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日報
邯鄲日報頭版頭條
園博園項目建設緊鑼密鼓
——控制性工程主體建設基本完成
省第四屆(邯鄲)園林博覽會日益臨近,7月7日,記者在邯鄲園博園項目建設現場看到,一座座場館拔地而起,一條條道路錯落有致……工人們有的在栽種樹木,有的在裝修建築物外立面,大型機器轟鳴抓緊施工,到處一派繁忙景象。邯鄲園博園正在由設計規劃圖變為美麗的現實。
截至目前,山水邯鄲、清渠如許、景觀橋、澗溝陳列館等所有控制性工程主體建設已基本完成,累計完成總工程量的80%以上。全園喬木種植基本完成,共種植喬木36000餘株、灌木70萬餘株、地被48萬餘平方米,花卉種植完成約50%。13個地市園建設進展順利,計劃7月底前所有地市園全面完工,8月份將開展壓力測試、試運行。齊村、澗溝兩個村莊包裝改造工作有序推進,累計完成總工程量的60%。
山水邯鄲主場館是邯鄲園博園內最重要的核心建築,位於園區核心景區,臨水而建。記者看到,該場館基礎框架建設已完工,目前正在做內、外部裝修,場館上方的鋼結構已完成,準備搭建約4萬平方米的「群山」結構網架。「山水邯鄲主場館由植物館、藝術館、綜合館和會議中心四個造型方正規整的體塊組成,並用半室外的陰涼連廊連接,既可停留休閒,也可作為室外展區,極大豐富了主場館建築的利用空間和使用功能,真正做到多用途、低能耗、有特色。」北京土人城市規劃設計院項目駐場設計負責人鄭亞凱向記者介紹,作為園區標誌性建築,山水邯鄲主場館設計上採用大膽創新的延綿山形網架呼應山水自然主題,整個「群山」結構網架與主體建築脫開,並利用如幔帳一般舒緩的金屬網,覆蓋整個建築區域,這層金屬網既美觀又通風、遮陽,極大減少場館建築的空調能耗,並為整個場所帶來舒適的戶外體驗,豐富了空間層次。建成後,山水邯鄲主場館與開闊的水面交相輝映,真正打造一處綠色節能、面向未來、意境悠遠的當代城市標誌性綜合場館建築典範。
園博園效果圖
「邯鄲園博園打造了邯鄲園、山水邯鄲、清渠如許、澗溝陳列館及地市園等,集中展示邯鄲市的特色。」邯鄲園博辦工作人員苗建紅說,同時,按照「一條花路串十景」的設計思路,精心設計了芳草尋鶴、青山畫卷、浮光攬月、古風遺痕等園博十景。
邯鄲日報「復興現象」
不負韶華著炳輝
——從城鄉巨變探秘「復興現象」之二
一
水漲船高,柴多火旺。
廣大幹部群眾認識上來了,勁頭上來了,便會凝聚起沖天合力,沒有什麼不能克服的艱難險阻。
面對佔用了大量城市優質土地資源、停產半停產的「殭屍企業」,面對廠村交錯、企地混居的複雜現狀,面對區域內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的嚴重滯後,面對盲目建設、無序管理、亂佔土地、私搭亂建帶來的環境髒亂差等諸多問題,復興區須以刮骨療毒的決心和勇氣,全面予以根除、剔淨,必欲舉全區之力、集全員之智,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破解生態困局。破除桎梏,需有壯士斷腕之狠;化繭成蝶,必要歷經痛苦涅槃。不破不立。
「違建和『散亂汙』等亂象是影響發展、環境汙染的最直接載體、最主要根源,必須從源頭著手,堅決徹底地依法依規治理到位。」在城市整治動員大會上,區委書記潘利軍痛下決心、擲地有聲,一場集中整治行動打響了復興區轉型升級的「第一槍」。百家街道黨委書記孔德峰深有體會地說:「拆除違章建築,從法律上講沒有任何經濟補償,工作做起來難度相當大。但我們依法依規推進,堅持一把尺子、一個標準,一視同仁、一拆到底,取得了群眾理解和認同,對『散亂汙企業』『殭屍企業』、違法經營的路邊商鋪、村民自建等各類違章建築,開展了排山倒海式的強大攻勢。」
區四大班子齊上陣,區級領導全員參戰,形成書記、區長雙掛帥,所有區級領導分塊牽頭,所有鄉(鎮、街道)、所有區直部門參戰的攻堅團隊。每周一區級領導下鄉鎮,每周三鄉鎮幹部進村,每周五各村幹部下沉到戶的「三下沉」工作機制,讓幹部走近群眾傾聽訴求,推動各項工作快速解決到位。秉持依法、科學、合理、有效的原則,一系列大規模整治行動依次鋪開,「散亂汙」一處處被清除,不留餘地,不存遺患,堅決徹底。區長李少鋒說:「各級黨員幹部在整治行動中做了大量細緻艱辛的工作,錘鍊了隊伍作風,融洽了幹群關係,為全面提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場集中整治成果令人震撼,全區累計拆除取締「散亂汙」企業861家,拆除各類違章建築和違法佔地7000餘處、300萬餘平方米,騰退土地1.5萬餘畝。同時,建立健全責任機制、工作機制、問責機制,定期開展全區拉網式排查,對侵佔生態紅線、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整改一起,堅決做到存量清零、增量為零。復興區不僅以雷霆萬鈞之勢拆掉了髒亂差違,更拆出了幹事創業的政治生態和未來發展的寶貴空間。
二
如果說拆違騰地是走出困局的一場艱苦之戰,那麼生態修復就是緊接著必須打也必須贏的又一場硬仗。復興區依託地處太行山脈和華北平原的過渡區域,擁有得天獨厚的山水林田湖資源條件在市「一年一萬畝」綠化任務基礎上,提出「一年三萬畝、三年十萬畝」的綠化目標,用三年時間實施城區綠化、村莊綠化、廊道綠化、河渠綠化、荒山綠化,形成「以城區綠化為中心、村莊綠化為基礎、廊道綠化為框架、荒山綠化為屏障、林果花卉為產業」的城鄉一體化綠化格局。
為使植樹補綠高標準、高質量,區委、區政府結合城鎮面貌綜合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與各鄉鎮、街道籤訂《造林綠化目標責任狀》,以造林面積、成活率等指標作為主要考核內容,納入年終對單位主要領導的考核。化林街道辦主任王揚說:「大家的積極性高漲,中煤69處等許多小區樹坑裡的土,都是社區幹部自己拉回來填上的。自己種的樹、栽的花,看著都親切。」
全區上下的勠力攻堅,使復興區綠色轉型成效初顯,也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讚譽。2018年,省第四屆園博會確定交由復興區承辦;2019年,復興區被確定為2020年市旅發大會承辦區之一。要按以前的狀況,這兩個以「綠色」「環境」為要素和基調的重大展會和活動,由復興區承辦幾乎是不可想像的。抓住承接國家和省、市重大生態工程項目這一契機,以更寬的視野、更高的標準、更實的舉措,打造以園博園片區、康湖生態文明示範區和沁河生態文化片區「兩園一廊」為核心的邯西生態示範區,推進區域綠色發展,復興區由「重點突破」向「綠色生態區」全面跨越轉變。
推進「綠美復興」,要落實到一項項具體工作中。整地形、建廊道、清河湖、鋪管網、增綠量、出景觀,資金是最大的困難,其中,僅省園林博覽會園區就需要30億元。復興區以動為先,以幹贏得主動,持續加大投入,積極爭跑項目、資金,向省、市相關部門溝通對接,先後爭取到總佔地7000畝、總投資2000餘萬元的省太行山試點綠化項目和總面積1萬畝的配套水利設施項目、佔地2000餘畝的南水北調沿線綠化項目,並向省申報了佔地1萬畝的太行山綠化項目。多渠道、全方位宣傳發動社會各界力量,參與義務植樹綠化,建成了「代表林」「勞模林」「商貿林」「記者林」等一批公益林,累計十萬餘人次參與。把生態片區打造與籌備省園博會、山水林田湖治理、建設美麗鄉村等有機結合,每年以市定任務的2倍以上速度鋪綠造綠,復興區走出了一條符合自身實際的綠色生態之路。
三
騰出新空間,開闢新天地。復興區以全域拆違、生態治理倒逼高汙染、低效用地企業搬遷轉型,騰出新舊動能轉化空間,拓展高效產業發展空間。鋼鐵、建材、冶金等行業曾是復興區的優勢產業,但因多年整體發展水平低、產業結構不合理、「兩高一低」企業較多等問題,成為了全區邁進高質量發展快車道的壁壘。自我加壓,啃硬骨頭,復興區用一年時間就拆除了285家「兩高一低」企業,縱橫鋼鐵、亨建煤礦和裕泰煤化工等一批企業徹底關停。同時把企業規劃建設融入邯西生態圈建設,邯礦集團陶二煤礦關停閒置後,在其原址謀劃了轉型發展新項目——晉冀魯豫鋼鐵智慧物流園,破舊立新,打造了一個「零排放、零汙染」的花園式生態智慧物流園區。一批高能耗、高汙染的企業相繼關停後,僅戶村鎮的年稅收就從20多億元直降至2個多億元,可謂斷腕求生。如果沒有刀刃向內、破釜沉舟的勇氣,沒有重整山河、浴火重生的信心和智慧,是斷然難以做到的。做優園區建設,是復興區產業轉型的又一抓手。以前,復興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苗磊因為園區配套設施不健全,好項目、好企業不多,外出招商感覺總是不自信。現在園區內邯鋼北路、景廊路東延、經二街等多條道路竣工通車,「五縱五橫」路網總裡程達40公裡;青蘭高速與邯武快速路互通工程全面開工;中部汙水處理廠和供水廠建成投用。基礎設施完善,路網內通外暢,優質企業、項目紛紛入園發展,唯品會、美菜網、帕克等入駐園區的優質企業達30餘家。面對絡繹不絕前來參觀考察的客商,苗磊變得有了底氣。
在復興經濟開發區,還有最具特色的中小微產業園,激發著中小企業內生動力,實現聚集聚優發展。以生產鋼構為主的聖龍裝備科技公司,由於企業業務已轉移外地,廠房閒置,被引導轉型發展,改建為中小微產業園。這些中小微產業園以政府主導+社會化運作的方式投資建設,對有扶持價值的企業分類施策,通過技改提升入園。全區已有30餘家中小企業入園入區,工業技改投資增速達108.7%。
今年以來,復興區轉型發展的蓬勃之勢,並沒有因為疫情的影響而放緩。他們下大力優化營商環境,成立幫扶專班,制定實施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金十條」措施,為企業提供各類補助450餘萬元,助推全區一二三產業全面復工。一季度全區GDP增速達4%,實現首季開門紅。目前高新技術企業2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531家,2019年規上高新技術產業增速達25%,三產佔比由2016年的27.95%上升到去年的41%,產業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轉變。
心懷「綠美復興」擔當盡責的激情,復興人鳴鼓向前,事不避難,艱苦奮鬥,斬荊過坎走向高質量發展的明天。
河北新聞網
7月9日上午,復興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在該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舉辦了2020年復興區民營企業招聘月活動中首場線下招聘會。 這場久違的線下招聘會受到用人單位和市民的歡迎,招聘會共有71家企業參加,提供1000餘種不同崗位,現場求職者有2000餘人,目前有300餘人初步達成求職意向。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招聘會由於場地有限,很多報名參會的企業沒有拿到「入場券」,只能等待下次線下招聘會的舉辦。
復興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表示,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關於穩就業保就業決策部署,支持民營企業等各類企業復產達產,促進勞動者就業創業,根據《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河北省教育廳、河北省總工會、河北省工商聯關於開展2020年河北省民營企業招聘月活動的通知》(冀人社函〔2020〕88號)要求,定於7月在全市開展2020年邯鄲市民營企業招聘月活動(以下簡稱「招聘月」)。按照「招聘月」活動中將有序推進線下服務的活動要求,復興區嚴格遵守疫情防控指揮部門的要求,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前提下,率先啟動邯鄲市民營企業招聘月活動,並舉辦首場招聘會。
本次招聘月活動主題為,「職」在民企,「就」有未來。服務對象以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為重點,同時面向各類用人單位。服務應聘的人員為2020屆高校畢業生、貧困勞動力、失業人員、下崗(待崗)職工為重點,同時面向各類求職人員。
招聘現場秩序井然,工作人員做好了各項防控措施。很多企業求賢若渴,一家房地產公司的招聘人員告訴記者 ,他們需要招聘10名員工,涉及到6個專業。之前,受疫情影響,在線上招聘效果不太好,當日一早就趕來參加線下招聘會了。
記者發現,招聘會上對於應聘者的學歷要求並不高,多為大專學歷,甚至有些沒有學歷要求。但是用人單位更注重工作經驗,對於技工更為看好。比如天車工、焊工等崗位薪資達到6000—8000元,而剛畢業的大學生工資在3000元左右。
在眾多的應聘者中,以社區為單位的應聘者群體非常多。學軍路社區工作人員陳風婷帶著社區8個居民參加了招聘會。她告訴記者,受疫情影響,一些社區居民失業,他們急於想找到一份工作貼補家用,所以這些招聘會開得很及時,幾名居民達成了就業意向,大家心裡很高興。
記者了解到,本次招聘會線上線下同步,線下招聘會結束後,線上招聘會還將繼續。市民可登錄邯鄲人力資源市場網www.hdrcsc.cn,查看相關招聘信息。
來源:大美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