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齋 陳樂平書
《宋十八家詞精華選評.歐陽修卷》
蘇俊選評
林琍整理
生查子·去年元夜時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評曰:
古之名篇多有名句,蓋好句易於上口,故能傳諸久遠也。永叔是作亦以歇拍十字流傳,使無「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十字,詞亦平平而已。
浣溪沙·堤上遊人逐畫船
堤上遊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綠楊樓外出鞦韆。
白髮戴花君莫笑,六么催拍盞頻傳。人生何處似尊前。
評曰:
筆調輕快,寫景明媚。一氣貫注,極言良辰美景、賞心樂事,讀來口角生香。
浣溪沙·湖上朱橋響畫輪
湖上朱橋響畫輪,溶溶春水浸春雲,碧琉璃滑淨無塵。
當路遊絲縈醉客,隔花啼鳥喚行人,日斜歸去奈何春。
評曰:
「滑」正合琉璃,無塵亦稱水色。古人佳處真絲絲合縫,一字不易也。
採桑子·群芳過後西湖好
群芳過後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幹盡日風。
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評曰:
上片以熱鬧之筆寫送春,已屬超拔。下片言遊人散後,春始言歸,本已意盡。而妙為轉折,春既歸去,簾櫳放下,於百無聊賴之際,忽見雙燕翩飛於雨中,則春何曾歸也!詞意一經轉折,即延伸於無窮。此先抑後揚,步步留有餘地之妙諦也。
訴衷情·眉意
清晨簾幕卷輕霜。呵手試梅妝。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山長。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傷。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
評曰:
寫貴婦人之寂寞生活,由表及裡。結拍心理描摹細緻,最是傳神。
鶴沖天·梅謝粉
梅謝粉,柳拖金,香滿舊園林。養花天氣半晴陰,花好卻愁深。
花無數,愁無數,花好卻愁春去。戴花持酒祝東風,千萬莫匆匆。
評曰:
迴環往復,一唱三嘆。
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
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
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評曰:
平山堂為永叔所建,公嘗於此宴飲。「揮亳萬字,一飲千鍾。」詞筆振拔,令人想見千古風流。
少年遊·闌幹十二獨憑春
闌幹十二獨憑春,晴碧遠連雲。千裡萬裡,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謝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與離魂。那堪疏雨滴黃昏。更特地、憶王孫。
評曰:
千裡萬裡,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詞家當行語,不待雕琢而沁人心脾者。
一落索·小桃風撼香紅碎
小桃風撼香紅碎。滿簾籠花氣。看花何事卻成愁,悄不會、春風意。
窗在梧桐葉底。更黃昏雨細。枕前前事上心來,獨自個、怎生睡。
評曰:
看花句筆調輕靈,以其用意之輕如春風輕拂也。
浪淘沙·把酒祝東風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遊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評曰:
填詞亦有常法,一般而言,上片鋪墊,過片處作一轉折,而結拍總攬全篇。永叔此作堪為範本。
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
尊前擬把歸期說,未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評曰:
歇拍十四字如天外飛來,光焰如星辰。結拍亦妙,意雖未出「行樂直須年少」之列,而凝鍊過之。
玉樓春·洛陽正值芳菲節
洛陽正值芳菲節,穠豔清香相間發。遊絲有意苦相縈,垂柳無端爭贈別。
杏花紅處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誰肯遠相隨,惟有寂寥孤館月。
評曰:
以穠豔之景襯託蕭寥,對照鮮明,亦是一法。
玉樓春·別後不知君遠近
別後不知君遠近。觸目悽涼多少悶。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故欹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
評曰:
嗔而又怨,口吻宛肖婦人,非妙筆莫辦。「萬葉千聲皆是恨」或啟少遊「飛紅萬點愁如海」之靈思。
踏莎行·候館梅殘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徵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評曰:
永叔文章高古,風骨凜然,填詞卻柔媚如小兒女,以至剛而入於至柔,故剛而不硬,柔而不膩,此永叔所難及者也。
臨江仙·柳外輕雷池上雨
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小樓西角斷虹明。闌幹倚處,待得月華生。
燕子飛來窺畫棟,玉鉤垂下簾旌。涼波不動簟紋平。水精雙枕,傍有墮釵橫。
評曰:
寫貴婦人睡起慵態,如在目前。
蝶戀花·面旋落花風蕩漾
面旋落花風蕩漾。柳重煙深,雪絮飛來往。雨後輕寒猶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悵。
枕畔屏山圍碧浪。翠被華燈,夜夜空相向。寂寞起來褰繡幌。月明正在梨花上。
評曰:
一絲悵惘,幾許閒愁。美人遲暮之哀委婉道來,如空山聽泉,迴響悠長。
定風波·把酒花前欲問君
把酒花前欲問君。世間何計可留春。縱使青春留得住。虛語。無情花對有情人。
任是好花須落去。自古。紅顏能得幾時新。暗想浮生何事好。唯有。清歌一曲倒金尊。
評曰:
句句如苦口婆心,輕呵細撫,此北宋所獨擅,南宋似無繼響。
漁家傲·近日門前溪水漲
近日門前溪水漲。郎船幾度偷相訪。船小難開紅鬥帳。無計向。合歡影裡空惆悵。
願妾身為紅菡萏。年年生在秋江上。重願郎為花底浪。無隔障。隨風逐雨長來往。
評曰:
自南朝《採蓮》出,歷代多有此種。永叔此作迥異群倫,獨具卓識。偷訪者,人之常情也,而能大膽見諸文字,衝破封建牢籠,遑論當時,即置諸現代亦光焰照人。
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人。官至參知政事,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累贈太師、楚國公。工詩善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又與韓愈、柳宗元、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歐陽修是宋初文壇領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開創了一代文風。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曾主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集》傳世。
(集評)
永叔詞得馮正中法乳,而深致過之。歐晏而論,清新俊逸,自然而然,歐不如晏;清折深沉,含蓄洗鍊,則晏不如歐。宋初詞壇之有晏歐,亦如初唐之有四傑,上承溫、韋、正中而下啟小山、東坡、少遊,鑄金畫像,置諸詞史,不亦宜乎!
【下期更精彩】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