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莊子為同時牮思想大家,但對於後世,二人的名聲雖然都很大,但總體上莊子沒有孔子的影響大。
孔子的思想,是後世儒家思想的基礎,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思想後世帝王治理國家影響深遠。他本人首開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為歷代歷朝讀書人必修之內容。孔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而 孔子也因此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更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孔子的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那麼,孔子和莊子既為同時時代的思想家,他們有沒有見過面?在孔子的眼裡,莊子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他們還真的見過面,孔子和老子的見面,那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他們見面後到底談些什麼,莊子對孔子怎麼評價,在後世史料中還真的沒有記載。據說孔子見過莊子後,回去多日不說話,他的學生都急壞了。你想,孔子作為一個教書先生,那得有多能說啊,怎麼就突然不說話了呢?這給誰不急啊!這是不是受到了什麼刺激?
過了三天後,孔子終於開口說話了,可他說的話讓大家感到莫名其妙,不知是什麼意思。他說:「鳥兒,我知道他是能飛的;魚兒,我知道它是在水裡能遊的;獸,我知道是能跑的。」這個開場白讓他的學生如墜雲霧,摸不著頭腦。緊接著孔子又說道:「鳥因為會飛機,我可以用箭來射它;魚因為能遊,我可以用釣竿來釣它;因為能跑,我可以用網來捕捉它;但是,老子就是一條龍啊!龍這種動物乘著雲霧在天空中飛舞,我們見首不見尾,根本不要說再去捕捉他了。」
他說的什麼意思呢?他是說一般的人就如飛禽走獸,我們只要明白了你是怎麼回事,那麼要抓住你的思路,再去超越你是非常容易的。但是,像老子這樣的天才,就好像龍一樣,見首不見尾,根本就沒有辦法捕捉,讓人捉摸不透。大概「神龍見首不見尾」就是這樣來的吧。
這說明什麼問題呢?說明莊子的舌頭辯之才遠遠在孔子之上,這次見面交談中孔子肯定是落於下風了,因此才會有這樣的感慨。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孔子的眼裡,莊子就是一個天才,其才遠在自己之上。可在後世,為何莊子沒有孔子的影響力大呢?有位名人說得好:「文學可以使人不朽。」大概是因為莊子的作品沒有孔子多的緣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