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中七個成語,道破人生七大智慧

2020-12-25 吃羊文史

《莊子》是中國古代經典名著之一,後人在其中的語句中總結出了成語,這些成語中包含的,都是人生的智慧。今天我們將要探討其中的七個成語,來看莊子留給後人的精神寶藏。

一、白駒過隙

「白駒過隙」出自《莊子》,這句話表達出了人的一生過得很快,就好像從一個縫隙中看白馬奔跑過去,不過是一瞬間的事情而已。

後人在使用這句話時,所用的情景也大多是感慨自己的人生或者時間轉瞬即逝,因此提醒人們要注意珍惜時間,不要等生命將盡時,感慨自己的一事無成。

但是如果我們試圖從莊子的角度理解更深的意思,這句話其實有更高的站位和格局。世間萬物都有自己生老病死的輪迴,與其感慨生命易逝,不如以更達觀的心態對待生死,生不過是享受世間的境遇,死也不過是一種解脫罷了。

二、不系之舟

「不系之舟」最早出自《莊子》,字面意思就是沒有繩繫著的船,引申義也由此而來,比喻四處漂泊,也指自由自在、不被束縛的生活。莊子最早表達的意思是,有能力、會思考的人都在勞動或者煩憂,而心中無事的人卻能夠自由自在。

這種生活態度也值得現代人學習,有時候我們並沒有自己想的那麼累,學會放空自己,擁有「不系之舟」一樣的心境,我們也能在繁忙的生活中尋得屬於自己的解脫。

三、巢林一枝

「巢林一枝」最早由莊子表達的意思是,一種名叫鷦鷯的鳥,居住在森林深處,有無數的樹木可以供它棲息,但是它築巢所佔用的樹枝,僅僅有一支而已。在物慾橫流的現代,這種不貪心、懂得根據自己需要適可而止的精神十分值得我們學習。

也許我們面前有無數的誘惑,但是我們不能被他們蒙蔽了眼睛。懂得根據自己的需要取捨,不被誘惑,是我們每一個人應該做到的。

四、對牛彈琴

「對牛彈琴」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成語,現如今我們經常用它來諷刺對著一些不懂風雅的人談論優美的事物,不能被理解。因此在人們的認知中,它是帶有明顯貶義的。

然而不被我們熟知的是典故的另一半:儘管彈奏優美的樂曲牛不能聽懂,但是轉而彈奏蚊蟲的嗡嗡聲和小牛的叫聲時,牛立即便表示了極大的興趣。

因此當我們與別人溝通困難時,不要著急否定他人的理解水平,應當想一想自己的溝通方式和內容是否#莊子#可以加以轉換。

五、不淫之度

「不淫之度」同樣出自《莊子》,原文所說的是「處乎不淫之度,而藏乎無端之紀」,意思是只要自己的舉止有度,即使沒有紀律明確的約束,我們也能保證自己處在紀律的框架中。

這一點對現代人來講同樣是重要的,很多時候我們為了利益而行走在紀律的邊緣,只有被處罰了才知道後悔。懂得控制自己行為的分寸,使自己在框架中擁有自由,才是最重要的。

六、交淡若水

也許我們更熟悉的成語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它用來形容真正君子之間的交往是平淡的,有分寸的,不會摻雜過多的利益因素。「交淡若水」便是從《莊子》中的此句中演變得來,用來形容真正君子之間的道義之交。

也許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擁有一份絕對純真,不摻雜任何利益因素的友情是十分難得的,但我們至少不應該甘願墮落,純粹因為利益的因素而走進了小人之交。

七、大人無己

《莊子》的原文中曾寫道「至德不得,大人無己」,意思是最上乘的道德便是自己不求得到任何東西,真正高尚的人不會考慮自己。這兩句用來形容世界上一些極其珍貴的人,他們的存在就是為了關懷天下蒼生,把至高的道德用親身行動體現出來。

也許我們普通人註定不能成為這樣有大胸懷的人,但請對周圍高尚的人投去擁有的讚許目光。

相關焦點

  • 莊子臨終前說的2句話,道破人生哲學,細細揣摩才能領悟人生真諦
    莊子笑道:「在上為烏鳶食,在下為螻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就是莊子臨終前的這句話,道破了天道、地道和人道的奧秘。一、物來順應,物去不留莊子說:「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無論未來有什麼事情降臨於自己生命中,都坦然的接受。無論驚與喜,都不會過度的排斥,用一顆豁達的心去面對。
  • 莊子臨終前說了一句話,道破天道奧妙
    就是莊子臨終前的這句話,道破了天道、地道和人道的奧秘。也道出了現代人為什麼不快樂的原因。盡人事,聽天命莊子說:「自事其心者,哀樂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一個人,既能盡人事,又能聽天命,才是能進能退,遇險過險,遇坡爬坡,把失敗也變成人生的一種風景。不跟人比,做自己有一個成語「呼牛呼馬」,來源於莊子講的一個故事:有一個自認為博學的人,名叫士成綺。
  • 《莊子》4大成語:大境界,大智慧,自在逍遙!
    莊子是道家學說的代表人物,更是一個想像力豐富的哲學家、文學家。莊子一生追求「逍遙」的境界,他將自在逍遙的人生比喻為「泛若不系之舟」。不同於其他諸子百家的作品,《莊子》運用大量奇幻的寓言故事,將微妙難懂的哲學道理說得引人入勝。今天為大家節選4大出自《莊子》的成語,品讀經典窺一斑可知全豹,一起領略莊子自在逍遙的人生觀。
  • 成語「白駒過隙」竟然與老子、孔子、莊子有關
    成語,是中華文化史上的一塊瑰寶,是中國古代語言的高度凝練,反映出了古人的智慧。在數不勝數的成語中,有很多成語的背後都有一個個動人的小故事。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成語「白駒過隙」,它的出現可以說極富傳奇色彩,因為它誕生在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大解放——百家爭鳴時期。它的出處與道家代表人物老子、莊子和儒家創始人孔子有關。相傳孔子年輕時,仰慕老子才學。
  • 莊子臨死前說了一句話,道破天道奧秘,道出人生最高境界
    有人說,人生只不過一趟旅途罷了,富貴名利,不過過眼雲煙。老子的「前後相隨」其實是看透生死的灑脫,正如其思想繼承者莊子臨終時的淡然態度。在《莊子》中,記載著他所經歷的一件事:莊子晚年喪妻,曾任過宰相的惠施,聽到了這個消息之後便趕去弔唁。
  • 莊子《逍遙遊》的人生智慧啟示
    莊子《逍遙遊》作為《莊子》這本書的開篇,一直以來為人論道,廣為傳誦,它既有著鮮明的語言文學藝術特色,生動、活潑、豐富、立體,也充滿了思想思辨的智慧,同時其思想意境境界也高遠、飄渺、超然、自在,讓人充滿了遐思和期許。
  • 10個成語,讀懂《莊子》智慧
    2、 大人無己「大人無己」出自《莊子·秋水》,是說一個人品德高尚,不自私。原文為「至德不得,大人無己」。人是相互的,社會是相連的,沒有哪一個人能像石頭一樣獨自生存。你幫人人才幫你,以真心才能換真心。人不能只要求別人高尚不自私,還要嚴格要求自己。3、 邯鄲學步「邯鄲學步」出自《莊子·秋水》。
  • 《莊子》裡的3大成語,照亮心智提升涵養,感受聖賢大智慧!
    莊子是東周戰國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是繼老子之後,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有《莊子》。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是出自《莊子》的3大成語,照亮心智,提升涵養,感受聖賢大智慧!《莊子》裡的3大成語一:邯鄲學步典故:生活在趙國邯鄲的人,很擅長走路,不但走得快而且姿態優美。一個燕國少年特意跑去邯鄲,學習邯鄲人走路的方法。結果他不但沒有學會,還把自己原來的走路方法忘記了,最後爬著回去的。
  • 出自《莊子》的八個成語,安身立命,自在逍遙!
    每個成語都有一段故事,或動人,或傳奇……它們不聲不語,靜靜的躺在古籍中,等著我們去發掘,去辨認。今天,一起來了解一下那些隱藏在《莊子》中的成語吧!一、兼愛無私出自《莊子·天道》:「中心物愷, 兼愛無私,此仁義之情也。」意思是:泛愛大眾,對人沒有私心。二、不主故常出自《莊子·天運》:「其聲能短能長,能柔能剛,變化齊一,不主故常。」 故常:舊的常規、習慣。不拘於老的一套。
  • 「呆若木雞」出自《莊子》之中,還是一個誇人的成語
    「呆若木雞」出自《莊子》中,還是個誇人的詞語。很多人聽到「呆若木雞」這一個成語的時候,自然就想到了一個人如木瓜一般遲鈍,笨拙和呆滯,覺得呆若木雞這個成語一定是貶低一個人的。但是當你真正了解「呆若木雞」這個成語的出處之後,就有了不同的看法。
  • 出自莊子的成語有哪些 跟莊子有關的典故來自莊子的成語及解釋
    《莊子》中的成語典故  莊子(約前369-前286),姓莊名周,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漢族,宋國蒙人(今安徽蒙城,又說河南商丘)。是我國先秦(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道家始祖老子並稱為「老莊」。
  • 來自莊子的十個成語,滿滿的都是智慧
    4、 對牛彈琴「對牛彈琴」出自《莊子·齊物論》。《莊子》中說「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堅白之昧終」,晉人郭象注「是猶對牛鼓簧耳,彼竟不明,故己之道術終於昧然也。」對牛彈琴比喻對不講道理的人講道理,也用來譏諷人講話時不看對象。其實對牛彈琴也是提醒人們說話做事要注意方式方法。
  • 大隱莊子:影子中的人生,影子中的隱喻,影子的影子說明了什麼?
    一、《莊子雜篇漁父》含沙射影這個成語我們都不陌生,而這個成語來源於《山海經》,傳說有一種水生怪物蜮,這種怪物有一種特別的攻擊能力,可以在水中向人的影子噴射沙子,從而使人生病,被噴中的人不僅發熱、頭痛而且嚴重的還會導致死亡,可見人的影子,與人的肉體是同一體。
  • 莊子20個成語,安身立命,自在逍遙!
    不同於其他諸子百家的大成之作,《莊子》採用大量軼事與寓言故事,想像奇幻,結構靈活,意境開闊。而這20個成語正是《莊子》一書的精髓所在,窺一斑而知全豹。 安危相易 《莊子·則陽》 人生中的平安與艱難,順境與逆境都是辯證的,常常互相轉化,順境中不懂得居安思危,順境也會慢慢變成逆境。
  • 《莊子》10個成語,安身立命,自在逍遙
    不同於其他諸子百家的大成之作,《莊子》採用大量軼事與寓言故事,想像奇幻,結構靈活,意境開闊。今日知行君選取出自《莊子》的10個成語,窺一斑而知全豹,我們一起領略莊子的大智慧。1、安危相易出處:《莊子·則陽》:「安危相易,禍福相生,緩解相摩,聚散以成。此名實之可紀,精微之可志也。」解釋:平安與危難互為因果,相互轉換。
  • 成語「亡羊補牢」和「塞翁失馬」給我們的人生智慧!
    亡羊補牢實際這裡面莊辛還講了個故事,大致是這樣的:有人人養了一群羊,並關在羊圈中,一天發現羊少了一隻,結果一看羊圈破了一個洞,半夜狼進來叼走了羊。選自《淮南鴻烈集解》中的一個典故,衍生為成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 莊子10句名言,聖賢智慧總結人生,你平時喜歡的話可能出源自於他
    04今天分享莊子的十句名言,與大家共同感悟和學習聖賢的智慧。1、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莊子·田子方》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心如死灰,精神毀滅,而人的身體的死亡還是次要的。人是要有點精神的。2、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 一部《莊子》留下170條成語
    先秦是中國文化的軸心時代,而莊子又是這個軸心時代的主要人物之一。我們平時脫口而出的很多成語其實都出自《莊子》,如「朝三暮四、不近人情,害群之馬,獨來獨往,分庭抗禮……」等等。《莊子》中的成語究竟有多少呢?經仔細核對,發現被中華書局《古今成語詞典》收錄的就達170條之多!
  • 《莊子》名句賞析——感悟道家的人生智慧!
    莊子是道家代表人物,一生窮困潦倒,但他卻安然自得,過得瀟灑自在。他著作的《莊子》一書,也是道家的經典,莊子借用很多形象生動的寓言故事,講生活中深奧難懂的道理,活潑鮮明的表達出來,他的思想,符合我們國人追求自然、和諧,淡泊明志的本性,深受大眾喜歡。
  • 七首傷感詩詞,字字珠璣,道破人生的悲歡離合!
    總有一首詩,輕易就道破人生的悲歡離合;總有一首詩,突然就說出了世間的愛情真諦。下面七首詩詞,字字珠璣,寫盡人生!1.《一剪梅·舟過吳江》——宋·蔣捷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何日歸家洗客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