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巴利症候群,易出現肌肉力量減弱和疼痛敏感度降低等異常

2021-01-15 金玲醫生說

導語:格林巴利綜合症是由免疫反應引起的急性炎症性周圍神經病,通常情況下容易出現肌肉力量減弱,對敏感疼痛度降低的異常,日常生活中會有一種帶手套和穿襪子一樣的感覺,少數的患者可能會在病情恢復的過程中出現波動,而大多數患者神經功能在數周甚至是數月內基本恢復,極少數會遺留持久的神經功能障礙,該病有3%的死亡率主要死於呼吸衰竭,低血壓,嚴重心律失常等併發症。

01什麼是格林巴利綜合症?五種疾病類型有何不同?

1、什麼是格林巴利綜合症?

格林巴利綜合症是很久以前疾病翻譯的名稱,在很多的基層醫療機構和科普資料上依然用著格林巴利綜合症這個名字,但是其疾病規範的名稱為吉蘭巴雷綜合症,因此我們介紹的時候都統稱用吉蘭巴雷症候群進行介紹。

吉蘭巴雷綜合症是一類由免疫介導的急性炎症周圍神經病,大多情況下是由於機體免疫反應引起的,該類並無任何傳染性和遺傳性,主要是通過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和血漿置換的方式進行有效的治療。

就目前而言,吉蘭巴雷綜合症症症在全球範圍內均有發生過,其發病率很低,雖然所有的年齡段人群都可能會感染,但是從十歲開始,年齡每增加十歲,其發病率約增加20%以上,這種病沒有明顯的季節差異,根據國內的報導顯示,以夏秋季節為主,此外男性的發病率要稍高於女性。

2、疾病類型

(1)急性炎性脫髓鞘性多發神經跟神經病:這是吉蘭巴雷症候群當中最常見的類型,通常也為我們簡稱為典型吉蘭巴雷症候群,其主要的病變為多發神經根周圍神經節段性脫髓鞘,其發病沒有任何年齡限制和季節限制,肌電圖表現為有電刺激使運動神經傳導速度減慢,而肌肉本來應該出現的收縮反應出現延遲的情況。

(2)急性運動軸索性神經病:這種情況為廣泛運動腦神經纖維和脊神經前跟運動纖維軸索病變為主的亞型,其發生在任何年齡段,相對於年齡來說,兒童的發病率更高一些,其男女患病率相似,基本上在春秋時期發病率比較多,肌電圖表現為運動神經纖維軸索損害明顯。

(3)急性運動感覺走索性神經病:這種情況與急性運動軸索性神經病基本相似,已以廣泛神經根和周圍神經運動與感覺纖維軸索變性為主的病變,任何年齡和季節均可能會發病,肌電圖表現為感覺和運動神經軸索損害明顯。

(4)急性感覺軸索神經病:這是一種吉蘭巴雷綜合症當中比較少見的一種類型,其主要是以感覺神經受累為主的病變,在任何年齡和季節均可能會發病,肌電圖常常表現為感覺神經傳導速度輕度減弱,對刺激的反應強度和反應速度出現明顯下降,或者是消失的異常

(5)Miller-Fisher症候群:這種症候群與經典型吉蘭巴雷特綜合症略有不同,主要情況以眼肌麻痺,共濟失調和健反射消失為主要的臨床特點,其主要累積周圍神經,同樣也是任何年齡和季節均可能會發病,肌電圖顯示周圍神經脫鞘病變,神經傳導速度發生改變。

02該病有一定的死亡風險,犯病後要及時治療,其病因和臨床症狀有哪些呢?

1、基本病因

近些年來,根據國內外的文獻報導發現,有相當比例的人群在發病前兩周都會出現細菌感染的情況,例如,在發病的前幾周,有的患者因為空腸彎曲菌感染,從而導致患者出現腹瀉的證據佔15%~91%,不僅如此,病毒感染也有可能在發病前出現,例如呼吸系統的塞卡病毒感染,也有研究顯示自身免疫出現問題,也是該病的病因,如血清中抗神經節苷脂GM1抗體及抗神經節苷脂GM2抗體(大多是在巨細胞病毒感染後)可以破壞神經,導致神經傳導功能障礙。

2、誘發病因

誘發病因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注射疫苗另一種是手術或者是創傷。有研究表明,流感疫苗與吉蘭巴雷症候群存在一定的聯繫。身體出現抗神經節苷脂抗體,導致身體的機體出現一定的免疫反應,出現損傷神經的情況,但是這種結論就目前而言並不是十分明確,接種疫苗對於機體的免疫,益處還是大於風險的。

同時有報導顯示,手術和創傷可能會誘發該病,這種情況可能與手術過程中抗原的暴露和調節性t細胞數量減少有關,也可能與手術過程中損傷以及牽拉,壓迫止血部分手術的特殊體位導致神經受壓或者是麻醉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當然這些都屬於一定的潛在因素。

3、典型症狀

患者常常根據不同的類型出現不同的症狀,例如急性炎性脫髓鞘性多發神經跟神經病,通常情況下會出現手腳無力的症狀,隨著病情的發展,會在數小時之內到或者是數周向靠近軀體發展,可能會引起抬頭困難,面部表情減少等症狀,一旦累及延髓支配肌時,就可能會出現進食困難或者是飲食難以下咽的症狀,如果病情不能加以控制,嚴重者可能會累計呼吸肌,導致呼吸困難無力。

同時患者可能會出現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狀,也就是本來不受大腦控制的那部分神經出現紊亂,表現為面色潮紅,血壓發生改變的。有一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四肢缺鈣,有明顯的感覺障礙和輕度的感覺性共濟失調。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不對稱性外肌麻痺,眼球運動異常還有部分患者會出現眼瞼下垂,可能會伴隨著肢體和延隨部肌肉無力的情況。

4、伴隨症狀

對於大部分來說,伴隨症狀還是迷較明顯的,其精神狀態發生改變。由於自主神經功能出現紊亂,這時候身體的代謝就會出現異常,患者很容易出現焦慮,抑鬱,緊張等精神狀態的異常。對於一些嚴重的患者,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者可能會出現尿便障礙,尿液會在膀胱內大量的堆積,導致患者泌尿系統感染,一旦患病後,這種感染風險非常大。

結語:吉蘭巴雷症候群的患者大多數情況下會在一段時間內恢復,多數的患者的神經功能會在數周甚至數月內幾乎本恢復正常,但是出現一定併發症的患者需要進行一定的功能訓練和康復訓練,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吉蘭巴雷特綜合症死亡率約佔3%左右,主要死亡於一些嚴重的併發症,因此出現病情後要及時治療。

相關焦點

  • 格林- 巴利症候群(綜述)
    近期Nature Reviews Neurology雜誌發表綜述,總結了格林-巴利症候群的臨床表現和診斷標準,探討了其發病機制、治療和預後。
  • ...格林-巴利症候群|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按照以往門診慢病辦理流程,李先生需要出院後攜帶住院病歷和《煙臺市基本醫療保險慢性病申請表》前往其參保地萊州市醫保經辦機構進行門診慢病確認備案,再返回芝罘區其所選擇的定點醫療機構門診就醫購藥。二、乙類慢性病:糖尿病、消化性潰瘍、慢性腎炎及腎病症候群、強直性脊柱炎、甲狀腺功能亢進症(Graves病)、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血友病、運動神經元病、重症肌無力、格林-巴利症候群、系統性硬化病、銀屑病、慢性病毒性肝炎(乙、丙型)、結核病、苯丙酮尿症(四氫生物蝶呤缺乏型BH4)、經皮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後、心臟移植術後、心臟瓣膜置換術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後、顱內頸內及椎動脈支架植入術後
  • 肌肉萎縮的檢查診斷
    尿便障礙,萎縮是局限性還是全身性、肌力如何,肌肉無力與肌肉萎縮的關係,有無肌肉跳動和疼痛,活動後是加重還是減輕、既往史應注意有無伴發全身性疾病如惡性腫瘤。結締組織疾病、消耗性疾病、糖尿病、尿毒症、外傷、飲酒、椎間盤脫出、脊髓炎、視神經炎,藥物應用史及中毒史,有無特殊的遺傳性家族病史,注意感染史和預防接種史。
  • 難以治癒的纖維肌痛症候群,常感到全身肌肉疼痛,並存在壓痛點
    導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受過廣泛性的疼痛,疲乏和睡眠障礙,這種異常的情況至少持續三個月的時間,而且不能用其他疾病來解釋,患者經常會感到全身肌肉的疼痛,而且還存在壓痛點。相信很多人都沒有經歷過這種事情,而這種情況是纖維肌痛症候群的一種臨床症狀,並且該病難以治癒,這種精神狀態對疼痛感受有很大的影響。
  • 專家提醒:不僅女性會出現更年期症候群,男性也不例外
    腦功能減弱:表現為對外界反應能力遲緩;睡眠質量下降,早睡早醒;記憶力下降;眼睛老花,容易疲勞,看書久後感頭痛、頭昏;聽力明顯減弱,開始懷念童年往事。軀體機能減弱:表現為味覺減退,對食物口味改變,想吃甜、酸、辣、鹹等重口味飲食,嗜吃零食,特別是蜜餞類,牙齒鬆動,有假牙者要經常換假牙,飲酒者酒量大不如前,四肢肌肉減少、骨質疏鬆,頭暈心慌、四肢發涼,有說不清部位的疼痛,體檢卻沒有異常發現。
  • 肌肉萎縮症怎麼回事?
    肌肉萎縮有哪些原因呢?1、神經源性小腿肌肉出現萎縮症狀,主要是脊髓和下運動神經元病變,引起見於脊椎椎骨骨質增生,椎間盤病變脊神經腫瘤蛛網膜炎,神經炎神經叢病變脊神經腫瘤蛛網膜炎神經炎神經叢病變,神經損傷脊髓空洞症運動,神經元性疾病格林-巴利症候群腦部病變和脊髓病變導致的廢用性肌萎縮症等;2、廢用性小腿肌肉出現萎縮症狀,上運動神經元病變系由肌肉長期不運動
  • 肩胛骨內側緣、頸部疼痛,上交叉症候群,都和這塊肌肉有關!
    其功能是上提和使肩胛骨下迴旋,伸展、側屈頸部和使頸部轉至對側。肩胛提肌與其他附著在肩胛骨上的肌肉共同保持肩胛骨的穩定。之所以說肩胛提肌與斜方肌關係密切,是因為肩胛提肌與斜方肌經常協同作用,例如與斜方肌上部纖維協同作用上提肩胛骨和使頭後伸;再比如在某些情景下,肩胛提肌可作為斜方肌的拮抗肌使肩胛骨下迴旋。
  • 腸易激症候群
    其實,這是生活中很普遍的一種疾病,叫腸易激症候群,它是腸道自身的功能發生紊亂而造成的,主要是因為人體的腸道非常敏感。當你緊張、生氣、情緒激動時,可能會臉紅,其實在臉紅之前,腸道的表面已經先「紅」了,只不過腸子變「紅」我們看不到而已。就是說腸道也能反映你的情緒變化,當人的精神長期處在壓力的狀態下時,內臟感覺神經會出現失常,導致腸道的功能發生紊亂。
  • 「不死的癌症」乾燥症候群,患者出現關節、肌肉疼痛時,這2種藥物可...
    作者: 王芳(北京醫院) 乾燥症候群患者也可能出現關節痛,極少數情況下還會出現肌肉痛。 那麼如何治療關節和肌肉的疼痛呢?醫生常用的藥物有非甾體類抗炎藥物和羥氯喹。 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介紹一下。
  • 快來自查是不是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從醫學角度分析,看似「靜止」狀態的我們,身上的肌肉卻一直處於「緊張」狀態。因此,這種假期後的肉體疼痛表現多為「肌筋膜疼痛症候群」。除疼痛外,最主要的臨床表現就是活動受限。原因在於,患者因懼怕疼痛而間接引起的活動受限,比如轉頭受限、彎腰受限、屈腿受限等。頸部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疼痛多位於頸項部兩側肌肉,多表現為疼痛伴酸脹感。而神經根型頸椎病常有疼痛表現,但多為上肢遠端、雙手的疼痛或麻木,伴有指尖感覺異常等。
  • 從機制到治療,全面認識一下「僵人症候群」丨臨床必備
    概述 僵人症候群(SPS,Stiff-person syndrome)由 Moersch 和 Woltman於1956年首次提出,是臨床上較為罕見的進行性自身免疫疾病,其主要特徵是慢性波動的進行性軀幹和肢體強直,以及肌肉痙攣疼痛,導致行走困難、形態似錫士兵,易摔倒。
  • 得了腸易激症候群,關鍵在調理:5個方法,讓腸子少「激動」
    腸易激症候群是什麼所謂的腸易激症候群,從名字上就感覺得出來是腸胃出問題了:腸胃容易「激動」,這種病指的是出現腹痛、腹瀉、腹脹以及排便習慣出現改變、大便異常等症狀的症候群,一般出現在中青年群體身上,而且患者多數是女性,很多患者甚至被貼上矯情的標籤,事實上,出現腸易激症候群自己才難受
  • 如何降低龜頭敏感度?
    目前醫學界認為男性在性愛中的敏感分為兩種,生理敏感和心理敏感。什麼是敏感?
  • 腳踝疼痛怎麼辦?康復訓練圖解大全!一文搞懂踝關節撞擊症候群!
    >談談踝關節撞擊症候群的治療和康復什麼是踝關節撞擊症候群?踝關節撞擊症候群的影像診斷X線可觀察踝關節的關節間隙、骨贅增生和骨質異常。MRI可觀察踝關節韌帶及關節囊損傷程度、關節囊肥厚程度、骨贅增生和骨質異常、踝關節周圍軟組織情況。
  • CASPR2/LGI1 抗體雙陽性女性Morvan症候群(附1例報告及文獻複習)
    1.2 現病史  患者2017年10月27日在過量運動後,逐漸出現以雙下肢近端為主的肌肉酸痛及皮膚灼熱感,後酸痛逐漸轉為抽痛,範圍擴大至雙小腿後部和雙上肢近端,出現膝關節刀割樣痛,疼痛進行性加重至難以忍受,並在上述部位出現明顯肌肉跳動,用力及熱敷後加重,入睡後家人仍可見患者肌肉跳動。
  • 床太軟:減弱性力量
    原標題:床太軟:減弱性力量   睡覺時床墊太軟,會造成身體中間部位下陷,軀幹構成弧形,使脊椎周圍韌帶和椎間負荷過重,增加腰椎生理彎度,長期下去會引起腰背疼痛。同時,睡軟床肌肉不能獲得充分放鬆,久而久之,會影響性愛時肌肉的力量。
  • 孕期患上腕管症候群,手部疼痛麻木怎麼辦
    許多準媽媽從懷孕7個月開始會出現拇指、食指及中指麻木、有刺痛感和握物困難等症狀,而且在夜間加重,這在臨床上稱為「腕管症候群」什麼是腕管症候群?但由於孕期筋膜、肌腱及結締組織的變化使腕管的軟組織變緊而壓迫正中神經而出現麻木、疼痛的現象,稱為孕期腕管症候群2.腕管症候群是一種比較常見肌肉勞損病,是經常用手工作的人的職業病,如打字員、收銀員、鋼琴演奏員等,尤其是經常使用電腦鍵盤的孕期女性,患這種病的傾向更大3.調查發現有
  • 骨盆疼痛反覆發作?大體是部分肌肉出問題,這3招或有助緩解
    骨盆疼痛是泌尿外科常見疾病,病因較複雜,一般跟盆底肌肉活動失調有關,有時疼痛會放射到會陰部、肛門周圍、大腿內側以及腹股溝處等,反覆出現骨盆疼痛到底是怎麼回事。骨盆疼痛是怎麼回事?2、臀大肌症候群臀大肌易受到創傷,或做劇烈運動時產生磨損和撕裂,易生成肌筋膜疼痛症候群。臀大肌會因為反覆受到微創傷,從而引起疼痛,如在柔軟的地面上跑步、反覆做伸展髖部運動,還有過度用運動器械。疼痛主要集中在臀大肌的內側和靠下方部位,也就是說越過臀部牽扯到尾骨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