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內虐待流浪貓狗的暴行猖獗,救助流浪動物等於害了它們?

2020-05-23 南都觀察
高校內虐待流浪貓狗的暴行猖獗,救助流浪動物等於害了它們?

作者:失語


今年4月,有報導稱,山東理工大學大四學生範源慶殘忍虐殺流浪貓和從送養人處收養來的貓,並將虐殺過程拍成視頻,在社交平臺上發布、販賣。此事經曝光後,迅速登上微博熱搜榜,激起強烈民憤。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下,山東理工大學對該名學生做出退學處理。此事尚未平息,5月16日,又有新聞指出,山東煙臺南山學院出現學生虐貓事件,經調查核實,學校和學生及家長聯絡後,同意了學生引咎退學的申請。


幾乎所有高校都存在流浪貓、流浪狗,但大多數學校沒有科學管理校園流浪動物,兼顧校園安全和人文教育,而是慣性採取驅趕、捕殺甚至虐殺的措施,給學生以極壞的榜樣。國人推崇「知行合一」,一些學校一方面教育學生要有愛心,另一方面卻無視學生的身心健康,捕殺、虐殺校園動物,將暴力赤裸裸呈現在學生的眼前。


通過觀察某高校處理校內流浪動物問題的經過,大致可以了解部分高校管理層對流浪動物的態度和管理決策偏好。


▌被改變的救助行動


2018年3月份開學後,某校教師聽聞校領導決定聯繫城管抓捕校內流浪犬的消息,找到主管領導,請求學校給出兩周時間,以便與校內成立的關愛小動物協會一起,給校內流浪狗編號登記,通過誘捕、絕育、防疫和領養等方式,杜絕其安全隱患。當時得到了主管領導的同意。


一周後,師生們向主管領導匯報救助情況,對方表示,校園裡不能有流浪狗,帶出校園絕育的流浪狗不能再帶回來。第二周,師生們發現有城管來學校抓捕流浪狗,這才得知,早在第一周,保衛處就已經兩次帶領城管抓狗,這解除了師生們對先前校園內幾隻小奶狗莫名消失的疑惑。師生們隨即去保衛處了解情況,並希望保衛處告知被抓捕流浪狗的數量和去向。保衛處稱,他們沒有要求抓狗,是城管主動來校內抓捕流浪狗。但執法人員告知師生,是學校保衛處打電話要求他們進校抓捕,已來過三次。第一次抓到的幾隻小奶狗已經被送到犬類收容中心處死。


迫於校方壓力,關愛小動物協會被其指導老師要求註銷。此後,校內的流浪動物由一個不被團委承認的學生志願者團隊繼續救助。因為絕育後的流浪動物需要護理和等待領養,於是師生們將之前流浪狗棲息的一個隱蔽場所整理乾淨,以做安置。


5月,保衛處發布「禁止在校內遛狗」的通告,以幾起未及時管理和救助的校園流浪犬傷人事件為由,認為校園流浪犬有潛在危險。隨後,保衛處謊稱徵得師生同意,帶領城管人員將已受救助的流浪狗牽走,這些流浪狗在被暴力牽拽時受傷流血,但沒有咬人。


經過溝通,城管執法人員認為經師生救助的狗不同於無主流浪狗,允許它們被安置到流浪動物救助基地。繼而,同學們響應市政府號召,開展對流浪貓的救助。參與救助的同學們受到來自學校的多方壓力(包括一些老師和其他同學),救助過程舉步維艱,期間多次向校方申請批准成立小動物保護協會,均被拒絕。


2018年11月,學校的保衛處、學生處、後勤等幾個部門聯合拆除了流浪動物臨時救助點。師生們與保衛處交涉,告知其三件事:1)根據地方養犬規定,流浪狗的抓捕職責歸城管委,保安無權執法;2)救助校內流浪貓有市政府政策支持,拆掉流浪貓的救助點違背政策;3)學校不應阻止師生的公益行為。


但是,為了方便抓狗,保衛處自備了一套抓捕工具。2019年寒假,保衛處擅自捕捉了一隻已經有領養意向的小狗,在垃圾桶裡嗆死,還準備吃狗肉。2019年6月,保衛處擅自清理了幾隻還未睜開眼睛的小狗,沒有交給城管,並拒不告知下落。2020年寒假,正月初三至初五,保衛處又擅自清理了三隻小奶狗,而它們已經被學生救助,正在等待領養。


一個荒謬的現象產生了,在高校內救助流浪狗等於害了它們。


▌艱辛的溝通過程


2018年3月,在得知城管來校抓捕流浪狗之後,師生們寫了一份《關於建立校園內流浪動物管理機制的請求》,分別送給校領導。內容如下:


尊敬的***:

您好!

本校校園內一直有流浪狗存在,校領導們對它們寬容相待,為提供了滋養尊重生命的人文精神的環境,在此表示敬意!

近半年來校園內的流浪狗數量增多,投食不當,導致出現狗狗擾人的現象。校方處理這群流浪狗的初衷,非常理解。在此所請求的是建立由小動物協會管理的校園內流浪動物保護機制。理由如下:

(一)尊重生命、善待生命是高校要培養的人文精神的核心。

這些狗流落到我們校園,給他們提供人道主義待遇,讓學生們帶著尊重生命的靈魂進入到社會各行各業,將是學校對社會的莫大貢獻。

(二)我們正在採取保障校園內人身安全的措施:

1. 絕育,保證數量不再增加。這個工作本周內可以完成;

2. 防疫,保證校園安全。這個工作本周內可以完成;

3. 領養,保證數量逐漸減少。這個工作需要時間;

4. 定點投食,保證狗狗在相對固定的範圍內活動。這個工作同學們正在進行;

5. 發動全校學生,宣傳動保常識,禁止在宿舍內養狗,禁止隨意餵食;

最重要的常識是,狗狗一般在兩種情況下可能攻擊人:

一是發情,情緒不穩定。通過絕育手術,狗狗將變得更加溫順平和。

二是狂犬病發作。通過打狂犬疫苗,杜絕本來發作概率就很低的狂犬病。

(三)社會各界正在推動動物保護立法,建立校內流浪動物保護機制,可以為小動物協會提供踐行動物保護理念的機會,使得校園更加安全,並為其他高校提供可複製的樣本,為動物保護立法提供實證經驗。

請各位領導慎重考慮,準許狗狗在絕育、防疫後的開展領養工作的過程中在校園裡相對安全的區域內活動。

2018年3月15日



對這份請求,校長表示交給職能部門處理,書記表示要與行政方商量。此後,師生們與保衛處、後勤、團委等職能部門溝通,但一直不能達成一致。


8月份,師生們給校長寫了一封《建立校園內流浪動物管理機制的請求書》,內容如下:


尊敬的校長:

您好!

向您匯報如下內容:

一、半年來校園內流浪貓狗救助的基本情況

本校校園內流浪貓的救助是依據市政府的一份文件。政府文件要求「引入社區參與機制,全民共管」(文件附後)。國內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很多高校都實施了流浪貓的TNR(捕捉、絕育、釋放,Trap Neuter Return)項目。

本校校園流浪狗在上學期開學時有21隻,其中16隻是出生不久的三窩小奶狗,除去被城管抓走處死的7條小奶狗,其他的狗在同學們的救助下全部進行了絕育和免疫,目前只有兩隻沒有被領養走,栓在柱子上等待領養。自校內原生的流浪狗被抓走、領養走和拴住之後,儘管保衛處不斷驅逐,仍不斷有新的陌生的流浪狗進入校內,而同學們因為不熟而無法管理。特別是6月份畢業季,學生將狗和貓遺棄在校內,目前學生救助的幾隻被遺棄的狗已有一隻被領養。

二、半年來與校方的溝通情況

這半年來動物保護協會的同學們一直與校領導、宣傳部、保衛處、後勤、團委等部門進行溝通,希望能夠尋找到一個妥善的方法共同提升校園的安全性並照顧到對學生的人文教育,但未能達成共識。

三、校園內流浪動物救助的好處

1. 防止來歷不明的陌生流浪貓狗進入校園。大家都知道,流浪狗進出校園是誰也控制不了的,城管也很難抓住,故而投訴和抓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安全問題。一個常識是,一味捕捉和撲殺原生貓狗,地區一旦空出地盤,便會有更多無法掌握病情的流浪動物進入,居民安全相對沒有保障。故而,國際通行做法是捕捉、絕育、防疫、放歸(TNVR)。通過TNVR中捕捉、進行絕育手術、注射狂犬病疫苗後再原地放回,憑著動物天生的地域性,形成看不見的防護網。上海交通大學採取的就是這種管理方式。

2. 防止學生在校養寵,避免出現遺棄、虐待動物的現象。動物保護協會的同學們將協助校方管理宿舍裡飼養動物的行為,從而切實保證學生手冊的遵守。

3. 提升校園安全。得到控制的流浪狗不僅對師生沒有危險,而且通過與動物接觸,能夠緩解一部分同學的焦慮和抑鬱情緒,提升心理健康度。流浪貓的救助在控制流浪貓數量的同時,像因打架和求偶引起的哭號,以及公貓為標記地盤而噴灑尿液等問題行為,也會大大地減少。貓較無四處遷徏的習慣,因此也較不易被人察覺,它們能夠對其活動範圍內的鼠害加以控制,對校園來說其實是看不見的守護者。

4. 提升學校的社會形象。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均與學生動物保護組織配合進行流浪貓或流浪狗的救助活動。學校能成為本市第一家由校方主導實施校內流浪動物救助項目的高校,引領高校文明之風,提升學校形象。

四、校方和學生組織合作共治校園內流浪動物問題的建議

目前國內高校對流浪狗的救助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天津師範大學的模式,由學校保護處單獨進行;一種是上海交通大學的模式,由保衛處和學生動物保護協會合作進行。建議校方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借鑑上海交通大學的模式,建立起科學的校園流浪動物管理機制。具體建議如下:

由校方設置救助點,保衛處或物業負責誘捕流浪狗和流浪貓、送醫院絕育、術後護理、放歸、投食。協會配合申請免費絕育名額、聯繫絕育醫院、聯繫領養人、並配合監管校內學生的養寵行為,杜絕學生養寵,杜絕遺棄和虐待動物現象。

請您考慮安排保護處、後勤和學生動物保護協會三方協商,尋找一個妥當的方案。謝謝!

2018年8月25日



校長對師生關心校園內流浪動物的有效管理表示感謝。9月份開學,校長與各職能部門溝通,提出改變以往的管理方式,但黨委書記認為沒有必要建立校園流浪動物管理機制。師生們給書記寫了一封郵件,將寫給校長的內容重新發給書記。在沒有收到回復後,申請人又寫了第二封郵件,補充了本市流浪動物救助的政策與其他情況,內容如下:


尊敬的書記:

您好!

您校務繁忙,可能一時還沒顧及到校園流浪動物管理這塊。天冷了,冬天是流浪動物最難過的季節,筆者冒昧再請您了解一下相關信息。因為團委那邊一直沒有批准小動物保護協會的成立,學生們不能正常開展動物保護的宣傳活動,流浪貓的TNR項目活動也困難重重。筆者自己的動物保護立法研究和推動工作,以及組織的相關學術會議也不能順利開展。

就校園流浪動物的科學管理問題,筆者修改了之前建議的內容,也增加了一些近期某醫院、某中學和一些社區流浪貓管理的最新消息,附在郵件的後面。

懇請您百忙之中全面了解相關問題,期待您的回覆!

2018年10月5日



幾天後,書記傳達了四點指示:1)學校將依法依規處理校園裡的流浪動物;2)學生的任務是學習,教師的任務是教學和科研,不是救助動物;3)校領導們事務繁忙,不要為貓狗這種小事來打擾;4)不反對學生獻愛心,但不能在校園內救助動物。


此後,書記和主管領導拒絕了參與動物保護的師生們的面談請求,各職能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開展校園內飼養寵物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將師生設置的臨時救助點拆除,清理正在絕育後護理和等待領養的的動物。


師生們認為,書記的指示都有可商榷之處:


1. 學校將依法依規處理校園裡的流浪動物


學校聲稱校園是公共場所,依照市養犬規定,不能在校園裡飼養寵物,應當由城管來處理校園流浪狗。


但根據市養犬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犬類主管部門暫扣犬只,對養犬人處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沒收犬只,吊銷《養犬許可證》:(一)攜犬進入公共場所或者乘坐公共運輸工具的……」該條禁止的是養犬人將自己的犬只帶入公共場所,但校園內流動動物是被遺棄在校,不能將校內救助活動等同於在校內飼養寵物。


2. 學生的任務是學習,教師的任務是教學和科研,不是救助動物


高校的任務不僅是教書,還有育人。《高等教育法》立法宗旨之一是「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第四條要求「使受教育者成為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第五條認為「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感也是高校的任務,學生們從小被教育要「愛護動物」,到了大學,卻不能成立宣傳動物保護理念的協會,且被禁止從事救助動物的公益活動。


3. 校領導們事務繁忙,不要為貓狗這種小事來打擾


校園流浪動物的管理並非「小事」,涉及校園安全和人文教育兩件「大事」。校園流浪動物的產生是因為校方未能有效查處學生在校養寵行為,導致隨意養寵、隨意遺棄。小動物保護協會的工作其實還包括協助學校監督校內養寵行為,幫助學校科學管理流浪動物,以減少遺棄和虐待動物現象,使校園真正安全起來。


4. 不反對學生獻愛心,但不能在校園內救助動物


國人推崇「知行合一」,學校一方面支持學生獻愛心,另一方面卻要求學生對校園流浪動物被驅逐捕殺的現象無動於衷,陷入矛盾之中。


流浪動物是因為人而產生的社會問題,也應由人來妥善解決。關於流浪動物救助,既有相關法規政策,也有其他高校的經驗,師生們向校方解釋過數次「救助不是飼養」,但校方依然粗暴處理,令人難以理解。根據《教師法》,教師有權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根據《憲法》和《高等教育法》,學生可以在校內組織學生團體。但在該大學,這些權利都未得到體現。


高校內虐待流浪貓狗的暴行猖獗,救助流浪動物等於害了它們?

相關焦點

  • 惡臭骯髒的「貓狗地獄場」被曝光,這或是大量動物救助的真實寫照
    其中部分狗只有皮膚問題,其他的動物則身體情況大致正常。也當場就安排帶走了這45隻的貓狗。警方懷疑有人虐待貓狗,於是帶走涉事村屋的王姓女租客問話,王女士當場否認了自己有虐待貓狗的行為。記者聯繫到了這些救助這些貓狗的狗主王女士(約60歲),問到這些貓狗的情況,王女士的回答是「良好」,因為它們並不缺少食物,自己會定期為它們帶來食物,「有好幾隻的皮膚是有問題的,但是我撿它們回來的時候已經是這樣了,皮膚不要緊嘛,關鍵還是能走能跑」。
  • 紅狗寵物公益|救助流浪動物,紅狗一直在行動
    前言現實生活中,有些動物可以在寵主的關愛下健康成長,而有些動物,卻生下來就註定是要流浪的。城市街邊一角、公園、天橋下,總是會有無家可歸的貓狗存在,用可憐兮兮眼神,望著匆匆而過的路人。紅狗作為國內寵物保健品行業首屈一指的品牌,經常與動物保護的志願者、流浪動物救助站打交道,隨著了解的深入,我們愈發明白,需要被幫助的流浪動物在日益增多,愛心公益組織遠比我們想像中的更加艱辛。紅狗也從未忘記自己的社會責任,以實際行動踐行著「一份營養,一份愛心」的公益理念。
  • 廣西「80後」組建公益組織 救助上千隻流浪動物
    林馨 攝中新網柳州3月16日電 題:廣西「80後」組建公益組織救助上千隻流浪動物作者 林馨「6年來,我們救助過上千隻流浪動物,每當看到它們被領養走入新的家庭,便覺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廣西柳州市「希望有家」小動物保護組織負責人方白說。
  • 洛陽一退休公務員半年救助120多隻流浪動物 希望好心人能給流浪貓...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吉小平文圖  範女士在洛陽從事流浪貓狗救助將近6年,2018年初她和朋友田虹自費建造了一所流浪動物救助小院,短短半年時間,被救助的小動物已經超過120隻。現在每月救助小院光是給救助的流浪貓狗提供食品花費就要幾千元,而且每月還有數量不定的醫療費用。這些救助費來自於眾多的愛心人士和僅有的一個微信群。
  • 「理想生活家」賴丹:救助流浪動物的愛心跑者
    他的社交帳號上有相當多的內容都與這些迷路、遺棄或被惡意虐待的流浪貓狗有關。當年因為一個機緣巧合,他去到了愛之家動物救助中心。之後十年來,不定期張羅志願者們去中心做義工、為流浪動物們籌款籌資,成為哈哥生活中的一部分。他笑稱自己的是愛之家的「節育大使」,送到這裡的公狗公貓都要經過他的手「開光」一下,才能入住中心。
  • 哈市溫暖「貓舍」:大愛撐起流浪動物的家
    陸繼紅解釋說:「領養代表著一種責任,如果讓流浪動物享受不到在貓舍的待遇,那我寧可養它們一輩子。」曾經,有很多人通過各種渠道向陸繼紅要流浪動物來養,但一聽她特別「嚴苛」的領養要求,都紛紛逃走了,有的甚至對陸繼紅破口大罵說她是以此收斂錢財。
  • 給毛孩子們更多溫暖、更多愛——暖愛流浪動物救助中心
    又或者,從出生便被遺棄,街上流浪長大,受盡人類白眼,也終於學會了自我防禦,小心翼翼地與這個世界相處著,再幸運點,來到流浪狗救助基地,有了活下去的希望,而它的使命也僅僅是活下去...身為人類的朋友,不同的狗狗們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
  • 探訪流浪動物救助站,不止是感動……
    他們告訴小編,成立「愛它它」流浪動物救助站,初衷就是想幫助需要幫助的小動物,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起步初期,沒有資金和資源,救助後的收容地點只能設在義工家裡,依靠幾位義工和其親友捐助的微薄資金開展少量流浪動物救助、收養、幫救助的流浪貓狗找領養的相關工作。
  • 五年,他們幫2000隻流浪動物找到家
    在志願者和救助人們的努力下,已經有2000多隻流浪貓狗通過石家莊領養日平臺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家。「大家可能認為救助流浪動物很有愛心、很偉大,但其實從我個人來講,它們給予我的更多。與流浪動物相處的這個過程,是用多麼豐富的語言都描述不了的。」石家莊領養日創始人劉嶽說,看到一個生命因為自己得到了幫助,發生了改變,這是做其他任何事情都取代不了的一種喜悅。
  • 帶你了解流浪貓狗的產生、危害及其安置現狀
    小編在看到路邊的流浪動物的時候我的心情總是非常的不舒服,我們小區樓下有一隻狗狗,每天蹲在一個地方,我每一次下樓的時候我都會帶點狗糧下去它每一次見到我也會衝我搖搖尾巴,但是從它的眼神中我卻看不到一點開心,我很心疼這隻狗狗。小編今天想給大家講講關於流浪貓狗,想在此呼籲大家,善待動物,不要丟棄,遇見流浪動物,請溫柔相待。
  • 費玉清常年資助小動物流浪機構,救助上萬動物關愛殘疾動物
    費玉清常年資助小動物流浪機構,救助上萬動物關愛殘疾動物,溫柔性格讓人喜愛費玉清可以說是很多人心目中的一代歌唱巨星,當時他活躍在歌壇的時候,貢獻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其中那一首千裡之外,仍舊是人們KTV裡傳唱的經典。
  • 一個和尚救了4500多隻流浪貓狗:為了救流浪動物,他忙到沒空念經!
    所以不管是報恩寺還是救助基地,裡面流浪動物雖多,但安置管理卻很科學。 那一位僧人如何和流浪貓狗結緣呢?故事還要從20多年前說起… 1993年,智祥法師剛滿25歲,從這一年起,救助動物就成為了智祥法師的日常。
  • 社會調查:流浪動物的生命誰來保護
    我國還未有專門的立法和確定的制度對流浪動物進行保護。流浪動物的虐待事件大量發生,同時還有一些流浪動物傷人事件,無論是從對動物生命健康保護的角度出發,還是人類生活環境、城市治理的角度來看,加強對流浪動物的保護和治理已經十分必要。
  • 和尚救助了上千流浪寵物,將愛給予了它們,只因彌補過失
    在一座寺廟裡,有一位出家人和尚叫阿翔,寺廟是一個非常安逸的地方,但是叫阿翔的和尚竟然在近幾年救助收養了上千隻流浪狗狗貓貓麼,他之所以救助流浪動物,一方面是從內心而言他特別的喜歡這些動物們,另一方面就是在為了彌補多年前的一件事情讓自己後悔內疚的錯誤。
  • (善寵匯)捐舊衣=救助流浪動物!讓您的閒置舊衣「益」起來!
    【廣東省】廣東阿派關愛小動物社會發展中心 廣東善寵匯流浪動物安置中心 廣州市白雲區愛笑天使動物關愛中心 廣州市音音救助站 廣州湯姆貓愛護小動物志願隊 廣州市貓咪咪救助隊 廣州帆姐救助隊 廣州蓮姐救助隊 廣州芸姐救助隊 清遠荔枝園救助基地 佛山市伴侶動物保護協會 佛山市飛龍小動物保護志願隊 佛山順德吉祥護生園 梅州市小動物保護協會 汕頭流浪天使驛站 肇慶祿步尋邊救助基地
  • 流浪動物救助路在何方?--蘭州流浪動物救助站探訪
    他們是否還會再度流浪?愛心建起137只流浪動物的家「長著兩隻大黑眼圈的叫熊貓,這隻胖的叫壯壯,聲音尖細的這個是丁丁。」蘭州流浪動物救助站站長何江龍向記者介紹著這裡137名「住戶們」的基本情況。午飯好了,何江龍端著十幾個小盆出來餵食。有隻小狗瑟縮在牆角,不敢上前爭搶,何江龍抱起它,「這隻個頭小的叫小強,剛放到大圈裡,還不太適應。」
  • 我們該怎麼拯救校園裡的流浪動物?
    幾天以後,在200多公裡以外的上海建橋學院,幾條中華田園犬被人抓住裝進編織袋裡,等待它們的則是無情的鐵錘。▲上述兩則事件的相關微博報導截圖這兩起在網絡中甚囂塵上的事件有一個共同點,被虐殺的對象都是在校園中的流浪動物,而施虐的則是學校的宿舍管理員和保安。我們很難理解為什麼在一個傳播人類文明的場所,會出現這樣不文明甚至殘忍的行為呢?
  • 「讓它們接受『安樂死』,是遲早要面對的事情」
    受訪人供圖「如何防止虐待動物」這個話題是杜帆心中的一個痛點。作為湖北省武漢市小動物保護協會會長,他已經目睹了太多虐待動物的殘忍行徑。更讓他無奈的是,近年來,一些貌似是對被虐待動物施以救助的行為,其背後也往往是受利益驅使。
  • 給流浪動物一個家
    幸好,還有流浪動物救助中心,給這些流浪的小生命一個溫暖的家。300多隻流浪犬的家園12月9日,天氣寒冷,大武口區潮湖村上莊子88號,穿戴棉鞋棉帽的杜波推開了鐵門,一陣陣密集的犬吠聲像雨點一樣傾瀉而來。很多狗狗前肢扒在籠子上,搖著尾巴,眼光隨著杜波移動,以這樣的方式歡迎他的到來。
  • 對流浪動物救助站不能一拆了之
    7月30日,山東省濟寧市一座流浪小動物救助站被執法部門拆除。該救助站大約有400多隻狗,200多隻貓,它們中的絕大部分在拆除過程中被倒塌的房屋砸死。按照當地政府的說法,流浪動物救助站之所以被拆除,一是因為「救助站沒有合法證件,被附近居民舉報」,二是因為救助站所使用的場地系違章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