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會6月5日就路側停車電子收費、停車自治等情況,在西城區開展執法檢查。目前,西城區路側停車電子收費的繳納率,已經達到8成多。但全區仍有10萬個居住停車位缺口,今年,還將通過挖潛路外資源、停車自治等措施,繼續緩解停車難。北京交通廣播記者孫媛報導:
下午3點,在西城區金融街街道,頭髮胡同西口,西城區首個建設在背街小巷的立體停車樓裡,55個車位停滿了車。開放2年多來,緩解了胡同的停車難問題。金融街街道辦副主任李偉說:
「當時這條街封堵了91家開牆打洞的,亂停車現象比較嚴重,我們把500米的一個倉庫清退以後建了一個立體停車場,開展錯時停車,就是晚上6點到第二天的七點居民來停,白天社會車輛可以停,這就解決了咱們周邊的停車難的問題。」
據西城區城管委統計,目前,西城區的居住停車位缺口達到10萬個。對於停車位供需矛盾,西城區城管委主任嶽立表示:
「措施停車、新建停車、居民資質、加大資源的挖潛。第二是利用這個道路資源開展居民認證的工作,目前全區已經認定的居民的車輛數量是7000多個,每年認定一次。」
市人大城建環保委員會委員秦紅嶺建議,解決中心城區停車難,需要提高錯時停車的效率。
「我們要更多地把一些閒置的停車資源,例如在周邊單位的和商用的一起利用起來。」
今年底前,西城區還將實現路側停車電子收費全覆蓋。嶽立說:
「目前電子收費的車位是5500個,金額的遲繳率從今年年初的28.49%穩步提升,最高的時候達到了83.57%,1到3月份我們已經催欠繳費處罰的車輛是304輛。」
針對路側停車電子收費催繳問題,市交通委副主任容軍提出:
「不交停車費,過一段時間之後才能要處罰的這個難點落實不到位,市級層面上我們抓緊實現網上繳納罰款,從信用甚至包括車輛年檢那個環節增加一個前置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