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還有這麼多別稱,20多個名字,真是漲知識了

2020-12-17 老呂說文史

端午節還有這麼多別稱,20多個名字,真是漲知識了

時光冉冉,轉眼又是一年光陰匆匆而過。二十四個節氣二十四個節,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每年端午包粽子、賽龍舟是必備的節目了,但是大家對端午節了解多少呢?知道端午節來歷嗎?知道端午節的別名又被稱為什麼嗎?

在這裡小編就給大家解個惑。端者,象徵著初始的意思,古代把每月的前五點稱之為「端」,這一天的第一個晌午,稱之為「午」,端午之名由此而來。

端午節與屈原

和端午節聯繫最深,最為中國人所熟知的就要數到屈原了。春秋戰國時期加在一起佔據了549年的歷史,在這段歷史上諸侯林立,互相攻伐。

由於大大小小的諸侯國今天崛起了,明天滅國了。因此在春秋戰國時期的人才是沒有效忠國家的觀念的,不管你是趙國人、楚國人、秦國人,有的只有學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的觀念。誰願意重用自己,那麼自己的這條命就是誰的,就為誰賣命。

而在這長達549年的歷史之中,屈原是個異數,也是唯一一個和其他人不同的人才,屈原是整個春秋戰國史上唯一具有愛國精神的人。

他本身是楚國的貴族,為了自己的國家能夠更加的強盛,屈原曾經屢次給楚王提出發展國家的建議,但是楚王卻認為屈原說的這些建議對國家沒用。結果導致了楚國最大的恥辱:鄢郢之戰,被秦國暴揍了一頓連楚王自家的祖墳都被秦國名將白起一把火給燒了個乾乾淨淨。

眼看著自己的國家被被人攻打,損失慘重,而君主又不聽自己的建議,極度悲傷和憤怒之下,屈原投汨羅江而死。楚國的百姓很尊重屈原,為了保住屈原的屍首不被汨羅江裡的魚吃掉,百姓就將用竹葉包成的粽子投入江中,希望能餵飽這些魚。

端午節與伍子胥

據說,伍子胥是吳王夫差手下的上卿,夫差不聽伍子胥的勸諫,信任奸臣伯嚭,荒淫誤國。一次夫差帶著西施正在玩樂,伍子胥又來勸諫,結果惱羞成怒的夫差逼伍子胥自盡還丟給他一把「屬鏤」劍。

伍子胥無奈之下對部下說:我死後你們把我的頭掛在城門上,讓我看著越國的大軍是怎樣將我們吳國覆滅的。夫差聽說了這件事情,立刻讓人將他的屍首扔進了太湖。而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人們為了紀念伍子胥,就包了粽子扔進太湖,以祭奠伍子胥。

端午與勾踐

據傳說,吳王闔閭打敗越國後,勾踐不得不前往吳國服侍闔閭,但是臥薪嘗膽的勾踐無時無刻不想著復國的事情。南方多水路,要想復國就需要一支強大的水軍,但是在闔閭的眼皮子底下怎麼訓練水軍呢?

為了不引起吳王闔閭的懷疑,勾踐想出了一個方法,以娛樂和嬉戲的方式訓練水軍,瞞過了闔閭。而這種娛樂和嬉戲的方法最後竟然演變為了龍舟賽。

端午節有多少個別稱

一、耳熟能詳:

粽子節:因為端午節吃粽子,對於吃貨來說這種事情肯定不會缺席,因此這個名字從誕生開始,就被人們普遍的認知。

端陽節:五月中的第一個午日,因五月也是午月,這一天是仲夏,天高氣爽,是適合出門踏青的好天氣,因此又被稱為「端陽節」。

龍舟節:相傳是由越王勾踐以嬉戲和娛樂的模式訓練軍隊,擊敗了吳國,為了慶祝越國的勝利,後來就演變成了端午這天賽龍舟。

正陽節:端午節傳入越南,按照越歷的五月初五定為越南端午節,被越南人稱為「正陽節」。

屈原日:為紀念屈原的愛國情懷,百姓在每年的端午這一天將粽子投入江中紀念屈原,同時將這一天定為「屈原日」。

二、很少聽說

解粽節:來源於民間在端午節這一天做的小遊戲,大家包的粽子解下粽葉,比較誰的粽葉比較長,誰就勝出。

夏節、五月節:五月五日這一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仲夏之日。這天之後,氣溫開始上升,因此得名。

重午節:因為端午節是五月五日,按照古人的說法,雙午為「重」,因此這一天也被稱為「重午節」。

:南方多蚊蟲,一旦開始變熱,蚊蟲很容易傳染一些疾病,古人就在這一天,將艾葉掛在門上,用來驅趕蚊蟲,祈求能夠安全的度過夏天,因為有洗禮身心的含義,故而稱之為端禮節。

五黃節:古代在端午節這一天,有食用五黃的習慣。因為五月五日過後,天氣開始悶熱,人的氣血不順,需要調整氣血,故而將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和黃酒共同服用,以健脾潤肺,通常心脈。

三、這個就考驗你的知識了

龍日節:這個與龍舟有關,龍是古代吳越部族的圖騰。在易經上,五月五日這一天是蒼龍飛天之日,表示陽氣鼎盛之意。

沐蘭節:端午這一天是疾病高發的季節,但是端午在中醫中卻是一味中藥,民間在這一天用端午沐浴,可以祛除溼熱和身體了陰邪之氣,因此稱為「沐蘭節」。

菖蒲節:菖蒲在古代被認為有鎮宅的作用,可以驅除邪氣,因此古代人在這一天掛上菖蒲,求保平安。

古時候有些地方認為五月是一個災禍頻出的月份,不吉祥,因此會把孩子送到親戚家躲避災厄,因為這種行為被稱之為「躲午」,也就誕生了「躲午節」這個名字。

地臘節:五月五日是道教中的地,這一天五帝會與南方。因此道教認為這一天最為適合祭祀祖先。

當五汛:五月五日這一天,海面會出現潮汐高漲的情況,因此這個名字是從古代沿海城市流傳出來的。

女兒節:在古代,端午這一天的時候,出嫁的女子都會回娘家,所以這一天也被稱為「女兒節」。

天醫節:端午這天,民間會在兒童的腹部或者是額頭,用硃砂和露水混合點個紅點,用以表達祈福驅邪的意思。古人則是在這一天祭奠中醫的始祖:岐伯和。

天中節:五月五日這一天,太陽達到了一年之中的最高點,因此被稱為「天中節」。

各位親愛的讀者們,你們還知道端午節的哪些別稱?不妨在下方留下你的評論讓小編長點知識。

相關焦點

  • 端午節還有一個別稱——女兒節
    端午節是我國夏季最重要的節日,在農曆五月五日,又稱「端陽節」「粽子節」「詩人節」「龍舟節」「女兒節」等等。「端午」一名,源於古代幹支紀年,是五月的第一個午日,後來人們開始使用數字計時方式,便用「重五」取代了「重午」,但是仍然保留了「端午」這一名稱。
  • 端午節罕見別稱
    端午節罕見別稱 2020-06-25 05: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端午節別稱及習俗
    端午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時間在農曆的五月初五,別稱有端陽節,解粽節,端五節,重五節,龍舟節,五月節,天中節,菖蒲節,浴蘭節,地臘節,端禮節,屈原日,燈節,女兒節,五蛋節,夏節,午日節。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下面傑哥就來和大家嘮嘮。
  • 你需要知道的端午節:別稱多達20餘個,屈原原來不姓屈
    端午節的別稱何以多達20多個?端午節是如何演變為紀念屈原的?屈原不姓屈,那姓什麼?端午節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解讀熟悉卻並不了解的端午節。端午節最初並未紀念屈原在中國傳統節日中,端午節的別稱最多,有20餘個,如夏節、天中節、龍舟節、五蛋節、解粽節、女兒節、詩人節等。「端午節超強的複合性,是因其經歷了漫長的演變。」
  • 漲知識了!端午節為什麼又叫女兒節?來歷居然這麼有趣
    端午節還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陽、浴蘭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等。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端午節有「女兒節「這個別稱,這裡的「女兒節「是特指父母之」女兒「。在端午節這天中午之前,大家來到天壇,午後方出。當時這被認為是避五月的」毒「,為家中女孩子祈求健康的一種儀式。出天壇之後還有各種娛樂活動,就不區分男女了。
  • 端午節冷知識17則:忌諱說快樂,多用安康
    時下,端午節多誤傳是為了紀念屈原,還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實為牽強附會之辭。其實,端午節發端於先秦,定型於魏晉南北朝,至唐宋已蔚為大觀。02端午節最有名的食品,首推粽子。07端午節五花八門、花樣翻新的習俗,凝聚了古人眾多文化底蘊。連端午節的別稱就有二十多個,其文化傳承便可見一斑。
  • 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那中秋節吃月餅是為什麼?漲知識了
    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那中秋節吃月餅是為什麼?漲知識了!中秋節很快就要到了,在中秋節吃月餅,是咱們的傳統習俗之一。但是中秋節為啥要吃月餅呢?咱們都知道端午節要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楚國愛國詩人屈原。那麼中秋節吃月餅是為什麼?
  • 端午節別名何其多
    再有清明節源於節氣,沒有別的名字;中秋節名字多,但也只有下元節、八月節,至於什麼團圓節、月餅節是民間順口一叫,不算數。那麼端午節名字有多少呢?先慢慢捋一捋。端午節最有特徵的元素是這「五」字,許多另外的名字由這個數字派生出來,首先其稱端五,因之五月初五是兩五相重,所以又稱重五節、五月節。
  • 端午節冷知識:別名超20個 能否互祝快樂?
    (原標題:端午節冷知識:別名超過20個,能否互祝快樂?)不過,近來有關端午節文化內涵、習俗的一些討論成為熱門話題:它為何有那麼多的名稱?它在古代最初並非是吉祥的節日嗎?能不能互祝「快樂」?針對上述問題,記者在採訪專家時了解到,端午節的不少習俗都比較有娛樂性,也可以互祝快樂。而這個節日,也是一個充滿了人倫溫情的重要生活節點。
  • 漲知識了,原來表示時間的「年」,還有這麼多別稱
    所謂寒來暑往又一年,「年」是表示時間的單位,是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平年365日,閏年366日,中國字漢博大精深,在表示時間單位,除了「年」還有哪些詞?說說「年」的別稱。歲年的別稱「歲」,大家應該比較熟悉,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等等。
  • 端午節冷知識:別名超過20個,能否互祝快樂?
    不過,近來有關端午節文化內涵、習俗的一些討論成為熱門話題:它為何有那麼多的名稱?它在古代最初並非是吉祥的節日嗎?能不能互祝「快樂」?針對上述問題,記者在採訪專家時了解到,端午節的不少習俗都比較有娛樂性,也可以互祝快樂。而這個節日,也是一個充滿了人倫溫情的重要生活節點。
  • 端午節習俗背後,原來還有這些含義
    本文轉自【新華視點】;今天是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掛艾草、點雄黃、佩香囊……端午節很多傳統習俗,不僅富有文化傳承,還與衛生防疫和身體健康相關,因此有人說端午節是我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人傷其死,於是開始把屈原之死與端午節聯繫在一起。投「角黍」於江中,用以表達對英雄人物的敬仰和祭奠,從此端午節也被賦予成有道德含義的節日。晉代時粽子正式定為端午食品,它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 兩千多年前,屈原在汨羅江懷沙自沉,傳說沿岸的人們悲痛不已,競相划船尋找打撈屈原遺體。
  • 北京小學端午節作文:端午節
    北京小學端午節作文:端午節   說起端午節,大家一定很熟悉吧!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為五月節、艾節、夏節。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   粽子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錐形、枕頭形、小寶塔形、圓棒形等。粽葉的材料則因地而異。
  • 端午節|20首端午詩詞,祝您端午安康!
    在古漢語中,「端」是開頭、初始的意思,端午,意為「初五」。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都懸艾草、菖蒲,包粽子吃粽子,以此慶祝端午節。在古時,端午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文人墨客也喜愛端午節,在他們筆下,端午節是怎樣的呢?
  • 端午節又稱什麼節 端午節又叫什麼
    那麼,端午節還有哪些名字呢?  端午節又稱什麼節  端午節又稱為龍舟節、重午節、端陽節、端五節、重五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艾節、五月節、菖蒲節、天醫節、草藥節、浴蘭節。  以及女兒節、午日節、地臘節、正陽節、龍日節、粽子節、五黃節、詩人節、屈原日、躲午節、解粽節、端禮節、五月初五、五月當午等。  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的節日。
  • 2016端午節活動方案大全
    3、五月五 是端午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五月五是端午》知識搶答板塊,知識題:   a、中國傳統的民族節日除了端午節之外還有那些?   c、端午節的別稱有哪些?(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   d、端午節的由來?(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
  • 「端午節」在英語中,原來有那麼多說法
    其實,很多西方人對中國的端午節並不陌生,尤其對端午習俗表達的自然性和淵源說法的多樣性特別感興趣,甚至也會主動加入慶祝活動。端午節以及與端午相關詞語在英譯時,約定俗成的譯法更多一些。   原文 :《英語媒體如何翻譯「端午節」》   作者 |上海師範大學教授 陸建非   圖片 |網絡   關於「端午節」的英語說法,最常見的是(the) Dragon Boat Festival(龍舟節),或者(the)Dragon Boat Day(龍舟日
  • 端午節習俗與禁忌,不可不知!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叫法達二十多個,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那麼,今日與大家分享一些常用而且有意思的別稱,透過別稱讓你更加了解端午節,了解中華傳統文化!
  • 「網絡中國節·端午」廈門八市裡的端午節 美食背後有哪些故事?
    臺海網6月27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大家過端午都買什麼菜,準備烹飪什麼美食,背後有哪些故事?這幾天,記者來到第八市場,帶您看一看。吃「漲」 口味清爽的鹼粽最好賣肉粽、鹼粽、花生粽、豆沙粽、紅棗粽、鮑魚粽……不同口味的粽子吸引著來來往往的市民。
  •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你還知道哪些傳統風俗?
    五(午)月的第一個午日,謂之端午.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中國所有傳統節日當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     如有龍舟節、重午節、端陽節、端五節、重五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艾節、五月節、菖蒲節、天醫節、浴蘭節、女兒節、午日節、地臘節、正陽節、龍日節、粽子節、五黃節、詩人節、屈原日、躲午節、解粽節、端禮節、五月初五、五月當午,等等.     唐代以前常用的名稱是「五月初五」,唐代以後,「端午」便取代「五月初五」等別稱,一躍成為主流的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