馭馬撫琴 樂學「六藝」

2020-12-14 廣州日報

學生在練習射箭。

美國姑娘迷上了中國古琴。

學生在練習騎術。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治家 通訊員陳曉虹

說到馬,你想起的是奧運會上英姿勃發的馬術比賽?還是古詩中「鐵馬冰河入夢來」的恢弘景象。當「馬」走進大學課程,是一種怎麼樣有趣的體驗?今年暑假,位於珠海的一高校在全人教育體驗課程中新設馬術課程,自此,中國古代禮、樂、射、御、書、數「六藝」在該所高校集齊!

中國傳統「六藝」

走進現代高校

清理馬廄、洗澡刷毛、理論學習、馬上騎行……25名學生在這個暑假成為第一批「馬背上的UIC人」。今年6月,UIC(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早早地放了暑假,大一學生徐翰穎聽說本次暑期學校首次開設馬術體驗課,便早早地搶著報了名。馬術課共分為三期,授課地點主要在鬥門馬術場。同學們跟隨外籍職業教練,採用全英授課的形式學習初級馬術所涵蓋的知識和技術。從清理馬廄到馬上騎行,在強身健體的同時感受與馬之間默契的夥伴關係,從中認識自我,體驗力量與優雅。記者從馬術課的課程表看到,體驗課包括馬的特性、結構、馬的步伐與騎手的裝備使用、理論安全知識、牽行上馬檢驗、平地訓練與馬背訓練等內容,課程結束還有理論與馬背訓練考核。

該校全人教育辦公室主任郭海鵬教授表示,在中國古代教育中,馬術是一項重要內容。中國傳統「六藝」為禮、樂、射、御、書、數,是古人成為君子需要修習的內容。全人教育汲取了古代的教育思想,此前已開設了古琴、射道、雅樂課程,此次開設的馬術課程,正是「六藝」中的「御」,至此,「六藝」在該校集齊。

在馬背上學習調整處事心態

此次馬術體驗課的選課可謂是分秒必爭,這25位同學都自稱是「幸運鵝」。課程圓滿結束後,「馬背上的UIC人」雖渾身酸痛卻捨不得離開自己的馬兒。

大一學生徐翰穎在與馬相處了五天以後,在他眼裡,馬已經是自己的一位夥伴,而馬術則是一項需要跟夥伴攜手合作的運動與互動的生活方式。

「在理論課上,當我看到馬的肌肉骨骼解剖圖時,內心真的是很震撼。真的跟馬相處之後,我感受到了馬的靈性。給馬洗澡時,一開始不知道應該用多大的力度,應該站在什麼位置才能不被他一些意料之外的動作給傷害到。到後來,我們上馬前給它刷毛,下馬後給它解龍頭、卸馬鞍、開水龍頭衝涼、擦沐浴露,最後再給它擦乾身體,我們都做得得心應手。而且剛開始不敢跟它有什麼任何眼神交流,甚至肢體接觸,到後來一邊有說有笑地跟它互動:嘿,你不要動!它都會很理解你的意思,馬真是有靈性的動物。」

都昱彤,2017級統計學專業學生說,對於馬術體驗課很不舍,五天的訓練時間還是太短了,希望之後有機會在UIC繼續學習。這次課程,「除了知識上的收穫、心態上的改變,還調整好了我的生物鐘。從一開始的恐懼、被馬牽著走,到教練專業耐心的指導和自己大膽的嘗試,雖然被馬從背上撅了三次,我還是與馬建立了信任」。

但是,當他熟悉了自己的馬後,第四天它卻發燒了,接著他面臨不停換馬的狀況,之前的自信又被恐懼佔據了,最後還是教練Mr.Bruce像小時候爸爸帶孩子學騎自行車一樣,幫助他找到平衡,找回了狀態。這讓他意識到擁有良好的心態、能夠快速調整自己的心態非常重要。

美國姑娘 彈得一手優美古琴

Jenna Otto是位美國姑娘,2015年作為交換生來到UIC,隨後在理工科技學部統計學專業擔任助教,在中國待了4年多。她有個中文名字,叫「嵇納」。在UIC,熱愛音樂的嵇納深入學習了古琴,經過4年的學習,她彈得一手優美的古琴,並且學會了吟唱古琴曲。

在學校接待來訪嘉賓時,嵇納會為客人們吟唱《秋風詞》。嵇納說,古琴是中國文化和音樂的一個載體,雖然和西方樂理不一樣,但非常有趣。「我通過學習古琴繼續深入了解中國文化。彈奏古琴及其中的『琴道』讓我可以更好地放鬆、冥想和更加專注。」

自2014年起,UIC即開設古琴課,並成立「南海清音」古琴社。古琴課面向大二學生開授。2017年,該校開始把雅樂引入全人教育課程。雅樂泛指古代宮廷音樂,於西周周公時制禮作樂,通過禮樂制度讓「樂」和諧精神、陶冶情操。雅樂團於2018年3月成立,是嶺南地區首個高校雅樂團,所用部分樂器是以廣州南越王墓出土的青銅樂器按1:1的比例複製而成,包括編鐘、編磬等。

「六藝」

創新發展中國傳統教育

除了樂,傳統的中華射道也在UIC成為學分課。早在2011年起,該校即開設「中華射道」課程,並為之專門開闢「射圃」。從2013年起,中華射道正式成為該校大二學生的選修課程,算一個學分。

射道初級課程內容主要有:射箭,其中以「立、搭、扣、注、舉、開、發、收——射法八節」為核心,即是將射箭的技術動作規範為八個標準環節,這是射箭技術的過程管理;射禮,以「同修射禮」為主,讓學員從兩個人共同合作射禮的過程中去體認團隊精神之要義;射義,以《禮記.射義》這篇文獻為依據,學習射箭文化之精義,以此打下射道學習之基礎。

小姚去年畢業,在校時不僅學了射道課,而且練習了兩年射道,畢業後她的第一份工作選擇了去山區扶貧。她說,通過「中華射道」的學習,塑造正直的身心,體知做人做事的正面態度與方法,以及培養其專注、沉穩、堅毅、果斷、反省和勇於承擔之品格,能夠啟發學生追求更高之人生境界。

禮,自2015年起,UIC每年秋季學期(孔子誕辰前後)舉行「大學敬師禮」,自 2017 年,該校每年春季學期舉行「大學成人禮」。參禮的學生在成人禮之前經歷了學習「禮」的傳統文化知識、參加社會義工服務、登山靜思等三次體驗學習活動。 另外,對於書、數課程,例如,書畫、國學、高數、IT等,在UIC是文理皆修,對多個專業的學生都有開設。

郭海鵬教授說,中國傳統教育一向強調人格的養成,中國傳統的「六藝」包括禮、樂、射、御、書、數。六藝之教是一種古典博雅教育,也是全人的教育。UIC致力於發展一種以培養全人為目標的有中國特色的博雅教育,故特別注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力圖復興「六藝」的真精神,將其與時代的特點和教育的需求相結合,發展出一套有助於學生全人發展的「新六藝」。

相關焦點

  • 古人學的六藝,今人也應該學嗎?
    古人認為儒生應該學會「六藝」,這一點從《周禮》中可以知曉,那麼是哪「六藝」呢?那就是「禮、樂、射、御、書、數」,孔子認為他的弟子中只有七十二人稱得上知曉「六藝」的,所以才在社會上有一定成就,可見古人掌握「六藝」的重要性。
  • 君子六藝,五德四修分別指什麼?
    君子六藝五德四修簡介 君子六藝早在周代,就確立為官學必修,一如今日小學生必學科目:語文、數學、科學等。因此,君子六藝的內容較為確定,歷代少有爭議,而君子五德,君子四修,常有爭議,特別是君子四修,各有說法。
  • 唐伯虎點秋香對聯裡的「四書五經六藝」,您知道都是什麼嗎?
    五經五經指的是上古流傳下來的五本經書,其實最早本應該是六本,分別是——詩,書,禮,易,樂,春秋。樂指的是《樂經》,記載的是古代的樂章,但很可惜後來失傳了,因此六經就變成了「五經」。六藝六藝顧名思義,指的是「六門手藝」,但不過只限於貴族子弟,平民沒有這個時間精力,更沒有這個財力。《周禮·保氏》: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
  • 古代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古代對於君子學識和技能的要求,具體來說就是要精通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也就是「君子六藝「。「君子六藝「最早出自《周禮》:「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書,六曰九數。」
  • 馭馬逛山城品重慶火鍋
    來自重慶當地的車友表示:「常年在外奔波,和家人團聚有時也成了一種奢侈,因為馭馬自由行,我們不僅有了闔家團圓的機會,更開心的是能有這麼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舉杯祝願。這不僅是我們小家庭的團圓,更是長安馬自達馭馬族大家庭的團圓。」
  • 行測常識知識點之古代的六藝
    古代人的官學中也是有明確的學習內容的,主要涉及的就是「六藝」。古代的「六藝」:古代的「六藝」是指:禮、樂、射、御、書、數。一、禮:禮主要指的就是禮儀,是古人日常的行為規範,是人與人交流的基本禮儀。包括:吉禮(祭祀之禮)、兇禮(喪葬之禮)、軍禮(軍中禮儀)、賓禮(諸侯朝見天子的禮儀)、嘉禮(日常生活禮儀)。
  • 古代「君子六藝」指的是哪六藝?琴棋書畫只有一項位列其中
    古代儒家文人的最初標準是「君子六藝」。「君子六藝」起源於公元前1046年的周朝,是周朝要求文人必須掌握的六項技能。後來孔子繼承並發揚了「君子六藝」。那麼古代「君子六藝」指的是哪六藝呢?琴棋書畫只有一項位列其中。
  • 馭馬夥伴行 與愛同行關愛空巢老人之旅
    馭馬夥伴行關愛空巢老人 準備 [XCAR 愛卡旅行社 原創] 9月27日,長安馬自達「馭馬夥伴行 與愛同行」活動在南京站拉開帷幕,截止目前,各地的愛心車主們已經完成了四站旅行,從南京的關愛留守兒童
  • 關於舉辦「體育文化冬令營—體育六藝系列活動之樂動冰雪」的公告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中心關於舉辦「體育文化冬令營—體育六藝系列活動之樂動冰雪」的公告   「體育六藝」系列活動以中國古代「六藝」為內涵,結合體育特色進行了延伸,系列活動以青少年為主要受眾群體,教育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體育正能量倡導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普及體育運動項目文化
  • 古代士子集體偏科現象:為何秦漢以後,君子六藝逐漸變成四藝?
    六種才能俗稱六藝。但隨著歷史的發展,社會各個階層逐漸完善,眾多的文人墨客開始輕視數、射兩藝的研習,只鑽研禮樂之書,習古文之學,已然忘卻了君子之風。一、先秦時期,儒學繼承周禮中對於貴族子弟的要求,發展出「君子六藝」的傳承,這時期的儒家弟子們,「數」和「射」兩科也是必學的內容六藝出自《周禮·保氏》:「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
  • 「六藝」「六義」與「六禮」
    一、中國古代教育中的「六藝」「六藝」是西周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的基本學科。
  • 古代君子為何要習「六藝」?君子不是那麼好當的
    我們都知道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大致可以理解為禮儀、音樂、射箭、駕車、書法、算術。這六藝是古人成為君子需要修習的內容,也就是基礎知識與實踐技藝相結合。《禮記》有「小六藝」「大六藝」之分,這六藝被稱為「小六藝」。孔子教學生除了研習小六藝外,還研習另外六藝,也叫「大六藝」。
  • 六藝塾學生訪談|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關於在六藝塾的高中生活問:原本對高中是有怎樣的打算呢?問:當初為什麼會選擇六藝塾,是什麼讓你轉變的如此努力呢?俞同學:中考之前壓力特別大,學習能力上有點兒捉襟見肘,所以特別特別焦慮,感覺繼續學下去要心理崩掉了,通過父親了解到了六藝塾,也了解了赴日留學這條路,我就打算試一下,我把這條路當成一次「翻盤」的機會。
  • 《名將傳奇》特色玩法 - 六藝修習
    六藝修習是通過積累修養值,灌注到六藝中,提升六藝的等級,增長我們的實力。六藝包括:樂,禮,書,御,數,射分別對應遊戲中的一項2級屬性,對應關係如下:樂---韌性,禮---暴擊,書---碾壓,御---閃避,數---格擋,射---命中六藝介紹各位名將在35級的時候,即可開啟六藝功能,玩家點擊「六藝」,便可進入六藝界面。目前六藝最高上限為60%。
  • 六藝指的是什麼技能-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
    中國周朝的貴族教育體系,開始於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學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數。古代的「六藝」是指:禮、樂、射、御、書、數。二、樂:樂就是音樂,當然還包含了詩歌和舞蹈,古代的詩歌都是有曲調可以唱出來的。
  • 四書五經六藝,經典永流傳,持久在人心
    四書五經六藝,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內容,是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儒家持「禮」,認為大丈夫在世要以禮待人,行不亂坐危正,儒家文化以孔子為代表,四書禮儀是儒家弟子學習的基本書籍,在中國諸多的文學典範中,四書五經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也是後世科舉考試的教科書。
  • 「儒家六藝」指那六種技藝 掌握六藝後文武雙全文理皆通
    「儒家六藝」是中國周朝的一種貴族教育體系,開始於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學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包括禮、樂、射、御、書、數。史書最早出自《周禮·保氏》:「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書,六曰九數。」
  • 六藝知識詳解篇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有關「六藝」的考核內容一直以來都是重點,尤其對於六藝的地位、內容更是活躍在客觀題中,那麼禮、樂、射、御、書、數、具體來講對應著什麼例子,又是怎麼發展的呢?今天就跟隨中公老師一起學習整理一下關於「六藝」的那些知識。通過掌握區別,進而輕鬆應對考試。首先,所謂「六藝」有兩種概念,一種是指《易》、《詩》、《書》、《禮》、《樂》、《春秋》等六種課本。
  • 與中國傳統的「六藝」相似,西方文化中也有「七藝」
    在儒家文化中,有所謂的「六藝」之說,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指儒家的六種經典:《禮》《詩》《書》《樂》《春秋》《易》;另一種是指儒家提倡的六種技藝:禮,樂,射,御,書,數。禮是指儒家提倡的禮儀,樂指儒家提倡的音樂,射是指射箭這種技藝,御是指駕車這種技術,書指的是識字寫字寫文章這類技巧,數指的是數學以及天文地理等知識。
  • 還有個六藝……
    其中《學記》是世界上最早一篇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周易》又稱《易經》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作為佔卜之用。《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