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稱出一個原子的重量?

2020-12-11 火星科普

原子構成了地球上的一切物質,而原子本身又由更小的亞原子粒子組成——質子、中子和電子(除了不包含中子的氕原子之外),不同的原子包含了不同數量的亞原子粒子。那麼,原子究竟有多小呢?人類又是如何「稱出」一個原子的重量呢?

原子有多大?

為了更好地理解原子尺度,讓我們考慮一個橙子,並假設橙子只是由氮原子組成。再假設每個氮原子都有一顆藍莓那麼大,那麼,這個橙子會有多大呢?

結果相當震撼,橙子的大小會跟地球一樣大。如果縮放亞原子粒子的尺寸,結果會更加震撼。

原子的中心是一個假想的球體——原子核,它包含質子和中子(除了不包含中子的氕原子之外),而在原子核外圍是電子。如果一個原子膨脹為大型足球場,那麼,原子核相當於球場中心的一粒沙子。在球場的邊緣是電子,其餘的只是空的空間。

如此之小的東西,不要說直接用秤來稱出質量是不現實的,就連大部分的顯微鏡都無法看到它們。那麼,物理學家又是如何知道原子的質量呢?

測量原子質量的物理學原理

雖然牛頓那個時代還沒有發現原子,但牛頓的理論卻能在測量原子質量中派上用場。根據牛頓第二運動定律——F=ma,其中a是質量為m的物體在受到力F的作用時所具有的加速度,這是測量原子質量的基本原理。

在具體實踐中,物理學家通過質譜儀來測量原子的質量。

質譜儀的工作原理

第一步,通過高能粒子來轟擊樣品,這會讓原子失去電子,也會讓原子得到電子,這取決於所用粒子的類型(一般為電子)。經過這一步之後,原子會有一個淨正電荷或負電荷,它們就形成了離子。

接下來,這些離子會被引導到電場和磁場中,這兩個場都會對離子施加力的作用。電場力會改變離子的速度大小,而磁場力會改變離子的速度方向。

然後,這些離子引導至法拉第杯(一種用於在真空中捕捉帶電粒子的金屬杯)之中,從而在連接到法拉第杯的導線中產生電流。通過測量離子流撞擊法拉第杯的時間和位置,物理學家可以確定離子在電場和磁場影響下的加速度和方向

最後,根據牛頓第二運動定律——m=F/a,把作用在離子上的合力除以它們產生的加速度,就能確定離子的質量。同樣的道理,質譜儀也可以用於測定一個電子的質量。既然已經測量出離子和電子的質量,通過相應地加減質量,從而就能算出原先沒有得失電子的原子質量。

通過質譜儀,物理學家已經測定出氫原子(氕原子)的質量約為1.674×10^-27千克,即大約500億億億分之一千克。

測量原子質量的古老方法

在質譜儀出現更早之前,粒子物理學還在早期階段,那時的物理學家對原子的概念仍然非常模糊。在那個年代,原子重量是用相對質量而不是實際質量來衡量的(雖然如今也是有這樣的慣例)。

在19世紀初,物理學家阿伏加德羅首次認識到,在給定的壓力和溫度下,任何氣體的體積都與組成氣體的原子或分子的數量成正比,這是一個重大突破。這使物理學家能夠比較等體積不同氣體的相對重量,從而確定組成氣體的原子相對質量。

原子量是用原子質量單位(amu)來測量的,1 amu等於碳-12原子質量的十二分之一。不久之後,著名的常數——阿伏伽德羅常數(6.023×10^23 /mol)被測量出來。根據這個常數,可以知道一摩爾氣體中的原子或分子的數量。基於此,物理學家可以通過測量氣體的總體積,並結合阿伏伽德羅常數,就能粗略估計出單個原子的質量。

相關焦點

  • 如何「稱」一個原子的重量?
    然而,讓我問你,你是如何從一開始就分離出一個原子的?原子有多小?你可能知道所有的東西都是由叫做原子的小東西組成的;原子本身由更小的粒子組成,即質子、中子和電子。你可能也聽說過原子很小,但你有沒有想過它們到底有多小?
  • 重量和質量有什麼區別,如何確定地球質量?
    前天收到一個小夥伴給我留言,問地球的重量如何確定的,我問了下我的同事,她想了一下,回答了官方答案5.965*10^24千克,我們好像經常把質量和重量弄混了。想像一下這樣的場景:你站在體重秤上稱體重,這會得到你一個重量,再假設你拿著體重秤去月球旅行,再站在上面看下你的體重,你會發現這個新數字大約是你在地球上體重的六分之一。最後,想像一下去太空旅行,你再稱一次體重,你會發現你盡然「瘦到」沒有體重。
  • 怎樣稱出摩天大樓的重量
    現在有一個外國的女蜘蛛俠想稱摩天大樓的重量,我們先叫她LG小姐吧。如果我是LG,那就是我告訴你不要在家裡嘗試這個的時候。然而,由於我與LG沒有關聯,我實際上在想,僅使用真空吸塵器的吸力來嘗試攀爬建築物的側面是多麼令人驚奇。這幾乎是每個想成為蜘蛛俠的孩子的夢想。現在,由於新的無線真空吸塵器,現在是時候開始實現這些夢想了。
  • 原子理論的提出與研究
    原子理論認為,物質不是連續的。把一塊材料切成兩半,再繼續切成兩半,一直不停,直到最後沒有辦法再把它分割開來。這時剩下的東西就是原子,它是任何化學元素的最小組成部分。原子的英文是「aom」,源於希臘文「 atoms」,意為「不可分割的公元前5世紀,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最早提出了原子的概念。他相信,物質的性質源自其原子。
  • 一個原子核能有多少中子?
    圖片來源:RIKEN  日本物理學家已製造出有史以來最重的鈣原子核——含有20個質子以及40個中子。其中的中子是最常見鈣的兩倍多,比此前的記錄多了兩三個。這一發現表明,在原子核中可包含的中子或許比以前認為的更多,這或將對中子星理論產生影響。  「這的確是一個重要而有趣的發現。」美國俄亥俄大學理論核物理學家Daniel Phillips說。
  • 磅秤無法稱50~100千克間的重量,如何知道每袋大米重多少?
    便民糧店進來五袋大米,店主想要稱出每袋的重量是多少。糧店裡只有一臺磅秤,很不巧的是,一些秤砣找不到了,沒有辦法直接稱出50~100千克之間的重量,而這五袋大米重量,又恰好都在50~65千克之間。如果必須使用這臺磅秤,如何知道每袋大米各重多少千克?店主開動腦筋,想出了一個好辦法,非常輕鬆地解決了這個難題。他把5個口袋兩個兩個地稱,5個口袋組成不同的10對,一共稱了10次。
  • 一個原子,翩若驚鴻
    而Ymkje Huismans和她的同事此次想到了用這個方法存儲原子的信息,並且巧妙地利用了一臺叫做FELICE的機器,這是一臺頻率可調、工作上限為10Hz的內腔雷射發生器,可以將原子電離成離子。「照相」時,將氙原子噴入,隨著雷射場強的變化,每當其達到最大之際,就會有一個離原子核較遠的電子從氙原子上釋放出來,這個過程被稱為這種叫做「穿隧游離」,能夠產生非常有用的特性,亦即這種情況下放出的電子都處於同相,因此是相干的。
  • 一個原子核能有多少中子?—新聞—科學網
  • 當你死去時,你的原子會如何
    隨著這些氧原子護衛的加入,你身體中的碳原子變成三倍多重量的氣體,平均一名成年人可以產生超過100磅(45千克)稀疏分散的二氧化碳。通過類似的方式,氫、硫和氮原子也將以水蒸氣及氣態氧化物的形式從你的蛋白質與體脂中逃離。跟著這些氣體一同爬上煙囪,可以看到你身體最後的原子其他一些重組結構。
  • 宇宙中有多少原子?這個數字是如何算出來的?
    地球上的生命、物質存在著豐富的多樣性,每個人之間都有許多的不同,包括不同的階級、信仰、國家、職業甚至品味,但我們所有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我們的微觀藍圖是一樣的!我們都是由原子構成的。這不僅是人類的共同特徵,它適用於宇宙中所有存在的物質,包括但不限於細菌、昆蟲到獅子、地球甚至是巨大的恆星。
  • 原子的組成是什麼,原子的結構怎樣運作,原子怎樣組成物質?
    請點擊輸入圖原子是什麼?原子是所有物質的基本組成單位。但原子是什麼,它們是如何像構造建築一樣組成物質呢?原子序數所有的物質都由原子組成。一個原子有一個由質子和中子組成並且被零或多個電子環繞的核心。為了把原子分類,我們需要知道它有多少質子、中子以及電子。原子的質子數決定了它是哪種元素。例如氧原子總是有8個質子。碳原子總是有6個質子。金原子總有79個質子。
  • 道爾頓在原子學說、分子學說方面的貢獻和論爭
    他出生在英國坎伯雷一個農民兼手工業者家庭,他幼年時無錢上學,他以驚人的毅力,自學成才。他做過小學和中學教師,擔任過曼徹斯特新學院數學和自然哲學教授,是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一生有很多科學成就。這樣一位碩果纍纍的科學家卻是一位色盲。
  • 原子質量的測量和估量方法
    在原子核內,各種相互作用力都是和質量有著內在的聯繫,精確的測量原子質量對物理學的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在科學研究領域中,不同的學科對於原子質量的精確程度的要求是不同的,尤其在核物理領域內,原子質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量,如果能夠較為準確的測量出原子核的質量,就可以利用質能方程計算出核反應過程釋放的能量,這是非常重要的。原子核是質子和中子構成的,那它們是怎麼結合在一起的呢?
  • 把太陽系比作一個原子的話,應該算什么元素或者同位素?
    玻爾的原子模型是最接近太陽系行星結構的,儘管波爾的模型已經被薛丁格的電子云模型所代替,但在我們的印象中,玻爾的原子模型是最容易理解的,假設太陽系是一個原子系統,那麼它最接近哪種元素?元素的種類是什麼為區分標準的?
  • 當你死去時,你的原子會如何 | 悅讀科學
    隨著這些氧原子護衛的加入,你身體中的碳原子變成三倍多重量的氣體,平均一名成年人可以產生超過100磅(45千克)稀疏分散的二氧化碳。通過類似的方式,氫、硫和氮原子也將以水蒸氣及氣態氧化物的形式從你的蛋白質與體脂中逃離。跟著這些氣體一同爬上煙囪,可以看到你身體最後的原子其他一些重組結構。胃酸中的很多氯原子將會再一次形成腐蝕性的煙霧,就像它們很久以前從火山口噴發的那樣。
  • 捏碎一個原子需要多少能量?
    古希臘時期的德謨克利特認為物質是由最基本的原子組成,當時的原子論以及之後道爾頓的原子論都認為原子是組成物質的最小微粒。既然是最小微粒,意思就是不可分割,不論用多大的力氣或者多大的能量。直到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湯姆生發現電子、貝克勒爾發現放射性,等等發現使人類認識到原子並不是組成物質的最小微粒。現在人們已經認識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的電子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原子已經不再是之前認為的那樣不可分割。原子既然可以分割,那麼「捏碎」一個原子需要多大的力氣呢?
  • 原子的「比薩斜塔實驗」
    故事講的是25歲的數學教授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當眾同時拋下了重量分別為1磅和10磅的兩個鐵球,用實驗否定了統治2000多年的亞里斯多德的權威理論。這篇課文向兒時的我們傳遞了不要迷信權威,勇于堅持真理的科學精神。後來我們慢慢明白了這中間日常經驗與真相迥然不同的根源在於對空氣阻力的忽視。既然如此,那麼真空中兩個物體下落就可能不會有任何差別。
  • 「1千克」重量即將被重新定義!你身上的肉肉重量會有變化嗎?
    科學數據都需要一個衡量基準,化學上我們把碳12原子的12分之1作為一個基準的相對原子質量來衡量其它原子的質量,在長度上我們把光在真空區域內用299792458分之1秒的時間所經過的距離定義為1米,銫133原子基態的能階間躍遷所產生的電磁波周期的9192631770倍被定義為1秒。
  • 曹衝之所以可以稱得出大象的重量,想必是讀書讀得多吧!
    曹衝之所以可以稱得出大象的重量,想必是讀書讀得多吧!東漢末年,各路諸侯爭先搶後的掠奪漢室土地,天下群雄紛紛崛起,都想著蠶食大漢王朝。不過要說當時天下最強大的一位諸侯,那當屬袁術。這是曹操第一次親眼見到大象,可謂是十分的新奇,由於大象過於龐大,一時間就想到了一個問題,於是趕忙問左右隨從,誰能夠稱出大象的重量。當時的文武百官瞬間陷入了呆滯狀態,嘴裡嘟囔著如此大的龐然大物,這咋能稱出來呢!一時間根本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說能夠稱出大象的重量。
  • 一個原子產生的全部能量,可以讓小電瓶跑多遠?大數據給出答案
    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那你有聽過原子能量嗎?原子能量主要是核外電子的動能與電勢能,也許它就在我們身邊,只是你不知道它的稱呼罷了。原子產生的能量有多強大,科學家們也做了一個這樣有趣的實驗。專門去計算原子產生的能量,一個原子完全釋放能量微不足道,可是一堆發生反應後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