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考生根據自己的分數,看看在全省的位次,高出一本或二本控制線多少分;
2、搜集往年本省跟自己類似的位次或者分數線差的孩子都去了那些學校甚至專業,開始列出名單;
3、列出名單後,從名單中把自己不想去的學校刪除掉,找出自己想去學校的名單;
4、分別去列出學校的官網上研究專業錄取情況,找出6個最適合自己的學校。
5、最後要對這些學校的專業逐一研究,認真選擇想學的N個專業.有專業級差的學校填寫專業志願時還要注意次序。
高考志願填報中,就有一些考生容易遭遇「進退兩難」的處境,特別是那些位於某些批次線上0-10分的考生,成績在一本和二本,本科和專科之間的考生,我們稱為為壓線生。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分數讓他們常常陷入選擇的困境。在往年的錄取過程中,壓線生最容易落榜,建議家長和考生從這些方面來入手準備。
1、二本「壓線」考生,不妨選擇外省院校,這樣既可以保院校又可以選擇一個相對理想的專業。
從近年來的錄取數據來看,省內院校的報考人數眾多,第一志願上線率極高,錄取分數逐年上漲,競爭壓力很大。而位於外省的一些院校,錄取分數線相對穩定,很多院校和本省院校在辦學水平上沒有差別,甚至其中的一些院校要優於本省院校,考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有潛力的專業,為未來升學和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2、二本「壓線」考生一定要關注「大小年」。
考生在衡量近幾年的分數線之後,還要看所選的院校各專業近三年高出本省批次線的平均分,在往年的分數上留有餘地。要把握「分有所值,留有餘地」的原則,切不可僅以最低錄取分作為填報標準。
3、對二本「壓線」考生而言,中外合作辦學是條路徑,高考分數分剛壓著二本分數線的考生,進二本學校的機會相對較小。
家庭經濟比較好的考生可以關注各個學校的中外合作辦學,這類學校因為收費過高,常常會在第一次錄取中無法錄滿。如果考生填報這類學校,一定要對這類學校的辦學合作方進行了解,同時,明確四年的學費構成,結合家庭經濟情況考慮。
1、無論是一本還是二本及以下批次的「壓線」考生,都要避開熱門院校、熱門專業和熱點地區。可選擇該批次中較為冷門的專業和學校。專業建議選「農、林、水、地、礦、油」相關的院校,避免填報北京、上海、天津、廣州、南京等地院校,重點關注中西部地區院校。
2、要珍惜「服從專業調劑」帶來的機會。平行志願一旦有一所院校提檔,但據有分數優勢的考生佔滿了你所選擇的專業,你又不服從專業調劑,必然會落到下一個批次的院校的行列。這點二批本科「壓線」考生要格外注意,從某種程度上說,三批本科與普通類本科無論是在學費上還是辦學水平上都是有區別的。從規避被退檔風險的角度考慮,考生在填報志願時要謹慎考慮,不要輕易填報「不服從」。實際上,即使填報服從志願進入不理想的專業,以後仍有可能轉入較好的專業或通過研究生升學來提升自己的個人競爭力。尤其是那些高考發揮不好卻很有潛力的考生,填報志願時不妨考慮一下「轉專業」這一途徑。
1、有明確目標和計劃的考生可選擇復讀。
選擇復讀,從經濟角度來講,復讀一年的成本大致是一萬八千多到兩萬五左右,考進一本、二本院校後,四年學費算下來大約是三萬左右。根據種種考量,如果考生的復讀意願強烈,有明確的目標和計劃,建議考生復讀,用一年的汗水給自己一個更好的未來,也給含辛茹苦的家長一個交代。
2、高三一年已盡全力的考生可直接上獨立學院。
三本院校是自負盈虧的獨立學院,學費較高,師資力量和重點實驗室等與公辦一本、二本大學還是有差距,對於高三一年學習並不是很刻苦、沒有充分挖掘自己潛力的學生,建議復讀。對於考試中發揮失常的學生,可以選擇復讀。對於高三一年已經盡力、高考發揮也沒出現重大失誤的學生,可以直接去上獨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