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大概2800字,讀完共需4分鐘
《非對稱風險》
【美】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著
周洛華 譯
塔勒布的新書《非對稱風險》值得一讀。由周洛華博士翻譯、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書中,王文教授所作的序先對塔勒布「不確定性」四部曲(《隨機漫步的傻瓜》《黑天鵝》《反脆弱》《非對稱風險》)作了簡單的概括,接著精簡羅列書中的例子說明社會中常被人忽略的非對稱風險,最後提煉出塔勒布對投資者所作出的兩個重要提醒——持續學習和抗壓。
中國視角下的「非對稱風險」
你如果精讀過塔勒布前幾部著作《隨機漫步的傻瓜》《黑天鵝》《反脆弱》,會不禁感嘆,他不只是一位投資風控大師、全球暢銷書作家,更是一位具有巨大思想顛覆與穿透能力的哲學思想家。2015年,我曾邀請他與上海金融界人士做過一場內部交流。當時,他談到了投資隨機性以及產生非對稱風險的關聯度,其間提到了「skin in the game」的說法。
個別金融界人士曾把「skin in the game」譯為「風險共擔」,我在初譯本中曾用「切膚博弈」,塔勒布上一本著作《反脆弱》的中文版譯文中用了「切身利害」的譯法,而洛華博士的譯本用了「實盤遊戲」,最終出版方從讀者角度考慮定書名為《非對稱風險》。我充分理解出版方的最終定名,這是為了讓更多中國讀者能認識到社會行為與投資進程中的隨機性,以及潛藏其中並產生的各種非對稱風險。
前些年,許多中國人都低估了社會發展的風險概率,對形勢走嚮往往過於樂觀,以至出現大量高槓桿的舉動,導致全民浮躁與潛在的系統性風險。比如,中國人傾向於認為,經濟將保持高增長,房價會一直漲下去,股市將突破10000點。近年來,樓市股市低迷,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中美經貿摩擦無疑給中國人上了一堂生動的全民教育課。
事實上,塔勒布過去十多年的思考,一直在提醒人們更好地認識、防範與共擔各種隨機性產生的風險。
2001年,他出版了《隨機漫步的傻瓜》,通過大量的事實說明,所謂的成功者可能是由隨機事件造就的。成功很可能是因為幸運,千萬別高估自己的能力與智慧。書中最有趣的例子是,只要猴子足夠多,時間足夠長,總有一隻猴子能夠碰巧寫出與《荷馬史詩》一樣的敘事詩。
2007年的《黑天鵝》一書,使塔勒布獲得全球美譽。其實,書中所闡述的不過是一些容易被忽視的、無法預測的日常生活現象。那些無法預測的意外事件一旦發生,就會產生極端的、顛覆性的影響。書中的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是,那隻天真的火雞,在前面1000天中,一直認為它的主人是天下最好的主人,但它卻在第1001天時被殺了。
2012年的《反脆弱》則論述了在混亂或意外事件的打擊下,有的事物會變得更加堅強,如同感冒病毒有時會殺死人,有時會讓我們免疫系統更加健康;風會熄滅蠟燭,也會使火越來越旺。暴露在波動性、隨機性的衝擊中,那些脆弱的一面往往會敗下陣來,而脆弱性的對立面即「反脆弱性」則會讓人在衝擊中壯大與成長。
誠如「風險共擔」詞組的英文直譯「暴露在遊戲中的皮膚」所描述的,同樣一件事所產生的風險,對於每一個個體而言並不是對稱的。政客誇誇其談、理論家高談闊論、銀行家坐收漁利,他們所承擔的風險遠遠不能與另一種人相比,如敢於犧牲的革命者、兢兢業業的實踐者、投入成本的創業者。所以,一個人的價值、真正受到尊重的程度,取決於他願意為他人承受多少損失。那些不願意承擔風險,還將他人置於風險之中的人,應該被置於人類金字塔的底部。很顯然,塔勒布花了近二十年的時間,希望能尋找到人類社會的基本道理,也即每一個人應該持有的堅定理念。
這個道理很容易明白,但不容易被發現與踐行。塔勒布追溯3800年前「比今天法律更先進」的《漢謨拉比法典》,來講述「風險共擔」的重要性,「如果建築師建造的房子倒塌了,並導致房屋主人死亡,那麼建造房子的建築師應該被處死」。
在塔勒布看來,「風險共擔」的這一理念不僅僅與公平性、互惠性、商業效率和風險管理密切相關,也是我們理解人類社會和整個世界的前提。在當今的生活中,對稱性和互惠性的背離問題並不少見,一個沒有風險共擔的系統會慢慢積累不平衡,最終垮掉。比如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後,一方面政府用納稅人的錢救助快要破產的大金融機構;另一方面這些機構的高管們繼續拿著高額獎金,本應該由這些高管承擔的風險,都被轉移到了普通人身上,這就是書中所稱的「羅伯特·魯賓的勾當」。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比如西方國家在伊拉克、利比亞所嘗試以及在敘利亞正試圖嘗試的所謂「政權更迭」,同樣是一種沒有「風險共擔」精神的表現。在全書中,處處能看到塔勒布犀利的批判。
作為一位投資風控大師,塔勒布從投資的角度不斷提醒,作為投資人,要時刻有面對風險的意識。只有這樣,才會督促自己不斷學習。做投資,核心要看對未來的認知能力,看誰更具有前瞻性。而學習恰恰是掌握前瞻性的根本方法。無論是多麼高收益的投資大師,都應當持續學習。
塔勒布的另一點提醒也很重要。要承擔風險的責任,必須有抗壓的能力,做投資要時刻面臨壓力,如何讓自己頂住壓力,應對各種各樣的狀況,直接決定了投資的成敗。投資需要積累,需要我們及時化解壓力。誠如塔勒布所言,「風險共擔」涉及的尊嚴是一種長久的責任。承擔風險(一種固定的風險階層)是人和機器的區別,而這恰恰是投資人的基本意識。
在具體實踐中,塔勒布區分了研究和投資定位的差異。有些人是很好的分析者,但不一定是很好的投資者;而有的人是很好的投資者,但不一定是很好的分析者。當然,這兩個工作性質不同,更重要的是二者承擔的結果往往不同。人總是有自我肯定或者認同的心理,即使出現錯誤,也會找各種理由來為自己解釋。就如同《非對稱風險》中所說,不要聽從以提建議為謀生手段的人的建議,除非對他們提出的建議有對應的懲罰措施。
從中國社會目前的發展現狀看,塔勒布的提醒是相當有針對意義的。塔勒布認為,「風險共擔」的缺失會造成倫理和認識論上的影響,沒有「風險共擔」,就沒有進化。中國學術圈、決策層與商業界都應當警惕這類人:他們對事物進程有影響力,卻沒有切身參與並拒絕「風險共擔」,滿足於自己設計的「空中樓閣」,而反對那些真正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想法。
我強烈推薦大家研讀塔勒布的書,它對我們如何理解包括投資在內的人生進程,社會演進中發生的波動、混亂、風險以及責任,都大有裨益。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成立於2013年1月19日,是重陽投資董事長裘國根先生向母校捐贈並設立教育基金運營的主要資助項目。
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大重陽聘請了全球數十位前政要、銀行家、知名學者為高級研究員,旨在關注現實、建言國家、服務人民。目前,人大重陽下設7個部門、運營管理3個中心(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來,人大重陽在金融發展、全球治理、大國關係、宏觀政策等研究領域在國內外均具有較高認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