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對話100+10
尚國飛:不同賽道,同樣初心
實踐即求學,校友即良師,本次實踐將目光聚焦於曾擔任班團骨幹的校友身上,重點訪談校友關於班團集體建設以及個人與班級共成長等方面話題。支隊成員通過校友訪談、分析、討論等環節,從自身、校友以及學校等角度,深入了解班團骨幹在集體中所扮演的角色和發揮的作用。
校友簡介
尚國飛,清華大學軟體學院2001級校友,畢業後在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工作。現任秘書處處長、黨和國家領導同志秘書,多次獲得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優秀公務員稱號,中央國家機關黨校青幹班優秀畢業生。
8月11號,我們與尚國飛學長進行了一次訪談交流。
01
職業選擇——樸素的理想
談起為何從事公務員職業,尚學長稱,初心只是很樸素的理想——想踏踏實實地為國家做點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畢業時,學長拿到了若干offer,包括前往IBM的子公司做銀行系統、到民航局下屬公司做民航系統、去廣東省發改委做選調生等。在當時,IBM、微軟被認為是最好的選擇,而公務員則顯得比較冷門,工資低、待遇一般。但在學長眼中,「公務員就是在為中國做事,這裡舞臺足夠大,想像力足夠豐富」。抱著這樣的想法,學長走上了公務員的道路。回過頭來看,學長稱,「當時就是一種樸素的、願意為國家做點事情的理想,說的再大一點,就是自己想做一番事業。」
「咱們清華的同學面臨的不是沒有選擇,而是選擇太多。」回憶一路走來的歷程,學長作出這樣的總結。學長強調,如何在眾多選擇中堅持自我、實現價值,是我們每一名清華學子需要思考和面對的問題。
除了對工作內容、薪資待遇等要有所了解外,還必須對自己人生有個長遠的規劃,而這個規劃是建基於職業與社會發展的關係,即把個人命運與國家、社會發展聯繫在一起,也就是學校所強調的「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臺、做大事業」,要多聽、多見、多思考,多了解這個社會,再結合自己的初心理想,才能做出最好的選擇。
02
工作歷程——堅持做有心人
每個人在職業發展中難免遇到些許困難,沒有一個人是順風順水,一路扶搖而上的,所有人都必須經過艱苦的歷練和學習。
剛入單位,學長和所有人一樣「兩眼一摸黑」,不知道從何開始。但很快,單位就交給學長一份工作——負責整理檔案。這份工作在很多人看來枯燥無味,如坐冷板凳一樣,但在學長眼裡,整理檔案不僅是一個簡單的重複勞動,而且是在短時間內鍛鍊提高自己的絕佳路徑,是提升能力的最好機會。
通過學習檔案,可以讓學長對既往的工作,特別是核心工作做一個「復盤」,了解工作的來龍去脈,學習領導同志「怎麼看、怎麼辦」,學習如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正是這份「有心」,讓學長很短時間內收穫了成長,也奠定了未來發展攀登的基礎。
後來,學長又經歷了不同的崗位,從辦公廳到業務司局,再到秘書崗位,不同的崗位都給他帶來不一樣的收穫。但無論是哪個崗位,學長都強調要「學習」,而且是用心學習,將工作視為一個不斷學習、積累和挑戰的過程,拓寬自己的視野,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
學長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要做一個事業中的「有心人」,厚德載物、行勝於言,用堅強來注釋生命,用奮鬥來實現理想,用實力來證明價值,在任何崗位都可以發光發亮。
03
與國同行——取勢明道優術
在訪談過程中,尚學長著重闡述了個人發展與國家社會之間的關係。國家政策看似是宏觀、不由我們決定的事情,實則與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如何規劃自己的未來發展、選擇哪個行業、企業的下一個業務方向……都應該貼合我們這個國家社會的現狀與未來。
所以說,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是孤立存在,而是與我們的國家、社會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我們要深刻地了解社會,掌握國家和社會發展的趨勢,將個人的選擇放在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大潮流中去思考,所謂取勢、明道、優術的含義恰在於此。
而尚為大學生的我們,如何提早地了解政策、提升視野呢?學長為我們提供了幾點建議:首先,把基礎知識學好一定是我們的前提,不能本末倒置。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應該珍惜學校提供的各項資源,從公共課,到各類活動、講座等,在實踐與體驗中了解當下的形勢與前沿,多想、多思考。除此之外,學長建議我們自己真正地去讀一讀官方文件,如十九大報告、國家規劃文件等,哪怕只讀自己最感興趣的章節、最關心的幾個點,從中了解到自己的位置在哪裡、獲得的啟發是什麼,也會對理解這個國家社會、對人生發展規劃有所幫助。
04
回首瞭望——不同的賽道 同樣的初心
回首十餘年來的職業發展,學長稱,畢業之後大家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崗位,雖然賽道不同,但大家初心都是類似的。
「我覺得我們清華人有一個最典型的特點,就是行勝於言。」工作多年,這是學長最大的感嘆。當遇到質疑的時候,清華人不會選擇去解釋,而是用實力證明自己的水平、贏得自己的位置,這也是學長對自己的要求——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極致,無論大小。從會議紀要的整理,到大型活動的舉辦,學長都傾覆心血,達到極致。「這裡的極致不是說一定沒有困擾,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問心無愧。」
而說起初心,便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樣,腳踏實地,認真對待自己的事業與家庭,保持對自我的嚴格要求;仰望星空,時刻關注國家大事、不忘家國情懷,努力奔向大舞臺、為國家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正如尚學長所說,不同的賽道,同樣的初心。清華人在各行各業中詮釋著行勝於言的校風,努力地為國家做事、為技術獻身,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校友(右一)和支隊同學的合影
校慶祝福: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
05
隊員感受
黃碧婷
尚學長給我們一種十分親近的感覺。在訪談過程中,學長給我最大的啟發便是「視野」二字。我意識到宏觀政策、社會洪流對每一個人都有著深遠的影響,雖然以往自己對這類事情的興致不算太高,但通過這次訪談,我決定努力地去多了解、多思考。
張紫昭
在訪談期間,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學長廣博的閱讀量。在大學期間,學長便閱讀了大量管理學方面的經典著作,雖然當時沒有預想到,但是客觀上為日後的工作打下了基礎。在工作期間,學長更是手不釋卷,從專業書籍到暢銷書籍,無一不讀,無論是桌上還是柜子裡都分門別類地放了很多書。我也要學習學長認真讀書的精神,在以後的生活中多讀書,讀好書。
於鴻飛
在訪談尚學長的過程中,學長時刻流露出的那份對職業由衷的熱愛,深深地感染了我。無論是一心想為國家做事的樸素想法,還是在轉型困難期仍能堅持不懈地充實自己的行為,這些都讓我感受到了學長積極向上、銳意進取的人生態度。希望未來,我也可以找到我所熱愛的,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賈郅平
尚學長十分熱情,對待我們的採訪也非常認真,不僅準備充分,還悉心聽取每一個同學的問題,並能夠給出獨到的見解,提升了大家對於職業選擇、人生發展的認知。尚學長在關於時代潮流與個人發展的關係上的分析讓我印象深刻,也鼓勵著大家夠將個人價值實現和民族復興的浪潮相結合,度過精彩而有意義的人生。
邢森
聽了尚國飛學長的回答,我受益匪淺,尚國飛學長的格局和眼光改變了我長久以來的一些較為狹隘的想法,比如學什麼專業最好是去做什麼。這個世界是開放的,留給我們的舞臺亦是寬廣的,不能總局限於自己學什麼專業和未來的主流方向,要勇於去探索自己的路。
劉以諾
雖然只能通過影音資料「訪談」尚學長,但學長親切的聲音讓我仿佛身臨其境。在訪談中,我感受最深的一點就是學長講的「不同的賽道,一樣的初心」。尚學長理工出身,選擇做公務員,「一身本領沒有派上用場」,以外人的眼光甚至可能感到可惜。聽了學長的講述之後,我才認識到尚學長在這條路上所受的磨礪和教育。的確,我們有時候選擇太多了,面對選擇,我們真的需要好好看看國家的需要,聽聽內心的聲音。
孟德華
尚國飛學長是軟體學院創建初期的學生,雖然是學了編程的技術,但是卻最後選擇了行政相關的工作。我自己就是軟體學院的學生,學長的人生選擇讓我意識到大學的專業並不意味著工作的單一性,而是把自己的熱愛奉獻到自己所喜愛的事業當中去。正如學長所講到的:「視野決定高度。」在平時多拓寬自己的視野,為自身價值的實現找到最佳的方式。
支隊部分成員和校友合影
供稿:「良師憶友,聞道日肥」實踐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