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大麗花案是1947年發生於美國的一起謀殺案,至今未被偵破。由於屍體面貌極為恐怖,兇手對警方的種種挑釁,以及媒體的狂歡式報導,這起案件成為美國歷史上著名的懸案之一。
我在整理本案時,讀到了太多互相矛盾的信息。這也不奇怪,一是案發時間較早,二是本案比較知名,失實的報導加上無聊者造謠生事,導致信息汙染嚴重。
我結合書籍、報導、紀錄片、博客、論壇等資料,通過交叉印證,整理出一個我認為比較接近真相的案情介紹。
路邊驚現裸屍1947年1月15日早上,洛杉磯當地一位名叫貝蒂的家庭主婦帶著她3歲的女兒經過裡莫特公園。那一帶是從1920年代開始發展的居民區,主要居民是西班牙裔,在案發當年並沒有得到完全開發,只有零星的住宅。
她們經過路邊一個荒草叢生的空地時,看見前方出現了奇怪的一幕。在被清晨露水打溼的草地上,在緊挨馬路的地方,躺著一個蒼白的破碎人體。貝蒂的第一個念頭是:哪家時裝店把損壞的人體模特丟在了這裡?
可當她們越來越接近時,才發覺不對勁,不,這不是人體模特,而是一個真的人!
貝蒂急忙捂住女兒的眼睛,帶她逃到最近的一個民居,撥打了報警電話。
屍體被攔腰截斷、兩側嘴角被刀割開,傷口一直延伸接近兩個耳朵,形成一個「小丑式笑容」。乳房和大腿上有許多刀傷,兩條腿叉得很開,幾乎呈120度角。屍體的姿勢容易讓人聯想到多年後出現的那些充氣玩偶。
顯然兇手故意把屍體擺出這種姿態,透露出他/她對屍體的褻瀆和對公眾的挑戰。這種狂妄和變態,比起謀殺本身更令人震驚。
這個被攔腰截斷的女孩,是美國犯罪史上最著名的受害人之一:黑色大麗花。
伊莉莎白·肖特(Elizabeth Short)黑色大麗花是誰?黑色大麗花本名伊莉莎白·肖特(Elizabeth Short),1924年7月29日出生于波士頓郊區的小城梅德福市,遇害時年僅22歲。
伊莉莎白的家庭屬於1920年代典型的中產家庭。父親克裡奧(Cleo)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建造迷你高爾夫球場;母親菲比(Phoebe)是勤勞的家庭主婦,她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條,對孩子管教嚴厲。克裡奧和菲比生了5個女兒,伊莉莎白排行第三。
到了1929年,美國陡然進入大蕭條時期(1929—1939年)。因為遭到經濟危機的重擊,克裡奧不僅丟了工作,積蓄也被暴跌的股市吞噬,全家破產。
第二年,在伊莉莎白6歲時,克裡奧有天駕車外出,再也沒有回來。
警方在一座橋上找到了他的空車,判斷他已跳入寬闊、湍急的查爾斯河自殺。
克裡奧沒有留下任何財產。伊莉莎白的母親菲比在傷心之餘,不得不負擔起獨自撫養5個女兒的重任。她帶女兒們搬入一個小公寓,找了一個記帳員的工作,一邊工作一邊獨自照顧5個孩子。
生活自然艱難,但菲比沒有放鬆對5個孩子的教育。在鄰居的評價中,五姐妹待人友好、獨立、懂禮貌,且舉止得體。
伊莉莎白和其他姐妹不同,她從小患有支氣管炎和哮喘。在她15歲那年,她接受了一次肺部手術。由于波士頓的冬季非常寒冷,不利於她的疾病恢復,醫生建議她在冬季搬到一個溫暖的地方去住。
菲比聽從醫生的勸告,冬季時把女兒送到了佛羅裡達和親戚們一起生活。
1940年,正在讀高二的伊莉莎白從高中輟學了。
在接下來的2年中,伊莉莎白在夏天時和母親、姐妹住在梅德福市,冬天則住在佛羅裡達。佛羅裡達以熱情開放聞名,她在青春期的這段自由自在的經歷,也對她的性格產生了影響。
1942年,菲比突然收到了「死去」丈夫的來信。
原來,克裡奧當年是為了逃避經濟困境而偽裝自殺,他其實是跑去加州開始了新生活。
當菲比獨自操勞12年,把孩子撫養成人後,這個不負責任的男人卻突然出現了,他提出想要回歸家庭。憤怒的菲比拒絕了他的要求。
或許因為自己生活的城市比較溫暖、適合養病吧,克裡奧給伊莉莎白寄了些錢,邀請她去加州和他一起生活。這封信成為伊莉莎白人生的轉折點。
1943年初,17歲的伊莉莎白前往加州瓦列霍市投奔自6歲起就未曾謀面的父親。
但很短時間後,父女兩人就鬧翻了。一種說法是:伊莉莎白對父親過去拋家棄女的行為心懷芥蒂,平日裡也不夠尊重他。而克裡奧思想保守,反感女兒一到這裡就引來許多男孩的追求,命令她只能待在家裡做家務、不準出門。在佛羅裡達生活過、追求自由的伊莉莎白,顯然是無法忍受這種生活的。在一次爭執後,伊莉莎白搭了朋友的車離開了父親的住處,前往聖芭芭拉附近的庫克營地(Camp Cooke)。她在營地的一家零售商店找到了一份收銀員的工作。
她的美貌讓她在基地頗受歡迎,士兵們管她叫「軍營甜心」。當時這個裝甲訓練基地尚未完工,宿舍區正在建造,伊莉莎白只能到處寄宿。當時有個士兵邀請伊莉莎白和他暫時合住一套公寓,像許多涉世未深的漂亮女孩那樣,伊莉莎白對於他人的善意和幫助習以為常,未加提防就搬了進去。可某個晚上,心懷不軌的士兵想和她有親密關係,遭到她的反抗後,士兵打腫了伊莉莎白的一隻眼睛。伊莉莎白向營地報告了此事,並和一個女性軍官搬到了一個宿舍。在那期間,她向那個女性軍官吐露了自己少時的理想:前往好萊塢,當一個明星。那個女性軍官覺得她太天真了,警告她或許並不適合好萊塢那種勾心鬥角的地方。
由於營地對平民員工的裁員,伊莉莎白不得不於1943年8月25日離開營地,住進了附近的一個農場。
1943年9月的一個晚上,當她和一群朋友坐在餐廳裡吃飯時,突然遇到警方核查飲酒年齡。
加州和美國其他許多州一樣,合法飲酒年齡為21周歲,而當時的伊莉莎白還未滿19歲。一些認識伊莉莎白的人說,伊莉莎白本人從不喝酒,她被捕是因為同桌的其他人都在飲酒。
1943年的這次被捕和此前她在空軍基地工作的經歷,使她在政府系統中留下了自己的指紋和照片。4年後,警方採用最新的傳真技術比對指紋,只用了不到1個小時就確認了死者的身份。
1943年,伊莉莎白因參與飲酒被捕,在政府系統中留下的照片當地青少年法庭撤銷了起訴,但希望伊莉莎白的父親能作為監護人帶走伊莉莎白,卻被克裡奧拒絕。
幸好當時有一個女警收留了伊莉莎白,她後來向法庭申請,給伊莉莎白買了一張車票,送她回到母親和姐妹們所在的梅德福市。
可伊莉莎白那時已不願意留在寒冷且無趣的小地方。她到梅德福不久,又立刻啟程去了邁阿密的海灘。伊莉莎白到底是個什麼性格的女孩?恐怕已無人能說清楚。昔日的朋友和鄰居說她「合群、開朗、友好」。她的前上司評價她「有些害羞」,而因飲酒問題逮捕她的女警官則稱她「愛乾淨、整潔」,她後來的室友說她「說話溫柔,有禮貌,不抽菸,不喝酒,不說髒話」。1943年,伊莉莎白剛剛成年,她的長相比實際年齡看起來成熟許多。她身高1.68米,約100斤,有一雙藍綠色的眼睛,一頭接近黑色的鬈髮,和幾乎沒有瑕疵的「如白瓷一般」的白皙皮膚。據她的朋友回憶,伊莉莎白走在梅德福市的街頭,汽車和卡車司機驚訝於她的美貌,差點引起交通堵塞。但伊莉莎白的心智恐怕並不像她的外表那般成熟。當她迫不及待去看外面更多的風景時,她的命運也面臨著更多未知的挑戰。
每個人探索世界的結局不盡相同,而伊莉莎白的結局,將如同地獄一般恐怖。
兩段感情前面說到,1943年9月,伊莉莎白因為飲酒問題被趕回了波士頓,但她在那個冷清的小城市裡待不住,馬上又去了邁阿密。而這時的她,在加州的大半年裡經歷了那麼多事,心境恐怕也和一年前不一樣了。
她在餐館、珠寶店之類的地方斷斷續續地打工,期間也去過亞特蘭大、回過老家,但冬天必然又前往佛羅裡達。
據說她在那期間曾收到一封發件人不明的電報,上面寫了一句奇奇怪怪的話:「A promise is a promise to a person of the world.」 這話可以有各種解釋,我就不翻譯了,任憑大家理解。
1944年9月,她遇見了一個帥氣的空軍軍官付克林(Fickling),兩人陷入了熱戀。據付克林在1996年接受採訪時稱,兩人是在邁阿密時認識的,而非此前報導的加州,只是兩人後來在加州同居過。
因為當時正處於二戰期間(1939—1945年),付克林要前往歐洲執行任務,所以兩人分手。
值得提一下,在二戰期間,人們的常規生活被打亂,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所以民風不像大蕭條時期那麼保守,而是更為放縱逍遙,活在當下。男女之間很容易墜入情網,又會很快分手。
雖然付克林走了,但青春貌美的伊莉莎白從不缺追求者。
1945年新年過後,伊莉莎白在邁阿密又認識了美國空軍少校戈登(Gordon),這是她離穩定的生活最近的一次。
戈登少校長相英俊,對伊莉莎白的感情很認真。這段真摯的感情發展很快,兩人都很用心,希望能有一個未來。
伊莉莎白與戈登少校的唯一合影可惜他們認識不久後,戈登少校又被派去亞洲執行任務。兩人只能依依惜別。
戈登希望伊莉莎白不要繼續在外漂泊,而是回到家鄉等他。於是在他離開後不久,伊莉莎白於1945年1月回到波士頓。她一邊在家鄉的餐館打工,一邊和戈登保持書信往來,並對未來充滿期待。
戈登在印度發生了一次墜機事故。他在印度養傷期間,寫信向伊莉莎白求婚,伊莉莎白立刻答應了。她滿懷憧憬,等待戈登回國後和自己完婚。
如果這門婚事能夠兌現,伊莉莎白便不會有後來動蕩無依、窮困潦倒的生活,也很可能不會遇見兇手。
可惜,命運和伊莉莎白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
1945年8月10日,就在日本投降的前一周,戈登少校駕駛的飛機再次發生墜機事故。他在這次事故中喪生。
由於未正式註冊結婚,伊莉莎白自然也領不到豐厚的遺孀撫恤金。
戈登少校之死對伊莉莎白的打擊很大,她有很長一段時間都穿黑衣為他服喪。
她還對一些人聲稱戈登是她的丈夫,她曾為他懷過孕。
這是個謊言,後來的屍檢報告認為她從未懷孕。她這麼說也許是想博取同情,討一些經濟資助。
在戈登去世後,伊莉莎白失去了一個可能的「家」,生活又失去了目標。
她在1945年8月以後做了什麼?目前沒有看到統一的說法。
1945年12月至1946年1月,她照例前往佛羅裡達避寒。她曾登記入住佛羅裡達的一家小旅館,她沒有工作,她母親給她寄過支票。
後來她回到過波士頓。等到了1946年6月1日,她帶上行李出發了。她先去了印第安納波利斯,隨後又去了芝加哥。
此後,她就去加州投奔當時駐紮在洛杉磯長灘基地的付克林。伊莉莎白曾一度對別人說,他倆會結婚。可沒過多久,兩人還是分開了,伊莉莎白登上了去好萊塢的大巴。
在遇害前幾天,她還寫了一些從未寄出的信,懷念自己和付克林的感情。
信中寫道:「如果我倆現在還互相屬於對方該有多棒啊,我從不後悔到西部來見你。你沒有把我擁在懷中,再不鬆手。但是,共度的那段時光都很美好。」
雖然普遍認為伊莉莎白是在1946年夏天前往加州的,但近年來,媒體公布了一段攝於1945年8月15日的「二戰對日作戰勝利紀念日」影像。
凱旋歸國的美國大兵們在洛杉磯的好萊塢大道上和慶祝的人群擁抱、親吻。一輛敞篷車上坐了6個女孩。
出於偶然,人們發現其中一個女孩無論髮型還是容貌,都像極了伊莉莎白。我看了視頻,也認為非常像她。
如果這段視頻中的女子真的是她,那說明1945年8月時,她人在洛杉磯。這段影像中,她看起來和周圍的人群一樣歡樂。而幾天以後,她將得到戈登少校去世的電報。
其實我認為,視頻中的人如果是她,和她1946年夏天到加州也不完全矛盾。或許她在1945年8月曾在加州短暫停留,而1946年才再次來到加州呢?
自從離開付克林後,伊莉莎白身無分文,經常靠朋友和熟人接濟才能吃上飯。她和其他女孩住在不同的公寓裡,但常常因為沒錢付房租而被趕走。
與富商的糾葛伊莉莎白認識了擁有知名劇院和夜店的好萊塢大腕馬克·漢森(Mark Hansen),並於1946年10月1日搬進了他家。在伊莉莎白死後,漢森一度成為頭號嫌疑人。
漢森比伊莉莎白年長34歲,老婆和孩子住在他的另一幢豪宅裡。
漢森十分好色,經常招待其他落魄的女模特、女演員暫時住在市中心的這棟房子裡。當伊莉莎白入住時,漢森的這棟房子裡還住了一位24歲的女演員兼模特安。安和漢森同為丹麥裔。
報導普遍認為安是漢森的女朋友。但安自己卻不這麼認為,她說自己的男友是利奧(Leo),因為利奧和漢森相識,所以漢森從沒打過自己的主意。她還說漢森幾乎想要睡每個他收留的房客,一旦不能得逞,就把她們趕走。
漢森和伊莉莎白也發展出了曖昧關係。
根據伊莉莎白對安所言,漢森幾次想和伊莉莎白發生關係,都被伊莉莎白以自己是「處女」的藉口拒絕了。
由於對這個藉口無可奈何,漢森也就不管她了,讓她繼續住家裡,但禁止她在外面認識的那些男性上門找她。
安認為漢森對伊莉莎白很迷戀,甚至有人發現他曾叫人定做過2套禮服,都是伊莉莎白的尺碼,只是從未交給過她。
但漢森對警方否認這點。他說自己只是把房間租給不同的人住罷了,他只挑品行端正的房客,他也從不和那些房客約會。
伊莉莎白一直住到了11月13日。期間她和漢森有種種不愉快,比如她曾給漢森打掃洗手間,扔掉了很多他的物品,遭到了他的怒斥。比如她曾給駐紮在德克薩斯的付克林煲電話粥,卻沒告訴漢森,直到他收到了一張巨貴的電話帳單。後來伊莉莎白把電話費還給了漢森。
11月搬走是因為漢森當晚帶了另一個女孩回家,那個女孩和伊莉莎白發生了爭吵,互相叫對方滾出去,甚至大打出手。漢森出面幹預此事,讓伊莉莎白第二天搬走。
安很同情伊莉莎白的遭遇,給她找了一個公寓,並替她支付了第一周的租金。後來伊莉莎白又去一個私人家庭中合住了一陣子,直到前往聖地牙哥。
野心與運氣二戰後是好萊塢電影業的黃金時期,全國各地的漂亮女孩擁到洛杉磯,投身這個產業,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擁有名氣和財富。
伊莉莎白也希望自己能在電影中出演一個角色,成為電影明星。
伊莉莎白到底漂不漂亮?
我相信她的容貌在普通人中間,在她成長的小城市,一定會收穫很高的回頭率。那些在她成長過程中認識她的人,不少都說她是自己生活中見過的最漂亮的人。她的高中簽名冊上,許多高中同學稱她為「某某中學的黛安娜·德賓(當時當紅的好萊塢女星)」。
但在好萊塢,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女孩都來逐夢,美人云集,像伊莉莎白這樣顏值水平的女孩比比皆是。她們今天贏得了一場選美比賽,第二天就會被人遺忘。
見慣女明星的漢森,覺得伊莉莎白只是「長得一般般」,「如果不是她那排爛牙,她可能還更好看一點(伊莉莎白的下排牙齒發黑腐爛)。」
儘管伊莉莎白聲稱自己是演員,但媒體努力挖掘,也沒發現伊莉莎白曾出演過任何小角色,哪怕跑跑龍套。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在洛杉磯的那段時間,她在餐廳打過工。維基百科給她的職業是:服務員。
她當時幾乎破產,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借錢度日,到處蹭住。為了蹭吃一頓豐盛的晚餐,她時常流連於酒吧、夜店,和不同的男性約會。
她對自己的母親隱瞞了這一切。她在信中撒謊,聲稱自己在聖地牙哥的一家海軍醫院當護士,生活穩定。
可事實是,她幾乎沒有正經找過工作。
她為什麼不告訴母親和姐妹她的經濟狀況?我猜,她想留在好萊塢,繼續追逐自己的明星夢。她擔心嚴厲的母親知道自己的窘境後,會禁止她繼續在外流浪,命令她回到家鄉。
而我個人感覺,伊莉莎白屬於這類人,他們總是仰望頭頂的煙花,而無法腳踏實地地生活。她從小聽慣了人們對她美貌的誇獎,並相信自己有演藝天賦,就該成為大明星,在大屏幕上綻放自我。那種「本應該」的信念,導致她內心浮躁,無法再安下心來顧及現實生活,更無法專心從事服務員之類卑微的工作。
伊莉莎白不明白的是,美貌只是在好萊塢求生的最基本條件,卻不是充分條件。哪怕當時的當紅女星,如瑪麗蓮·夢露之類,也並不是完全憑美貌脫穎而出的。
對於好萊塢女星來說,比起臉蛋,更重要的或許還有手段、情商、人格魅力、演技、資源、關係以及運氣……而這些,恐怕她都沒有。
謀殺發生前夕伊莉莎白在後來與人合租的公寓裡住不慣,曾試圖搬回漢森和安所住的房子,但漢森卻不答應。
她在走前對漢森和安說,她會去加州北部的奧克蘭找她姐姐,希望自己下次回洛杉磯時,漢森能改變主意,讓她住回來。
1946年12月8日,伊莉莎白並沒往北走,而是前往加州南部的聖地牙哥。
她為什麼突然去聖地牙哥?可能和以往的隨遇而安一樣,她去聖地牙哥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只是剛好有人讓她搭車而已。
也可能正如她對自己之前合住的老朋友所說,12月的洛杉磯越來越冷了,她要去聖地牙哥是因為那裡更暖和,這對她的哮喘有好處。
漢森和安對警察說,伊莉莎白在離開前曾一個勁兒地哭,說她很害怕。她到底害怕什麼?沒人說得清楚。是害怕自己的疾病在冬天來臨時又會發作嗎?是受到了他人的恐嚇嗎?可如果受到了恐嚇,為何不報警,不向安和漢森求助?
伊莉莎白到了聖地牙哥後身無分文,晚上就睡在劇場的椅子上過夜,被當時在劇場小賣部當營業員的桃樂絲(Dorothy)發現了。
伊莉莎白告訴桃樂絲,由於洛杉磯正在進行演員罷工,自己一時難以找到演出工作,所以來了聖地牙哥。
桃樂絲看她可憐,便讓她去自己家的沙發上睡幾天(桃樂絲的家裡還有哥哥和母親),作為找到工作前的過渡。可沒想到,伊莉莎白住下來後就不再提搬走的事。
據桃樂絲的家人描述,伊莉莎白當時看起來心情很消沉,只說自己來自好萊塢,做過演員和禮帽模特,其他都不願意多談。她平日裡要麼在家遊手好閒,要麼就出去約會不同的男性。
12月10日,她和一位身份不明的男性約會。當晚又和另一位身份不明的海軍軍官約會。
12月15日,桃樂絲的家人看到她在出門前細細梳妝打扮,應當又是去約會了。
12月16日,她出門時說自己要去面試一家航空公司的工作,其實是被一位紅髮男子羅伯特·曼利(Robert 「Red」 Manley)接走了。這是最後一個見到伊莉莎白的人,一度也是主要嫌疑人。
曼利比伊莉莎白大3歲,過去是軍隊中演奏薩克斯風的樂手,因為精神狀況不穩而從部隊退役,成為一位賣五金器具的銷售員。他家在加州南部,由於工作緣故,他經常開車到各地推銷商品。
當他在聖地牙哥時,他在街頭偶然見到了伊莉莎白,便被她的容貌吸引。而其實,這哥們當時已經結婚了,妻子還十分貌美(記者都認為他妻子比伊莉莎白更漂亮),剛誕下一個男嬰。但此時兩人的感情出現問題,他蠢蠢欲動,開始勾搭他人。
他承認剛開始搭訕時,伊莉莎白對他不感興趣,態度很冷淡。但當他提議開車送伊莉莎白回家時,伊莉莎白也沒拒絕。
伊莉莎白對曼利謊稱自己在聖地牙哥的航空公司工作,但有天曼利去那個辦公室找她,那裡的人都說沒有伊莉莎白這個人,他當時就懷疑她在騙自己。對於這種欺騙,曼利將這理解為一個漂亮女孩的警惕心。而我認為,失業的伊莉莎白說謊,只是出於自己的虛榮心。
12月17日到12月20日之間,兩人天天約會。
以上所說的約會都限於吃飯、喝酒、跳舞,曼利和她接過一兩次吻。
伊莉莎白說她要找新工作,曼利託朋友給伊莉莎白介紹了一個,本來定了12月21日去面試,但伊莉莎白卻爽約了。這也證明了伊莉莎白懶散、隨性、不踏實的性格。
12月22日,伊莉莎白收到前男友付克林寄來的一張100美元的支票。付克林對她也算情深義重。
12月24日,伊莉莎白約會了一個叫弗蘭克·多明格斯(Frank Dominguez)的男性,在他家過了平安夜,但並未留宿。
12月25日,伊莉莎白和桃樂絲一家人過了聖誕節。
12月26日,她又和曼利約會了一次。
12月27日,另一位身份不明的男性來接伊莉莎白,他到了之後還在門口按車喇叭,催促伊莉莎白快點出門。
12月31日,她和弗蘭克第二次約會。
過了1947年的元旦,新的一年到來了,伊莉莎白出門給自己買了些化妝品和雜誌。
1月7日,桃樂絲的母親回憶,有兩男一女突然來按門鈴找伊莉莎白,這似乎嚇壞了伊莉莎白。但後來發生了什麼,未見有詳細描述。
由於伊莉莎白在家裡不幫忙做家務,不出去找工作,不付房租,整日遊手好閒,要麼窩在家裡寫信,要麼出去和不同的人約會至深夜,桃樂絲一家人對她不再熱情,甚至有些厭煩。
或許是桃樂絲一家人態度的轉變,也或許是伊莉莎白遇到了其他麻煩,1月8日伊莉莎白終於決定回洛杉磯,桃樂絲一家人大約都在心底鬆了一口氣。她走前跟桃樂絲母親借了1美元,並把自己的黑色禮帽和紗巾作為禮物回贈給她。
曼利來桃樂絲家接伊莉莎白時,並不知道她當天要離開聖地牙哥。他十分吃驚於伊莉莎白帶了大大小小的行李。伊莉莎白告訴他,自己決定去洛杉磯和從伯克利來的姐姐會面。她希望曼利送她去洛杉磯,要不就自己坐大巴去。
曼利說他當晚有點事,要打一些電話,可以明天帶她去洛杉磯,於是帶她去汽車旅館開了一間房。曼利後來對警方聲稱,他把這次旅行看成是一次對自己的考驗:如果他在這段旅程中把持住了自己,那麼註定他要和妻子廝守。
兩人隨後出去吃晚飯、喝酒、跳舞,晚上12點,伊莉莎白猶豫過,似乎想自己坐大巴回去,但還是決定讓曼利買2個漢堡,兩人回旅館去住。
一進旅館,伊莉莎白就表現得很冷淡,懶得說話。她稱自己身體不舒服,從床上拿了條毯子,坐在暖氣邊的椅子上自顧自睡覺了。曼利看她一點興致都沒有,也就脫了衣服,獨自睡在床上。
曼利為伊莉莎白做了那麼多事,卻受到這番冷落,內心還是有些氣惱的,所以第二天對她也少了許多激情,一路上都懶得和她說話。
1月9日,曼利出去打了一些商業電話後,中午回旅館接上伊莉莎白,隨後開了幾個小時的車,把她送回洛杉磯。
當時伊莉莎白說,她要在市中心見她姐姐,並流露出她從未去過洛杉磯的樣子。她說,她倆要去伯克利待上幾天,然後坐大巴回波士頓去見其他家人。
曼利問她,兩人會在哪兒會面。還沒等她回答,他隨口問了句:比特摩爾大酒店嗎?伊莉莎白立刻接著說,對,就那兒。
比特摩爾大酒店是洛杉磯市中心一家知名的豪華大酒店。
曼利先開車帶伊莉莎白來到灰狗大巴站,存了她的大件行李,由於擔心她人生地不熟,會在那個街區遇見壞人,又帶她來到比特摩爾大酒店。
曼利停好車,還陪伊莉莎白在大堂裡等了一陣子。伊莉莎白去上廁所時,他讓前臺查了下伊莉莎白姐姐的名字,卻發現並沒有這個客人登記入住。
終於,曼利等不下去了,由於當晚他的妻子還在等他回家,他便在18:30離開了。
那天,伊莉莎白打扮優雅,穿著一件蓬鬆的白色上衣和黑色開衫,下身是一條黑裙子。腳上穿著黑色羊皮高跟鞋和尼龍長筒絲襪,外面套著一件米黃色長外套。她戴著一副白色手套,提了一個黑色塑料手提包。
提一句,那件米黃色長外套還是安借給她的。
有比特摩爾大酒店的員工聲稱,曾看見伊莉莎白用大廳裡的公用電話給人打了一些電話,其中一個電話是打給漢森的。
伊莉莎白問他,自己能否繼續住在他家。漢森回答,安回老家見父母了,只有等安在家時,伊莉莎白才能過來住幾天。
當然,電話內容是漢森後來自己對警察交代的,他似乎想再次表明自己對伊莉莎白沒興趣,與她劃清界限。
而安也確認了,自己1月10日才回洛杉磯,此前漢森不知道她何時回去。她相信,如果伊莉莎白知道自己在洛杉磯,肯定會找自己幫忙,因為自己過去就幫過她無數次忙。
根據酒店大堂工作人員的說法,伊莉莎白在大堂待了幾個小時後,獨自離開,走向灰狗大巴站的方向。
由於酒店大堂人來人往,且這是至少兩周以後的回憶,這個記憶是否準確值得懷疑。
1月9日伊莉莎白是否真的有姐妹在洛杉磯?我只看到一個信息源提及,伊莉莎白的那個已婚姐姐當時在奧克蘭市,並不在洛杉磯。
我想,伊莉莎白只是想以此為藉口,打發掉曼利。
伊莉莎白這幾年以及案發前的行蹤為何如此神秘?有幾個原因:一、 她的社會關係太龐雜,且都是萍水相逢的那種,給調查帶來很大難度。在聖地牙哥和她約會過的男性有哪些,她那本相冊上與她合影的那些男性又是誰,警方最終都沒完全調查清楚。
二、 她沒有推心置腹、並保持長期聯繫的朋友,因此沒人知道她到底經歷了什麼。
三、 她向身邊的人說過太多謊。
比如她在失蹤前給付克林寫信,說自己要和一個模特經紀人一起去芝加哥工作,仿佛自己已經是知名模特;她對一個約會對象說,她1月8日就要回波士頓;她對桃樂絲一家說,曼利是航空公司員工,而她自己也要找在航空公司的工作;她對她媽媽說,她在某醫院工作,而其實真正做這個工作的是桃樂絲的母親……
沒人完全清楚,她到底在幹什麼。唯一能肯定的是,她失蹤前一陣子都處於失業狀態。
在調查期間,有人聲稱當天晚些時候,在西塞爾酒店的走廊裡見過她。西塞爾酒店距離比特摩爾大酒店步行只需要兩分鐘(2013年藍可兒就是被發現死在這家酒店天台的水箱裡)。但警方調查後認定,這個信息並不屬實。
所以,如果非要把黑色大麗花和西塞爾酒店扯上關係,恐怕也只是:西塞爾酒店大堂裡的走廊,是伊莉莎白曾經光顧過的眾多酒廊之一罷了。
案發後,有各種各樣的陌生人聲稱在1月9日至1月15日之間在不同的娛樂場所見到過貌似伊莉莎白的女子。但因為缺乏其他在場人員證詞的印證,最後警方一個證詞都沒採信。
目前公認的版本是,自從獨自走出酒店大堂、踏進洛杉磯的夜色後,伊莉莎白的行蹤再無已知人士目睹。
身邊的人都再未聽到她的消息,直到5天後的清晨,她以令人毛骨悚然的狀態出現在馬路邊的公共草地上。
這5天中,伊莉莎白到底遭遇了什麼?
(未完待續)
本文摘選自《沒藥花園:十五個絕對真實的案件》,何襪皮 著,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9年10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