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語文》教材的四大變化

2020-12-12 央廣網

從今年秋季開學起,全國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個科目,將全部統一使用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教材。在三科當中,統編《語文》教材最受社會關注。在此,我們邀請參與教材編寫的專家為老師、學生和家長解讀其中的變化。

變化1

先學識字再學拼音

打開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首先看到的是「我上學了」的欄目,在「我上學了」之後先編排了一個識字單元,之後才是拼音教學。這是統編《語文》教材的重要變化,即編排順序是先識字再學拼音。

這麼多年都是先學拼音再學漢字,為什麼統編《語文》教材要改變慣例?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執行主編、課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陳先雲解釋,語文學習的目的在於學習語言和漢字,而不是拼音。這種變化非常清楚地定位了拼音與識字的關係,即識字是目的、拼音是手段。

從多年的實踐經驗來看,小學生先學拼音再學漢字的教學有一些問題。比如,小學生識字量少,學會拼音後,可以藉助拼音讀文章。但很多學生偷懶,很多字即使會認,也不願意鞏固記憶,而是藉助拼音讀字音。

實際上,我國的語言環境早已發生改變,生活中到處都是識字資源。比如,逛公園、坐電梯、乘火車的時候,父母都可以隨時隨地教孩子認字。可以說,現在學齡兒童對漢字的熟悉程度比拼音的熟悉程度要高,很多孩子入學前就已經在學語文、用語文。

調查顯示,90%的學齡兒童入學前都認識「天」和「人」,而80%的學齡兒童認識「地」。所以,統編《語文》教材在「識字」單元,呈現給一年級新生的第一課是學認「天地人你我他」六個字。「由他們熟悉的事物入手,可以提高心理接受程度,緩解學習語文的壓力,降低學習難度,減少畏難情緒。」陳先雲說。

當然,拼音的作用不能忽視。低學段的學生識字量小,他們藉助拼音能夠閱讀較長的文章,尤其是一些方言地區,拼音對於學習普通話尤為重要。此外,學生來自不同家庭,他們在入學前雖然認識了一些漢字,但對字義不一定理解,需要藉助拼音,利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待獲得一定語文能力後才能扔掉這個拐棍。因此,拼音的作用很重要,還是應該學習的。

變化2

大量增加古詩文篇目

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科書是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依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要求和教育部關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的精神,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方面做了一些努力與嘗試。

小學統編《語文》教材共編排了129篇古詩文,約佔總篇目數的30%。其中,古詩詞112首、文言文14篇、古典名著3篇。除古詩詞、古代寓言、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外,還從《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等傳統蒙學讀物中,選取符合當今時代特點、具有積極意義的內容。初中有古詩文132篇,也比以前略有增加,從《詩經》到清代詩歌,從諸子散文、歷史散文、唐宋古文到明清小品,均有呈現。

小學古詩文中,一部分是課程標準要求背誦的篇目,還有一部分是兒童在閱讀白話文時已經了解過的。比如,從三年級開始,統編教材每學期安排一篇文言文,如《司馬光》《守株待兔》《自相矛盾》,學生們對這些課文的白話文已經很熟悉了,所以在理解上不會有太大的困難。而且所選文言文的篇幅短小、文字簡練,有時候一篇課文只有三五句話,小學生學習起來不會覺得吃力。

與以往不同的是,小學統編《語文》教材大大加強了古詩詞的積累量。據了解,教材中除語文課程標準中推薦的75首古詩詞外,還選入了適合小學生閱讀、背誦的古詩詞540餘首。這些古詩詞多數沒有以課文的形式出現,而是增加在課後的「日積月累」這個欄目中。該欄目的教學要求是讓學生背誦、積累,但對詩句意思的理解、對詩人表達的感情不要求掌握,等學生達到一定的年齡,便會自通其義,在生活、工作中自如運用。

在文言文的學習安排上也有所調整。以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過去,文言文是從小學五年級下冊開始編排的,而統編教材將文言文教學提前到了小學三年級。隨著年級的升高,逐漸增加難度和數量。

此外,小學統編《語文》教材還增加了很多成語、名言警句、楹聯、謎語、諺語、歇後語、蒙學讀物、文化常識等內容,以期通過積累一定數量的傳統文化,幫助學生打好傳統文化的底子。而初中的《綜合性學習》,則圍繞「友」「信」「和」等傳統文化關鍵詞,設計了一系列專題活動。

變化3

「主治」不讀書、少讀書

「現在語文教學的問題就是讀書太少,很多學生只讀教材、教輔,很少讀課外書,所以語文素養無從談起。」義務教育語文統編教材總主編、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溫儒敏認為,「某種意義上,統編《語文》教材『主治』不讀書、少讀書。」

據了解,統編《語文》教材把課外閱讀納入到了語文課程體系,抓住讀書興趣培養這個「牛鼻子」,大大增加了延伸閱讀量,努力讓語文課往課外閱讀延伸,往學生的語文生活延伸。從一年級到九年級,每本教材都有系統的書目安排,告訴老師、家長和學生在每個學段需要讀什麼書。七至九年級的每冊有6個單元,都包含閱讀和寫作兩大板塊。八至九年級每冊設置1個「活動探究」單元,突出任務性學習理念。

這套教材還重視多種閱讀方法的教學,包括默讀、瀏覽、跳讀、猜讀、比較閱讀、讀整本的書等。如,小學低年級安排了《和大人一起讀》欄目,高年級和初中有《名著導讀》《古典詩文誦讀》等欄目。初中教材改「精讀」為「教讀」,改「略讀」為「自讀」。「教讀」課主要由教師講,舉例子、給方法;「自讀」課讓學生自主閱讀,加上課外閱讀,形成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系。

教育專家認為,學生要在語文學科上脫穎而出,應具備以下特質:具備良好的溝通交往能力;有一定的分析概括能力;書面表達有條理,能夠做到文從字順;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統編《語文》教材的投入使用,正是希望幫助學生培養這些能力。

變化4

強調語言表達能力

統編《語文》教材在強調閱讀的同時,還強調語言表達能力。這也是相比以往《語文》教材的一大重要變化。

統編《語文》教材每一冊的每一模塊都設置了「口語交際」欄目,突出對口語表達、溝通交往能力的培養,體現了口語交際的重要性。此前,2001年出臺的語文課程標準曾首次將「口語交際」提升到和「閱讀」同等的地位。但十幾年過去,語文教學特別是小學語文教學上,這一塊內容仍舊比較弱化,教師教完課,在學生身上體現不出效果,令「口語交際」處於可教可不教的尷尬境地。所以,統編《語文》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力圖改變這種狀況,提升「口語交際」訓練的實效性。

以小學《語文》教材為例。在「口語交際」內容的編排上,每冊編排4次(六年級下冊為3次),其中1次以功能交際為主,涵蓋了傾聽、表達和應對等口語交際目標。不同話題側重不同口語交際能力訓練。結合每一次交際活動,以小貼士的形式,單獨列出幾項要點提示,讓學生不但明確本次口語交際活動的目標和要求,還可以在自己的生活實踐中加以運用。

統編《語文》教材也重視書面表達,即習作訓練。以習作能力發展為主線,組織獨立的習作單元內容,是這套教材體系結構上的重要突破。按照學生習作能力發展的規律,小學三至六年級每冊安排一個習作單元,聚焦習作能力發展的某一方面,加強習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分量,使習作教學更具系統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旨在改變多年來語文教學實踐重閱讀輕習作的狀況。

相關焦點

  • 中小學統編《語文》教材的四大變化
    在此,我們邀請參與教材編寫的專家為老師、學生和家長解讀其中的變化。 變化1 先學識字再學拼音 打開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首先看到的是「我上學了」的欄目,在「我上學了」之後先編排了一個識字單元,之後才是拼音教學。這是統編《語文》教材的重要變化,即編排順序是先識字再學拼音。
  • 統編《語文》教材的四大變化:先學識字再學拼音
    周瑾言從今年秋季開學起,全國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個科目,將全部統一使用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教材。在三科當中,統編《語文》教材最受社會關注。在此,我們邀請參與教材編寫的專家為老師、學生和家長解讀其中的變化。
  • 全國統編教材主編溫儒敏:語文統編教材專治不讀書
    全國統編教材主編溫儒敏:語文統編教材專治不讀書 李潤文 孔德淇 戴雲/中青在線 2018-07-15 16:41
  • 2020下學期統編版語文教材的更新變化。
    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2020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可能有很多家長想知道教材有哪些變化呢小編為你整理出來了。一年級·上冊 1、拼音9:兒歌《小白兔》更換為《洗手歌》。5、《古人談讀書》第一段內文語句順序變化,新增三條內容。第三段刪除。以上就是本次統編版語文教材更新的所有變化了,把握語文教學最新風向,掌握教材最新動向。
  • 走進新版統編教材 感受本真語文魅力——記嘉善縣小學語文統編教材...
    2019年秋季,全國各地中小學開始使用統編教材,主要涉及中小學語文、中小學道德和法治、初中歷史。2016年秋季,我省小學語文一年級開始使用統編教材,至今已三年。今年起,嘉善縣六個年級的小學生全部使用統編教材,其中四、五、六年級的學生將要從人教版過渡到統編版教材。為了實施好這套新教材,幫助教師學習教材滲透的國家意志和民族文化精神,把握教材的編排意圖,小學語文學科已於8月22、24日兩天分六個年級、五個場所進行了教材理論培訓。
  • 今年9月小學初中語文一律用統編教材,有哪些重大變化?
    記者了解到,江蘇大部分小學三年級以上年級段正在使用蘇教版教材,今年9月將統一更換成統編版教材,新的小學語文統編教材閱讀量大大增加,強調核心素養與能力提升,古詩文篇目由原來的75首增加到129首。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建鄴實驗小學校長楊樹亞告訴記者,針對統編版教材的各級培訓早已開始,由楊樹亞、潘文彬、劉荃等七名江蘇省特級教師工作室聯合組成的「攀·燈」小學語文教學研究團隊,已經進行了兩輪關於統編版教材的教研活動。
  • 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很「可愛」
    新學期開始,看到嶄新的統編本四至六年級的語文課本,感覺一股清新的風吹來,那是語文的風;一陣濃濃的香味撲來,那是語文的香。統編語文教材著實清新可愛,有著濃濃的語文香味。
  • 說說統編版的初中語文教材
    從2019年開始,初中教育有一個重大的變化,就是語文教材全國統一了。在此之前,語文教材可以用多本共存的局面來形容,所以從多本共存到一本獨大,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啊。我的小孩就是2019年上初中,也就是正好趕上語文新課本。伴隨著語文新課本的出爐,可想而知,大綱啊考試啊等等都要跟著調整。2022年,全國高中的語文教材也將統一,我的兒子也正好趕上。
  • 使用國家統編《語文》教材,提高語文素養
    因此,2012年,教育部聘任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為中小學語文教材的總主編,以人教社編輯為主,從全國調集數十位專家和特級教師,歷時5年,編撰了一套全新的語文教材。統編教材是國家級、高水平、權威性的教材。目前,這套「部編本」教材已在全國投入使用,今後數年將成為全國統編的語文教材。今年秋季學期起,我區民族語言授課學校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也開始使用國家統編《語文》教材。
  • 今年秋季新學期,江蘇小學初中語文全部使用統編教材
    根據教育部規定,在即將到來的秋季新學期,江蘇省小學初中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學科將使用統一部編版教材,其中語文學科換教材最受家長關注。記者採訪了解到,小學階段,目前一二年級已經使用統編教材,其餘年級今年9月將會使用新教材。
  • 小學一年級語文統編教材難不難
    近期,網上關於「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統編教材比較難」的觀點引發了大眾的關注和討論。為何會有這樣的看法,小學語文一年級統編教材到底難不難?針對這一問題,記者日前採訪了兒童閱讀研究專家、北京師範大學李虹教授,小學語文統編教材執行主編陳先雲以及內蒙古林西縣王秀梅和河北省平山縣秦韶華兩名農村學校一線語文教師,聽聽他們怎麼說。
  • 高中語文統編教材編寫完成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截至2018年底,義務教育語文統編教材的使用覆蓋到全國小學一、二年級和初中一、二年級,高中語文統編教材的編寫全面完成。據悉,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和高考綜合改革多維推進。普通高中教科書中,除語文、歷史、政治三科由教育部統編外,其他學科教材版本各異,各省市也有差異。
  • 統編教材時代到來 語文教育如何「教」與「學」?
    新華網北京8月30日電  題:統編教材時代到來 語文教育如何「教」與「學」?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楊穩璽 張大川 施雨岑  先學漢字再學拼音、增選古詩文、增加衍生閱讀量……教育部統一組織新編的語文教材,將自2017年秋季學期起投入使用,此前義務教育階段在各地使用的不同版本教材將被逐步取代。新編語文教材出爐引發各界熱議,語文教育接下來會如何變化,教師和學生又該如何「教」與「學」?
  • 統編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材解讀一
    統編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材解讀一統編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科書一年級上冊亮點頗多,給人耳目一新之感。筆者注意到,對比現行各版教科書,該教科書《口語交際》欄目的立意、創意,有「拓荒開路」的氣象。一、稱謂的變化:由遮遮掩掩轉而旗幟鮮明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口語交際是1—2年級的語文課程內容,但現行各版一年級上冊語文教科書卻極少以之冠名。以統編義務教育課標實驗教科書為例,口語交際內容都直接以活動名稱來命名,如「有趣的遊戲」「這樣做不好」「我會拼圖」等。
  • 《挑山工》入選全國小學語文統編教材
    從今秋新學期開始,將會有更多人尤其是少年兒童通過文章認識、了解、讀懂泰山「挑山工」——《挑山工》一文入選全國小學語文統編教材四年級下冊。「在泰山上,隨處都可以碰到挑山工。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有教育界人士表示,《挑山工》入選全國小學語文統編教材四年級下冊,可以讓青少年通過名家名篇,更好地思考當代泰山「挑山工」能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多年來,我市注重泰山文化相關教育,泰山「挑山工」是重要課題之一,通過組織中華泰山詩文大會、編寫校本課程、開展主題活動等形式,發揚和傳承泰山「挑山工」優秀品質。
  • 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爭議與回應
    2019年秋學期起,中國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年級開始統一使用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科教材,簡稱「統編本」。「統編本」教材審查首次實行學科審查、綜合審查、專題審查和終審制。實行三科統編的原因,教育部給南方周末記者的答覆是,「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意識形態屬性強,具有特殊重要的育人作用。三科教材由國家統一組織編寫和使用,這是中央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一直以來,語文教材都是公眾關注的熱點。早在2009年,郭初陽和蔡朝陽、呂棟等幾位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進行了一項課題研究,後出版成《救救孩子——小學語文教材批判》一書。
  • 義務段三科教材用上統編版教材 語文特別擅長講"中國故事"
    &nbsp&nbsp&nbsp&nbsp今年秋季學期開始,義務段三科教材發生變化,小學、初中全部用上了統一部編版教材。拿到新課本的小學生們格外高興,相關任課教師則提早開始「攻讀」。
  • 滎陽六小舉行語文統編教材教法培訓
    為幫助教師全面理解、深入領會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意圖,更快、更好、更高效地投入新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9月9日下午,在滎陽六小教導處的精心籌備下,各教研組六十多位語文教師分年級組集中在一年級各個教室,進行了語文學科統編教材培訓活動。
  • 使用統編《語文》教材對學生有好處嗎?
    全區民族語言授課學校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國家統編《語文》教材實施方案政策解讀——使用統編《語文》教材對學生有好處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語言相通是人與人相通的重要環節,語言不通就難以溝通,不溝通就難以達成理解,就難以形成認同。
  • 統編教材最大的變化?連老師都不會教了?
    這個問題一直都是小學語文教學界的熱門話題,而在這次的統編教材也專門針對這個問題做出了回應和指導。家裡有三年級以上的小孩的家長可能發現了,這次的新教材出現了一個以往所有版本教材當中都沒有出現過的特殊單元---閱讀策略單元。這個獨特的編排設計可以說是本次統編教材中最大的一個變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