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 認識「塞、秦、徵」3個生字,重點指導寫「塞」字。
2.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藉助注釋和資料理解詩句的意思,想像畫面,體會守關將士們堅守邊塞的「悲苦」與保家衛國的「壯志」。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想像畫面,理解詩意。
教學難點:體會守關將士們堅守邊塞的「悲苦」與保家衛國的「壯志」。
教學準備:微課、課件。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 PPT出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師:同學們一起讀讀這句話。
生:齊讀句子。
師: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
這句話是說國家的興盛和滅亡,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這也是我們本單元的主題。
師:唐朝愛國詩人王昌齡來到西域遊歷,見證了邊塞的金戈鐵馬,壯懷激烈,於是,他揮筆寫下了被稱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出塞》。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這首詩歌。(點擊課件,板書課題:出塞)
2. 指導書寫「塞」字
師範寫,生書空,並寫兩個。
師:課題中的「塞」字是個多音字,在這讀——sài,「塞」指的是什麼?
(預設:邊塞、邊關等)
3.簡介《出塞》的詩題,了解邊塞詩。(微課)
邊塞和詩又有什麼關係呢?讓我們一起來看個小視頻,了解一下。(微課)
二、讀準字音,把握節奏
1. 讀準字音
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自由大聲朗讀這首詩兩遍,注意讀準字音,圈畫出難讀易讀錯的字多讀幾遍,把詩讀正確,讀流利。
(學生自由練習朗讀。教師巡視指導。)
2. 指名讀詩,隨機正音。
師:同學們讀得真認真,誰願意讀一讀這首古詩。
指3名學生讀,第一名讀完,馬上評價,隨即展開多音字教學,PPT出示多音字,齊讀,然後再請3名學生讀。)
3.讀出節奏
讀詩還應該讀出它的節奏感。七言詩一般按二二三劃分節奏,PPT出示劃分了節奏的《出塞》,你能按著這個節奏讀一讀這首詩嗎?
指名讀——男女讀——齊讀
三、讀明詩意,想像畫面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想像畫面。
師:每一首古詩就是一幅畫,讀古詩時,如果我們能想像出詩的畫面,那你就很了不起啊。下面請大家閉上眼睛,聽老師的朗讀,你想像到怎樣的畫面?(配樂《涼州曲》)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師:把眼睛睜開,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預設:明月,邊關,師板書:明月 邊關 預設:生答不上來時,你看到哪些景物?多指幾名學生回想)
2.以詩解第一二句詩,讀中促悟。
師:提起明月,我們就會想起中國古典詩歌中描寫明月的詩句,誰知道?(生回想)
PPT出示詩句,生齊讀(配樂):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唐]李白《靜夜思》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 [唐]杜甫《月夜憶舍弟》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師:這一系列描寫明月的詩句,大家仔細觀察,詩人寫明月想表達什麼?
(預設:思鄉、思念家鄉 , 思念親人)
3. 是啊,駐守邊關的將士們把思鄉之苦都寄托在天上的明月,同樣,他們的家人也在(預設:思念他們),如此想念著家人、故鄉,他們能回去嗎?又有多少人回去呢?(預設:不能,很少人)
那他們人呢,駐守邊關的人呢?
(預設:戰爭開始,將士們在打仗;將士們犧牲了)
4. 師引讀:
是千百年來,不計其數的守關將士苦守邊關,望著明月,不由地發出悲嘆——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
守關將士的父母遙望明月、邊關,呼喊——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
守關將士的妻子遙望明月、邊關,一聲聲哀嘆——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
從秦朝到漢朝再到唐朝,將近一千年過去了,明月、邊關依然存在,時光穿越千年,明月、邊關沒有變,在遙遠的邊塞,還有這些情景沒變。(PPT出示)
由來徵戰地,不見有人還。
—— [唐]李白《關山月》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 [唐]杜甫《兵車行》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唐]陳陶《隴西行》
師:獨自在家的妻子夢裡想到了遠在邊關的丈夫,現實卻是邊關的將士已成為河邊的一堆白骨。
所以詩人王昌齡不禁發出這樣的感慨(齊讀)——PPT出示: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
5. 理解「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
出示: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
師:你從這裡感受到了什麼?
(預設:悲慘、殘酷、可憐 板書:悲)
師:這一切是什麼造成的?
(預設:戰爭。這裡可以先提一個學生,再說大家一起說——戰爭)PPT出示:
在戰爭中,我們需要傑出的將領,強悍的軍隊,此時詩人王昌齡想起了誰?
(1)指名說。(李廣)
(2)你們知道李廣將軍嗎?指名說,師補充介紹李廣的事跡。
李廣是漢武帝時期的大將軍,人稱飛將軍,不僅武藝高強,行兵布陣也很厲害,匈奴對他是聞風喪膽,由他駐守的邊關,匈奴多年不敢來侵犯。(PPT指名學生讀)
師:如果李廣將軍在的話,匈奴還敢入侵我們的國家嗎?
(預設:不敢!)
6.朗讀感悟將士們的壯志
師:要是有李廣將軍在,胡人就不敢越過陰山,就不用打仗了,所以守關的將士們都希望:(齊讀)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可是當時朝廷腐敗,不能啟用良將,他們只能失望地吶喊:(齊讀)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師:將士們對戰爭是什麼樣的態度?
(預設:討厭、厭惡、憎恨)
師:既然如此憎恨戰爭,他們為什麼不放棄邊關,回到自己家呢?
(預設:保家衛國,敵人入侵。)
所以當敵人入侵時,當我們的家園受到威脅時,我們該怎麼辦?
(預設:抗戰、奮勇反擊)
這也是守關將士們的壯志。(板書:壯)現在國難當頭啊,好男兒都勇敢地奔赴戰場,正所謂: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再次出示 )
於是,王昌齡揮筆寫下了這首《出塞》(出全詩,全班讀,配樂讀):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裡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出塞》,那就是「悲壯」(師指板書,生答)
四、背誦積累
你們讀的真有感情,那你能背下來麼?
1.填空背誦。
秦時明月 ,
人未還。
但使 在,
度陰山。
(1)指名背
(2)全班背
5.去掉空格,一起背。
6.總結學法
我們今天學習《出塞》用了哪些方法?
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想像畫面,理解詩意(副板書)
五、遷移學法,拓展延伸
過渡:我們可以藉助這些方法來學習其他古詩,現在大家拿起閱讀單,和同桌交流完成上面的要求,開始吧。
1.學習《出塞》第二首。
出塞
唐王昌齡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震,匣裡金刀血未乾。
(1)學生遷移學法,合作完成閱讀單。
(2)指名讀。
(3)想像畫面。
(4)齊讀。
2.讀一讀兩首邊塞詩。《從軍行其四》《涼州詞其一》
六、作業
課後請同學們搜集其他邊塞詩讀一讀。
板書設計:
出塞
王昌齡
明月 邊關
悲 壯
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想像畫面,理解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