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裏海疆巡禮:南麂與臺灣——剪不斷的血脈情緣

2020-12-22 參考消息

「臺灣相思園」,由回鄉探親的臺灣南麂同胞及其後裔親手栽種相思樹,因此得名。(中國臺灣網 馬迪 攝)

中國臺灣網11月1日溫州消息 在浙江省東南海域上,有一串美麗的大小島嶼如星羅棋布散於東海之上,這就是南麂列島。它隸屬於溫州市平陽縣,距大陸最近點28海裡,距臺灣基隆港140海裡。日前,「萬裏海疆巡禮」採訪團一行人登上南麂島,發掘南麂與臺灣之間千絲萬縷的血脈情緣。

首先吸引記者注意的,是2013年6月設立的「浙江省全境解放紀念碑」,它形似火炬,造型凝重,雄偉挺拔。南麂列島國家海洋自然保護管理區的馬文平書記向我們介紹說,南麂島其實是浙江全省最後解放的地方,這裡面還有一段令人唏噓的往事。

1955年2月25日,國民黨當局撤離南麂島,同時帶走了島上全部的1996名居民。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島上的季節性漁民——他們家在大陸,只是臨時寄居在島上便於捕魚。對這些人來說,他們不但被迫背井離鄉,兼之拋妻棄子,其中慘痛鮮為人知。

南麂人到臺灣後,被分別安置到基隆、高雄、屏東等地謀生,從此,臺灣就有了許多「南麂村」。

半個多世紀的隔海相望,改變不了兩岸同胞本是同根、同源、同祖的血緣親情。2013年5月和6月,臺灣基隆和屏東的南麂鄉親分別有組織地回南麂島,踏上故土,尋根覓祖。

馬文平說,為了體現兩岸南麂鄉親「血濃於水」的鄉情,管理局專門設立了「臺灣相思園」,由回鄉探親的臺灣南麂同胞及其後裔親手栽種相思樹,並掛牌認權,記載種樹人姓名來歷。

相思樹,名副其實,義含相思。這種樹自臺灣引種而來,喜光、喜暖、常綠,生命力頑強。記者看到,即使剛剛經歷了「菲特」強颱風過境,多數相思樹依然繁茂。

記者還在園中找到了1928年出生的林秋香老人親手所種的相思樹,這是今年返鄉臺灣同胞中年齡最大的一位。在兩地都有數十年生活經歷的林女士曾說過「種下相思樹,從此更相思」,這大概是所有臺灣南麂鄉親的心聲。

2013年5月11日,林秋香老人回到故鄉,親手種植相思樹的情景。(南麂列島國家海洋自然保護管理區供圖)

「臺灣相思園」內,每一棵相思樹都繫著紅絲帶,歷經風雨而不倒。(中國臺灣網 馬迪 攝)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參考消息》官方網站首頁。網址:www.cankaoxiaoxi.com >>

訂閱2014年《參考消息》贏取iPad大獎,立返手機充值卡。>>

相關焦點

  • 薦書|《蔚藍海疆》:宋舉浦送給孩子們的禮物
    2020年7月,《蔚藍海疆》榮獲冰心兒童圖書獎,該書是「紅白藍黑」即《火紅丹霞》《潔白鹽田》《蔚藍海疆》《晶黑奇石》全景巡禮、大美中國系列叢書之一。這本畫冊的作者,便是攝影家宋舉浦。宋舉浦/著2019年9月出版攝影家與冰心兒童圖書獎冰心兒童圖書獎是專門頒給那些為中國少年兒童提供精神食糧的作家。作為一名攝影家,看似與這個獎項毫無關聯。
  • 浙江省南麂島之下的「冰與火之歌」
    它不知道的是,氣勢洶洶的臺灣暖流正迎面而來。北緯28°附近,它們相遇了。南與北的交匯、冰與火的交融,碰撞出著名的舟山漁場,也碰撞出一座充滿魅力的「貝藻王國」——南麂島。方澤的家住在南麂島上已經有十餘年了,同島上其他居民一樣,一家人生計依靠大海。不過,除了出海打漁,小方在島上還是個身懷絕技的採貝人。海邊的礁石溼滑,又密布著尖利的藤壺,在上面行走不是件容易的事。
  • 南麂列島——江浙沿岸流與臺灣暖流交匯和交替消長的區域
    南麂列島國家海洋級自保護區位於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以東海域,其中心點為北緯27°27′,東經121°25′,總面積200平方公裡,陸域面積11.3平方公裡。最大島嶼為南麂島,面積7.64平方公裡,因形似麂而得名,麂頭朝西北,尾向東南,面積7平方公裡,海岸線曲折,計長24.8公裡,周圍有龍嘴頭等5個呷角和國姓懊、馬祖澳、火昆澳3個海灣及港灣南麂港。該區以海蝕地貌為主,岸線曲折,岬角叢生,海灣眾多,礁石密布,沙灘多樣,是江浙沿岸流與臺灣暖流交匯和交替消長的區域。
  • 中國南麂島概況簡介 溫州南麂列島面積及區域地圖
    溫州南麂列島區域地圖及規劃示意圖  南麂列島,位於浙江省鰲江口外30海裡的東海,距鰲江港56千米,離臺灣島約150千米。隸屬平陽縣。區域總面積200平方千米,陸域面積11.3平方千米,由大小52個島嶼組成。
  • 117位老人南麂島尋根-溫州日報甌網 - 溫州新聞門戶網 - 溫州日報...
    甌網訊 (平陽分社記者 王餘餘) 「回來了,終於回來了!」日前,平陽南麂島迎來了117位來自臺灣基隆、高雄等地的特殊客人。此次的南麂之行是這群老人闊別故鄉60年後的尋根之旅。 1955年,1996名南麂島居民隨軍隊遷至臺灣,散居於臺灣的屏東、高雄和基隆,在屏東的島民還建起了一個南麂新村。從此,兩個「南麂」隔海相望。 此次由117人構成的「尋根團」大多是年近花甲、古稀的老人。
  • 資料:美麗海島南麂列島的忠實守護者
    海裡的東海海面上的南麂列島,距大陸最近的鰲江鎮30海裡,距溫州市70海裡,距臺灣基隆140海裡。  南麂邊防派出所官兵就常年駐紮在這個美麗的小島上,多年來一直默默地守護著一方平安。2011年7月,浙江溫州南麂列島國家海洋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連續下發《關於將南麂邊防派出所愛民固邊模範島創建工作納入地方新農村建設規劃活動的通知》等3個文件,明確將該所「愛民固邊模範島」創建工作納入到南麂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
  • 告訴大家我在南麂列島旅遊的時,究竟想了些什麼
    告訴大家我在南麂列島旅遊的時,究竟想了些什麼。相比南麂島這個名字,我更喜歡它的別名海山,一處生活在大海上的山,不覺得這個名字更有生命力一些?南麂美玲局。據說當時在建築這個地方時美玲居是島上最好的建築,301女生來到南極慰問駐軍時所要居住的地方,不過當時因為各種原因。並沒有來到這裡,所以美玲居成為一座名不副實卻有深遠意義的景點。臺灣相思園。
  • 海疆行周末版52
    海疆行周末版52     哦 我知道了    Oh, I know it must have    something to do    準和「萬裏海疆百米長卷」有關吧    with the 100-meter long scroll    of China's coastal scenery.
  • 溫州南麂列島被譽為海洋貝藻基因庫和天然博物館
    上圖浙江溫州南麂列島風光旖旎,景色宜人,被譽為「碧海仙山」和「東海明珠」。圖為南麂島上的天然草坪。經濟日報記者張 玫攝  右圖南麂島上拳頭大小的角蠑螺隨處可見。  同行的南麂列島國家海洋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小林告訴記者:南麂島海域處於臺灣暖流和江浙沿岸流的交匯處,流系複雜,鋒面發達,終年海水清澈,獨特而多樣的生態環境為海洋生物繁衍、生長提供了十分理想的條件,孕育了豐富的海洋生物多樣性。據調查,已發現各種門類的海洋生物1876種,其中大型底棲藻類178種、微小型藻類459種、貝類427種、甲殼類257種、魚類397種和其他海洋生物158種。
  • 平陽縣南麂列島擁有各類景觀180多處,充滿了自然的天韻
    此外,南麂列島的竹嶼、大擂島盛產水仙花,範圍廣、密度高、芬香濃、體態美。較之別處的水仙花,南麂水仙在具有多倍體型特徵,頗有科學研究的價值。南麂列島擁有各類景觀180多處,充滿了自然的天韻和神話般的魅力,具有獨特的海島風味和地方色彩,是集科研考察、旅遊觀光、避暑度假、漁家樂為一體的海上樂園。
  • 史學專論 || 李細珠:從東亞海域到東南海疆——明清之際臺灣戰略地位的演化
    「即如臺灣、南澳,人以為孤懸海外,無關緊要。自得其地,福建、廣東之賊,便無容身之地,所系匪輕。」正是在經營臺灣的過程中,康熙皇帝逐漸萌發了海疆觀念。在其上諭中,已可見用「海疆要地」之詞稱呼臺灣。顯然,在康熙皇帝心目中,臺灣已經成為中國東南海疆重要的戰略基地。 雍正、乾隆時期,清政府治理臺灣已與「海疆」建設密切相關。
  • 「碧海仙山」南麂島打造海島特色民宿
    7月17日,空中俯瞰南麂島上一家臨海的小木屋特色民宿(無人機拍攝)。夏日的「碧海仙山」南麂島景色宜人,金沙,碧海,奇石,繁星……吸引各地遊客慕名前來。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7月17日,遊客在南麂島上一家特色民宿前的泳池內遊泳。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7月17日,遊客在南麂島一家懸崖民宿酒店的客廳內休憩。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7月17日,空中俯瞰南麂島上一家臨海的懸崖民宿酒店(無人機拍攝)。
  • 遼寧一座3A級景區島嶼,是中國萬裏海疆的第一座島,至今有人居住
    接著從其島嶼的地位和景觀上看,由於其島嶼獨特的資源,所以它是中國萬裏海疆的第一座島,更是中國北方海島旅遊的主要景區,所以如今它的定位是避暑、觀光和度假旅遊勝地,從而為丹東的旅遊業發展提供了助力,像是老雕窩、鷹嘴石、老豬礁、烏龜砣子和其它的自然景觀也更具魅力。
  • 「家鄉的一切可好」 ——臺灣作詞人方文山的江西情緣
    這首由臺灣著名作詞人方文山作詞的歌曲《蒲公英》,用柔軟、細膩的筆觸,蒲公英的隨風飄舞,形象表現出遊子對故鄉的繾綣依戀。  方文山祖籍江西贛州市于都縣,1969年出生在臺灣省花蓮市,是在臺第三代贛南客家人。從小在爺爺的描述中,想像家鄉、感受千裡相連的血脈親情,讓方文山筆下的家鄉既有遊子的淡淡憂傷,也充滿對異鄉的深情熱愛,正如割不斷的贛臺情緣,水乳相融,永遠相連、相牽。
  • 臺灣臺中「清泉崗機場巡禮」套裝行程
    為迎接臺中清泉崗機場島內線首航,臺中市旅行業推出「水楠、清泉崗機場巡禮」套裝行程,結合花東線、澎湖與金門外島旅遊,在三月五、六日安排由水機場起飛、清泉崗降落行程,帶領旅客見證水機場落幕與清泉崗機場首航的歷史時刻。
  • 侯毅 項琦:中國海疆史研究評述(1998—2018年)
    、反對「臺獨」與「港獨」分裂勢力、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等熱點問題對海疆史研究發展起到了重要的牽引作用。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現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組織策劃下,出版了安京的《中國古代海疆史綱》和張煒、方堃主編的《中國海疆通史》。兩部著作融合相關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形成中國海疆通史研究獨特體系結構,特別是《中國海疆通史》一書對「海疆」的概念、內涵、研究範疇等進行了界定和闡釋,對海疆史理論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 通訊:血脈情緣系中菲 海上絲路再揚帆——記蘇祿東王訪華600周年...
    新華社北京9月14日電 通訊:血脈情緣系中菲 海上絲路再揚帆——記蘇祿東王訪華600周年紀念活動  新華社記者 閆潔 劉秀玲  菲律賓姑娘傑賽爾·基拉姆的微信好友裡有兩位特殊的中國親戚——山東省德州市北營村的安靜和溫芳。
  • 解讀海洋文學 傳承精神血脈
    向海而歌 解讀海洋文學 傳承精神血脈 WORLD OCEAN DAY 2020.8 「舟輯為輿馬,巨海化夷庚」——
  • 中國南麂列島地理位置重要 比衝繩更靠近釣魚島
    人民網北京12月24日電 (邱越)日本共同社22日報導稱,中國正在「釣魚島附近」的南麂列島「建設軍事基地」,為與日美「有事」做準備。軍事專家梁芳表示,我國南麂列島比衝繩距離釣魚島距離更近。日本大肆炒作南麂列島別有用心,試圖藉機擴軍備戰,同時把美國拉進來,形成美日與中國對峙的局面。
  • 內蒙古與臺灣的醫療「情緣」:攜手走過的五年
    內蒙古與臺灣的醫療「情緣」:攜手走過的五年   中新社呼和浩特9月24日電 題:內蒙古與臺灣的醫療「情緣」:攜手走過的五年  作者 張瑋  「一個在南,一個在北,天各一方的兩個地區能在醫療衛生領域攜手走過五個風雨年頭,真的不容易,我們的感情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