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詩人徐錫麟的這首《出塞》,堪稱近代經典之作!

2020-12-20 萌貨說文史

出塞,即遠出邊塞的意思,古人有很多關於出塞的古詩,例如王昌齡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之渙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等等。今天,小編要向大家推薦一首非常霸氣的詩,那便是徐錫麟的《出塞》,這首詩寫得很是有氣勢,雖然只有寥寥的數語,但是同樣的不失為一首難得的佳作,讀來更是令人熱血沸騰。

出塞

清代:徐錫麟

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

這是一首邊塞詩,寫於1906年。當時作者從日本回國,曾北上遊歷,在吉林、遼寧一帶察看形勢,一路走來,有許多感想,於是就留下了這首七言詩。

「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這開篇的兩句,詩人便是直抒胸臆,直接表達出了自己內心的一種願望,而且這兩句,也是非常好理解;對於出徵的士兵來說,應該要高唱著戰歌,然後勝利歸來,只有要決心,一定是可以把胡奴趕出玉門關去。其實這更多的是詩人一種內心的表現,由於當時的滿族從關外,入主中原,使得很多的文人,都有這著這樣的一種抱負,但是徐錫麟這首詩,則是顯得更為獨特,也更加的霸氣。

第三句在前句的基礎之上,更進一步深化出徵戰士的思想境界,把他們出徵的雄心和壯志上升到為國犧牲的高度。「只解」是說心中所存唯一的念頭,排除了其他的種種想法。古人在對待「死」的問題上,很崇尚為國而死,為朋友而死,為公而死,為義而死,等等,其中尤以為國捐軀被看作無上光榮的事,尤其是戰場上為國犧牲,更是高於一切的莫大榮幸。這句詩正好體現了上述內容,強調了「為國」二字。

末句,總領全詩,從反面講,為國犧牲、戰死沙場,既然是人生最大的榮幸之事,那麼,對於屍體歸葬的問題,就不必考慮了。「徐錫麟把東漢時期馬援「馬革裹屍」的思想又作了更進一步的發揮,他用了「何須」兩個字,認定了只要為國犧牲不問其它;至於屍體歸葬故土的問題,並不重要,所以才說「何須……還!」

這首詩抒發了作者義無反顧的革命激情和犧牲精神,充滿了英雄主義氣概,把一腔報效祖國、戰死疆場的熱忱發揮得淋漓盡致。

在寫下了這首詩的一年以後,作者在安慶起義,失敗被捕,清政府要他寫口供,他揮筆直書:「爾等殺我好了,將我心剖了,兩手兩足斷了,全身碎了,均可,不可冤殺學生。」爾後,慷慨就義,他用生命實現了自己的理想。這首詩感情豪放激揚,語氣慷慨悲壯,英氣逼人,最後一句「何須馬革裹屍還」,寫出了他壯懷激烈、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總之,這是近代邊塞詩中難得的一首好詩。

相關焦點

  • 三首寫邊塞的古典詩詞,雄偉豪壯,慷慨悲歌、英氣逼人!
    三首寫邊塞的古典詩詞,雄偉豪壯,慷慨悲歌、英氣逼人! 詩詞之中,屬閨怨詩最為悽美動人,而邊塞詩則是豪邁壯烈,之前給大家推薦的基本都是寫偏委婉悽美類型的詩歌,這次小編帶來了三首寫邊塞的古典詩詞,雄偉豪壯,慷慨悲歌、英氣逼人!
  • 出塞
    《出塞二首》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一組邊塞詩。第一首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百度百科一分鐘了解出塞二首·其一01:44出塞 王昌齡 婷婷詩教02:20《出塞》詩文賞析01:464-6年級閱讀打卡第5期開課了,第1課:出塞16:59《出塞》【唐】王昌齡(火眼猴朗讀)00:38出塞二首出塞 (唐代王昌齡詩作)一般指本詞條出塞是多義詞,共18個義項
  • 朗誦 《出塞》王昌齡
    《出塞》是王昌齡早年赴西域時所作。詩人所處的時代,正值盛唐,這一時期,唐在對外戰爭中屢屢取勝,全民族的自信心極強,邊塞詩人的作品中,多能體現一種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敵制勝的強烈自信。同時,頻繁的邊塞戰爭,也使人民不堪重負,渴望和平,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詩正是反映了人民的這種和平願望。
  • 唐詩三百首朗讀精選:《出塞》王昌齡
    這首詩著重表現的是對敵人的蔑視;是對國家的忠誠,是一種勇往超前、無所畏懼的氣概。前兩句寫皎潔的明月和雄偉的城關,既引起了人們對歷史上無數次侵略戰爭的回憶,又是今天將士們馳騁萬裡、浴血奮戰的歷史見證。後兩句用漢代的名將衛青李廣比喻唐代出徵守邊的英勇將士,歌頌他們決心奮勇殺敵、不惜為國捐軀的戰鬥精神。這首詩由古到今,有深沉的歷史感,場面遼闊,有宏大的空間感。
  • 詩詞朗讀: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擒王句乃主意所在,下四句便是引伸這一句的。亦有限:是說也有個限度,有個主從。正承上句意。沈德潛《杜詩偶評》:「諸本殺人亦有限,惟文待詔(文徵明)作殺人亦無限,以開合語出之,較有味。」不確。列國:各國。疆:邊界。自有疆,是說總歸有個疆界,饒你再開邊。和前出塞詩第一首中的「開邊一何多」照應。苟能:如果能。侵陵:侵犯。
  • 清朝詩人高鼎這首《村居》,也是難得的佳作,通篇寫得生動有趣!
    那麼除了小說之外,還有詩歌同樣也是有所突破,當時一些著名的詩人,他們借鑑前人的經驗,同時又加以創新,創作出來的作品,那也是別具一格,特別是一些看似很冷門的作品,那同樣達到了很高的水準,譬如高鼎的這首《村居》,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意境唯美,寫得生動有趣,把村居普通的風景,還普通的事物描寫得充滿了詩情畫意。
  • 四年級上冊語文《21古詩三首——出塞》教學設計、手寫知識點筆記
    這三首詩前兩首是邊塞詩。對於古詩的理解,要從「解詩題」開始,然後到「知作者」,接著是「明詩意」,最後是「悟詩境」。學生要多了解詩的創作背景,感悟作者豐富的情感。這是一首借古諷今、抒發悲憤的懷古詩,表現了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懷。《出塞》教學設計一、複習導入,引出課題1.唐詩是我國歷史長河中的一朵奇葩。
  • 清朝第一詩人黃景仁,苦難造就天才,11首詩震撼你,第4首讓人哭
    比如,鬱達夫曾稱讚他的詩「語語沉痛,字字辛酸」,與追求平和敦厚的當時主流詩人有明顯的不同。包世臣甚至認為,在乾隆六十年,黃景仁的詩堪稱第一。張維屏也認為他是百餘年惟一之「天才」、「仙才」。這首詩很多朋友都沒有主意第二句:憂患潛從物外知。這首詩有批判性,也有對國家將要衰敗的遇見性,而不僅僅是寫個人情感了。一星如月,不覺得恐怖麼?為什麼說這首詩有深度呢?因為這首詩不僅僅還是寫自己,而是推及到國家和社會。作者處在乾隆盛世,但是潛在的危機已經顯露,所謂一星如月,就是一顆「妖星」,在天邊閃耀,那麼巨大那麼耀眼。
  • 清朝詩人阮元的這首七絕,通篇美得猶如一幅畫,每一句都寫得很美
    唐詩的風格多樣,各種不同的題材,可謂是比比皆是,裡面的一些經典的作品也是融入進了我們的生活中,這也正是唐詩最獨特的一個地方。那麼除了唐詩之外,後來的宋詩是分水嶺,自從之後詩歌逐漸沒落,一直到清朝,並沒有誕生多少優秀的詩人,儘管也還有不錯的作品,但是總體上來說,那都是不如唐宋兩朝。
  • 清代詩歌少,但是這13首詩,一讀就喜歡
    今天和大家一起品讀一下清代13首最名的詩歌,每一首都一讀就喜歡。1、己亥雜詩·其五清代:龔自珍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2、己亥雜詩·其二百二十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 李白僅用四十六個字,就寫盡了冬雪的氣勢,堪稱詠雪詞的經典之作
    ——唐 李白《清平樂·畫堂晨起》在他眾多的詠雪詩詞中,這首《清平樂·畫堂晨起》的詠雪詞則別具一格,堪稱是詠雪詞中的經典之作。01畫堂晨起,來報雪花墜。——唐 李白《清平樂·畫堂晨起》賞析:這首詞的上闕,主要寫詩人晨起觀看雪景,第一、二句簡單地交代了時間、地點和事件,第三、四句則是寫詞人迫不及待地捲簾賞雪。畫堂晨起,來報雪花墜。雪花漫天飛舞,才女謝道韞說如柳絮乘風,輕盈飄逸。
  • 學者詩人盛讚《近代巴蜀詩鈔》 - 四川日報
    學者詩人盛讚《近代巴蜀詩鈔》   本報訊 (記者周戎)記者7月9日在四川省詩書畫院舉行的「近代巴蜀詩鈔出版紀念會」上了解到,由巴蜀書社出版的《近代巴蜀詩鈔》日前已面世。
  • 統編教材四上古詩課例《出塞》
    PPT出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師:同學們一起讀讀這句話。生:齊讀句子。師: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這句話是說國家的興盛和滅亡,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這也是我們本單元的主題。師:唐朝愛國詩人王昌齡來到西域遊歷,見證了邊塞的金戈鐵馬,壯懷激烈,於是,他揮筆寫下了被稱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出塞》。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這首詩歌。
  • 唐詩三百首丨312王之渙《出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出塞》是唐代詩人王之渙的得意之作,又名《涼州曲》,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是一首邊塞詩傑作,旨在寫徵人守邊艱苦。詩的前二句,展示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奠定了慷慨悲壯的基調。三四句抒情,寫盡邊地生活的寂寞悽涼,寄託著詩人對徵人遭遇的深切同情,深沉含蓄,耐人尋味,不愧為邊塞詩的絕唱。
  • 小學古詩《出塞》朗讀+知識精講+課件教案
    作品賞析首句「秦時明月漢時關」七個字,即展現出一幅壯闊的圖畫:一輪明月,照耀著邊疆關塞。詩人只用大筆勾勒,不作細緻描繪,卻恰好顯示了邊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蕭條,渲染出孤寂、蒼涼的氣氛。尤為奇妙的是,詩人在「月」和「關」的前面,用「秦漢時」三字加以修飾,使這幅月臨關塞圖,變成了時間中的圖畫,給萬裡邊關賦予了悠久的歷史感。
  • 清代詩人高鼎的這首《村居》,把鄉村美景描繪的生動細膩!
    其實詩歌到了清朝,也還是湧現出了很多的大家,這其中有一些詩人作品,那同樣的意境高遠,雖然寫得比較直白了,但是讀來依然,能夠讓人感受到詩歌獨有的魅力,譬如清朝詩人高鼎的這首《村居》,那便是一首難得的佳作,詩人僅僅只用了寥寥的數語,把鄉村美景描寫的很是唯美。
  • 王維20個字的小詩,描繪出人們注意不到的奇妙世界,堪稱千古經典
    這首詩想必大家早就銘刻於心了吧,在小學一年級甚至幼兒園的孩子都會背,可是你知道他的作者是誰嗎?沒錯,他就是被蘇軾評價為:「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的唐代大詩人王維。邊塞軍旅詩主要以軍旅和邊塞生活為題材的《從軍行》、《隴西行》、《燕支行》、《觀獵》、《出塞作》等,都是千古流傳、令人百讀不厭的恢宏之作。山水田園詩王維常用五律或五絕的形式,以篇幅短小,語言精美來表現幽靜的山水和恬靜的生活。
  • 徐錫麟:所執大義 以身救民-光明日報-光明網
    行走在浙江紹興東浦小鎮的青石板路上,過錫麟中學,再走5分鐘,就可見到一尊徐錫麟烈士銅像——身穿長袍,腳著淺口布鞋,手執書卷,昂首前視。之後穿過錫麟老街,一處典型的江南清代民居迎面而來。老屋滄桑卻精神,這裡就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徐錫麟故居。    徐氏宅第為臺門式院落,坐北朝南,依河而建,由門屋、大廳、座樓和藏書樓、桐映書屋等組成。
  • 清朝大詩人趙翼很傷感的一首詩,最是秋風管閒事,紅他楓葉白人頭
    詩歌到了清朝之後很明顯在沒落,儘管這一時期還有像黃景仁和龔自珍這種了不起的詩人,可是總體上來說,清朝詩人的作品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他們想繼承唐詩的文風,同時又學習宋詩的哲理,以至於這一時期的作品比較難以定義,很少有作品可以與唐詩一較高低,只有極少部分的作品稍稍還不錯。
  • 鄭板橋這首詩表現手法高超,寫出了不一樣的竹子,同時通篇還充滿了...
    清朝的詩人很多都與眾不同,他們與唐朝的詩人不同,自然也宋朝的也不一樣,特別是鄭板橋作為「揚州八怪」知名度最高的一位,而且他的詩也是寫得別具一格,另外他在書畫方面,也是有著極高的造詣,特別是他的竹子和蘭花更是一絕,不僅在當時被無數收藏家爭相收藏,即使是到了今天,也依舊還是收藏家的寵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