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宜蘭「搶孤」—— 百年孤柱 血脈同根

2020-12-17 臺灣頻道

  塗滿牛油的孤柱,參賽者正奮力向上爬。
  本報記者 吳儲岐攝

  「農曆七月三十鬼門關」。相傳這一天,被放出的孤魂野鬼在人間吃飽喝足後將再次被關入冥府。

  恰恰在這一天,臺灣宜蘭頭城鎮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活動。已是子時,鑼鼓喧天;摩肩接踵,萬人空巷。一聲開始令下,無數加油聲起,12支隊伍箭步向前,爭分奪秒地爬著各自身前約13層樓高的柱子。

  「他們在『搶孤』,這是一種民間習俗。」年輕的母親回答年幼的孩子。

  「搶孤」由孤柱、孤棚、孤棧組成。孤柱有16根,每根都是筆直矗立的大杉木,中間12根塗滿了牛油供競賽隊伍攀爬,外圍未塗牛油的4根供「好兄弟」爬(註:「好兄弟」是臺灣地區對孤魂野鬼的委婉說法)。可別小看了這12根孤柱,爬起來可真要命,牛油使得柱子表面摩擦近無、光滑無比,傳統的攀爬方式肯定行不通。不過選手們也有土辦法,先是在柱子表面灑滿冥紙增大摩擦,接著用疊羅漢的方式堆起高人塔,地面上的隊友們使出吃奶的勁兒把隊友往上推。到達一定高度後,就是單兵作戰了,負責攻頂的選手先用布條一層層刮去牛油,再把布條綁在柱子上,以此為支力點,一步一個腳印地往上「蠕動」。

  比賽高潮迭起,扣人心弦。有的隊伍很快就疊成高人塔,卻欲速不達、重心頓失,在一片驚呼聲中轟然倒下;也有選手身手矯健、體格驚人,眼看即將一步登天,卻不敵牛油、大意失手。一個技藝高超的「倒翻棚」,選手手腳並用地爬上孤棚,這就意味著成功了一大半,孤棚之上還有數支掛滿祭物的竹編孤棧。「主要掛有魷魚等乾貨,還有真空包裝的臘肉、鴨賞等,方便讓爬上孤棧的參賽者拔下丟給臺下觀眾。」當地一位耆老說道。孤棧最頂端掛著順風旗,第一個爬上孤棧的砍旗者為冠軍。宜蘭民眾相信,搶得順風旗者,可獲得神鬼庇護,將順風旗插在船桅上,出海時就會一帆風順、滿載而歸。

  水有源,樹有根,有了人類,就有了民俗。民俗,是民族文化的根。「搶孤」這一古老習俗也不例外,它根植於農曆七月的「普度」民俗,又和源於中原地區的中元節以及盂蘭盆會密切相關。「閩俗重搶孤」,明弘治黃仲昭的《八閩通志》卷之三「歲時」如是記載。由此可見,「搶孤」民俗在福建源遠流長。相傳,「搶孤」很早便傳入臺灣地區,在清道光年間的一首《蘭城中元》詩中已有描述。據宜蘭縣蘭陽博物館研究員林正芳介紹,早期大批閩南先民渡海到臺灣,也帶來了家鄉的風俗民情,其中「搶孤」就是由最早開墾宜蘭的吳沙公所傳入,意在普度孤魂、消災解厄。「頭城搶孤」跟福建漳州龍海大社村的搶孤民俗一脈相承,不僅儀式內容基本相同,就連搭建孤棚時的諸多禁忌都一樣,比如上下主壇的人員必須吃素齋戒,戴孝者和坐月子的婦女不得接近等。

  有的活動熱鬧過後,人去場散,如同船過水無痕。但有的活動即使結束了,也會讓親歷者產生情感的共鳴和群體的記憶。神奇的「搶孤」習俗流傳至今意義重大。其一,為追念先祖開拓家鄉艱辛奮鬥、百折不撓的精神,祭拜超度那些因戰爭、瘟疫、天災人禍而喪生的亡靈;其二,它是一種古老的民間競技健身活動,考驗參賽者的技能、智慧、膽量、意志和耐力;其三,它是活躍鄉村民眾文化娛樂生活、傳承優秀民俗節慶的觀光活動。

  閩南搶孤習俗文化交流協會秘書長朱銀枝就來自龍海大社村,多次往返閩臺參加「搶孤」交流活動的他說,「搶孤」是兩岸共有的民俗。近年來兩岸頻繁以「搶孤」為平臺促進交流,既能增進兩岸宗親之間的友好往來和血脈情誼,實現「兩岸一家親」,又能傳承先民們不畏艱苦、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這是對兩岸文化同根同源、一脈相承的最好佐證。

(責編:劉潔妍、常紅)

相關焦點

  • 臺灣宜蘭傳統鬼月最後一刻上演「頭城搶孤」
    隨著主持人一聲令下,12支參賽隊伍奮勇爭先,紛紛以疊羅漢的方式,在塗滿牛油的孤柱上驚險攀爬,力爭第一個攀上頂點……­  宜蘭「頭城搶孤」活動現場­  8月31日,農曆七月最後一天。按照宜蘭當地人的說法,當夜子時,是傳統鬼月的最後一刻,正是「頭城搶孤」登場的好時候。­  零時許,在宜蘭縣頭城鎮搶孤文化園區,搶孤儀式正式開鑼。
  • 鬼月最後一刻 臺灣宜蘭上演「頭城搶孤」好戲
    按照宜蘭當地人的說法,當夜子時,是傳統鬼月的最後一刻,正是「頭城搶孤」登場的好時候。零時許,在宜蘭縣頭城鎮搶孤文化園區,搶孤儀式正式開鑼。今年共有12支參賽隊伍,每隊有5名選手,以踩肩膀、疊羅漢的方式,圍繞抽籤選定的孤柱,徒手向上進行攀爬。
  • 傳承民俗文化 宜蘭頭城最後一天鬼門關前搶孤
    宜蘭縣頭城中元搶孤可說是全臺中元普渡最有特色的祭典活動之一,固定在農曆七月最後一天鬼門關前舉行搶孤競技。 宜蘭頭城搶孤,大孤柱非常壯觀。>頭城中元祭典協會理事長黃振燦指出,頭城搶孤主要是為了追思兩百年前,吳沙公率眾開墾蘭陽平原過程中喪命的亡魂。
  • 臺灣宜蘭頭城搶孤熱鬧登場
    臺灣宜蘭頭城搶孤熱鬧登場7/10) "← →"翻頁 9月4日,臺灣中元普渡民俗壓軸大戲宜蘭頭城搶孤深夜登場
  • 飲水思源 慎終追遠——宜蘭「頭城搶孤」現場見聞
    按照宜蘭當地人的說法,當夜子時,是傳統鬼月的最後一刻,正是「頭城搶孤」登場的好時候。零時許,在宜蘭縣頭城鎮搶孤文化園區,搶孤儀式正式開鑼。今年共有12支參賽隊伍,每隊有5名選手,以踩肩膀、疊羅漢的方式,圍繞抽籤選定的孤柱,徒手向上進行攀爬。
  • 宜蘭頭城搶孤文化活動8月登場 傳承先民精神(圖)
    宜蘭頭城搶孤文化活動8月登場 傳承先民精神(圖) 2008年07月04日 14:4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來源:臺灣中廣新聞網   中新網7月4日電 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導,再過一個月就是農曆七月,臺灣宜蘭縣開蘭兩百多年歷史,
  • 宜蘭頭城搶孤文化活動8月登場 傳承先民精神
    來源:臺灣中廣新聞網  中新網7月4日電 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導,再過一個月就是農曆七月,臺灣宜蘭縣開蘭兩百多年歷史,最具民俗宗教文化傳承的頭城中元祭典及頭城搶孤文化系列活動,訂於八月一日(農曆七月一日
  • 臺灣宜蘭,幾米故鄉,美成了詩.
    這些場景都離不開一個地方對幾米的影響幾米的故鄉--臺灣宜蘭一個一言不合就美成了詩的地方由於大地的脈動和溪水、海浪、季風的相互糅雜,宜蘭擁有臺灣其他地方少有的獨特景觀。今日的宜蘭,擁有雅致的景觀,潔淨的環境,質樸的民風和傳統的文化,被稱為臺灣人的「心靈之鄉」。
  • 宜蘭童玩節閉幕畫下完美句點 不老節活動接棒起跑
    原標題:宜蘭童玩節閉幕畫下完美句點 不老節活動接棒起跑   為期51天的2013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昨(25)日晚上舉行閉幕典禮畫下完美句點。(圖片來自臺灣「中廣新聞網」)   中國臺灣網8月26日消息 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導,為期51天的2013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昨(25)日晚上舉行閉幕典禮畫下完美句點,宜蘭縣長林聰賢與團員們持火把遊園,依依不捨地和遊客們道別,一同期待明年童玩節再相聚。   昨天童玩節最後一天,入園人數17150人,總計今年童玩節入園人數高達520369人。
  • 宜蘭童玩節閉幕 不老節接棒
    東南網8月26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為期51天的2013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25日閉幕,總入園人次超過52萬,宜蘭縣政府將在10月接續舉辦「不老節」。宜蘭童玩節7月6日起在宜蘭冬山河親水公園登場後,25日晚間畫下完美句點,來自加拿大、摩洛哥、俄羅斯、泰國、愛沙尼亞與委內瑞拉共6國的園區舞蹈團隊,在「閉幕聯演」時換穿中國傳統服裝,通過舞蹈分別詮釋蘇澳無尾港候鳥渡冬、頭城搶孤、布袋戲及歌仔戲、員山鄉燈節、五結鄉過火、三星鄉銀柳節等蘭陽各地民俗與觀光活動風採。
  • 臺灣宜蘭怎麼玩?在宜蘭定居兩年的旅行家告訴你
    目前定居臺灣宜蘭,生活以半農半創作為主,熱愛種菜、養雞、寫散文,曾出版《臺灣小野放》、《花東小旅行》、《恆春半島秘境四季遊》。宜蘭的四季,春季農忙,一手是稻禾插秧,一手是蔬果春作;一會是配合時序節奏的傳統釀造,一會是年中的收割盛事。接著夏季來臨,為了善用陽光,農家在此時曬瓜肉、發酵豆曲,同時諸多慶典在此時輪番上陣——宜蘭的童玩節、綠色博覽會,以及農曆八月底鬼月結束時的頭城搶孤。
  • 【新手上路】第一次的宜蘭自助旅行~
    宜蘭縣位於臺灣東北角,東臨海洋,秋冬季節面迎東北季風,因而從海上帶來豐 富水氣,加上夏季颱風經常侵襲,因此沒有明顯的乾季。而且世界如此少見、珍貴的冷泉在臺灣還不只一處,其中名氣最響亮的就是宜蘭「蘇澳冷泉」了!但宜蘭可不只蘇澳有冷泉,其他還有「阿里史冷泉」、「東澳冷泉」…等,來到宜蘭一定要來泡泡看!
  • 【臺灣小吃】百年歷史 宜蘭麻糬米糕
    宜蘭市遊家麻米糕已有百年歷史(記者姜炫煥/攝影)   宜蘭市新民路鬧區有個不起眼的小攤位,寫著「純手工百年傳承、宜蘭遊家麻糬米糕」,老主顧絡繹不絕,常有人好奇地問「麻糬米糕是什麼?竟賣了上百年!」   「宜蘭遊家麻糬米糕」第三代傳人張麗香笑著說,就是客家麻糬包著米糕,再加上綠豆餡、花生粉,做法宛如日本的握壽司。
  • 常州老字號邂逅臺灣美味 臺灣宜蘭來常推介旅遊美食
    中國常州網訊 4月17日,一場主題為「樂遊東臺灣,前進宜花東」的推介會走進常州,臺灣宜蘭縣縣長林姿妙女士率領100餘人的經貿團隊,推介臺灣特色美食和旅遊線路,讓人充分感受臺灣同胞的熱情。這也是常州與宜蘭首次舉辦專題經貿交流活動。
  • 萬裏海疆巡禮:南麂與臺灣——剪不斷的血脈情緣
    「臺灣相思園」,由回鄉探親的臺灣南麂同胞及其後裔親手栽種相思樹,因此得名。(中國臺灣網 馬迪 攝) 中國臺灣網11月1日溫州消息 在浙江省東南海域上,有一串美麗的大小島嶼如星羅棋布散於東海之上,這就是南麂列島。它隸屬於溫州市平陽縣,距大陸最近點28海裡,距臺灣基隆港140海裡。日前,「萬裏海疆巡禮」採訪團一行人登上南麂島,發掘南麂與臺灣之間千絲萬縷的血脈情緣。
  • 【翻滾吧阿信】跟著電影遊臺灣:宜蘭古蹟之旅
    電影《翻滾吧阿信》主要在臺灣東部的宜蘭拍攝,在宜蘭的舊市區裡,隨時會見到清朝、日治時代的建築物,無論是「昭應宮」、「臺灣銀行」……等,皆為目前臺灣地區少見保存良好且具特色的古蹟以及歷史建築。下面,就讓我們把視線轉移到宜蘭的特色古蹟建築上來吧!昭應宮宜蘭昭應宮建於清嘉慶十三年(西1808年),至今已有200餘年歷史,主祀神祇為庇佑海上眾生的媽祖,在初建時原為面向大海,到清道光年間改建為三殿式廟宇,方位也在此次改為面山,相傳是為改變文運,成為臺灣少見面山的媽祖廟宇。
  • 臺灣宜蘭——養生城
    臺灣宜蘭——養生城暑假甚是無聊,在家裡整理衣櫃偶然翻出一年前辦理的臺灣通行證。想起來去年因為腳受傷了就沒有去臺灣,便有了一個去臺灣玩幾天的小念頭。於是便奏請母上大人,叫她放我幾天去臺灣玩。於是媽媽痛快的答應了原因是她想叫我幫她帶點臺灣的化妝品。嘿嘿,不管怎麼樣,心願總是達成了。晚上訂好機票,便收拾東西準備出發,心情一度非常愉悅,終於可以看看臺灣同胞與我大陸同胞有何區別了,看卡臺灣的妹子是不是真的說話非常溫柔,嗲嗲的惹人疼愛。一瞬間,便來到了臺灣,準備此次臺灣行從宜蘭開始。
  • 臺灣宜蘭少數民族(泰雅)參訪團來汕頭交流
    臺灣宜蘭少數民族(泰雅)經貿參訪團參觀汕頭市開埠文化陳列館。(圖片來源:汕頭臺辦)  中國臺灣網5月24日汕頭消息   日前,臺灣宜蘭少數民族(泰雅)經貿參訪團來廣東汕頭交流,此行旨在加強兩地經貿文化合作交流,宣傳臺灣少數民族特色文化,進一步加深了解,融洽兩岸同胞的感情。  參訪團在汕頭市臺辦副主任李太剛和有關人員的陪同下,參觀了汕頭市容市貌以及開埠文化陳列館。
  • 臺灣宜蘭的這些景點,去了宜蘭千萬不要錯過
    清嘉慶十五年置噶瑪蘭廳,屬臺灣府。光緒元年設宜蘭縣,後廢。1950年由臺北縣分設宜蘭縣。宜蘭是個多山的縣,山的環抱致使蘭陽平原形如畚箕,在東北季風的吹拂下,宜蘭盡攬雨水溼氣,故人稱"竹風蘭雨"。宜蘭森林茂密,喬木叢林櫛比,蘊藏豐富。有銅、硫化鐵、雲母、大理石、鐵、砂金等礦產。以農業為主,素有蘭陽米倉之稱,茶葉次之。當然這裡的旅遊景點也是非常美麗的,今天就給大家推薦幾個好玩的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