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莊子》的八個成語,安身立命,自在逍遙!

2020-12-15 素佛堂

每個成語都有一段故事,或動人,或傳奇……它們不聲不語,靜靜的躺在古籍中,等著我們去發掘,去辨認。今天,一起來了解一下那些隱藏在《莊子》中的成語吧!

一、兼愛無私

出自《莊子·天道》:「中心物愷, 兼愛無私,此仁義之情也。」意思是:泛愛大眾,對人沒有私心。

二、不主故常

出自《莊子·天運》:「其聲能短能長,能柔能剛,變化齊一,不主故常。」 故常:舊的常規、習慣。不拘於老的一套。後用來指不拘守陳套或不拘泥於一種格式。

三、相失交臂

出自《莊子·田子方》:「吾終身與汝交一臂而失之。」猶言交臂失之。比喻遇到了機會而又當面錯過。  

四、不言而信

出自《莊子·田子方》:「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舊指君子不用說什麼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五、萇弘碧血

出自《莊子·外物》: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萇弘:春秋時周大夫,又稱萇叔。碧:青綠色的玉石。形容為正義事業而流的血。

六、喙長三尺、

出自《莊子·徐無鬼》:「丘願有喙三尺。彼之謂不道之道,此之謂不言之辯。」喙:嘴。嘴長三尺。形容人善於辨說。

七、不肖子孫

出自《莊子·天地》:「親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則世俗謂之不肖子。」不肖:不像(指不像先人),不賢。指不能繼承祖先事業的,沒有出息的子孫,多用於自己在祖宗墳前的謙稱。

八、交淡若水

出自《莊子·山水》,「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指道義上的往來。

相關焦點

  • 《莊子》10個成語,安身立命,自在逍遙
    不同於其他諸子百家的大成之作,《莊子》採用大量軼事與寓言故事,想像奇幻,結構靈活,意境開闊。今日知行君選取出自《莊子》的10個成語,窺一斑而知全豹,我們一起領略莊子的大智慧。1、安危相易出處:《莊子·則陽》:「安危相易,禍福相生,緩解相摩,聚散以成。此名實之可紀,精微之可志也。」解釋:平安與危難互為因果,相互轉換。
  • 莊子20個成語,安身立命,自在逍遙!
    不同於其他諸子百家的大成之作,《莊子》採用大量軼事與寓言故事,想像奇幻,結構靈活,意境開闊。而這20個成語正是《莊子》一書的精髓所在,窺一斑而知全豹。 有個詞叫「絕處逢生」,絕境可以使一個人突破骨髓與血液中的樊籬,超越常規,書寫不曾想過的神話。
  • 《莊子》4大成語:大境界,大智慧,自在逍遙!
    莊子是道家學說的代表人物,更是一個想像力豐富的哲學家、文學家。莊子一生追求「逍遙」的境界,他將自在逍遙的人生比喻為「泛若不系之舟」。不同於其他諸子百家的作品,《莊子》運用大量奇幻的寓言故事,將微妙難懂的哲學道理說得引人入勝。今天為大家節選4大出自《莊子》的成語,品讀經典窺一斑可知全豹,一起領略莊子自在逍遙的人生觀。
  • 這10個成語均出自於《逍遙遊》,每一個都膾炙人口
    《莊子》既是道家的經典著作,亦是中華典籍中的瑰寶。《逍遙遊》篇作為《莊子》一書的開篇,奠定了整本書的精神格調。《逍遙遊》篇的主旨是說,一個人當衝破世間功名利祿、權勢尊位的束縛,使精神活動臻於悠遊自在、無掛無礙的超脫境界。
  • 自在逍遙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自在逍遙,逍遙:放任不羈,悠然自得的樣子。形容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出自:金·王丹桂《武陵春·寄樂亭劉嗣昌》詞:「自在逍遙隨分過,兀兀養天真。」近義詞有:逍遙自在,自在逍遙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人。
  • 出自莊子的成語有哪些 跟莊子有關的典故來自莊子的成語及解釋
    《莊子》中的成語典故  莊子(約前369-前286),姓莊名周,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漢族,宋國蒙人(今安徽蒙城,又說河南商丘)。是我國先秦(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道家始祖老子並稱為「老莊」。
  • 【國學分享】莊子逍遙的境界
    六、莊子以三個問題的解答,來安頓個體生命的精神世界,反對失性於俗,主張自然而然而活,為自己而活。七、「知魚樂」,超越常識層面,拒絕「工具化」生命,體察萬物的「逍遙」境界。到現在為止,有很多成語也是從莊子這邊來的。比如說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相濡以沫、扶搖直上、中規中矩、躊躇滿志、招搖過市、盜亦有道等都是取之於莊子。一、莊子為諸子中之最貧窮者那個時候莊子留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他的貧窮。
  • 莊子《逍遙遊》的人生智慧啟示
    莊子《逍遙遊》作為《莊子》這本書的開篇,一直以來為人論道,廣為傳誦,它既有著鮮明的語言文學藝術特色,生動、活潑、豐富、立體,也充滿了思想思辨的智慧,同時其思想意境境界也高遠、飄渺、超然、自在,讓人充滿了遐思和期許。
  • 「呆若木雞」出自《莊子》之中,還是一個誇人的成語
    「呆若木雞」出自《莊子》中,還是個誇人的詞語。很多人聽到「呆若木雞」這一個成語的時候,自然就想到了一個人如木瓜一般遲鈍,笨拙和呆滯,覺得呆若木雞這個成語一定是貶低一個人的。但是當你真正了解「呆若木雞」這個成語的出處之後,就有了不同的看法。
  • 《莊子》20個成語,天道高遠,人心逍遙
    人生也沒有真正的絕境,有個詞叫「絕處逢生」,絕境可以使一個人突破骨髓與血液中的樊籬,超越常規,書寫不曾想過的神話。3.感悟:莊子形象地把逍遙人生比喻為「泛若不系之舟」,但是人達不到一定境界,是不可以無約束的,濟公和尚不守戒律,喝酒吃肉,「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其實後面還有兩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5.
  • 我是小妖怪逍遙又自在下一句臺詞是什麼 經典臺詞打油詩有哪些
    「我是小妖怪,逍遙又自……」這句臺詞就是出自於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在電影裡面哪吒作了很多首詩,是非常有才的。我是小妖怪逍遙又自在下一句臺詞是什麼?哪吒之魔童降世打油詩有哪些?  我是小妖怪逍遙又自在下一句臺詞是什麼:  我是小妖怪,逍遙又自在,殺人不眨眼,吃人不放鹽,一口七八個,肚子要撐破,茅房去拉屎,想起忘帶紙  哪吒之魔童降世經典臺詞:  1、別人的看法都是狗屁,你是誰只有你自己說了才算,這是爹教我的道理。  2、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們互為對方的另一半。
  • 10個成語,讀懂《莊子》智慧
    1、 越俎代庖「越俎代庖」出自《莊子·逍遙遊》。原文說「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廚師雖不做祭祀用的飯菜,但管祭祀的人也不能越位來代替他下廚房做菜。祭祀代替廚師下廚,就是超越本分。為人處世要守本分,不能越俎代庖。做好自己的事情,過好自己的日子,不要對別人的生活指指點點。在什麼職位做什麼事,守好自己的本分。
  • 是時候讀經典 | 莊子逍遙遊
    老東西、新聲音,「莊子」引領第一步。莊子為何「非」逍遙不可。 某天我在FaceBook(臉書) 經常追蹤閱讀的自媒體「南懷瑾十方禪林」上看到一則「貼文」—-仲尼曰:人莫鑑於流水,而鑑於止水,唯止能止眾止。孔子說,光悟了道沒有工夫不行,還要修止修觀。
  • 莊子:大而無用,無礙逍遙
    莊子學識淵博,遊歷過很多國家,對許多問題都有著深刻的見解。莊子在濮水之畔釣魚,楚威王派使者帶厚禮去請他,邀請他做楚國的相國。莊子聽到後,笑著拒絕了。莊子的朋友惠施在梁國做國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莊子此次前來是要取代你國相的位置。」惠子聽到後又驚又怕,連忙派人在城中搜捕莊子。莊子知道這件事後以喻嘲諷惠施。
  • 【賞析】莊子《逍遙遊》
    莊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強,文筆變化多端,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並採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諷刺的意味,對後世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莊周和他的門人以及後學者著有《莊子》,亦稱《南華經》,道家經典之一。《漢書藝文志》著錄《莊子》五十二篇,但留下來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篇,一般定為莊子著;外篇雜篇可能摻雜有他的門人和後來道家的作品。《莊子》在哲學、文學上都有較高研究價值。
  • 《莊子》中七個成語,道破人生七大智慧
    《莊子》是中國古代經典名著之一,後人在其中的語句中總結出了成語,這些成語中包含的,都是人生的智慧。今天我們將要探討其中的七個成語,來看莊子留給後人的精神寶藏。一、白駒過隙「白駒過隙」出自《莊子》,這句話表達出了人的一生過得很快,就好像從一個縫隙中看白馬奔跑過去,不過是一瞬間的事情而已。後人在使用這句話時,所用的情景也大多是感慨自己的人生或者時間轉瞬即逝,因此提醒人們要注意珍惜時間,不要等生命將盡時,感慨自己的一事無成。
  • 小班研討 | 論莊子的逍遙
    常人眼中的逍遙,是列子乘風而行,逍遙於世間;是大鵬鳥扶搖而上九萬裡的恣肆瀟灑,是宋榮子「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的豁達瀟灑。但是這些在莊子看來,都算不上是逍遙。那麼,莊子眼中的逍遙到底是什麼呢?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搞清楚「無待」與「逍遙」的關係。
  • 《莊子》的十句大實話,大道至簡,人生逍遙!
    《莊子》亦稱《南華經》,是道家經典著作之一。原書分為內、外、雜篇,有五十二篇,乃由戰國中晚期逐步流傳至西漢大致成形,而今本《莊子》僅33篇6萬5千多字,分內篇、外篇、雜篇三部分。1、知無用而始可與言用矣。出自《莊子·外物》。
  • 有多少成語典故出自《莊子》,及莊子本人?
    無所不在——莊子曰:「無所不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捉襟見肘——正冠而纓絕,捉衿而肘見,納屨而踵決。分庭抗禮——萬乘之主,千乘之君,見夫子未嘗不分庭伉禮,夫子猶有倨敖之容。變化無常——芴漠無形,變化無常,死與?生與?天地並與,神明往與!
  • 來自莊子的十個成語,滿滿的都是智慧
    1、 越俎代庖「越俎代庖」出自《莊子·逍遙遊》。原文說「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廚師雖不做祭祀用的飯菜,但管祭祀的人也不能越位來代替他下廚房做菜。祭祀代替廚師下廚,就是超越本分。為人處世要守本分,不能越俎代庖。做好自己的事情,過好自己的日子,不要對別人的生活指指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