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時評丨「臺北法案」,美國的「外交恐怖主義」?

2020-12-17 東方網

  美國國會又出臺了一部涉臺法律「臺北法案」。這是美國繼「臺灣旅行法」、「臺灣保證法」之後出臺的又一部幹涉中國內政、為「臺獨」打氣撐腰涉臺惡法。與「臺灣旅行法」「臺灣保證法」不同是,「臺北法案」用恐嚇的手段威脅與臺灣「斷交」後與中國建交的小國,企圖用「外交恐怖主義」為臺灣「固邦」。

  「臺北法案」全稱「2019年臺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案」,旨在支持臺灣維繫「邦交」強化「對外關係」,內容包括美國政府應鼓勵世界各國發展與臺灣的「外交關係」與非正式夥伴關係,支持臺灣參加國際組織或者在國際組織中充當觀察員。

  這是逆歷史潮流的法案。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席位後,奉行一個中國原則已經是當今世界各國的主流共識。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與中國建交,只有加勒比海、南太平洋等少數小國還維持著與中國臺灣的「外交關係」。近幾年,又有部分國家與臺灣「斷交」後與大陸建交。民進黨蔡英文當局因拒不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己無力維持「邦交」。執行「投美抗中」路線的蔡英文當局把鞏固「邦交」的希望寄托在美國身上。而美國自己早已與1979年與臺灣「斷交」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現在,美國卻阻止與它作一樣選擇的國家與中國建交,這完全是一種自打耳光的逆歷史潮流的行為。

  這是一個宣楊「外交恐怖主義」的法案。法案強調,美國政府應支持臺灣強化與印太地區及全世界各國的正式「外交關係」以及非正式夥伴關係,對於嚴重損害與臺灣關係的國家,要在外交、安全及經濟援助上進行懲罰。這是一種赤裸裸的外交恐嚇行為。現在與臺灣維持「邦交」關係的,基本集中在被美國視為後院的加勒比海及南太平洋地區。這些國家規模小、經濟發展滯後、國防能力弱,迫切需要外部援助,美國的制裁大棒可能會是他們的不可承受之重,降低安全、經援對這些小國猶如恐怖主義襲擊。

  然而,「臺北法案」看似氣勢洶洶,實則暴露了美國國際霸權地位的下降,暴露了美國平衡臺海兩岸的能力在下降。

  恃強凌弱是美國霸權的一貫作風。想當年,中美洲、南太洋這些小國有幾個不唯美國馬首是瞻?近年來,隨著世界多極化特別是中國的發展,美國對國際事務的影響力在下降,小國也開始圍繞自已的國家利益,圍繞國際正義獨立做出自己的選擇。去年8月,薩爾瓦多與臺灣「斷交」,美國大動作召回駐薩爾瓦多大使,白宮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揚言制裁,但薩爾瓦多不畏美國施壓,毅然與中國建交。索羅門群島等國與臺灣「斷交」,也都遭到美國施壓,但都沒有能阻擋這些國家與中國建交的決心。「臺北法案」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推出的。美國國會通過立法的形式為制裁施壓這些小國提供制度上的支持,它意圖製造一種寒蟬效應,讓「臺北法案」就象一把劍懸在那裡,使那些想棄臺灣而去的小島必須再三惦量。這並不是說明美國強大了,而證明美國虛弱了,原來一句話一個眼神一筆援助就能辦妥的事,現在不行了,它要花更大的力氣,花更大的成本,可能還辦不到。

  「臺北法案」也暴露了美國對臺海事務影響力在下降,美國早已不是臺灣問題的主導者了。川普上臺以來,美國明確將中國列為主要競爭對手,臺灣當然地成為美國遏制中國的棋子。在這個氛圍中,作為反華大本營的美國國會成為「反華挺臺」先鋒。他們先是將裡根時代的對臺「六項口頭保證」書面化決議化,繼爾又制訂了「臺灣旅行法」為美臺高層互訪護航,制訂「臺灣保證法」強化美臺軍事安全關係,現在又炮製了「臺北法案」為臺灣「固邦」。但這一系列的法案,也說明美國早已失去了兩岸事務的主導能力,說明了美國在臺灣問題上黔驢技窮。有了「臺灣旅行法」,美國敢讓蔡英文去華府嗎?有了「臺灣保證法」,美國軍艦會停高雄基隆等港嗎?有了「臺北法案」,就能護住臺灣「邦交」嗎?也許,美臺再多走一步,兩岸統一的時候就到來了。

  所以,「臺北法案」只是美國「外交恐怖主義」的一個手段而已,就如恐怖主義不能使世界屈服一樣,美國的這種「外交大棒」同樣不能阻擋「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代表,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歷史大勢。在中國越來越發展的今天,任何打「臺灣牌」及「挾洋自重」的行為,都註定失敗!

* 以上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

相關焦點

  • 美國《臺北法案》中文全譯本(附評論)
    在全球防疫工作的緊張時期,繼美國參議院3月11日通過所謂「臺北法案」後,美國總統川普於當地時間3月26日正式籤署了這項法案。
  • 「臺北法案」將把臺灣困死在美國戰略棋局
    一、聚焦「美國利益優先」而非「臺灣利益優先」    回顧「臺北法案」的立法過程(從理論上來講,川普已經正式籤署,該法案已經成法而不再是法案,但為稱呼方便,本文還是將之稱為「臺北法案」,而非「臺北法」。)
  • 美國的「臺北法案」既荒唐又可笑!
    近日,美國國會眾議院全票通過所謂的「臺灣盟邦國際保障與強化倡議法」,又稱「臺北法案」(以下簡稱「臺北法案」),意在表達美國政府支持臺灣與其他國家發展關係,以會員或觀察員身份參與國際組織活動,以及誰跟臺灣親近,華盛頓就考慮增加同它的經濟、安全和外交交流,反之,華盛頓就考慮減少同它的交流等等
  • 曾曉栩:美國的「臺北法案」救不了蔡英文
    標榜與美國關係達到歷史最好水平的蔡英文,「外交」成績慘不忍睹,美國的國會「友臺」議員坐不住了。2019年10月29日美國參議院無異議通過了「2019年臺灣邦交國國際保障與強化倡議法案」(簡稱「2019臺北法案」),「臺北法案」如最終獲川普籤署成為法律,意味著「臺灣的『外交關係』將被納入美國國內法保障」。
  • 有名無實的「臺北法案」
    日前,川普正式籤署「臺北法案」。該法案聲稱要幫助臺灣穩固「邦交」,拓展「國際空間」,加入「國際組織」,加強美臺雙邊關係。   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就美國所謂「2019年臺北法案」籤署成法發表聲明指出,美方有關法案無視一個中國原則,毫無道理地阻撓其他國家同中國建交、助臺拓展所謂「國際空間」,最終只會損害美自身利益。
  • 美國又搞出「臺北法案」 名「護臺」實「坑臺」
    日前,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通過所謂「臺北法案」,建議美國對正在考慮或者已經和臺灣當局解除「外交關係」的國家減少往來。「一個中國」原則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在這個問題上,美國自己也不止一次表態過。可如今,對於想與中國建交的其他主權國家,美國卻加以恫嚇、粗暴幹預,大搞政治霸凌。
  • 「臺北法案」是美國給臺灣灌的迷魂湯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馬曉葉):美國會眾議院近日通過所謂「臺北法案」,以期望助臺拓展所謂「國際空間」。民進黨當局立即表示「感謝」美國的支持。但是究其實質,這不過是美國給臺灣灌的一劑迷魂湯而已。從法案文本來看,裡面充斥著似是而非的詞語,顯示美國並無意真心幫助臺灣。該案最重要的條文是第4條和第5條,主要內容分別是美國支持臺灣參與國際組織和維持一定數量的「邦交國」。然而,在文本中,「視情況而定」、「根據美國的國家利益」、「符合美國的外交政策」等用語大量存在,而且是美國支持臺灣「擴大國際參與」的限定語。
  • 中國日報網評:「臺北法案」是美國黔驢技窮情狀下的新鬧劇
    荒唐可笑的是,美國政客們耍起了文字小聰明,給這部註定成為鬧劇的法案編造了一個冗長拗口的標題,英文全稱為Taiwan Allies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and Enhancement Initiative Act,簡稱恰好為TAIPEI Act,也就讓「臺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案」所對應的中文簡稱成了所謂「臺北法案」。
  • 美國通過所謂「2019年臺北法案」,外交部回應來了!
    世界上已經有180個國家同中國建交,美國早在四十多年前就在一個中國的原則基礎上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上述法案卻公然阻撓其他主權國家同中國發展正常國家關係,這毫無道理,是赤裸裸的霸權主義邏輯。我們敦促美方糾正錯誤,不得實施該法,不得阻撓各國同中國發展關係,否則必將遭到中方的堅決反擊。
  • 美國「臺北法案」旨在消耗遏制中國,蔡英文或將島內民眾推入險境
    導讀美國「臺北法案」的通過進一步證明美國的「一中原則」已經空心化。臺灣蔡英文當局的「仇中親美」和「以疫遏中」政策卻極易將臺海局勢和島內民眾推入危險境地。美國想借臺灣蔡英文當局給中國大陸製造更多麻煩,消耗中國大陸的戰略與外交資源,從而在中美競爭中獲取更多優勢。
  • 港臺腔:推「臺北法案」 美國又驅臺灣當馬前卒
    來源:海外網美國眾議院3月4日通過「臺北法案」,據稱意在「強化臺美關係」,內容包括幫臺灣「參與國際組織及鞏固邦交」「增強臺美經貿關係」等。消息一出,民進黨當局感激涕零,稱疫情發生以來,大陸「一再伺機打壓並限縮臺灣國際空間」,將臺灣排除在世衛組織等之外,美國這是送溫暖來了。那邊廂,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稱此舉表明「美國與臺灣站在一起」,「臺北法案」始作俑者、參議院外委會亞太小組主席賈德納也叫囂,為支持臺灣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美國「應使用一切手段」。
  • 「2019臺北法案」正式籤署 張文生:「臺北法案」無法阻止臺灣面臨...
    美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突破8.3萬關口截至北京時間27日上午,美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突破8.3萬關口,成為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就在美國疫情迅速蔓延的當下,美國政府仍然不忘炒作涉臺議題。當地時間26日,美國總統川普籤署了日前由美國參眾兩院通過的所謂「2019年臺北法案」。張文生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對此,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張文生教授今天接受本臺記者採訪時指出,所謂「2019年臺北法案」暴露了美國政治「雙標」的嘴臉。美國政府不專心控制疫情,卻在打所謂的「臺灣牌」,很荒唐,也沒什麼用。
  • 美國「臺北法案」暴露霸權行徑 臺當局挾洋自重必吞下惡果
    據報導,所謂「臺北法案」要求美政府根據其他國家調整對臺關係情況,相應增加或減少與該國經濟、安全、外交聯繫,並幫助臺灣參與「不以主權國家為參與資格」的國際組織。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袁徵說,所謂「臺北法案」以國內法凌駕於國際法,以強權政治凌駕於國際關係準則,企圖恐嚇、阻止相關國家與中國發展正常國家關係,是赤裸裸的霸權行徑。他指出,世界上已有180個國家同中國建交,美國也早在40多年前就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同中國建交。一個中國原則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也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
  • 港臺腔:疫情之下,美國為何還要操弄「臺北法案」?
    在中美關係總體上以合作為主時,美國對華「接觸主義」政策佔上風,美國鷹派冷戰勢力和臺獨勢力受到美國國家政治與外交政策一定程度的約束。但這種約束從來都是軟性的,伴隨中美具體利益關係而調整,甚至被美國當局長期利用來對中國進行利益敲詐。
  • 「臺北法案」為臺灣國際空間畫大餅
    作者 王昆義(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教授)美國總統川普3月26日正式籤署了《臺北法案》,正式成為美國繼續打臺灣牌的「臺北法」,這個法的目的被認為是要反制大陸在國際上「霸凌臺灣」的手段。只是,過去美國已經有諸多保護臺灣的國內法存在,多一個「臺北法」是否真的能幫助臺灣擴展國際空間,恐怕也只是給臺灣畫個大餅罷了。
  • 美國有膽通過「臺北法案」,有膽解開槍套嗎?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雁默】說實話,在筆者看來,「臺北法案」是一個挺無聊的話題,不過是美國諸多無聊行為再添一筆而已,倘若川普拒絕籤署此法案,或中國大陸予以具體的反制措施,那才算條有份量的時事。415名眾議員,知道臺北在地球上正確位置的,恐怕居於少數。此法案徒具象徵意義,作用只有噁心中國,而且與「臺北」也沒啥關係。
  • 美國搞出「臺北法案」,名「護臺」實「坑臺」!蔡英文卻樂在其中
    日前,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通過所謂「臺北法案」,建議美國對正在考慮或者已經和臺灣當局解除「外交關係」的國家減少往來。「一個中國」原則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在這個問題上,美國自己也不止一次表態過。
  • 土耳其中國和平統一會譴責美國會所謂「臺北法案」
    人民網安卡拉3月6日電 (記者 王傳寶)土耳其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6日發表聲明,對美國國會眾議院審議通過的所謂「2019臺北法案」予以強烈譴責。聲明稱,一個中國原則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也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
  • 川普籤署「2019年臺北法案」,外交部:堅決反對
    在全世界都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美國繼續在所謂「臺灣牌」上做文章。3月26日,美國總統川普籤署了4項美國國會近期通過的法案,其中包括所謂的「2019年臺北法案」,從而使之生效成為法律。島內網友嗤之以鼻:「騙錢老招數,又要利用我們了!
  • 美國通過所謂「2019年臺北法案」,外交部:堅決反對
    有記者就美方籤署通過「2019年臺北法案」相關內容提問。耿爽表示,美方所謂「2019年臺北法案」嚴重違反了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規定,嚴重違背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粗暴幹涉中國內政,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