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報融媒體記者 祁凱燕
「孩子即將從幼兒園步入小學,我們這些做家長的感覺比他們還緊張。能不能做些準備工作,幫孩子儘快適應新生活?」8月27日,淇濱區的王女士撥打本報熱線求助,希望專業人士能支招兒。就此,記者通過多方採訪為家長們整理了一些小學新生入校的注意事項,以供家長們參考。
關注孩子入學前後的心理狀態
「入學前,家長可以多說一些鼓勵的話,充分肯定孩子的個人能力。然後講一下加入少先隊的意義或者提前帶孩子到小學參觀,告訴他即將擁有幾十位年齡相仿的小夥伴兒,激發他對上學的興趣。」心理諮詢師王欣雨建議,家長可通過交談疏導孩子的入學緊張情緒,幫助孩子做好入學心理準備,「分享自己上小學時的有趣經歷或播放學校集體升國旗等場面的視頻,都能讓孩子從多方面了解小學,喚起孩子對新生活的嚮往」。
「入學初期,孩子出現緊張情緒是正常的,家長無需過度擔心。儘量為孩子提供愉悅的家庭環境,幫助他們儘快適應小學生活。」王欣雨強調,孩子入學初期的心理狀態非常重要,不適當的言辭會增加孩子的恐懼感,使他們抗拒上學,「建議家長接送孩子時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語氣,不要說『去學校讓老師好好管你』『不好好學習回家揍你』之類的話嚇唬孩子」。
「曾經遇到這樣一個例子,孩子進入小學後適應得挺快,可是沒過一個月就突然厭學了,甚至出現逆反心理,這種情況往往是家長過於關注分數造成的。」王欣雨認為,小學一年級,家長應該把關注點放在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上,此時的分數並不能完全代表孩子的優秀程度,考出優異成績固然可賀,但家長因此給孩子施加壓力就可能適得其反,「多聽孩子講講新老師、新同學、新環境,引導他們主動適應學校,這樣有利於後期的學習」。
幫助孩子儘快適應小學節奏
「進入小學後第一件事就是引導孩子適應全新的作息習慣。這就需要家長配合,確保孩子睡眠充足、早睡早起。」淇濱區某小學一年級班主任郭老師談及學生入學後的注意事項時表示,小學階段和幼兒園階段孩子的作息是有差別的,為了確保孩子升入小學後白天精力充沛,能較快適應小學生活節奏,家長應該積極配合。
「放學後,家長要督促孩子合理地分配時間,不能過晚入睡。」郭老師建議,家長可和孩子商議,根據實際情況制訂作息時間表並掛在顯眼的位置,明確標出平時和周末的作息時間,讓孩子隨時可以看到,日積月累孩子能形成精準的時間觀念和規律的作息習慣。
「嚴格執行時間表初期,孩子可能因不習慣而哭鬧,家長要堅持督促。」郭老師說,良好的生活習慣兩三天是養不成的,家長不能操之過急,一般一個月就能看到效果,孩子會逐步調整生活狀態。
「有些家長趁周末給孩子報了很多補習班,把時間安排得滿滿的,我個人不提倡這樣做。」郭老師認為,培養人才的核心素養是「學會學習」,即強調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因此家長不必操之過急,一旦學習壓力過重孩子可能逐漸失去學習興趣和信心。
注意引導孩子的握筆姿勢
「孩子在幼兒園已經為書寫能力奠定了初步基礎,比如通過畫畫兒、搭積木等鍛鍊手和肘關節、肩關節的配合能力,手眼協調能力等,這些均會影響孩子的書寫能力。」淇濱區某幼兒園教師李欣茹表示,孩子在幼兒階段通過多種方式學會運用書寫工具,進入大班後開始使用田字格練習筆畫,經常練習握筆穩、落筆準。
「幼兒的握筆姿勢是一直變化的,進入小學後書寫量大大增加,這個時候建議家長多關注孩子的握筆姿勢,不要刻意糾正,最好遵循適時適度的原則進行引導。」李欣茹說,不正確的書寫習慣一旦養成很難糾正,但簡單粗暴的斥責和呆板枯燥的說理,都可能導致幼兒對書寫產生排斥情緒。
「如果孩子不能熟練運用鉛筆,家長可以嘗試引導他多畫線條,無論是直線或是曲線都能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李欣茹建議,孩子升入小學的初期,家長可以提供短、粗、容易控制的書寫工具,隨後再根據情況逐步提供鉛筆等較為成熟的書寫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