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福建省考生,高考成績407分,被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錄取的消息刷爆朋友圈!要知道,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歸由教育部直屬的廈門大學全資所有,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畢業證書及學位證書,與廈門大學本部完全一致。
今年福建省的本科批次線是402分,超出本科線5分邁進廈門大學的門檻,這絕對算的上是「極限撿漏」了!驚訝的同時,英才君也翻查了今年的錄取情況,發現諸如此類的「撿漏」情況各省層出不窮。
出現這種「極限撿漏」的情況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這其中包含的因素眾多。
對高考生來說,今年的高考報名人數高達1071萬,疫情影響高考推遲了一個月舉行,北京、天津、山東、海南四省市首年落地新高考,不少省市還進行了本科批次的合併等。
今年高考,高分考生人數眾多,一些高考大省考生600分都上不了211工程高校,很多考生在填報志願時怕掉檔,所以選擇了保守的高考志願填報。
以至於部分高校出現了報不滿的情況,參與補錄的過程中很多考生就可以低分「撿漏」名校。我們以山東為例來進行具體說明:
山東省今年一段線449分,劃線標準從以往的1:1.1劃線變成了1:1.2劃線,如果滑檔將進入專科批次錄取。
前幾年滑檔人數控制在1.7-1.8萬,今年山東省第一年落地新高考,共96個志願,沒有服從調劑志願,由於沒有填報經驗可以借鑑,很多考生的保底志願沒有填好,導致今年滑檔人數暴增,高達4.4萬。
山東96個志願,一檔線上報滿96個志願的考生158509人,佔比64.2%;考生在前30個志願就被投檔的有104498人,佔投檔考生數的52%;前70個志願投出182040人,佔投檔考生數比例為90%。
報考志願過於自信也是滑檔的重要原因,雖然今年山東省夏季高考普通類常規批第1次志願能填報96個志願,但三分之一考生沒有填滿96個志願,依然有655分的高分考生滑檔。最終,這名考生被投進臨時增加招生計劃的山東大學。
而造成滑檔的另一個原因是與新高考下考生的選科密切相關,如果考生選考物理選擇性會更大。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選考物理的考生佔比39%,排名第五,但650分以上,選考物理的學生比例達到了90%以上,學霸密集。新高考下,採用的是等級賦分制,今年山東省高考物理科目難度大,但由於採用賦分制,試卷的難度並沒有影響頭部學生的賦分分值,所以山東前450名都是理科生。
再來看清華、北大往年在山東省投放裸分名額共約160人左右,而且文史類專業都沒有提出選考要求,從上面的數據明顯可以看到,今年山東的裸分「文科生」將徹底無緣清北了。
由於物理科目本身的學習難度很大,很多成績在中下遊的學生就放棄選考物理,原本成績在中上遊的高考生因為賦分考出了中遊的成績;
而重點高中大部分「重理輕文」,學生選擇理科較多,出現了「尖子生」互掐的情況,造成這些學校的「總分偏低」,這是名校「翻車」的重要原因。
對新高考省市的考生來說,山東省的經驗有些許可以複製的地方。雖然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市採用的是3+1+2模式,與3+3模式不同,但如果考生在選科過程中選考物理,在未來擇校擇專業的過程中自由度會相對較大。
考生今年還要特別注意中外合作辦學。中外合作辦學自出現後就被大家當做「外國名校」 「留學直升機」。
由於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及國際關係等客觀因素影響,很多家長被迫重新考慮孩子出國留學、交換生、「2+2」或「3+1」等學習方式,外加今年中外合作高校的宣傳力度很小、學費高昂、對學生外語能力要求極高等因素影響,中外合作大學普遍「掉分嚴重」。西交利物浦今年在河北投檔線423分,較去年有超過百分的降幅。
但考生選擇中外合作大學優勢眾多,不僅有國際化的學習體驗,還可以取得國外高校的學業證明,在就業競爭和深造升學中具備一定的優勢,成績中等或者成績在中上遊的考生可以選擇。今年中外合作辦學高校在江蘇省招生遇冷,直接跌到了一本線,對於想選擇這些高校的考生來說,是一個大的機遇。
2020年受到客觀原因和主觀因素的影響,讓不少考生成為「撿漏」的幸運兒。
2021年河北、遼寧、湖北、湖南……8省加入新高考改革大軍,是否還能有人延續「撿漏」神話?
明年的政策又將如何調整?準高三的考生和家長和英才君一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