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達到這3個目標,才叫學會了加法

2022-01-08 i陪娃

怎樣既能理解加法中的數學思維,又能不懼刷題,看完這篇就有答案了↓


上個月,給妞們說數學的時候,主要圍繞著其中最基礎的內容——認識數量來談,因為之後的數學學習大部分都離不開數量。

芊媽今天給妞們說的加法,也是數量的相加。

我記得芊上幼兒園的時候對加法倒是沒有遇上過太多困難,老師會教給她們加減法一些解題的方式,比如 「大數記心裡,小數伸手指,加法正著數,減法倒著數。」

不過就像我一直以來了解到的情況,我朝大部分老師一般偏重於對解題技巧的教學,而往往對於數學概念一帶而過。

比如老師教的「加法正著數,減法倒著數」,其實只是加法運算的其中一種方法,通過在數軸上數數得出結果。

而為什麼用數軸能得出加法的結果,數軸又適合加法裡的哪種情況,老師並沒有帶孩子再進一步去探究,沒有讓孩子們一個個從大到小排排隊,排出一個人肉版數軸,咱們親自去數一數,去理解數軸的具體含義。

這也是為什麼,咱們一考完試就全還給老師了。這些解題技巧如果不明白背後的含義和規律,我們考完試後就用不到了,用不到自然就慢慢忘了。

而到底什麼是加法呢,這個簡單的問題,我在沒有研究怎麼教芊數學以來,從來沒有問過自己。而在美國幼兒園到小學的教育中,所有的學習(任何學科)都是從概念開始的。

為什麼要從概念開始,因為概念就是定義你目前所學這件事的本質,使它和其他事物區別開來。「如果當你對一個問題感到困惑時,就回歸到概念」。

所以我自己在家教芊,對學校教育的一個補充就是,試著去帶她回歸到概念(不是背概念啊),去發現規律。只有發現了規律,你才不會困死在某一個刷題技巧中。

那咱們就先看看加法的定義↓

1、加法的定義


翻開國內多個版本的小學數學教材,我都沒能找到加法的明確定義。因此,先借用維基百科的和美國教材上對加法的定義。

加法,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數量或數字進行組合,得到一個新的總數量或數字的過程。

這部分的定義非常重要,它決定了我們在什麼情況下可以使用加法。也就是說在那種情況下,我們需要去把2個或2個以上的數量進行組合。

比如今天的練習汁源中,有這樣一道題:小芳的花瓶裡1朵花,她又在裡面插了6朵花。請問她的花瓶裡現在一共有幾朵花↓

那妞就可以根據加法的含義,來幫娃理解這道題:

→首先找到關鍵詞「一共」並圈出。只要見到這個關鍵詞,娃就可以立即反應出此時是多個數量的相加,需要使用加法。

→然後標出兩個數量分別是「1朵花」和「6朵花」,並通過畫圖的過程來幫助理解它的具體含義。

→最後,通過圖畫的直觀展示和其他輔助工具,娃自然而然地就能列出加法算式,並得到運算的結果。

另外,加法既然是一種數學運算,就還要對它的算式進行學習。數字、算式這些都屬於抽象的符號,因此我們同樣要讓娃明白它們具體的含義。加法算式通常由以下4個部分組成:

加數:進行相加的任意一個數字,都稱為加數。

加號:用於表示相加過程的符號,寫為「+」。

等號:用於表示一個數值與另一個數值相等,寫為「=」。

和: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數量相加的結果,即為「和」。加法運算的過程,也就是「求和」的過程。

加法算式分為2種,一種是橫式,一種是豎式(豎式中的橫線就相當於橫式中的等於號)。

2、娃初學加法的具體目標有哪些?

儘管小學一年級數學課中有加法的內容,但芊媽發現其實大多數娃在幼兒園大班就會開始學習。因此結合美國幼兒園的標準,按照咱天朝一年級加法的學習要求,芊媽幫初學加法的娃制定了3個目標:

① 能夠用多種方法表達相加,包括使用實物、手指、心算、圖畫、動作(如拍手)、情境表演、數學語言、列式運算等方式。其中列式運算還包括橫式和豎式。

② 能夠進行10以內的加法運算,了解在生活中什麼場景下應該使用加法,並解決加法的應用題。

③ 能夠熟練地進行5以內的加法運算。

分析一下這3個目標哈:

前2個主要是理解加法的含義,以及在什麼情況下會用到加法、加法解決哪些問題;

而最後一個目標——練習5以內加法的熟練度,真就是要「刷題」了

所以刷題並沒有問題,但同時不能缺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

3、6套加法遊戲,完成加法學習三大目標

每次講完,咱們就要配合練習了,只不過咱們的練習都是以遊戲形式來「刷題」。腦科學研究表明,在數學學習中如果能加入動手操作,有助於同時激活大腦的左右半球。而一旦左右半球都被激活,就能大大加強娃的學習效果,這種「實感」的體驗也更深刻。

所以咱們一直棄用一頁頁白紙黑字的練習冊,這次依然為娃打包了6套10以內加法的遊戲。遊戲不僅完全覆蓋了上述初學加法的3個目標,還包含了多種有趣的動手玩法。

比如遊戲《算式在哪裡》,就通過放大鏡的這個工具吸引娃的注意力,保證把加法算式長啥樣看個清清楚楚↓

比如遊戲《扭蛋機》,把娃們平時去商場最「燒錢」的項目搬回了家。但這次我們不從機器裡取扭蛋,而是把一個個扭蛋算式放回機器中↓

比如遊戲《綜合應用題》,就是幫娃理解加法的含義,以及在什麼情況下應該使用加法。它覆蓋了芊媽之前那篇推文講過的加法應用題的4個套路(傳送門→小學1年級應用題的10個套路,從幼兒園就要練起)。這套題卡還提供了4種工具來幫娃更好的理解加法的含義——塗鴉、十格陣、算式和數軸。

首先,理解題義後,用兩種顏色的筆分別畫出需要相加的兩組物品各自的數量↓

其次,填入十格陣並幫助得出運算結果↓

接下來,填入加法算式後,在數軸中進行檢驗↓。這就是一個從多種角度綜合理解一道加法應用題的過程。

最後一個遊戲《小怪獸的秘密數字》,除了要求娃熟悉加法運算的結果之外,還為娃多設了一道思維陷阱,即用排除法才能得到最終的答案↓

4、如何獲得6套加法遊戲?

6個遊戲分別為《加法拼圖》、《積木算術》、《算式在哪裡》、《扭蛋機》、《綜合應用題》和《小怪獸的秘密數字》。其中《積木算術》遊戲建議用不同顏色的彩紙列印;另外,所有需裁剪的道具卡片儘量用120g卡紙列印會比較耐用,其他用80g紙即可。

想要獲得《10以內加法》的PDF電子版,返回到公號首頁回復「數學07」

5、6個遊戲具體怎麼玩?

① 加法拼圖

練習目標:這個遊戲通過用實物圖片和數字分別表達相加,練習加法算式的橫式。

遊戲玩法:玩法非常簡單,妞兒提前裁剪好左右兩部分拼圖,請娃根據數字和數量配對。

剛開始接觸算式的娃可能會有點兒發懵,但我們設計了兩組不同分割線形的拼圖,可以幫娃更容易找到對應的答案。

② 積木算術

練習目標:這個遊戲通過實物和數字的對應,練習加法算式的豎式。需要用到不同顏色的積木塊或樂高磚塊協助。

遊戲玩法:在開始練習之前,妞兒得跟娃回顧一下,在豎式中的這條橫線,就相當於橫式中的「=」,仍然代表相加之和的意義。

每做一道題目,都用兩種顏色的積木塊拼接幫助計算,並在橫線之下填寫相加結果↓

同時,娃旋轉積木棒就會發現,3+7=7+3,這其實就是「加法交換律」:即兩個加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通過遊戲找到規律的過程就是這麼順理成章

③ 算式哪裡找

練習目標:這個遊戲練習加法算式的橫式,並進行10以內的加法運算。通過放大鏡來幫忙。

遊戲玩法:玩法非常簡單,娃用放大鏡在圖中找到10處加法算式,分別抄寫在題卡中,並計算出結果。

遊戲分成5以內的加法和6-10間的加法兩部分。這裡我們沒有給娃再多提供幫助運算的工具,建議娃把前面的《積木算術》玩兒熟練之後,再玩這個遊戲。

④ 扭蛋機

練習目標:這個遊戲幫助娃熟練掌握5以內的加法運算,且先提供了相加之和,再讓娃去匹配不同的算式。

遊戲玩法:遊戲裡提供了標有從1到10的共10臺扭蛋機,以及大量的「算式扭蛋」。娃需要根據算式的相加結果對它們進行分類,並把結果相同的扭蛋放在對應的機器中。

我們發現,5以內加法算式的類別,要遠小於6-10之間的,同時遊戲還增加了一個逆向思維轉換的過程。若是一次性把10臺扭蛋機和幾十個算式扭蛋都擺到娃的眼前,娃八成就蒙圈兒了。所以妞兒需要先幫娃做個簡單分類,前期只拿出數字1-5的扭蛋機以及它們對應的算式,待5以內的加法完全熟練之後,再拓展到10以內↓

⑤ 綜合應用題

練習目標:遊戲準備了20道應用題,每題中還都提供了4種運算工具——塗鴉、算式、十格陣和數軸,幫娃理解在什麼場景下需要使用加法,並進行10以內的加法運算。

遊戲玩法:娃需要先準備兩種不同顏色的彩筆。妞幫娃讀題後,請娃在畫框中把題目的內容分別用兩種顏色畫出來,然後填入十格陣和加法算式,畫出數軸,求出結果。

前面也提到,這20道應用題覆蓋了加法應用題的4個套路:同類相加、異類相加、基數相加和序數相加。妞可以自己對應看看,哪道題對應的到底是哪個類型呢

⑥ 小怪獸的秘密數字

練習目標:這個遊戲練習10以內的加法運算,同時在題目設置時多拐了一道彎,需要娃通過一項項排除的方法找到答案。

遊戲玩法:請娃在每一張題卡裡面,通過排除法去掉那些不是秘密數字的選項,幫助小怪獸把它的秘密數字找回來,並按照題號填寫在答題紙中。汁源裡一共有24張題卡,每張包含3道加式,在娃還沒意識到的時候,就不知不覺完成了72道加法算式題

最後,想要獲得《10以內加法》的PDF電子版,返回到公號首頁回復「數學07」

這期加法就講到這了。下期咱們要帶娃學習10以內數字的組合與分解工具,學好這部分的內容,將來進階到兩位數的加減法運算時,會非常順利哦

- The End -

相關焦點

  • 扳手指算加法?這些遊戲能讓娃輕鬆學會湊十法!
    這是因為娃還沒有建立符號意識。小盆友剛接觸加減法,首先要理解加號、減號代表的含義,然後才能理解抽象的數量關係。這套賓果遊戲,適合兩人對決:先把卡片裁開,一人拿一張遊戲題當底板。我們需要把5以內的實物加法,和加法算式相匹配。例如卡片「2+3」需要擺在哪裡呢?那就要找到對應2+3小雨點加圓圈的位置。先將橫排、豎排、或者對角線連成一條線的選手,就獲勝啦。
  • 家長必讀:學會這3個方法,輕鬆解決孩子20以內進位加法!
    前幾天我們收到家長諮詢,和大家分享了幾個孩子學習借位減法的方法。今天,將繼續和家長聊聊進位加法中孩子遇到的問題,以及學習進位加法的幾個有效方法。家長很可能就被孩子問住了,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才能讓孩子理解這看似簡單實則很難的問題。其實,想讓孩子會做進位加法,就要先讓孩子明白什麼是進位。進位,數學運算中加法的一種。
  • 被小姨帶過的娃,才叫「有童年」,奶奶帶娃已落伍,小姨才是正解
    現在年輕人的生活節奏比較快,因為工作原因,往往沒有時間親自帶娃,奶奶帶娃是很多家庭的主力。不過一些3歲以上的熊孩子,往往很少有奶奶帶娃,轉而變成是小姨帶娃,可能是因為很多人覺得小姨是上學有文化的人,對於3歲以上的熊孩子,小姨比老人更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所以現在很多地方都有小姨帶娃的身影。
  • 從減法說到加法:女排賽程看減法,冠軍之路用加法「12+3+3+3+3」
    德洋系列《從減法說到加法:女排賽程看減法,冠軍之路用加法「12+3+3+3+3」》持續進行的女排聯賽今天開始進入「重量級」的六強賽,之前經歷了一個月左右的賽事,其中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已經結束,目前進行的是第三階段。
  • 小學一年級(上)3/3---20以內進位加法及學期總結
    還記得在小學一年級(上)1/3---10以內加減法 這篇文章中,對於10以內加減法要達到怎樣的熟練程度嗎?    對,就是要對10以內的「數組」形成條件反射般的反應和熟悉:看到3和5就能想到8、看到2和4就能想到6、看到10就能想到1和9、2和8、3和7、4和6、5和5等等,你根本不需要再去回想3加5為什麼等於8,你也不需要想8減3為什麼等於5,因為你看到3、5、8這三個數一起怎麼看怎麼舒服,而3、5、9這三數放在一起怎麼看怎麼彆扭。
  • 李玫瑾:孩子頂嘴別急發火,學會這3個技巧,輕鬆管教「犟嘴」娃
    著名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講座上就談及到「孩子任性、愛頂嘴怎麼辦」這個話題,她表示:孩子頂嘴,父母先別急發火,學會這3個技巧,讓娃更加出色。李玫瑾:孩子頂嘴別急發火,學會這3個技巧,輕鬆管教「犟嘴」娃第一個:家長要控制好情緒,給孩子制定規矩 當孩子頂嘴時,家長們很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就發火吼罵孩子,這樣的後果就是孩子的行為變得越來越惡劣。
  • 不被欺凌從學會社交開始,家長注意這3點,讓娃學會交朋友
    不被欺凌從學會社交開始,家長注意這3點,讓娃學會交朋友馬思純大家並不陌生,笑起來像海綿寶寶,給人一種治癒感。可誰能想到這麼治癒的女孩在上學時期竟然遭受校園霸凌呢?往她飲料裡灌抹布水、粉筆水、拖把水,這駭人聽聞的往事成為馬思純至今的噩夢。
  • 抓住數感培養黃金期,3個小遊戲讓孩子從認識數字到學會加法
    比如:孩子正在描摹「3」,媽媽只需要在一旁說「3」 ,不需要以老師的身份強調「記住了,這就是3」。小tips:1、學齡前孩子的學習要調動多感官,媽媽可以多提供視覺感受和動手操作的遊戲,讓孩子感知數字,而不是枯燥地念數字。2、孩子在描摹的時候,比劃順序很可能出錯,特別是「4」「5」「8」「9」這幾個數字,家長不用著急糾正。
  • 想要達到目標的人,請記住魯迅這段語錄中4個字,一定會達到目標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有的人目標近,有的人目標遠。不管是近還是遠,都是想要到達自己的目標才會去努力奮鬥的,才會背井離鄉去打工,才會省吃儉用存錢買房子。目標遠的人,也就是要花更多時間和精力去完成,相對目標近的人而言,目標近的人就很容易達到目標。
  • 風靡國內外的 3 個實用工具,讓娃輕鬆搞定加減法運算!
    理解了數軸的含義之後,就可以讓孩子動動小手,自己擺一擺,在數軸上感受加法和減法的含義。比如:3+4=?需要在數軸上先找到 3,加 4 就是往右邊再數 4 個格子,去到數字 7,那麼運算的結果就是 7。減法也是同樣的道理,加法往右數的話,那減法就是往左數。比如:7-5=?找到數字 7 後往左數 5 ,去到數字 2 ,那答案就是 2。
  • 二、三年級加法運算,學會這個心算方法,直接說出答案
    有沒有好一些的心算方法,讓小學生牢固掌握這類加法運算呢?其實,小學生只要掌握了湊十湊整的原理,在運算加法時,不用列豎式,通過心算,也能快速、直接說出答案。湊十湊整的原理,就是在加法運算當中,發現數字的特點,儘量將數字湊成整十數或整百數,這樣的話,就能很快地算出結果。
  • 孩子時間管理訓練中的目標,要達到SMART標準,你了解嗎?
    時間管理訓練中的目標不是簡單的目標,而是要讓目標達到SMART標準,這個標準是指這是指目標必須用指標量化表達。例如,「我要回家主動寫作業」的目標。達到什麼程度才叫主動寫作業呢?這裡就有很多標準,比如不用提醒就寫作業,寫作業時專心致志,頭不抬、手不停、嘴不動,完成作業後自己認真檢查等。
  • 孩子開始莫名其妙發脾氣,李玫瑾:學會說這3句話,娃長大更優秀
    孩子開始莫名其妙發脾氣,李玫瑾:學會說這3句話,娃長大更優秀1.「寶貝,我知道你的想法。」這句話起到的作用是肯定孩子的情緒,讓孩子知道家長是跟他站在統一戰線的。當然了上面說的可能對於新手爸媽來說,是很專業的事情,不過也不要擔心,可以藉助專業的工具書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說在孩子三歲之後,可以給孩子準備情緒管理的故事繪本。
  • 微保正在做2個減法和3個加法
    這其中,騰訊的微保, 2017年10月拿到保險代理牌照以來,業務得到快速推進。目前,微保已上線「微醫保」、「微車保」、「微出行」板塊的醫療險、短期重疾險、車險、駕乘意外險、航空延誤險和航空意外險6個產品。
  • 你以為娃認識了abcd,就叫學會26個字母了嗎?
    )小朋友左擺,右擺,最後乾脆把這4個字母變成了2個b和2個d,p和q完全分別不出來了。1、學26個字母的目標是什麼?那學習26個字母到底該學什麼呢,其實外國老師教娃學字母的目標不是單純認識字母本身,而是把按照將來能夠閱讀和拼寫的目標,來規劃現在的字母學習。
  • 你給孩子的加法啟蒙可能做錯了
    家長們還記得第一次給孩子做加法啟蒙的情形嗎?我來列舉兩個場景:場景一:拿來兩個皮球放在孩子面前說,「你看現在是1、2(用手指點著數)總共2個皮球」,然後再拿過來1個皮球說「你看我又拿來了1個,現在總共有幾個了呀」,接著帶著孩子數總數,從原來的第一個開始數起,「是不是1、2、3,總共3個呀」。
  • 想要娃生病少,養娃別太精細,家長要做好這3點,別再入坑
    而我們也發現了,身邊有些孩子不容易生病,有些孩子特別容易生病,這些易生病得孩子,其實就體質太弱了,那麼想要孩子體質變強壯,得學會怎麼提高孩子的抵抗力?,養娃別太精細,家長要做好這3點,別再入坑!看看這3點。
  • 3-6歲是孩子管理情緒關鍵期,家長學會這3個方法,娃將來會感激你
    當家長們遇到這種情況,想必也是頭疼無比,所以今天我就給大家整理總結了3個管理孩子情緒的方法6歲是孩子管理情緒關鍵期,家長學會這3個方法,娃將來會感激你以身作則、正確引導孩子孩子的性格、情緒和家長都脫不了干係。
  • 3-6歲是孩子管理情緒關鍵期,家長學會這3個方法,娃將來會感激你
    當家長們遇到這種情況,想必也是頭疼無比,所以今天我就給大家整理總結了3個管理孩子情緒的方法,希望能夠幫助到家長們。孩子的情緒管理有多重要?咱們來先看看這個案例:前兩天早上出去買菜,在路邊看到一位小朋友在推打奶奶,還一邊嚷嚷著:「我就要吃包子,我不管,就要吃。」奶奶一邊撐傘一邊安慰孩子:「我知道,只是下雨了,咱們先去學校好不好,不然要遲到了。」
  •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學習5的加法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學習5的加法   活動目標:1.初步感知5的加法運算,知道一共有多少個,要用加法來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