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失語
今年4月,有報導稱,山東理工大學大四學生範源慶殘忍虐殺流浪貓和從送養人處收養來的貓,並將虐殺過程拍成視頻,在社交平臺上發布、販賣。此事經曝光後,迅速登上微博熱搜榜,激起強烈民憤。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下,山東理工大學對該名學生做出退學處理。此事尚未平息,5月16日,又有新聞指出,山東煙臺南山學院出現學生虐貓事件,經調查核實,學校和學生及家長聯絡後,同意了學生引咎退學的申請。
幾乎所有高校都存在流浪貓、流浪狗,但大多數學校沒有科學管理校園流浪動物,兼顧校園安全和人文教育,而是慣性採取驅趕、捕殺甚至虐殺的措施,給學生以極壞的榜樣。國人推崇「知行合一」,一些學校一方面教育學生要有愛心,另一方面卻無視學生的身心健康,捕殺、虐殺校園動物,將暴力赤裸裸呈現在學生的眼前。
通過觀察某高校處理校內流浪動物問題的經過,大致可以了解部分高校管理層對流浪動物的態度和管理決策偏好。
▌被改變的救助行動
2018年3月份開學後,某校教師聽聞校領導決定聯繫城管抓捕校內流浪犬的消息,找到主管領導,請求學校給出兩周時間,以便與校內成立的關愛小動物協會一起,給校內流浪狗編號登記,通過誘捕、絕育、防疫和領養等方式,杜絕其安全隱患。當時得到了主管領導的同意。
一周後,師生們向主管領導匯報救助情況,對方表示,校園裡不能有流浪狗,帶出校園絕育的流浪狗不能再帶回來。第二周,師生們發現有城管來學校抓捕流浪狗,這才得知,早在第一周,保衛處就已經兩次帶領城管抓狗,這解除了師生們對先前校園內幾隻小奶狗莫名消失的疑惑。師生們隨即去保衛處了解情況,並希望保衛處告知被抓捕流浪狗的數量和去向。保衛處稱,他們沒有要求抓狗,是城管主動來校內抓捕流浪狗。但執法人員告知師生,是學校保衛處打電話要求他們進校抓捕,已來過三次。第一次抓到的幾隻小奶狗已經被送到犬類收容中心處死。
迫於校方壓力,關愛小動物協會被其指導老師要求註銷。此後,校內的流浪動物由一個不被團委承認的學生志願者團隊繼續救助。因為絕育後的流浪動物需要護理和等待領養,於是師生們將之前流浪狗棲息的一個隱蔽場所整理乾淨,以做安置。
5月,保衛處發布「禁止在校內遛狗」的通告,以幾起未及時管理和救助的校園流浪犬傷人事件為由,認為校園流浪犬有潛在危險。隨後,保衛處謊稱徵得師生同意,帶領城管人員將已受救助的流浪狗牽走,這些流浪狗在被暴力牽拽時受傷流血,但沒有咬人。
經過溝通,城管執法人員認為經師生救助的狗不同於無主流浪狗,允許它們被安置到流浪動物救助基地。繼而,同學們響應市政府號召,開展對流浪貓的救助。參與救助的同學們受到來自學校的多方壓力(包括一些老師和其他同學),救助過程舉步維艱,期間多次向校方申請批准成立小動物保護協會,均被拒絕。
2018年11月,學校的保衛處、學生處、後勤等幾個部門聯合拆除了流浪動物臨時救助點。師生們與保衛處交涉,告知其三件事:1)根據地方養犬規定,流浪狗的抓捕職責歸城管委,保安無權執法;2)救助校內流浪貓有市政府政策支持,拆掉流浪貓的救助點違背政策;3)學校不應阻止師生的公益行為。
但是,為了方便抓狗,保衛處自備了一套抓捕工具。2019年寒假,保衛處擅自捕捉了一隻已經有領養意向的小狗,在垃圾桶裡嗆死,還準備吃狗肉。2019年6月,保衛處擅自清理了幾隻還未睜開眼睛的小狗,沒有交給城管,並拒不告知下落。2020年寒假,正月初三至初五,保衛處又擅自清理了三隻小奶狗,而它們已經被學生救助,正在等待領養。
一個荒謬的現象產生了,在高校內救助流浪狗等於害了它們。
▌艱辛的溝通過程
2018年3月,在得知城管來校抓捕流浪狗之後,師生們寫了一份《關於建立校園內流浪動物管理機制的請求》,分別送給校領導。內容如下:
尊敬的***:
您好!
本校校園內一直有流浪狗存在,校領導們對它們寬容相待,為提供了滋養尊重生命的人文精神的環境,在此表示敬意!
近半年來校園內的流浪狗數量增多,投食不當,導致出現狗狗擾人的現象。校方處理這群流浪狗的初衷,非常理解。在此所請求的是建立由小動物協會管理的校園內流浪動物保護機制。理由如下:
(一)尊重生命、善待生命是高校要培養的人文精神的核心。
這些狗流落到我們校園,給他們提供人道主義待遇,讓學生們帶著尊重生命的靈魂進入到社會各行各業,將是學校對社會的莫大貢獻。
(二)我們正在採取保障校園內人身安全的措施:
1. 絕育,保證數量不再增加。這個工作本周內可以完成;
2. 防疫,保證校園安全。這個工作本周內可以完成;
3. 領養,保證數量逐漸減少。這個工作需要時間;
4. 定點投食,保證狗狗在相對固定的範圍內活動。這個工作同學們正在進行;
5. 發動全校學生,宣傳動保常識,禁止在宿舍內養狗,禁止隨意餵食;
最重要的常識是,狗狗一般在兩種情況下可能攻擊人:
一是發情,情緒不穩定。通過絕育手術,狗狗將變得更加溫順平和。
二是狂犬病發作。通過打狂犬疫苗,杜絕本來發作概率就很低的狂犬病。
(三)社會各界正在推動動物保護立法,建立校內流浪動物保護機制,可以為小動物協會提供踐行動物保護理念的機會,使得校園更加安全,並為其他高校提供可複製的樣本,為動物保護立法提供實證經驗。
請各位領導慎重考慮,準許狗狗在絕育、防疫後的開展領養工作的過程中在校園裡相對安全的區域內活動。
2018年3月15日
對這份請求,校長表示交給職能部門處理,書記表示要與行政方商量。此後,師生們與保衛處、後勤、團委等職能部門溝通,但一直不能達成一致。
8月份,師生們給校長寫了一封《建立校園內流浪動物管理機制的請求書》,內容如下:
尊敬的校長:
您好!
向您匯報如下內容:
一、半年來校園內流浪貓狗救助的基本情況
本校校園內流浪貓的救助是依據市政府的一份文件。政府文件要求「引入社區參與機制,全民共管」(文件附後)。國內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很多高校都實施了流浪貓的TNR(捕捉、絕育、釋放,Trap Neuter Return)項目。
本校校園流浪狗在上學期開學時有21隻,其中16隻是出生不久的三窩小奶狗,除去被城管抓走處死的7條小奶狗,其他的狗在同學們的救助下全部進行了絕育和免疫,目前只有兩隻沒有被領養走,栓在柱子上等待領養。自校內原生的流浪狗被抓走、領養走和拴住之後,儘管保衛處不斷驅逐,仍不斷有新的陌生的流浪狗進入校內,而同學們因為不熟而無法管理。特別是6月份畢業季,學生將狗和貓遺棄在校內,目前學生救助的幾隻被遺棄的狗已有一隻被領養。
二、半年來與校方的溝通情況
這半年來動物保護協會的同學們一直與校領導、宣傳部、保衛處、後勤、團委等部門進行溝通,希望能夠尋找到一個妥善的方法共同提升校園的安全性並照顧到對學生的人文教育,但未能達成共識。
三、校園內流浪動物救助的好處
1. 防止來歷不明的陌生流浪貓狗進入校園。大家都知道,流浪狗進出校園是誰也控制不了的,城管也很難抓住,故而投訴和抓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安全問題。一個常識是,一味捕捉和撲殺原生貓狗,地區一旦空出地盤,便會有更多無法掌握病情的流浪動物進入,居民安全相對沒有保障。故而,國際通行做法是捕捉、絕育、防疫、放歸(TNVR)。通過TNVR中捕捉、進行絕育手術、注射狂犬病疫苗後再原地放回,憑著動物天生的地域性,形成看不見的防護網。上海交通大學採取的就是這種管理方式。
2. 防止學生在校養寵,避免出現遺棄、虐待動物的現象。動物保護協會的同學們將協助校方管理宿舍裡飼養動物的行為,從而切實保證學生手冊的遵守。
3. 提升校園安全。得到控制的流浪狗不僅對師生沒有危險,而且通過與動物接觸,能夠緩解一部分同學的焦慮和抑鬱情緒,提升心理健康度。流浪貓的救助在控制流浪貓數量的同時,像因打架和求偶引起的哭號,以及公貓為標記地盤而噴灑尿液等問題行為,也會大大地減少。貓較無四處遷徏的習慣,因此也較不易被人察覺,它們能夠對其活動範圍內的鼠害加以控制,對校園來說其實是看不見的守護者。
4. 提升學校的社會形象。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均與學生動物保護組織配合進行流浪貓或流浪狗的救助活動。學校能成為本市第一家由校方主導實施校內流浪動物救助項目的高校,引領高校文明之風,提升學校形象。
四、校方和學生組織合作共治校園內流浪動物問題的建議
目前國內高校對流浪狗的救助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天津師範大學的模式,由學校保護處單獨進行;一種是上海交通大學的模式,由保衛處和學生動物保護協會合作進行。建議校方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借鑑上海交通大學的模式,建立起科學的校園流浪動物管理機制。具體建議如下:
由校方設置救助點,保衛處或物業負責誘捕流浪狗和流浪貓、送醫院絕育、術後護理、放歸、投食。協會配合申請免費絕育名額、聯繫絕育醫院、聯繫領養人、並配合監管校內學生的養寵行為,杜絕學生養寵,杜絕遺棄和虐待動物現象。
請您考慮安排保護處、後勤和學生動物保護協會三方協商,尋找一個妥當的方案。謝謝!
2018年8月25日
校長對師生關心校園內流浪動物的有效管理表示感謝。9月份開學,校長與各職能部門溝通,提出改變以往的管理方式,但黨委書記認為沒有必要建立校園流浪動物管理機制。師生們給書記寫了一封郵件,將寫給校長的內容重新發給書記。在沒有收到回復後,申請人又寫了第二封郵件,補充了本市流浪動物救助的政策與其他情況,內容如下:
尊敬的書記:
您好!
您校務繁忙,可能一時還沒顧及到校園流浪動物管理這塊。天冷了,冬天是流浪動物最難過的季節,筆者冒昧再請您了解一下相關信息。因為團委那邊一直沒有批准小動物保護協會的成立,學生們不能正常開展動物保護的宣傳活動,流浪貓的TNR項目活動也困難重重。筆者自己的動物保護立法研究和推動工作,以及組織的相關學術會議也不能順利開展。
就校園流浪動物的科學管理問題,筆者修改了之前建議的內容,也增加了一些近期某醫院、某中學和一些社區流浪貓管理的最新消息,附在郵件的後面。
懇請您百忙之中全面了解相關問題,期待您的回覆!
2018年10月5日
幾天後,書記傳達了四點指示:1)學校將依法依規處理校園裡的流浪動物;2)學生的任務是學習,教師的任務是教學和科研,不是救助動物;3)校領導們事務繁忙,不要為貓狗這種小事來打擾;4)不反對學生獻愛心,但不能在校園內救助動物。
此後,書記和主管領導拒絕了參與動物保護的師生們的面談請求,各職能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開展校園內飼養寵物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將師生設置的臨時救助點拆除,清理正在絕育後護理和等待領養的的動物。
師生們認為,書記的指示都有可商榷之處:
1. 學校將依法依規處理校園裡的流浪動物
學校聲稱校園是公共場所,依照市養犬規定,不能在校園裡飼養寵物,應當由城管來處理校園流浪狗。
但根據市養犬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犬類主管部門暫扣犬只,對養犬人處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沒收犬只,吊銷《養犬許可證》:(一)攜犬進入公共場所或者乘坐公共運輸工具的……」該條禁止的是養犬人將自己的犬只帶入公共場所,但校園內流動動物是被遺棄在校,不能將校內救助活動等同於在校內飼養寵物。
2. 學生的任務是學習,教師的任務是教學和科研,不是救助動物
高校的任務不僅是教書,還有育人。《高等教育法》立法宗旨之一是「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第四條要求「使受教育者成為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第五條認為「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感也是高校的任務,學生們從小被教育要「愛護動物」,到了大學,卻不能成立宣傳動物保護理念的協會,且被禁止從事救助動物的公益活動。
3. 校領導們事務繁忙,不要為貓狗這種小事來打擾
校園流浪動物的管理並非「小事」,涉及校園安全和人文教育兩件「大事」。校園流浪動物的產生是因為校方未能有效查處學生在校養寵行為,導致隨意養寵、隨意遺棄。小動物保護協會的工作其實還包括協助學校監督校內養寵行為,幫助學校科學管理流浪動物,以減少遺棄和虐待動物現象,使校園真正安全起來。
4. 不反對學生獻愛心,但不能在校園內救助動物
國人推崇「知行合一」,學校一方面支持學生獻愛心,另一方面卻要求學生對校園流浪動物被驅逐捕殺的現象無動於衷,陷入矛盾之中。
流浪動物是因為人而產生的社會問題,也應由人來妥善解決。關於流浪動物救助,既有相關法規政策,也有其他高校的經驗,師生們向校方解釋過數次「救助不是飼養」,但校方依然粗暴處理,令人難以理解。根據《教師法》,教師有權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根據《憲法》和《高等教育法》,學生可以在校內組織學生團體。但在該大學,這些權利都未得到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