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少對孩子做這4件事,否則好娃也容易養廢,現在明白還不晚

2020-09-05 兜兜的時尚奶奶

父母要少對孩子做這4件事,否則好娃也容易養廢,現在明白還不晚

孩子未來的成就與什麼相掛鈎?

看到這個問題時,你會想到什麼?命運?天分?還是勤奮?

其實都不是,或者說這些只佔小小的一部分,最重要的還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

如果把家庭比作孩子的第一所學校,那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做好孩子第一任老師這個角色,而不是成為孩子的第一任&34;

三字經講:苟不教,性乃遷,就是在講這個道理,家長應該引導、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性格,不能任由孩子&34;。

因為有些事情家長一旦做得太過,很有可能會把好孩子養廢掉,大家都自我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中有沒有下面這幾種情況出現?

家長常對孩子做這4件事,很容易將孩子養廢

1、 給孩子特殊待遇

你家孩子在家庭中地位是否高人一等,處處被特殊照顧呢?

比如好吃的零食一律歸他一人享用;家裡人可以不過生日,可他的生日卻大操大辦等等。

這樣的孩子會自感特殊,習慣於高人一等,也必然會養成不珍惜物品、講究物質享受、浪費金錢和不體貼他人的壞性格,並且毫無忍耐和吃苦精神。

2、 剝奪孩子獨立

為了絕對安全,很多父母都不會讓孩子走出家門,有的家長還成了孩子的&34;,時刻不能離開孩子一步,摟抱著睡,偎依著坐,馱在背上走。

時間久了,孩子就會變得膽小無能,喪失自信,養成依賴心理,還往往成為&34;,在家裡橫行霸道,到外面膽小如鼠,造成嚴重性格缺陷。

3、 無底線袒護孩子

有時父母教孩子,奶奶護著:&34;這樣會導致孩子沒有是非觀念,時時有人護著,其後果不僅會讓孩子的性格扭曲,還會造成家庭不睦

家長平時也不要無底線袒護孩子,因為這樣只會讓娃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以後依舊還會再犯,甚至還會以自己是個孩子為藉口肆意妄為,最終導致自己誤入歧途。

4、 跟孩子談條件

&34;

&34;

不知道你家的孩子,是不是也經常這樣&34;呢?

有的孩子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就會想盡各種方法讓父母順著自己的意思來,有些家長覺得沒啥大不了的,孩子的表現好,就應該給予獎勵。

事實上,孩子的心理卻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態,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養不出責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還很容易喪失教育威嚴,久而久之,孩子會養成事事都要談條件的習慣。

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就要注重孩子的素質教育,幫助孩子成為一個擁有健全的人格,成為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有著良好行為習慣的人。

說起來簡單,但在孩子實際的成長道路上會出現很多的問題,面對這些,父母不免會有力不從心的時候,這時我們不妨試試用繪本來引導孩子,雙管齊下,會省力很多

個人認為這套小松鼠情緒管理與行為習慣繪本》真的很實用,一套好的繪本,不僅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孩子好的行為習慣還可以讓孩子愛上閱讀。

一舉兩得,家長何樂而不為呢?

這一套共有10冊,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

在3-7歲時就可以當做養成的教育繪本,幫助孩子更好的管理情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每一冊書都有一個主題,生動的小故事再現孩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而我們故事的主人公——小松鼠則教會孩子為人處世的許多道理。

孩子在閱讀時得到正確的指導,潛移默化中就影響了孩子的行為習慣,培養出健全而有魅力的品格,搭建好通向社會的橋梁。

很多家長在購買後都讚不絕口:

  • 圖書內容豐富,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寶寶更易於理解。
  • 兒童讀物收到,看了非常好,對兒童非常有輔助作用,同時還能讓孩子認識到如何尊重父母,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益。
  • 對孩子幫助特別大,繪本可以很好地幫我傳達對孩子的期望,這個價格很值。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戳下方連結購買:

相關焦點

  •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多半不會在這幾件事上縱容孩子,容易把娃養廢
    不少家長認為這是對孩子的一種愛,但殊不知,其實是傷害。父母輕易的過度滿足孩子,會讓他們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因而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並缺乏獨立自主的自我精神。雖然不少父母雖然知道孩子不聽話,總愛說謊,但是覺得不是什麼嚴重性問題,也不知道該如何教育,就當做什麼事都沒發生。更有甚者,在某些特定環境下,有些父母認為自家孩子說謊反而是佔了便宜,也就縱容孩子的這個「好」習慣了。
  • 養廢一個孩子,常對孩子做這3件事就夠了
    剛出生的孩子是白紙,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就是增色添彩最為重要的一步。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非常不在意或者就是拔苗助長。 而孩子長成什麼樣子,就是父母教育方式的表現。 2、打壓式教育:養廢一個孩子,折斷他的翅膀就夠了打壓式教育對孩子來說,是另一種災難,是對孩子精神上的凌遲。
  • 這4件事上父母要做的狠一點,對孩子成長有幫助,越早做越好
    愛孩子沒有錯,但愛孩子不能溺愛,教育孩子這項任務非常艱巨,家長們要做好,在這4件事上父母要做的狠一點,對孩子成長有幫助,越早做越好!不然孩子小的時候沒有教育好,將來會出大問題,耽誤孩子一生,別弄錯了。第一件事:不懂得遵守規則時要狠一點有些孩子被寵溺慣了,不管在家裡還是在公共場合,從不顧及別人,以自己為中心,比如在看電影的時候,孩子想要什麼東西,家長一時間滿足不了,孩子就開始大聲吵鬧,影響別人看電影,這種情況發生了會讓別人很惱火。
  • 父母不教孩子這4件事,娃長大後容易「四處碰壁」,後果很嚴重
    尤其是在這4件事上,父母若是不及時教孩子,那麼娃長大後容易「四處碰壁」,後果很嚴重。,但是照顧不了一世,孩子長大後總有一天要離開自己去外面闖蕩,所以家長從小就應該教育孩子在以後遇到各種事時,要靠自己去解決,而不是凡事都依賴他人。
  • 當著孩子面,父母要少做這四件事,否則很容易「教壞」孩子
    ,下面幾件事情一定要改了。還有一些父母對孩子也是脾氣極大的,動不動就破口大罵甚至是動手,這樣很容易嚇到孩子,孩子會變得膽小,有什麼也不敢跟父母說,是很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的。,要對孩子有足夠的耐心,有什麼問題要跟孩子好好交流溝通。
  • 孩子的這三種行為,正一步步將自己給養廢,很多父母還不以為然
    在生活中,我們越來越容易聽到這樣的話:「這孩子情商怎麼這麼低啊,以後可怎麼辦?」可見,情商對於一個孩子的影響。孩子的情商不僅關係著他當下的人際關係,還影響著他今後的社交和未來發展。只是,一些家長還沒有注意到孩子情商的教育,他們認為孩子學習好就已經勝出同齡人很多了,至於其他的,基本都可以靠後。當然,家長的這種行為也就導致了不少孩子智商高,情商低的現象。
  • 大學期間不能慫的6件事,大一新生要明白,否則很容易吃虧
    但是大學的生活並不會向想像中的那樣全是美好,因此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如果遇到這6件事,千萬不能慫,尤其是大一新生,一定要明白。學姐的經驗告訴你,在這些事情上越慫就會越吃虧!欠錢不還不能慫其實對於借錢不還這件事,不光只存在於大學校園,很多人借的錢多了,根本不會著急還錢,所以各位大學生,對於借錢不還的這件事,在同學向你借錢的時候,就要考慮對方是否會還你。我的看法是,寧願借錢的時候得罪他,也不要等到自己向他要錢他不還的時候得罪他。
  • 孩子容易發怒,父母要少做三件事,避免火上澆油
    導語:壞脾氣並不是只有成年才有,其實很多孩子,他們從小就表現的易煩易怒,所以家長在教育這樣的小孩時,要多一些耐心和理解。雖然家長更喜歡那些乖巧聽話的孩子,但是在教育容易發怒的小孩時,也請給他們多一些的尊重。
  • 與父母做這4件事脫不了干係!
    實際上,這些想法都是不客觀的,唯有我們先從自身找找問題,反省反省,才能區分孩子到底是具備獨立思維,還是不尊重家長?孩子總和你頂嘴?往往與父母做這4件事脫不了干係!1、父母「孩子就是一切」的觀念我們想思考一個問題,孩子為何會頂嘴?其實,很大程度上就是他在發洩不滿情緒,我們首先要接收這種情緒,然後再根據背後表達的訴求,給予正確引導。
  • 「孩子還小,需要父母幫忙」,不想把娃養廢,要儘早培養自理能力
    平時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所有的事都由爺爺奶奶代勞,這麼大了,他連上廁所脫褲子都不會,老人的這種教育理念讓磊磊媽媽非常不贊同,他勸過老人很多次要讓孩子自己做事,可每次奶奶都說:「孩子還小,需要大人的幫忙,等長大了,自己就會做了。」這讓媽媽非常無奈。
  • 大一新生開學,家長不要做這4件事,容易給孩子帶來「麻煩」
    但小編溫馨提醒各位家長朋友,你們愛子心切的心一定要用對地方哦,就比如以下4件事,家長朋友儘量不要做,很可能會給孩子帶來「麻煩」,甚至影響她今後的大學生活。 大一新生入學,家長不要做這4件事,容易給孩子「幫倒忙」
  • 優秀的父母,從來不對孩子做這5件事,你做過幾件?
    你是否還記得小時候,自己無意間犯了錯,父母不聽解釋,上去就是嚴厲的指責加打罵;你是否記得小時候,自己特別想跟父母玩一會兒,可父母總是一副不耐煩的樣子;你是否記得小時候,特別羨慕別的父母?父母是否優秀,就看自己是否對孩子做過這幾件事1、
  • 清華教授坦言:父母要想孩子成才,少說3個「不要」,多做1件事
    文/寧媽媽育兒經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否則會適得其反,對孩子的成長不利。清華教授坦言,父母要讓孩子成才,就要學會對孩子少說3個「不要」,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做一件事。
  • 越是窮人家的父母,越喜歡做「這3件事」,以為對孩子好實則毀娃
    01越是窮人家的父母,越喜歡做「這3件事」,以為對孩子好實則毀娃然現今人們生活經濟發生了巨大改變,有些窮人家孩子可能因某些機遇而一夜暴富,類似暴發戶、富二代越來越多,面對這如意般的生活有些家長教育可能出現縱容,稍微不留意就成為了驕縱、寵溺,竟將孩子養成了白眼狼而不自知
  • 內心強大的父母不會做的13件事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內心強大而有力量,從而就可以培養出內心有力量的孩子。但現實生活中的忙碌,我有時候會讓自己忘記了該如何做父母,所以,如果你有了這樣一份覺察,其實也不晚,那就從現在開始,學會如何讓自己內心變得強大起來。內心強大的父母他們不僅相信自己會做好,同時也相信孩子會越來越好。他們懂得如何愛自己,如何斟滿自己的愛之杯,如何引導孩子朝著未來的良好品格發展。
  • 這6件事父母千萬不要做,否則孩子說過的狠話就會成真
    孩子跟父母說狠話,是好事。一是想引起注意,讓父母認真看看他。二是向父母求救,這時的孩子已經接近絕望,是比較危險的,但不會馬上把狠話變成行動,他說狠話的目的是讓父母趕緊改變。這兩種情況說明,還在說狠話的孩子,父母只要改變就能變好,所以是好事。父母不改變,孩子就會自救,也就是向父母反擊,狠話就會成真。
  • 親子共讀 |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對孩子做這3件事!
    在《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中有一句話,讀來讓人頗為受益:「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句話說的是:天下之大愛就是父母對孩子的那種愛,父母習慣為孩子做長遠打算,想給孩子謀一個好的前程。很多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有很多時候,總是恨不得為孩子鋪好人生的路,但是這其實未必就是對孩子好。因為孩子未來的人生路,大部分都是一個人走的,父母不可能時刻陪伴在身邊。
  • 晚一年上學,對孩子是愛還是害?尤其是男孩,這件事越早知道越好
    或許有人說,這是因為霍思燕對孩子太過溺愛,擔心他去幼兒園難以適應,但其實霍思燕不讓孩子及時上學,主要是她認為男孩晚一年上學,是給他們最好的禮物。果然,等到一年後霍思燕帶著嗯哼去幼兒園時,他的表現令所有人驚呼。要知道,嗯哼去了幼兒園沒哭沒鬧,而且適應能力非常強,看到周圍的陌生環境也不焦慮害怕,甚至還知道主動和老師同學分享零食。
  • 「男孩開竅晚,並非笨」,父母做好這3件事,就有望彎道超車
    培養男孩,父母做好這3件事,就有望彎道超車1)給予理解和發現的眼光其實男孩早期不擅長學習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這並不是因為他們笨,而是他們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2)培養自信心哪怕孩子的考試成績不好,父母也不能質疑或批評,要對孩子有信心。不打擊孩子的失敗,鼓勵他的小進步。比如兒子數學一開始考50分,下次考了58分,儘管仍然沒有碰到及格線,但這8分的進步就值得褒揚。
  • 智慧家長警惕:不能縱容孩子4件事,現在看還不晚
    每個家長都是愛孩子的,但愛孩子也要有「度」,什麼事情可以答應,什麼事情不能縱容。家長應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給孩子一個正確的邊界線,讓孩子清楚自己行為的對錯。智慧家長警惕:一定不能縱容孩子的4件事,出現2條就要小心了!1、順手牽羊發現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父母一定要耐心引導和講道理,千萬不要脾氣暴躁、衝動之下對孩子進行打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