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校友故事丨朱宏:一個基層工作者樸實的願望

2020-09-06 水木紀事

他在崗位上默默堅守,敬業盡責;

他用責任鑄就堅強,鬥志昂揚;

他用無私奉獻,守護著一方人民的福祉。


校友簡介

朱宏,清華大學2015級社科學院國際關係學系畢業生。目前就任於江西省贛江新區管委會,任黨群工作部四級主任科員,掛任贛江新區金橋鄉副鄉長。

朱宏校友

校友故事

支隊成員正在採訪朱宏校友


Part 1 組織部的年輕人

朱宏初識贛江新區,是在2018年的那個畢業季。作為當年的應屆生,朱宏也面臨著選擇工作的問題,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他沒有像很多身邊的同學一樣選擇留在北京工作,而是參加了江西省委組織部在清華的考試。在經過層層選拔之後,他被選調到江西省委組織部,然後統一分配到贛江新區。

他希望做一些能夠幫助到身邊人的事情,而只有深入基層才能真正接地氣地幫到一個個具體的村民鄉親。清華的這3年讓朱宏明白做事要務實。只有真正經歷過,才能對最廣大的人民生出發自內心的人文關懷。

建設中的贛江新區

2018年9月10日,朱宏第一次來到了贛江新區,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上午江西省委組織部召開會議公布每個人的工作地點後,下午他就被接到了贛江新區。剛從校園出來就無縫銜接到工作環境,他感覺不太適應。那天下午到達後,大家開了一個短會,會議的氣氛和他想像中的嚴肅緊張不同,類似一個歡迎儀式,讓人倍感親切。當時他就覺得贛江新區和傳統的黨政機關不太一樣,作風耳目一新。這也消除了他的距離感和緊張感。

更令他驚訝的是,在他到的第二天,黨群工作部就給他直接分配了工作任務——去對人事檔案進行歸類。這項工作需要一定的工作經驗,當時的幹部人事處處長只給他講解了一些要點,便讓他邊做邊體會。一開始他還沒有太聽懂,但後來越做越好,茅塞頓開。這樣一種工作狀態讓朱宏感受到從所未見的「新」工作模式,在贛江新區,他需要在幹中學,邊幹邊學。在這裡,年輕人犯錯誤後不是等待責備,而是去想如何能夠做好,進而在實踐中改善和提升工作方式和效率。

朱宏校友掛任的金橋鄉


Part 2 抗疫逆行者、抗洪中堅

2020年春節,正是一個闔家團圓的時光,大年三十剛剛結束工作回家過年的朱宏,在初三的時候就接到電話,叫他回村裡開會,而會議內容就是在江西鄰省湖北武漢爆發的新冠疫情。

疫情突如其來,讓村裡的許多人措手不及,但朱宏知道,越是危難之時,就越要體現一個村幹部、清華人和黨員的使命與擔當。於是第二天他就同村幹部一起,臨時上崗負責村裡的抗疫工作。此次疫情來得突然,像朱宏一樣的年輕幹部根本沒有抗擊疫情的經驗。但他立即搜尋了大量其它地區抗疫的經驗和舉措,帶領全村快速做了許多有針對性的布置。

江西省宣布進入風險狀態

充分的工作帶來了收穫,在整個江西省處於風險狀態的時段裡,金橋鄉沒有一例確診病例。但這其中也有讓朱宏異常揪心的時刻。

那時,朱宏蹲點的鄰村出現了贛江新區第一例確診病例,這條消息瞬間如同一個晴天霹靂,讓朱宏非常緊張。當時病人在村裡衛生所隔離,全村都需要進行排查。朱宏負責的村裡有一個小孩發燒,且有去過鄰村的衛生所,這讓他當時非常著急。他擔心疫情蔓延,連夜去聯繫定點醫院進行核酸檢測和隔離,所幸最後無礙。回憶起這段難忘的經歷,朱宏坦言當時根本考慮不到顧及自己,只想儘快排除全村的感染風險。

2020年六月末,隨著全國範圍和金橋鄉的防疫工作得到基本控制,朱宏又想到了村裡的貧困戶們,於是他一邊顧著防疫,一邊又加入了扶貧大軍。可誰知扶貧的工作剛剛開始,江西省就發布了防汛2級預警。朱宏只能放下手頭的大量工作,和幹部們一起投入到防汛工作中。2020年,中國南方遭遇了十幾年來最大的一場汛情,江西的汛情最為嚴重,全國60%以上的雨都下在了江西。

2020年江西洪災

但在緊急而來的困難面前,朱宏學長迎難而上。他一直堅持著辛苦的巡堤工作,和村裡幹部輪流每一小時巡邏1次,遇到汛情的苗頭就立刻扼殺在搖籃之中。正當大家認為會比較平穩的度過汛情時,又傳來消息,沿江的一個鄰村發生了堤壩決口,造成大量傷亡,雖然這不會直接波及到金橋鄉,一定程度上也給金橋鄉和其他鄉鎮疏解了水勢,但這個消息深深印刻在了朱宏心中——一定要未雨綢繆,早做準備。因此直到現在(採訪時),朱宏還在堅持著防汛工作。


Part 3 清華精神的基層代表

2020年對於朱宏來說一定是永生難忘的一年,這一年,雖然只是他來到贛江新區的第二年,但他以一名基層治理者的身份深入參與了抗疫和防汛的全部工作。他開始逐漸擺脫掉自己從象牙塔帶來的書生氣,成為一名真正的基層幹部。朱宏時刻記得,他在做的事情不是僅僅代表個人,更代表清華;自己不只要以黨員的身份要求自己,而且還要以清華人的身份要求自己。「行勝於言」的座右銘一直掛在他辦公室的牆上,每天提醒著自己,要真正做對老百姓有益的事情。

「行勝於言」的清華精神

真實的鄉鎮工作情況遠比書本、電視上看到的複雜。每當面臨挫折時,朱宏都會想到「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這激勵著他要有毅力去思考去解決問題。基層工作任務非常繁重,經常是一周七天、白天黑夜都在工作,所以朱宏會經常鍛鍊身體,用行動踐行「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號。


寄語青年

希望想下基層的同學們,能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

吃得苦,是因為基層工作和很多人想像中的清閒工作有很大的差別,每當遇到困難的時候,都要用自強不息來勉勵自己;耐得煩,是說面對普通老百姓時,基層工作者要耐得下性子去溝通和交流;霸得蠻,是說從象牙塔到基層,接觸到中國最真實的一面時,難免會感覺「百無一用是書生」,所以從大學來的基層工作者們,要接地氣一些,放開自己,腳踏實地為百姓人民做實事。


隊員感悟

汪瑞:

很榮幸能夠採訪到親切隨和的朱宏學長。他深入淺出地為我們介紹了自己作為選調生的經歷和在基層的工作情況。學長切身實地地參與到了抗擊疫情與防洪抗汛這兩大關乎基層民生的事件,其中也不乏令人感動的故事。俗語」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既是學長在基層工作的親身體悟,也是我們清華學子應當學習的精神。

張梓猷:

在採訪朱宏校友的過程中,我們能夠深深感受到現在基層工作者身上的正能量與新面貌,他們的工作遠比996更加辛苦,不僅工作時間更長,所面臨的問題也更加複雜。但他們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懷著為人民服務的理想,堅守在基層崗位上,這是最為真摯純粹的清華精神,也是我們平常難以接觸的。

郭宇昕:

非常榮幸有機會可以採訪朱宏校友,也讓我感受到了朱宏校友的特別之處。再平凡的個體,也有獨特的呼吸;再微渺的細節,也能折射時代的印記。朱宏校友的分享讓我明白了只有深入基層,才能真正了解人民的需求,用腳步丈量,用真心感受,朱宏校友一直踐行著清華「行勝於言」的深刻含義,也鼓舞我們不斷前行。


供稿:「尋訪校友,決勝戰疫」支隊

相關焦點

  • 清華校友故事丨張竹新:做為祖國燃燒的星星之火
    「清華對話100+10」校友訪談系列實踐活動,「星星之火」支隊積極響應號召,聯繫並訪談活躍在基層、脫貧攻堅等一線崗位上的校友。公共部門工作的校友提供學習經驗,感悟校友故事中的清華情,啟發同學們在職業選擇、學術科研等方面有所作為。
  • 清華校友故事丨李子實:以實際行動建設國家
    ,再到清華化工系的學生,學長與清華的淵源頗深。學長在清華附中做老師的三年,依靠組織活動與不好好學習的學生進行心靈交流。而在日常教學中,與容易情緒化乃至崩潰哭泣的老師相比,學長在學生面前保持嚴肅鎮定,對不安分的學生有一定的威懾力。對一個寢室而言,「如果都是情緒化的人,就容易出問題。只要有一兩個情商高一點,事就出不來。」交流談心,對受原生家庭、成長環境、教育經歷負面影響大的同學加以引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寢室矛盾。
  • 清華校友故事 | 張春磊: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支隊響應學校「青春報家國,奮進正當時」號召,結合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和清華大學建校110周年的歷史契機,以「清華對話100+10」為主題展開實踐。支隊深入校友工作場景,了解校友人生經歷,就學術問題與校友諮詢交流,在此過程中加深專業認知、培養學術話題敏感度,就藝術大類引申出的各社會前沿話題及尖銳舊題進行回應。
  • 南大選出十大傑出校友 既有大師也有基層工作者
    在昨天召開的南京大學第五次全球校友代表大會上,歷時兩個多月的「2012南京大學傑出校友」評選結果正式揭曉,他們當中有德高望重的學者,有名滿天下的作家,有事業有成的企業家,還有長期在基層一線尤其是在艱苦地區默默奉獻、淡泊名利的校友。
  • 清華校友故事丨盧庚戌:我的生命不過是瘋狂的溫柔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及清華大學建校110周年之際,結合「清華對話100+10」社會實踐主題,「致敬前浪」——清華大學社科學院校友訪談支隊通過訪談,了解校友的人生故事,學習校友的人生感悟,向「前浪」致敬,並激勵「後浪」堅守清華精神、樹立遠大理想、不斷奮鬥拼搏
  • 清華校友故事丨劉敏勝:民企科研,清華人的求索之旅
    「冀憶清華」訪談背景「冀憶清華」河北省校友訪談實踐支隊結合即將到來的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和清華大學建校110周年重大活動,以「紮根中國大地,投身建國偉業」為主題,通過實地調研、走訪記錄、線上溝通等多種形式,收集和記錄清華大學校友立足於燕趙大地所做的事業與貢獻。
  • 校友故事 | 清華MCFO學生張文雯:不忘初心深耕耘,不懼前方再出發
    通過重返校園,徜徉在書香四溢的美麗清華園,可能重拾學生時代的心境格物致知,。她對自己未來的規劃保持著順其自然的態度,將MCFO項目當作一次全新的機遇,審視和提升自我,不忘初心深耕耘,不懼前方再出發。— end —更多校友故事請搜索公眾號「MBA網」,每天更新備考信息、招生政策、行業熱點等最新內容。
  • 清華校友故事丨欒墨:做出屬於自己的選擇
    「尋訪校友,決勝戰疫」支隊訪談紀實在清華大學建校110周年之際,為充分挖掘校友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徵程中「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臺,幹大事業」的成長曆程,使校友資源成為學生培養的珍貴財富和重要力量
  • 清華校友故事丨路萬裡:綠色化學的初心與未來
    「冀憶清華」訪談背景「冀憶清華」河北省校友訪談實踐支隊結合即將到來的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和清華大學建校110周年重大活動,以「>紮根中國大地,投身建國偉業」為主題,通過實地調研、走訪記錄、線上溝通等多種形式,收集和記錄清華大學校友立足於燕趙大地所做的事業與貢獻。
  • 校友故事 | 清華MBA學子潘林:求學水木,踏外交新徵程
    ,現從事對日本民間的外交工作,這是一個覆蓋面廣、充滿挑戰卻又很小眾的職業。求學水木,終身清華。在手繪信封時,為了表達我們在時代的召喚下從世界各地匯聚於此,我把清華校徽畫成郵票,郵戳上的「清華園」既是我們此刻的目的地,更是我們的新起點。聖潔威嚴的二校門,是我們心中最美的那道風景「志學經管,貴在問道。風起雲湧的大變革時代背景下,每一個人都深知登高才能望遠,卻深恐力有不逮,所以重新師學於經管,亦渴望清華風骨之鍛鑄。」
  • 清華校友故事丨付麗莎:在科研育人的道路上探索前進
    而在她看來,「心理學的研究雖然也主張量化,但若想研究人在不同情境下的變化,這項研究結論不像是一個公式化的事物,而更像是一種圖形,並不像經濟學那麼固化。」因此,心理學研究使她的思路更加靈活,也與她的生活和興趣點更為貼近。付麗莎學姐的求學經歷使她對學科跨界有了更深的感悟。她認為:「學科跨界是一個大趨勢,如今任何一個學科都在提倡跨界。
  • 清華大學在內蒙古選調生及基層校友座談會在呼和浩特召開
    7月30日,清華大學在內蒙古選調生及基層校友座談會在呼和浩特召開。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自治區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楊偉東出席會議並講話。陳旭首先感謝內蒙古對清華學子的關心、愛護、培養,感謝內蒙古校友的辛勤付出,用自己的真才實學為興邊富民事業添磚加瓦
  • 德技雙馨「幸孕」萬家 記杭州廣仁醫院微創中心主任朱宏
    如今,紮根在杭州廣仁不孕不育醫院的朱宏主任,經她救治而痊癒的患者已經數以萬計,而她的德技雙馨也早已為人熟知。但當面對採訪的時候,朱宏主任絲毫沒有半點驕傲之情,有的只是作為一個醫者固有的謙恭和真誠。當我們在杭州廣仁醫院住院部第一次遇到朱宏主任時,她剛剛結束了一個長達3小時的手術,雖然她顯得有些疲憊,但她還是熱情的接受了我們的採訪。
  • 「品牌社區」丨深耕十餘年,走進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基層法律律服務工作者——毛冬楊的故事:長途跋涉,來到廣安市嶽池縣羅渡鎮,今天我們要在這裡尋找一位基層法律服務工在這樣一個小鎮上,涉及的法律糾紛瑣碎而複雜,這不不僅需要法律服務工作者的專業,而且需要他們的耐心細緻。
  • 匯智清華,創想中國!第五屆清華校友三創大賽西北賽區,正式開賽
    8月6日,以「匯智清華 創響中國」為主題的西鹹新區產業鏈創新鏈融合提升活動暨第五屆清華校友三創大賽(西北賽區)決賽在西鹹新區拉開帷幕。活動由西鹹新區、清華校友總會指導,西鹹同方絲路未來創新研究院、西安清華校友會聯合主辦。
  • 清華大學在內蒙古選調生及基層校友座談會在呼和浩特召開 陳旭楊偉東講話
    7月30日,清華大學在內蒙古選調生及基層校友座談會在呼和浩特召開。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自治區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楊偉東出席會議並講話。座談中,選調生、校友代表從各自實際談起,表達了紮根祖國北疆的堅定志向,表達了對母校、對組織的感恩之情,表達了用實際行動為壯美內蒙古建設作出貢獻的信心決心。
  • 清華校友故事丨白松:法官袍下的「白大夫」
    為充分挖掘校友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徵程中「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臺,幹大事業」的成長曆程,使校友資源成為學生培養的珍貴財富和重要力量,在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法學院成立了清華大學法學院校友訪談聯合支隊。本本支隊作為清華大學法學院校友訪談聯合支隊的分支隊,將「校友訪談」與「行業認知」「青春戰疫」相結合,以「風華明理,並肩戰疫」為主題進行校友訪談。
  • 萌娃過生日許下兩個樸實願望
    【萌娃過生日許下兩個樸實願望】近日,一位小朋友過生日許的願望讓網友哭笑不得。小朋友戴著生日帽,一本正經的對著蛋糕許願:我要長高高的,以後不要打我了。說完這個願望後,一旁的家長全都哈哈大笑,願望很簡單,但不一定能實現哦~網友紛紛表示:願望說出來就不靈了~@未來網
  • 校友故事 | 清華MBA學子劉戩:與良師對話,與益友同行
    對於這些問題的不斷思考,最終推動我選擇了清華MBA項目尋找答案。 我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在選擇MBA項目時,很多人建議我選擇北大或長江,或其他一些不同的品牌,但我毫不猶豫地選擇到清華「回爐再造」。即便她當初虐我千百遍,我仍待她如初戀。如果你問我為什麼?
  • 湖北民族大學優秀校友黃雲書:這是一種精神
    未來網高校頻道8月19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侯智)一個最基層的農業工作者,一個在鄉鎮工作了三十多年的本科畢業生,他是被評為全國最美基層農業工作者、湖北民族大學優秀校友黃雲書。自他開始工作時算起,在最基層的工作崗位上,又過了一個人生的而立之年,他也從年輕小夥子成了一位被時光打磨的中年漢子。三十多年裡,他專注於對農業領域技術的傳播,把自己在學校的所學,傳授給了最需要技術的農民朋友們。三十多年裡,他紮根在貧困的偏遠鄉村,指導發展農業產業的群眾脫貧致富。三十多年裡,他一直踏踏實實的奔忙在鄉野田間,「我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