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是中華文化史上的一塊瑰寶,是中國古代語言的高度凝練,反映出了古人的智慧。在數不勝數的成語中,有很多成語的背後都有一個個動人的小故事。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成語「白駒過隙」,它的出現可以說極富傳奇色彩,因為它誕生在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大解放——百家爭鳴時期。它的出處與道家代表人物老子、莊子和儒家創始人孔子有關。
相傳孔子年輕時,仰慕老子才學。於是勤奮聰明的孔子去到老子家中,請教道學。老子看到眼前這個聰明的年輕人,他被孔子的好學所打動,於是把孔子請進家中,問:「你來找我何事啊?」孔子說:「我想請教道學知識,想問什麼是道?」老子說:「既然你想學習道學,那麼一定要先去除和道學無關的念頭,專心致志,這樣才能明白道學的本源是什麼。你今天既然來了,不能讓你白跑一趟,不如我先給你大概地說一下。」
孔子集中精神,望著老子。老子繼續說:「我先給你講一下與人有關的學問吧。你看,人的壽命相對於天地是非常短暫的,人類一生的時間也是非常快的,就像一匹駿馬在一條縫隙前跑過一樣,速度很快,一閃而過。世界上的事情,每天都在變化,有新生兒的誕生,同時也有老人在死去,有年老的生命死去的同時又有新生命的誕生。生死在不斷地循環,生與死,我們本來對它不應該感到奇怪,但是呢,每當有人死去,活著的人總會感到非常傷心,這是因為人們被生死的觀念捆綁住了。如果把死亡當作是人的骨肉埋在地下,一段時間後,屍體漸漸分解,消散在天地間,變成了沒有形狀的東西,死亡就是有形變為無形的過程,人就沒有什麼傷心的了。我們學習道學,反而不能老是問,只能自己去體會道的奇妙。」
孔子聽了老子的話,覺得道理非常高深,自己一時難以領會,於是連忙向老子表示感謝,然後回到家去細細思考道的奧妙了。
有人可能會說,這個成語背後是孔子和老子的故事啊,莊子呢?
這個故事記錄在莊子的《莊子·知北遊》中,有些人認為這個故事是莊子杜撰的,但是不能否認,無論事情是真是假,它都代表了莊子的人生觀,那就是莊子認為人生短暫。直到今天,「白駒過隙」這個成語依然被廣泛使用,這代表了古人的時間觀念,也代表了現在人的時間觀念,相信,「白駒過隙」這個成語再歷經千年也不褪色,希望每個人都能珍惜時間,把握當下。
最後,祝願中國成語在歷史的長河中歷久彌新,不斷散發新的光和熱,照亮每一個中國人,照遍世界每一角落,讓全世界都感受到中國成語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