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告訴他那是惡,他能把別人逼死
近日,一段疑似未成年女生被欺凌的視頻在網絡上傳播,引發關注。
視頻中,一位瘦弱女孩被幾名女生要求下跪,女孩照做之後,又被一女生狂扇耳光。
「讓你坐了嗎?」
「說『爸爸我錯了』!」
「要不要我給你報警啊?報警也找不到我!」
施暴女生的話令人氣憤,難以想像這些惡毒的話語出自幾位花季少女之口。
近些年來,越來越多曝光在大眾視野之下的惡性事件讓我們發現,原來校園霸凌的存在範圍如此廣泛。
最可怕的是,事件相關者在心理上把暴力事件合理化。
施暴的孩子說:「我只是開個玩笑,怎麼就毀了他的一生?」
施暴孩子的家長說:「孩子還小,惡作劇而已。」
老師和其他家長說:「都是同學,要互相包容嘛。」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有被欺凌的孩子被籠罩在揮之不去的陰影之下。
他所遭受的創傷不會因為一句風輕雲淡的道歉而消失,校園霸凌事件帶來的痛苦記憶也需要伴隨他一生。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不僅因為他們沒有自我保護能力,還因為他們對作惡毫無自控能力。你不告訴他那是惡,他能把別人逼死。你不告訴他要反抗,他能被別人逼死。」
一位媽媽在10歲的兒子遭受了校園霸凌後,寫下這樣一段話:
十年前的今天,我拼著命生下了兒子;
十年前的今天,兒子拼著命來到我身邊。
每對母子都是這樣拼著命才能相見,可是我卻沒有保護好他。
十年前的今天,我拼著命生下了兒子;
十年前的今天,兒子拼著命來到我身邊。
每對母子都是這樣拼著命才能相見,可是我卻沒有保護好他。
怕麻煩的人,只會流血
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校園霸凌的嚴重性,開始教孩子如何「打回去」。
中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牧瑾教授在做客《開講啦》節目時,就分享了自己孫女去幼兒園被傷害時用專業的知識保護自己的事例。
李玫瑾教授說:「被欺負的孩子如果不打回去,那些欺負別人的熊孩子就會一而再而三地欺負別人,因為好玩。」
一旦失去了敬畏之心,這些欺凌行為就會變得肆無忌憚、無法無天,甚至喪失底線。
可是,我們在教孩子如何保護自己的同時,內心何嘗不是在掙扎。
我們本不願意看到霸凌事件的發生,我們也不願看到當我們的孩子被侵害、凌辱的時候,孤立無援。
從網絡流傳的一些校園霸凌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暴力事件都發生在人群聚集地。
光天化日,施暴者肆意欺凌弱者,圍觀者很多,可極少有人上前阻止。
這就是現狀。
根據調查,「跟隨同學一起欺負」是校園霸凌的第三大原因。
為了得到「小團體」的認同,即使意識到霸凌行為不對,他們依舊會選擇加入。這種從眾心理成為霸凌行為的助力。
但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尤其在信息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那些在網絡上轉發霸凌過程視頻的人、那些津津樂道的「吃瓜群眾」,他們也是校園霸凌的參與者,對於受害者來說,他們的行為實際上是二次霸凌,造成的傷害並不亞於拳打腳踢。
十年前的今天,我拼著命生下了兒子;
十年前的今天,兒子拼著命來到我身邊。
每對母子都是這樣拼著命才能相見,可是我卻沒有保護好他。
一幫小混混找到學校,揍我們一個同學,也是一小混混。
50歲的老師上去保護他的學生,被磚頭打破頭。
後來,老師在課堂上對我們說:
「我被砸沒關係,但我心疼的是你們一幫年輕人,看我一個老人被打,竟然不敢反抗?他們是十幾個人,我們是幾十個人,這個道理你們懂嗎?」
一直記得老師的話。
很多年後,我後知後覺,其實,老師就是想給我們一個榜樣吧?
對校園霸凌說NO
談話類節目《非正式會談》有一期的主題是「校園霸凌」,節目中,日本、英國等國家的青年代表介紹了自己國家校園霸凌事件的發生情況,高發率令人震驚。
數據表明,校園霸凌已非常普遍,因此,世界各國都開始重視起校園霸凌的防治工作。
美國專門設立每年2月24日為反對校園霸凌日;
阿根廷為了防止學生攜帶武器、毒品進校園,普及透明書包;
英國有彪悍大叔組成的「騎士」組織,為受到霸凌的孩子撐腰……
而我國針對校園霸凌事件和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法規措施也正在進一步完善。
就在前幾天,國務院教育督導辦發布了2019年5號預警:《防治學生欺凌暴力,建設陽光安全校園》。
各地要組織協調有關部門、群團組織,建立健全防治學生欺凌工作協調機制,明確任務分工,強化工作職責,完善防治辦法,加強考核檢查,做好輿情引導,形成政府統一領導、相關部門齊抓共管、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工作合力,統籌推進學生欺凌和暴力防治工作。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強化校園及周邊綜合治理,做好安全隱患排查整治,督促學校嚴格日常管理,積極有效預防欺凌和暴力事件發生。要密切警校合作和家校溝通,認真排查可能導致欺凌和暴力事件發生的苗頭隱患,加強欺凌事件易發現場監管,及時進行幹預處置。
中小學校要結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思想實際,深入開展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強化學生校規校紀教育,引導學生養成良好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要通過課堂教學、專題講座、班團隊會、主題活動、編發手冊、參觀實踐等多種形式,開展預防學生欺凌和暴力專題教育,增強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教師要加強師生聯繫,密切家校溝通,及時掌握學生思想情緒和同學關係狀況,對發現的欺凌和暴力事件線索和苗頭要認真核實、準確研判,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控制。一旦發現學生遭受欺凌和暴力,要第一時間向學校報告,並及時通知家長,配合有關部門和學校妥善做好處置工作。
學生家長要掌握科學家庭教育理念,注重家風建設,重視與孩子相處交流,注意以身作則,教育孩子養成健全人格和積極心理品質。要引導孩子認識欺凌和暴力危害性,了解防治知識,增強自護意識,提高防治能力。要增強法治意識,配合有關部門和學校依法依規做好欺凌和暴力事件防治、處置工作。
在制度的保障下,相信未來,我們的孩子,以及全社會所有人,都能底氣十足地對校園霸凌說NO。
校園是啟迪心靈、傳播知識的地方,本該是一片淨土,
而當校園霸凌的陰影籠罩,孩子長期處於身體和心理上的侵害和凌辱,他又如何能快樂成長呢?
作為家長和老師,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及時遏制校園霸凌事件、讓孩子遠離暴力,這遠比給孩子報天價補習班、幫他搞定作業重要。
讓孩子生活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下,免於身體和心理上的侵害,這才是學習知識、健康成長的前提。
您本人或您家孩子遭遇過校園霸凌嗎?
您是如何應對的呢?
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