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雯
MCFO雙學位項目2020級
陽光融匯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董事總經理
十年磨一劍,紮根保險行業
2005年,張文雯從經管學院會計系本科畢業後,和大多數會計專業的學生想法一樣,進入四大從事審計。「審計能讓畢業生最迅捷最全面掌握公司的運營全圖譜,是應屆畢業生作為工作起點的最佳選擇之一」,張文雯說。三年的畢馬威審計工作經歷為她打下了紮實精深的財務功底,高強度的四大風格也磨練出了她堅毅沉穩的個性,卻也讓她始終覺得自己是市場經濟浪潮中的旁觀者,而不是積極的參與者。於是,她決定跳槽。
來到保險行業,卻充滿著機緣巧合。在面試時,她得知中國的保險行業即將迎來飛速發展,稀缺的經營牌照自建國以來第二次向市場放開,但只有擁有最優秀的創始人團隊和最市場化機制的公司才能脫穎而出,而陽光保險恰恰是其中的佼佼者。張文雯瞬間被打動了,她毅然加入新公司,一幹就是12年。從負責陽光保險集團的財務預算、財務分析和稅收籌劃等傳統財務管理,到主持董事會辦公室工作負責全集團的資本管理、公司治理與投資者關係等,再到陽光融匯私募股權負責人,張文雯用心經營好每一個平臺。
2015年初,正值保險業私募股權管理開閘試點,張文雯作為主要籌建人之一,發起設立了首批保險私募股權基金管理人--陽光融匯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強監管重視資產配置和風控合規的保險文化與高度自由狼性的私募股權文化碰撞,保險私募股權基金到底應該怎麼做?這是擺在行業先驅們面前的一道難題。
公司伊始,業務進展緩慢,成效不顯著。具有戰略投資和募資經驗的張文雯被賦予重任,負責全面管理這一私募股權平臺。臨危受命的張文雯展現了她快速吃透行業的實力,她總結道,「第一,決定企業能做強的,一定是企業文化,什麼樣的企業文化找來什麼樣的志同道合的人。第二,投資行業人是第一生產力,找來了優秀的人,要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績效考核機制需結合行業特點具有市場競爭力。第三,江河湖海都是堤岸成就,公司的規則制度一定要清晰完善,有約束才更自由。」
經過她的調整,融匯資本團隊面貌煥然一新,公司投資項目陸續有效推進,前中後臺合作緊密,財富管理業務破冰出海,新基金的市場化募集受到機構、高客等各類型投資人的認可,融匯資本已成長為險資中最優秀的私募股權基金管理人代表。
持敬畏之心,與團隊共成長
儘管張文雯的履歷看起來一帆風順,但光鮮的背後離不開十多年如一日的兢兢業業。清華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貫穿於她的職業生涯。她認為,工作中面臨的最大的挑戰其實是自己。
「其實就是『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永遠和優秀的人同行,就能學習他身上的優點,不斷提升自己,看到不正確的事情,也能警醒自己」,張文雯解釋道。她堅信態度決定成敗,要敢於「摸著石頭過河」,深入了解環境,快速調整自我,就一定能把工作做好。
她身上的品質也深深影響著團隊。「我願意和團隊一起共同成長。」張文雯說。回想職業生涯中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她覺得並不是量化的KPI或者響亮的業績,而是通過帶領團隊,提升團隊成員的工作能力,讓他們對自己和公司都越來越認可。
「很多我帶的團隊成員都成為各個部門的中層力量,也能獨當一面,進而為公司做出更大的貢獻,這對我而言非常有成就感」,張文雯自豪地說。
在張文雯看來,帶好團隊離不開企業文化的塑造。想要打造一個「百年老店」,必須有優秀企業文化的浸潤。「在私募股權機構,大家天天都和錢打交道,經常會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她分析道,「 但我們要有一份對市場、對規則的敬畏之心,要注重平臺建設,樹立良好的企業文化,才能在市場走得更穩更遠。」
她時刻提醒著團隊成員,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投資的目的一定不只是為了賺錢,我們也肩負著撒播陽光,讓生活更美好的責任。」張文雯強調道。今年,張文雯將加入一個全新的、友愛的大集體——清華MCFO項目。「項目的同學都非常出色,希望能藉此機會結識更多優秀的朋友」,她期待著在MCFO大家庭裡,懷揣一顆對學業的敬畏之心,共同遇見更好的自己。
重返清華園,保持空杯心態
「第一次知道MCFO項目是在會計系的大群裡。」校友們的微信群因MCFO項目這一重磅消息而熱鬧起來,成功吸引了張文雯的注意。
本科畢業後就投身職場的張文雯,一直期待著有繼續深造的機會。她說,「在一個行業久了,尤其在金融行業,光鮮亮麗的接觸太多,反而容易形成思維定式。我需要尋找一個新的環境思接千載、視通萬裡。」MCFO項目的出現,完美地滿足了張文雯的需求。
做事嚴謹細緻的她考察過很多項目,「MCFO項目兼具EMBA項目的特長和專業嚴謹的學術要求,非常獨特,是一個能將CFO培育出有潛質成為CEO的項目,選擇這個項目的學生個人抱負絕不是止步於CFO」,她說,「日常工作中最缺少的就是這種CFO。經過理性的調研分析,加上清華的固有情結,讓張文雯堅定地選擇了MCFO項目。
左三為張文雯
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不打無準備之仗,是張文雯行事的風格。工作繁忙的她每天下班已是深夜12:00,但張文雯依然會打起精神來,一道道「啃下」管理類聯考的複習題目。她坦言,這和平時的工作狀態是一樣的,「這麼多年,如果說我有什麼成功秘訣,那就是凡是要做一件事情,大到每一次商務談判,小到每一次溝通對話,一定會提前演練準備。因為只有充分準備,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
再次回到清華園,張文雯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學階段是純粹的書本學習,不僅是深度上和廣度上不夠,我自己的性格在主觀能動性上也偏被動,過去個人工作的成長離不開平臺的成長」,她說,「從社會回到學校,希望能與優秀的同學、資深的教授們同臺共舞,全方位提升思辨能力和主動管理能力。
「無論處於哪個行業,一個好的CFO都需要有全球視野,去關注全球經濟政治、總結行業發展規律和定位企業自我位置。」張文雯同樣看重項目的國際化接軌。她認為,作為清華大學和新加坡管理大學聯合舉辦的碩士雙學位項目,MCFO項目提供了國際化的課程,提供了海外企業學習和參訪的機會,對培養國際化視野非常有幫助。學院的國際化也令她欣喜不已,「我讀書的時候,經管學院剛剛開始將海外知名教授『引進來』,如今學院也開始『走出去』了」,她說。
在張文雯看來,校園生活既是自我充電的一種途徑,也是釋放壓力的一種方式。通過重返校園,徜徉在書香四溢的美麗清華園,可能重拾學生時代的心境格物致知,。她對自己未來的規劃保持著順其自然的態度,將MCFO項目當作一次全新的機遇,審視和提升自我,不忘初心深耕耘,不懼前方再出發。
— end —
更多校友故事請搜索公眾號「MBA網」,每天更新備考信息、招生政策、行業熱點等最新內容。
【更多校友故事】
★校友故事 | 清華全球MBA莫安琪:音樂人遇見清華,開啟人生新篇章
★ 校友故事 | 聶一拓:乘風破浪而來,只為在交大安泰尋找更好的自己
★ 校友故事 | 清華MBA學子朱君:忘掉所謂身份,重新定義自己
★ 校友故事 | 中山大學韓悅潔:不管行業多麼亂象叢生,不變的是「服務創造價值」
★ 校友故事丨 高金FMBA 施治慧:讓「優秀」成為你的「習慣」
★校友故事 | 中山大學MBA校友茅潤潮:學會溝通最重要
★ 中山大學MBA校友蘇曼:工作和生活不能兼顧,這是個謊言!
★ 北航MBA李曉晶:跨越銀行到通航的職場轉型
★ 中山大學MBA校友喬武康: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 中山大學MBA校友王倫: 只用作品說話是一輩子的行為準則
★ 中山大學MBA校友賈金華: 壓力最大的時候,恰恰收穫最大
★中山大學MBA校友李躍軍:百戰歸來的鬥士
★ 中山大學MBA校友楊稷:人生磨鍊是財富
★ 中山大學MBA校友馮麗錦:工程機械共享,我的目標是 200 億
★ 中山大學MBA校友王偉興:因為熱愛,所以有範兒
★清華MBA學子潘林:求學水木,踏外交新徵程
★ 中山大學MBA校友鄒德育:職業生涯就是自我樹立個人品牌的過程
★ 校友見聞|浙工業MBA校友聞豔:傳統而新鮮,老行業的新生意
★ 校友故事 | 長江新秀劉熹然:疫情來臨,她決定回到中國
★校友故事 | 清華MBA趙丹尼 (Danny Parrott): 在中國讀MBA重塑了我的旅遊初創企業
★校友故事 | 胡華: 帶領中國動漫飛向世界的「超級飛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