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認為儒生應該學會「六藝」,這一點從《周禮》中可以知曉,那麼是哪「六藝」呢?那就是「禮、樂、射、御、書、數」,孔子認為他的弟子中只有七十二人稱得上知曉「六藝」的,所以才在社會上有一定成就,可見古人掌握「六藝」的重要性。
那麼這「禮、樂、射、御、書、數」都是說的什麼?我們先來看「禮」,「禮」是什麼呢?是指你這人的道德修養和舉止。「禮」非常重要,國家有國禮,軍隊有軍禮,人與人交往得有禮貌。
古代為什麼要把「禮」放在六藝之首呢?因為禮是道德約束和道德修養,社會需要這個。你在社會上遇到的所有不愉快,肯定都跟無禮有關。比如有人沒約就到你家來,走路不讓道,大聲喧譁,等等。
你到單位去也是,你是新加入的員工,那你就要對老員工表示尊重,慢慢才能混熟了。一個單位有上下級關係,理論上講,下級一定要尊重上級。社會不是為一個人設計的,是為整體設計的。
個人如果沒有修養,沒有道德約束,沒有禮儀的話,大家都會覺得非常不舒服。有人說,他們單位沒一個好人,那我覺得這人有問題,肯定是他自己有問題。 社會不是為你個人設計的。記住這句話,你心裡會敞亮很多。
「樂」,指音樂,古人很看重這個,因為在古代各種活動中就要演奏與活動相匹配的音樂,如果你不懂,那就融入不了那個圈子了,如果在皇家活動中你錯用了音樂,很有可能招致殺身之禍,可見懂「樂」的重要。
懂「樂」也是個人的愛好與修養,它也培養你的一種氣質,音樂可以讓人身心愉悅,這樣待人接物自然有種恬靜與優雅,所以現在的家長都給小孩報樂器班。
「射」,古代戰爭中不論你會十八般武藝,各種長短兵器,你都沒有會射箭有優勢,你在那姿勢擺得再厲害,都備不住你身後暗箭射來,或者你有百米穿楊的本事,不用對陣就能把對方殺於馬下。
「射」在古代可以說是古人報效國家、馳騁疆場的本領,那麼今人可以把「射」理解為你立足社會的一種本領,比如說你要有一門手藝,這門手藝不至於讓你餓肚子,你要有一門好的手藝的話,有房有車自然不在話下。
「御」,有駕馭和防禦的意思,古人出行都是馬車,打戰的戰車都是由馬匹拉動,身為一名合格的國家人才一定要學會駕駛戰車。記得上中學時,老師說作為二十一世紀人才,要掌握三種基本技能,其中就有駕駛這種技能。
「書」,指書法、運用漢字的能力,古代的學生用毛筆寫字,不經過一番苦功,你的書法是不會長進的,你的字寫得很醜,文章文理不通,在古代以文章取士的制度下,你只能屢試不第。
現在的時代,用筆寫字的情況越來越少,很多人是電腦手機迷,用筆寫信都成為歷史了,但我們不能放棄「書」,好的文章可以悅人眼目、讓人明理,學習書法可以讓人放鬆心情、寧靜致遠。
「數」,就是要懂算術,古代儒生要學算術的,俗語「不識數」指一個人跟社會脫節,沒有生活能力。學習數學可以鍛鍊人的邏輯思維能力,所以數學是現在升學必考科目。
《周禮》中對一個人才要求的六種技能可以說是對一個合格人才比較全面的考核,不知到了後來科舉考試怎麼就只剩下一個「書」字了,考生只要會作八股文就是人才,這是很片面的。
由此可見古人的「六藝」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要做一個全面的人才。
朋友們你們對古人學習六藝有何看法,歡迎評論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