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大家關注流浪動物。」一間人來人往的咖啡廳一樓,有兩張並列的桌子,上面擺放著直播架、攝像頭、補光燈和三臺手機,兩個頭上戴著「領養代替買賣」標語的年輕女孩,一邊撫摸著桌上坐著的一隻小狗,一邊向屏幕前的觀眾介紹小狗的情況。直播間裡「好可愛」、「想領養」的留言越來越多,一小時的直播,點讚量達到了2萬多。
這間咖啡廳是石家莊領養日首次線下活動的舉辦地點,五年過去,原來作為志願者的咖啡廳老闆已經換了人,但是咖啡廳依舊向這些漂泊無依的小傢伙們敞開大門。在志願者和救助人們的努力下,已經有2000多隻流浪貓狗通過石家莊領養日平臺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家。
「大家可能認為救助流浪動物很有愛心、很偉大,但其實從我個人來講,它們給予我的更多。與流浪動物相處的這個過程,是用多麼豐富的語言都描述不了的。」石家莊領養日創始人劉嶽說,看到一個生命因為自己得到了幫助,發生了改變,這是做其他任何事情都取代不了的一種喜悅。
石家莊領養日線上直播活動 武晉妤/攝
嚴格的領養流程
第一次線上直播,屋子裡十幾位志願者異常忙碌。從把貓狗送到直播臺上,到在鏡頭後面用玩具、狗糧想方設法地吸引它們的視線,志願者們使出了渾身解數。
兩位主播也是資深的志願者,她們在直播前做足了功課,無論性格活潑還是安靜,每一隻小狗的故事都被講述得繪聲繪色。
「萌萌今年7歲了,已經是很穩重的年紀了,它特別乖。」主播一邊安撫著在鏡頭前有些緊張的小狗,一邊介紹著。萌萌是救助人在石家莊一座拆遷的村莊中找到的,因為性格非常溫順,救助人直接將它從廢墟中抱了出來,並未像對待一些有攻擊性的流浪動物那樣用抓捕的方式。
在後續的檢查中,萌萌還被查出有幾顆腫瘤,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已經恢復了健康。「萌萌現在是一個非常健康、親近人、穩重的小朋友哦,想要領養的朋友可以留言聯繫我們的志願者。」
在直播的同時,小狗的年齡、性別、絕育和免疫情況等信息都清楚地展示在畫面中。同時,志願者們對領養要求也是再三強調。這些條件包括:在石家莊工作生活;有獨立的經濟能力和穩定的工作;要取得家人的同意,不因為搬家、懷孕等原因遺棄;餵養狗糧;辦狗證;使用牽引繩防止二次走丟;定期的驅蟲、打疫苗等。
石家莊領養日平臺規定的領養流程需要2周到一個月的時間。每位領養人都要填寫申請表,由救助人進行審核,經過一周的試領養之後,經雙方同意,籤訂正式的領養協議。在領養之後,救助人和志願者會定期進行回訪。
石家莊領養日創始人劉嶽 武晉妤/攝
「我們制定了嚴格的領養條件和流程,是為了保證不會發生二次遺棄,避免讓流浪動物再受到傷害。」劉嶽說,希望所有的領養人都能夠對寵物終身負責。
領養是件非常難的事
據劉嶽介紹,石家莊領養日的創辦目的是「宣傳公益理念,幫助流浪動物找家」,志願者主要負責領養信息的發布,在救助人與領養人之間建立有效的溝通平臺。
石家莊領養日的活動,從不缺少觀眾。2019年11月,第34屆「石家莊寵物領養日」活動現場共有27隻流浪動物,最終吸引86名市民填寫了領養意向。
目前,石家莊領養日的線下領養活動「走」遍了各大商場,線上活動也在頭部短視頻平臺進行。但作為公益組織,平臺並無收容中心,且堅持志願者零薪酬。
「自帶流量」,讓石家莊領養日在受到關注的同時,也頗受爭議。
以平臺運營為主,不設收容中心進行流浪動物大規模救助,讓有些人並不認同石家莊領養日的「公益」屬性。
「流浪動物領養其實是件非常難的事情。如果一個公益組織要管理所有的事情,那最後就會被拖垮。」劉嶽表示,組織活動本身就很花費時間和精力,對於救助工作,他們更多的是希望能夠引導宣傳正確的救助行為。
石家莊領養日線上直播活動 武晉妤/攝
據了解,流浪動物的救助知識,平臺在開展志願者培訓時都會涉及。救助人也可以在石家莊領養日公眾號平臺上查到詳細的資料,或聯繫平臺的志願者諮詢。
劉嶽說,採用商業化的模式進行宣傳,是希望讓流浪動物更有尊嚴地進入家庭。「我們得到了更好的平臺,流浪動物才會有更好的平臺。」
「儘管流浪動物是很可憐,但我們不希望刻意去『賣慘』,不希望領養人是因為同情而領養,在我們看來,這個領養協議裡包含著更深的責任與愛。」
10年,20多隻流浪貓
據了解,「領養日」是全國性質的公益組織,每年都會舉行「中國同日領養日」活動,2019年,參與活動的城市達到51個。
北京領養日的負責人也是劉嶽在參與救助流浪動物活動時認識的朋友。2012年初引發熱議的「志願者重慶高速路攔車救狗」事件中,被救下的近1200隻狗由志願者輪流照顧。劉嶽也是其中之一。「當時正好是春節期間,人手不夠了,我收到求助信息,就過去幫忙。」
事實上,劉嶽很早就開始參與流浪動物的救助活動。十年前,流浪動物的領養信息還是在博客的「圈子」中分享傳播,劉嶽領養的第一隻流浪貓也是通過博客的渠道。「當時沒有想領養,只是看到有位救助人求助說家裡養了很多狗,貓沒有地方養,於是就想幫忙養一段時間。」
那是一隻缺少了一個腳掌的貓,剛來到劉嶽家的時候,它每天都躲在角落裡不出來,在家裡存在感為零。這段距離感維持了兩個多月,直到某一天,它突然出現在了劉嶽身邊。
「當時就覺得很開心,後來慢慢培養出感情了,就留下了。」到現在為止,劉嶽一共收養了二十多隻貓,她專門租了一間一百多平的房子,僱了人來照顧它們。劉嶽的母親原本是有潔癖的人,後來在女兒的「安利」下,也收養了兩隻貓。
救助雖然可以幫忙一些流浪動物,但是救助者卻需要承擔很大的壓力。以至於後來,劉嶽說自己「拒絕」看微博和朋友圈,就是怕別人發流浪動物信息給她,而她也很難放棄不管。
在圈子裡朋友們的支持下,劉嶽萌生了成立一個領養平臺的想法。最終,這個想法在2014年12月得以實現。
石家莊是最早的城市之一
「石家莊領養日的成立時間在全國來說算是很早的,當時只有北京、青島等幾個城市設有這個組織。」據劉嶽介紹,目前河北省內成立「領養日」組織的城市除了石家莊,還有保定和唐山。在保定領養日成立時,劉嶽還專門去做過培訓。
據劉嶽回憶,石家莊領養日第一次線下領養活動就吸引了很多人參與。2017年開始,就獲得了在各大商場舉辦領養活動的機會。每次組織活動前,臨時志願者的報名熱度也很高,七八十個志願者名額,錄取比例大概在5:1。
「我們的核心志願者團隊目前大概有30人左右,微信公眾號、微博都有人負責輪班,還包括培訓和專門的救助小隊。」五年來,劉嶽帶領著團隊舉辦領養活動,為流浪動物救助小院眾籌狗糧,攜手醫院為救助人提供免費或優惠的絕育名額,舉辦公益夏令營,到學校進行講演……
石家莊領養日線上直播活動 武晉妤/攝
石家莊領養日的志願者們來自各行各業,很多都是利用工作的空閒時間來參與公益,而且能夠發揮「職業優勢」,在活動中各盡所能。
本次的線上直播活動,主要設備搭建就是由一位從事直播行業相關工作的志願者負責的。此外,與合作企業的溝通,與領養人的對接,照顧領養的貓狗等工作都有專門的志願者負責,運營組織有條不紊,非常熟練,是長期磨合才能做到的。
劉嶽說,現在團隊裡成員大部分都是「90後」,有熱情,也有活力。他們在工作之餘,都希望能為流浪動物保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解決流浪動物問題,根源在「人」
根據相關報導,中國目前有4000萬隻流浪狗。寵物數量與日俱增的同時,是日益嚴重的流浪動物問題。
流浪動物問題的解決需要「開源節流」,根源還是在「人」。
「動物並沒有選擇的權利,購買、遺棄,都是人類的決定。」劉嶽說,石家莊領養日成立的初衷就是宣傳理念,呼籲社會關愛流浪動物,讓大家「用領養代替購買」。
事實上,很多好心人的餵養舉動,也會加快流浪動物的繁殖速度,加重流浪動物問題。劉嶽介紹稱,目前世界上唯一經過證實, 能有效控制流浪動物的最好方法,是「TNR」——即誘捕(Trap)、絕育(Neuter)、放歸(Release)。
石家莊領養日也成立了一支TNR小隊,幫助有意願進行TNR卻缺乏抓捕技巧的救助人進行抓捕行動。同時,石家莊領養日已經與一些小區物業進行了合作,尋找社區流浪動物的科學解決辦法,減少無序繁殖,讓流浪動物能夠與人類和平共存。
石家莊領養日誌願者在照顧流浪貓 武晉妤/攝
此外,寵物行業缺乏管理規範,也是流浪動物誕生的原因之一。
「這個行業並不需要什麼職業門檻,而且利潤很高,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去賣貓狗,尤其是現在的寵物黑色產業鏈。」劉嶽表示,這種隨意的買賣行為,都會成為流浪動物問題的隱患。「希望能夠有更加嚴格、規範的政策,來管理寵物行業的發展。」
隨著石家莊領養日城市影響力的日漸增加,劉嶽也看到,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了流浪動物領養的常識。有時,一隻流浪動物會有很多人爭著想要領養。
「我們會把這個平臺一直做下去。當然,如果有一天,這個平臺不被需要了,那就說明流浪動物的生存環境非常好了。」劉嶽說,這正是所有志願者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