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曉梅媽媽聊育兒
現在老師與家長溝通的工具最普遍的就是手機,為了方便家長與老師的聯繫,也會在開學的時候老師建了一個家長群,然後將家長拉到群裡面。平時也會進行一些作業的布置,溝通與交流。其實這樣也方便了家長與老師的聯繫,也增進了老師與家長的溝通。
小李今年有一個剛上一年級的兒子,在開學的那一天,老師就建立了一個微信群,將兒子班級裡面的所有家長與各科老師都拉進了群裡面。因為是剛開學所以孩子需要在入學的時候辦理手續,在群裡面發微信公告會比較方便。小李也總能在群裡面接到老師的一些溫馨問候,例如明天要下雨,就會提醒孩子們將傘帶好,穿好雨衣做好防護。
但是最近群裡面似乎不太太平,有一位同學的家長,他的媽媽總是在群裡面發一些自己做微商的廣告,明碼標價的將產品打在群裡面。而且還在群裡面發一些文字,如果有需求的家長可以找他。第一次發群裡面的時候,老師跟家長都沒有說什麼。但是一連發了好幾次,老師就很委婉的勸告了這一家長。老師在群裡說:「某某某家長,你好,因為這是孩子與老師的溝通群,所以希望您不要在群裡面發一些與孩子無關的東西。謝謝您的配合。」
面對這種情況,我想大部分家長都深有感觸,因為現在大部分的學校,班級,老師都會建立一些與家長溝通的群。有一些不識趣的家長總是在群裡面發一些無關於孩子的東西。面對這樣的問題,也會令一些家長比較反感,老師也會有一些厭煩。
1.全家老少齊上陣
其實有的時候一個孩子就需要父母進群就可以了。但是往往會有很多家長想關心孩子的學習,連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也都拉到這個群裡面,其實沒必要這樣做,讓孩子的監護人進群就可以了解到孩子的動態。了解到孩子的動態之後就會與孩子之間溝通,這樣就可以進一步幫助孩子學習進步。有的時候,進群的人越多,反而對孩子與老師的關係不利,影響老師的溝通。
2.事事回復,瘋狂刷屏
有的家長在老師發布指令後就會一回復,這是正確的,因為老師對家長的回覆可以體現到家長配合老師的工作,體會到了老師工作的不易。但是不能每件事情都要一一進行回復,而且瘋狂刷屏,這樣是不禮貌的行為,萬一老師如果有其他的指令要發布的話,那麼家長刷屏的行為就會讓其他家長錯過老師的重要指示。
3.什麼事情都要問老師
有些老師發布的指令已經說的很清楚了,但是家長還要重新再問老師一遍。這樣就給老師的工作效率造成了大大的減低,所以如果理解到了老師的知識就要照做,不要再給老師徒增煩惱。
4.將微信群當成孩子的秀場
有的時候家長會將微信群成了孩子的秀場,比如孩子這周吃什麼,玩什麼,學了什麼都會在。家長群裡面一一展示出來,其實家長群就是老師給同學和家長發布指令的群,沒必要當成個人孩子的秀場,這樣會讓一些家長感到極其的反感。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在學校裡能夠好好的學習,但是有的時候孩子的進步與成長需要老師跟家長一起配合,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更好的向前努力。
今日話題:你認為孩子如何才能進步?歡迎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