卡車來來往往,豐收喜悅早已綻放在果農們臉上。「我們沙田村農民這些年個個能走上脫貧致富路,柚子產業功不可沒呀!」沙田村黨總支副書記龍小芳不無感慨地說。
專合社集中採摘柚子出售 |
拓寬致富渠道 柚子成了富民大產業
護國鎮沙田村是納溪區最久負盛名的「柚子村」。目前,全村柚子種植面積超過3000畝,年產柚子9000多噸。沙田村柚子產業的不斷壯大,得益於深入推進脫貧攻堅,深耕產業發展,推動產業發展轉型,將柚子作為主導產業整村推進,沙田村成為遠近聞名的「柚子」村,用了整整20年時間。
「往昔人閒地閒,村民農閒時就愛打撲克、搓麻將,現脫貧致富,一心種好發財樹、管好致富果。回想起那段『開荒尋路』的歲月,我們幹部群眾記憶猶新。」龍小芳說,那時候很多村民不理解,經過20年的不懈努力,以「護國柚」為名的沙田柚子,憑藉優良的品種、優質的口感,終於打開「生態柚出山」通道,6000多噸柚子暢銷湖南、江西等地。
「多年前號召大家種植柚子真的難度大。」龍小芳回憶,柚子產業投入大、見效慢,一般3—5年才能掛果,剛推廣時無典型、缺宣傳、欠扶持,著實不易。於是,龍小芳和村支兩委成員率先試種,自己帶頭示範,又與納溪區農業農村局果技站合作,獲得了技術支持。2004年,首批300畝柚子初次掛果就獲豐收,群眾看在眼裡,羨慕在心裡,陸續有人開始向龍小芳等諮詢柚子種植經驗,並試著種植。經過20年的不斷擴大,目前沙田村的柚子種植面積超過了3000畝,年年產量都超過9000噸,全村人均實現柚子增收達5000元。
柚子還在樹上 訂金已到帳上
護國鎮沙田村到湖南、江西,路程幾千裡,生態「沙田柚」要安全到達湖南、江西,要跨過長江、越過高山、穿過隧道,只為開闢出一條沙田村貧困群眾嶄新的脫貧路。
為助力「生態柚出山」,龍小芳帶上柚子,多次到湖南、江西等外省尋找銷路。自2012年以來,她聯繫來了湖南、江西的10多個水果經銷商,並籤訂了協議,每年七八月,柚子還在樹上,訂金已到帳上。龍小芳告訴筆者,現在高速公路四通八達,從柚子下樹裝車到湖南、江西,頂多就是兩三天時間。
如今,隨著柚子產業的不斷壯大,沙田村的農民的錢袋子也越來越鼓漲了起來,沙田村的柚子名氣也越來越大,並成為了一個響噹噹的品牌,村民的幹勁更足了。近幾年,村民依然不斷改造殘次林地,繼續擴大柚子種植規模,僅去年和今年,沙田村農民又新增柚子種植面積達300餘畝,打響了沙田村又一輪「產業革命攻堅戰」。
專合社精準服務 柚子變致富「金果」
經過20年的發展,沙田村的柚子種植面積已達3000多畝。然而,雖然種植規模不小,但沙田村的柚子個頭大小均勻,重量大都在3斤以上。「3斤左右的柚子在市場上最受消費者青睞,價格也可觀,這離不開專合社的精準服務和品牌打造。」龍小芳說。
隨著柚子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為了確保村民通過種植柚子走上脫貧增收路,讓種出的柚子賣上好價錢,沙田村黨支部及時組建了沙田村柚子種植專業合作社,專合社積極開展「三品一標」即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申報和認證,並藉助與納溪區農業農村局果技站的專家團隊,大力實施有害生物綜合控防等新技術,推進標準化、集約化生產。
同時,沙田村柚子專合社還制定了柚子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專合社對果農進行全程服務,統一生產技術、統一果園管理、統一農資供應、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品牌營銷的「五統一」管理,建立「市場+專合社+農戶」的利益聯接共贏機制,實現「產、供、銷」一條龍服務。如今,歷經20年打造,沙田村的柚子靠著生態品質,不僅聲名遠揚,而且在幾年前就獲得了農業部的地理標誌保護認證。一個個黃燦燦的柚子,如今在沙田村的果農眼中,實實在在變成了脫貧致富的「金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