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童年時光,爆米花帶給了我們足夠多的歡樂和滿足......
在七寶老街一條巷道內,一位白髮蒼蒼的師傅正用老式爆米花機製作爆米花,引來不少群眾駐足觀看和購買。隨著「嘭」的一聲開爐巨響,瞬間冒起的白煙和空氣中瀰漫的那股濃濃的爆米花香,勾起了不少旁觀者尤其是40歲以上人們一種兒時的甜蜜回憶。
「現在買的就是童年的回憶,小時候,只要聽到街頭的爆米花聲,就會跑過來買幾袋,這種傳統爆米花的香氣是現在任何食物也無法取代的。」正在買爆米花的一位中年婦女說。
在我的童年,正處在動蕩的文革時期,物產匱乏,不可能像現在的小孩,有那麼多五花八門,新奇古怪的零食。那時候,這小小的爆米花就是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即使孩子們不嚷嚷,大人也是心裡痒痒的。爆米花不止好吃好看,更實惠多多,只一碗米,只幾毛錢,便能爆出滿滿一大簸箕還多。既划算又能夠極大的滿足那些貪吃的小饞蟲。雖然比不上現在的高品質零食,但小時候的味 道卻是深深的植入在了腦海裡。
那時候,爆爆米花的小販用板車推著,走街串巷的喊道,爆米花了爆米花了,然後在巷口停下來,支起爐灶,遠遠就能聞到一陣濃鬱的米花香。只要聞到這股香味,人們就知道是爆米花的來了,於是,拿著裝有米或者苞谷等食物的臉盆的孩子們就從家裡出來,把各人的臉盆依次在大板車旁排成一排,因此爆米花師傅每次來幾乎都忙碌到掌燈時分。
那時候,富裕的人家可以爆大米花,好羨慕人家啊。那時我們只能用玉米粒去爆,雖然沒有大米花那麼鬆軟,但是也是蠻好吃的,而且在那個年代能吃到略帶甜味的爆米花,是很幸福的。每次都盼著爆米花的人來,可是他是走街串巷的,一個月可能才會來一次。
又害怕又期待那「砰」的一聲響,隨後就是濃濃的香味和白白的爆米花!!大家有這樣的回憶麼?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這種傳統爆米花非常普遍。傳統手工爆米花的製作,是將玉米、糯米等倒入棗型的爆米花轉爐,然後放在柴爐或煤爐上加熱,兩三分鐘後,當轉爐內的壓力達到一定數值時,便用專用套筒打開爆米花轉爐蓋,隨著「嘭」的一聲巨響,熱氣騰騰的爆米花便加工完畢。如今,傳統的爆米花加工過程在城市裡已十分少見,這門傳統工藝正面臨失傳。
雖然現在有爆米花機,有什麼奶油味的,巧克力味的,顏色也好看許多,但在我心裡傳統的爆米花還是最有感覺的!現在街頭巷尾已很少見了。隨手拍了幾張,與同齡人一起回憶!
圖文作者:上海旭日東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