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在練習射箭。
美國姑娘迷上了中國古琴。
學生在練習騎術。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治家 通訊員陳曉虹
說到馬,你想起的是奧運會上英姿勃發的馬術比賽?還是古詩中「鐵馬冰河入夢來」的恢弘景象。當「馬」走進大學課程,是一種怎麼樣有趣的體驗?今年暑假,位於珠海的一高校在全人教育體驗課程中新設馬術課程,自此,中國古代禮、樂、射、御、書、數「六藝」在該所高校集齊!
中國傳統「六藝」
走進現代高校
清理馬廄、洗澡刷毛、理論學習、馬上騎行……25名學生在這個暑假成為第一批「馬背上的UIC人」。今年6月,UIC(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早早地放了暑假,大一學生徐翰穎聽說本次暑期學校首次開設馬術體驗課,便早早地搶著報了名。馬術課共分為三期,授課地點主要在鬥門馬術場。同學們跟隨外籍職業教練,採用全英授課的形式學習初級馬術所涵蓋的知識和技術。從清理馬廄到馬上騎行,在強身健體的同時感受與馬之間默契的夥伴關係,從中認識自我,體驗力量與優雅。記者從馬術課的課程表看到,體驗課包括馬的特性、結構、馬的步伐與騎手的裝備使用、理論安全知識、牽行上馬檢驗、平地訓練與馬背訓練等內容,課程結束還有理論與馬背訓練考核。
該校全人教育辦公室主任郭海鵬教授表示,在中國古代教育中,馬術是一項重要內容。中國傳統「六藝」為禮、樂、射、御、書、數,是古人成為君子需要修習的內容。全人教育汲取了古代的教育思想,此前已開設了古琴、射道、雅樂課程,此次開設的馬術課程,正是「六藝」中的「御」,至此,「六藝」在該校集齊。
御
在馬背上學習調整處事心態
此次馬術體驗課的選課可謂是分秒必爭,這25位同學都自稱是「幸運鵝」。課程圓滿結束後,「馬背上的UIC人」雖渾身酸痛卻捨不得離開自己的馬兒。
大一學生徐翰穎在與馬相處了五天以後,在他眼裡,馬已經是自己的一位夥伴,而馬術則是一項需要跟夥伴攜手合作的運動與互動的生活方式。
「在理論課上,當我看到馬的肌肉骨骼解剖圖時,內心真的是很震撼。真的跟馬相處之後,我感受到了馬的靈性。給馬洗澡時,一開始不知道應該用多大的力度,應該站在什麼位置才能不被他一些意料之外的動作給傷害到。到後來,我們上馬前給它刷毛,下馬後給它解龍頭、卸馬鞍、開水龍頭衝涼、擦沐浴露,最後再給它擦乾身體,我們都做得得心應手。而且剛開始不敢跟它有什麼任何眼神交流,甚至肢體接觸,到後來一邊有說有笑地跟它互動:嘿,你不要動!它都會很理解你的意思,馬真是有靈性的動物。」
都昱彤,2017級統計學專業學生說,對於馬術體驗課很不舍,五天的訓練時間還是太短了,希望之後有機會在UIC繼續學習。這次課程,「除了知識上的收穫、心態上的改變,還調整好了我的生物鐘。從一開始的恐懼、被馬牽著走,到教練專業耐心的指導和自己大膽的嘗試,雖然被馬從背上撅了三次,我還是與馬建立了信任」。
但是,當他熟悉了自己的馬後,第四天它卻發燒了,接著他面臨不停換馬的狀況,之前的自信又被恐懼佔據了,最後還是教練Mr.Bruce像小時候爸爸帶孩子學騎自行車一樣,幫助他找到平衡,找回了狀態。這讓他意識到擁有良好的心態、能夠快速調整自己的心態非常重要。
樂
美國姑娘 彈得一手優美古琴
Jenna Otto是位美國姑娘,2015年作為交換生來到UIC,隨後在理工科技學部統計學專業擔任助教,在中國待了4年多。她有個中文名字,叫「嵇納」。在UIC,熱愛音樂的嵇納深入學習了古琴,經過4年的學習,她彈得一手優美的古琴,並且學會了吟唱古琴曲。
在學校接待來訪嘉賓時,嵇納會為客人們吟唱《秋風詞》。嵇納說,古琴是中國文化和音樂的一個載體,雖然和西方樂理不一樣,但非常有趣。「我通過學習古琴繼續深入了解中國文化。彈奏古琴及其中的『琴道』讓我可以更好地放鬆、冥想和更加專注。」
自2014年起,UIC即開設古琴課,並成立「南海清音」古琴社。古琴課面向大二學生開授。2017年,該校開始把雅樂引入全人教育課程。雅樂泛指古代宮廷音樂,於西周周公時制禮作樂,通過禮樂制度讓「樂」和諧精神、陶冶情操。雅樂團於2018年3月成立,是嶺南地區首個高校雅樂團,所用部分樂器是以廣州南越王墓出土的青銅樂器按1:1的比例複製而成,包括編鐘、編磬等。
「六藝」
創新發展中國傳統教育
除了樂,傳統的中華射道也在UIC成為學分課。早在2011年起,該校即開設「中華射道」課程,並為之專門開闢「射圃」。從2013年起,中華射道正式成為該校大二學生的選修課程,算一個學分。
射道初級課程內容主要有:射箭,其中以「立、搭、扣、注、舉、開、發、收——射法八節」為核心,即是將射箭的技術動作規範為八個標準環節,這是射箭技術的過程管理;射禮,以「同修射禮」為主,讓學員從兩個人共同合作射禮的過程中去體認團隊精神之要義;射義,以《禮記.射義》這篇文獻為依據,學習射箭文化之精義,以此打下射道學習之基礎。
小姚去年畢業,在校時不僅學了射道課,而且練習了兩年射道,畢業後她的第一份工作選擇了去山區扶貧。她說,通過「中華射道」的學習,塑造正直的身心,體知做人做事的正面態度與方法,以及培養其專注、沉穩、堅毅、果斷、反省和勇於承擔之品格,能夠啟發學生追求更高之人生境界。
禮,自2015年起,UIC每年秋季學期(孔子誕辰前後)舉行「大學敬師禮」,自 2017 年,該校每年春季學期舉行「大學成人禮」。參禮的學生在成人禮之前經歷了學習「禮」的傳統文化知識、參加社會義工服務、登山靜思等三次體驗學習活動。 另外,對於書、數課程,例如,書畫、國學、高數、IT等,在UIC是文理皆修,對多個專業的學生都有開設。
郭海鵬教授說,中國傳統教育一向強調人格的養成,中國傳統的「六藝」包括禮、樂、射、御、書、數。六藝之教是一種古典博雅教育,也是全人的教育。UIC致力於發展一種以培養全人為目標的有中國特色的博雅教育,故特別注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力圖復興「六藝」的真精神,將其與時代的特點和教育的需求相結合,發展出一套有助於學生全人發展的「新六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