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統編教材主編溫儒敏:語文統編教材專治不讀書

2020-12-14 澎湃新聞

全國統編教材主編溫儒敏:語文統編教材專治不讀書

李潤文 孔德淇 戴雲/中青在線

2018-07-15 16:41

溫儒敏。  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資料圖

先學漢字再學拼音、增選古詩文、增加衍生閱讀量……2017年秋季學期起,教育部統一組織新編的語文教材投入使用,明年全國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年級將全部使用統編教材,各界熱議不斷。全國統編教材該如何使用,教師和學生又該如何「教」與「學」?

在江蘇書展「全國統編教材與語文學科素養」講座上,該教材叢書總主編、北京大學語文教學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從統編教材使用方面提出了針對性的思考與建議。

在溫儒敏看來,置身網絡時代,語文教學比以往更為困難,從手機網遊「王者榮耀」到短視頻應用「抖音」「快手」,學生所受誘惑「五光十色」,不勝枚舉,很多人進入高中後閱讀量驟減,大學階段讀書更少。他強調,學習語文,讀書很重要。作為一線老師,不離其宗的是「抓讀書」。他將統編新教材的特點概括為「讀書為要」,稱「新教材專治不讀書」。

「從小學到高中,課堂活動太多,看似熱鬧非凡,但實效並不佳。」溫儒敏指出,老師不可將所有課目均呈現為精讀課或「翻轉課堂」,重在主次分明,否則教學將失去應有節奏,學生也將深感疲累,喪失學習興趣。目前,統編教材小學三年級已從課文中劃分出略讀篇目,引導學生自主性閱讀和泛讀,初中則將原來的精讀改為教讀,旨在將不同課型區分開來。

溫儒敏認為,針對統編教材不同的課文文體,教學方法也應有所不同,「教童話的方法不能和教小說的一樣。」對於即將教授的課文,老師還需要「赤手空拳」進行重讀,揣摩孩子對文本的興奮點、重難點,而不是直接套用教師用書或從網上下載課件,「只有設身處地想像自己是個孩子,才能找到適合的教學方法,課堂也才更具溫度。」

溫儒敏表示,上大學以後,學生不光讀文學著作,還會涉獵品類龐雜的書籍。而他們此前具備的閱讀方法太少,不足以應付各式各樣的閱讀需求。除了精讀,中小學校還應注重快讀、默讀、猜讀、互文閱讀等閱讀方法的教學。

「孩子們有自己的語文生活,要允許他們看一些閒書。更好滿足學生擴大閱讀面的訴求。」溫儒敏說,最好的閱讀課是往外延伸的,統編教材重視將閱讀往課外延拓。他建議中小學校採取「1+X」的辦法,在利用好統編教材以外,同時也關注自由閱讀,將課外閱讀納入教學計劃,規定寬泛的書目範圍,鼓勵學生課後根據興趣自由挑選,進行個性化閱讀。

(原題為《溫儒敏:語文統編教材專治不讀書》)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語文,教材

相關推薦

評論(84)

相關焦點

  • 全國統編教材總主編溫儒敏:建議中小學1+X,課外閱讀納入教學
    多知網7月16日消息,近日,「全國統編教材與語文學科素養」講座在江蘇書展舉辦。會上,全國統編教材總主編、北京大學語文教學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針對統編教材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並提出了針對性意見。他表示,全國統編新教材(又稱「部編本」)是以「讀書為要」,稱「新教材專治不讀書」。
  • 使用國家統編《語文》教材,提高語文素養
    置身網絡時代,語文教學比以往更為困難,從手機網遊「王者榮耀」到短視頻應用「抖音」「快手」,學生所受的誘惑可謂「眼花繚亂」「五光十色」,很多人不再把讀書當成第一要務,不愛讀書,閱讀量驟減,知識越來越貧乏。
  • 統編《語文》教材的四大變化
    從今年秋季開學起,全國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個科目,將全部統一使用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教材。在三科當中,統編《語文》教材最受社會關注。在此,我們邀請參與教材編寫的專家為老師、學生和家長解讀其中的變化。
  • 統編教材來了!今年秋季學期開學,廣西高一語、政、史三科用新教材
    8月1日-3日,包括廣西在內的21省市語文、政治、歷史三科教研人員和新高一教師,將進行為期三天的普通高中統編三科教材國家級示範培訓。今年秋季學期開學後,廣西新升上高一年級的學生都將開始使用教育部統一組織新編的這三科統編教材。
  • 統編語文教材太難?老師們,有個輔導秘訣悄悄get一下
    今年秋季,2020版統編語文教科書迎來全覆蓋,但同時,周到君也聽到不少語文老師的困惑,相比於教了十幾年的滬教版,全新的統編教材的教學參考資料並不多。應該怎麼教?如何才能實現教學與統編教材的深度融合,體現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
  • 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爭議與回應
    「統編本」教材自2017年在全國小學、初中一年級投入使用;2018年在小學、初中一、二年級投入使用;2019年全面覆蓋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年級。2001年,全國基礎教育開始實行課程改革,放開教材編寫權,各出版社可依據課程標準自行組織編寫教材,各地可選用不同版本教材進行教學。人教版、蘇教版、北師大版、湘教版等十餘種版本教材形成「一綱多本」的局面,如今「統編本」一統江湖。
  • 9月起全國中小學3科使用統編教材
    原標題:9月起全國中小學3科使用統編教材   據悉,根據中央對三科教材統編統用、三年實現全覆蓋的要求,教育部歷時五年,統一組織新編了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2017年秋季學期起,全國所有地區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統編教材,2018年覆蓋小學初中一、二年級,2019年所有年級全部使用統編教材。
  • 中小學語文統編教材:「語文素養」與「人文精神」雙線組元
    統編義務教育三科教材解讀  「語文統編教材的編寫原則和思路,主要是以立德樹人為宗旨,利用語文學科善於薰陶感染的特點,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化為語文的血肉,很自然地實現在語文教材設計中的整體滲透,發揮語文教材在育人方面的獨特優勢。」
  • 統編教材時代到來 語文教育如何「教」與「學」?
    新華網北京8月30日電  題:統編教材時代到來 語文教育如何「教」與「學」?  新編語文教材出爐引關注  教育部介紹,根據統編統用、3年實現全覆蓋的要求,2017年秋季學期,全國所有地區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統編教材,2018年覆蓋小學和初中一、二年級,2019年所有年級全部使用統編教材。  針對新編語文教材,因所選古詩文數量有所增加,讓大家倍感期待。
  • 高中語文統編教材「選擇性必修」新在哪裡?總主編溫儒敏詳解十大...
    原標題:高中語文統編教材「選擇性必修」新在哪裡?總主編溫儒敏詳解十大問題 | 特別關注民小編說高中語文統編教材的「選擇性必修」即將投入使用,對於這套新教材,該如何進行「學習」與「研習」?對於學生閱讀、寫作、應對考試以及最關鍵的培養語文核心素養等關鍵問題,新教材編寫意圖和考慮是什麼?
  • 上海市高一年級啟用教育部統編教材
    新學期開始,上海市高一年級將啟用由教育部統編的全新語文、歷史和思想政治教材。在這三科統編教材中,語文教材尤其引發廣大師生和家長關注:一是古詩文比例大幅增加,二是教材提出了整本書閱讀等全新教學要求。  可以說,全新語文教材正在傳遞出語文教學的新信號——語文不再只是「掰開了揉碎了」的字詞句學習,在豐富的閱讀和社會體驗中提升語文核心素養,將是學好語文的關鍵。記者了解到,今年暑假期間,滬上高中語文教師已接受了全新統編教材的培訓。古詩文佔比高?
  • ——義務教育三科教材統編工作綜述
    「按照中央要求,這次國家層面統編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不是對原來教材編寫出版方式的簡單調整,而是著眼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辦好中國特色義務教育、維護國家長治久安作出的重要部署,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在三科統編教材出版發行與使用工作部署會上,教育部副部長朱之文對此明確強調。
  • 9月起全國中小學3科使用統編教材 "人教版""北京版"將被取代
    原標題:9月起全國中小學3科使用統編教材   據悉,根據中央對三科教材統編統用、三年實現全覆蓋的要求,教育部歷時五年,統一組織新編了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2017年秋季學期起,全國所有地區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統編教材,2018年覆蓋小學初中一、二年級,2019年所有年級全部使用統編教材。
  • 中小學統編《語文》教材的四大變化
    從今年秋季開學起,全國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個科目,將全部統一使用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教材。在三科當中,統編《語文》教材最受社會關注。在此,我們邀請參與教材編寫的專家為老師、學生和家長解讀其中的變化。 變化1 先學識字再學拼音 打開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首先看到的是「我上學了」的欄目,在「我上學了」之後先編排了一個識字單元,之後才是拼音教學。這是統編《語文》教材的重要變化,即編排順序是先識字再學拼音。
  • ...全國統編教材總主編溫儒敏:建議中小學1+X,課外閱讀納入教學...
    7、全國統編教材總主編溫儒敏:建議中小學1+X,課外閱讀納入教學。近日,在江蘇書展舉辦「全國統編教材與語文學科素養」講座。在此會上,全國統編教材總主編、北京大學語文教學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認為,網際網路時代,學生們受到了各種各樣的誘惑,從王者榮耀到抖音、快手數不勝數,學生們的閱讀量不斷下降,進入高中之後尤其驟減,大學之後則更少,而對於學習語文來說,讀書非常重要。
  • 統編教材9月啟用 拼音晚學一個月
    新京報見習記者 王俊 攝  新京報訊 由教育部統一組織新編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將於9月1日在全國投入使用。  今年9月投入使用統編教材的覆蓋範圍是全國所有地區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2018年將覆蓋小學和初中一、二年級,2019年所有年級全部使用統編教材。即三科教材統編統用、三年實現全覆蓋。
  • 統編《語文》教材的四大變化:先學識字再學拼音
    周瑾言從今年秋季開學起,全國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個科目,將全部統一使用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教材。在三科當中,統編《語文》教材最受社會關注。在此,我們邀請參與教材編寫的專家為老師、學生和家長解讀其中的變化。
  • 走進新版統編教材 感受本真語文魅力——記嘉善縣小學語文統編教材...
    2019年秋季,全國各地中小學開始使用統編教材,主要涉及中小學語文、中小學道德和法治、初中歷史。2016年秋季,我省小學語文一年級開始使用統編教材,至今已三年。今年起,嘉善縣六個年級的小學生全部使用統編教材,其中四、五、六年級的學生將要從人教版過渡到統編版教材。為了實施好這套新教材,幫助教師學習教材滲透的國家意志和民族文化精神,把握教材的編排意圖,小學語文學科已於8月22、24日兩天分六個年級、五個場所進行了教材理論培訓。
  • 全國中小學今日開學 統編三科教材正式啟用
    這次在教材當中對教師有一個新的定位,教師的教就是學習活動和學習過程的設計、組織、參與、引導,這對廣大教師來說也是有挑戰的,後續的培訓我們會跟上。」  事實上,這一冊《道德與法治》前後歷經五年編審,與新編的語文、歷史兩科一起,今年首次作為教育部統編教材,在全國所有地區義務教育初始年級投入使用。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的同學們,一不小心,見證了歷史。
  • 國家統編教材將啟用 小學語文先認字再學拼音
    9月1日,全市小學一年級、初一年級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科將啟用全新的國家統編教材。新教材突出立德樹人,在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統文化、人文精神等教育的同時,兼顧「減負」,提高學生能力。例如小學語文古詩文增加至百餘篇,適度降低漢語拼音難度,低學段減少識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