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寶雞典故告訴你,中國自古就尊師重教

2020-12-14 寶雞新聞網

《禮記》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中國人崇尚的「天地君親師」之一。一位好老師可以讓一個人幸運一生,一位好老師也可以造福一方。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9月9日在《光明日報》撰文指出,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歷史,積蓄傳承了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全黨全社會以「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的精神,大興「師道既尊,學風自善」之風,大為「師嚴道尊,民知敬學」之舉,讓綿延不斷、經久不衰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在第35個教師節到來之際,我們來盤點一下寶雞歷史上兩個與教育有關的故事,追尋寶雞人尊師重教的典範。

燕伋望魯:一座土臺鑄就的深情

要說現代人的生活,在古人看來真是神話般的日子,光就通訊一項就厲害非常。現代人無論何時何地,想別人了一個電話、或者發個微信視頻就可以溝通。但兩千多年前,只能「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了。

在寶雞千陽縣有這樣一個故事,故事發生在兩千多年前,有一人因為思念恩師,每每登高望遠眺恩師所在之地時,總是要用衣襟掬一些黃土堆在腳下,日久便堆成了十餘米高的土臺。他叫燕伋,土臺被稱作望魯臺。

公元前 541年,燕伋出生於千陽千河南岸的燕家山,自幼聰穎伶俐、勤奮好學。 22歲時,遵父遺命,負笈千裡,前往魯國,從師孔子。23歲時,燕伋跟隨老師周遊列國,考察禮制。5年後,返回家鄉,開始耕讀生涯。公元前 506年,35歲的燕伋追隨孔子前往齊國,接受了齊魯文化的浸染和薰陶。又過了 5年,燕伋榮歸故裡,在家鄉設壇授教長達 18年,在西府地區傳播儒家思想。公元前 483年,孔子的兒子孔鯉去世,燕伋第三次前往魯國,弔唁孔鯉,安慰孔子。公元前 479年,孔子去世,時年 62歲的燕伋守孝三年。燕伋 65歲落葉歸根,怎奈思師心切、鬱鬱寡歡,與第二年追師而去。

一方土臺,兩千公裡,連接著秦與魯、千陽與曲阜,不知道那時,燕伋登上高臺能否望見魯國,但他一定是情深義重的。他對老師的崇敬之情可見至深,而在具體行為上,燕伋尊師的舉動和行為更是令人動容。

絳帳傳薪:一把草的起死回生

這是一個帥哥學者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馬融,字季長,東漢建初四年(公元79年)出生於扶風四大家族之一的馬氏家族,伏波將軍馬援為其族祖,將作大匠馬嚴為其生父。

《後漢書馬融傳》載,馬融「為人美辭貌,有俊才」,雖然可以靠臉吃飯,可馬融偏偏要靠才華。曾受教於著名學者摯恂及同郡班昭。

班昭出生於扶風四大家族之一的班氏家族,是史學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漢將軍班超是其兄長、文學家兼漢成帝妃子班婕妤是其祖姑,可謂滿門名人。班固死後,班昭奉旨續寫《漢書》,並被漢和帝召入宮中教導皇后和嬪妃,被尊為「曹大家(姑)」。《漢書》剛面世時,許多人讀不懂,馬融便拜伏在班昭門下學習《漢書》。漢安帝時,馬融入仕,歷任校書郎、大將軍從事中郎、南郡太守等職。

馬融學識淵博,尤長於古文經學,一生注書甚多,明人輯有《馬季長集》9卷。他在扶風設帳授徒,常有千人之多。時人到此處第一眼就能看見這頂絳紅色帳篷,故而該地被稱為絳帳。

相傳馬融的教學方法最有創意,喜歡一邊欣賞女樂們悅耳的絲竹演奏,一邊侃侃而談。這種瀟灑的授課方式,大有寓教於樂的意味,簡直就是漢代版的行為藝術!雖是個另類大賢,但馬融並不是個「佛系老師」,他對門人弟子非常嚴格。據傳有一個某個學生違反了制度,馬融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執草怒打該學生,血染草秸之後,擲之於地,秸稈立時復活,開花結果。人以為奇,便將這種草稱為「傳薪草」。

此外,馬融與學生之間還留下了「絳帳授徒」「吾道東矣」等多個歷史典故,李商隱詩句:「絳帳恩如昨,烏衣事莫尋」,龔自珍所謂「孔壁微茫墜緒窮,笙歌絳帳啟宗風」,也都是在說馬融的故事。正因為他對學生嚴格,才培養出了東漢著名經學大師鄭玄、劉備的老師盧植、漢末連任三公的馬日磾等東漢名儒,在中國經學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筆。

三尺講臺育桃李,一支粉筆寫春秋。從燕伋望魯到絳帳傳薪,一個思念老師,一個嚴對學生,為後世留下了師與徒的典範,也為當代校園裡學生罵老師、老師不敢管學生等教育問題給予了啟示。一個文明的時代,應重視教育、尊重教師,讓「尊師重教」成為社會風尚。今天,讓我們一起向所有教師致敬,願他們的每一份努力都不被辜負!(寶雞新聞網記者 黃河)

編輯:苟笑笑

相關焦點

  • 尊師重教:燕伋故裡寶雞千陽舉行多項活動慶祝第36個教師節
    寶雞新聞網訊(記者 惠耀輝 實習生 任藝)三尺講臺通天下,一支粉筆譜春秋。9月10日上午,寶雞千陽縣舉行第36個教師節慶祝大會,參加大會的省市領導現場慰問了千陽縣從教30年以上的優秀鄉村教師、2020年度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優秀校(園)長和先進教育工作者代表,為他們送上節日的祝福。
  • 尊師重教在「心」不在「禮」
    事實上,孩子的快樂成長就是給老師們最美好的禮物……真誠地希望,我們能用簡單、純粹的家校關係,共同助力孩子的成長,我想這也是我們的孩子們真正想看到的。讓我們快快樂樂做一家人,清清廉廉教育孩子成長!」董琛輝老師提到的送禮情形,在這些年教師節來臨前有一定的普遍性。中國自古是禮儀之邦,趕上教師節,家長們給孩子老師送束鮮花、送盒蛋糕等禮物,在一些地方逐漸成了人之常情。
  • 評論丨尊師重教在「心」不在「禮」
    事實上,孩子的快樂成長就是給老師們最美好的禮物……真誠地希望,我們能用簡單、純粹的家校關係,共同助力孩子的成長,我想這也是我們的孩子們真正想看到的。讓我們快快樂樂做一家人,清清廉廉教育孩子成長!」董琛輝老師提到的送禮情形,在這些年教師節來臨前有一定的普遍性。中國自古是禮儀之邦,趕上教師節,家長們給孩子老師送束鮮花、送盒蛋糕等禮物,在一些地方逐漸成了人之常情。
  • 尊師重教,請動真格好嗎
    「尊師重教」這個詞我們一直在說,可一直沒有誰放在心上,老師依然被人們瞧不起,甚至近年教師招考都招不滿人,與公務員千裡挑一場面形成鮮明的對比,於是我不禁問:尊師重教,請動真格好嗎?這分明是給單身人士或臨時休息的人設計的嘛,其在潛意識裡提醒人們:中午你就在這臨時休息一下吧,下班後趕緊走人。於是,學校便成了教師的驛站,而不是留住人的「家」。
  • 也談尊師重教
    老師,不僅傳授知識,答疑解惑,還教人們做人的道理,稱教師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再恰當不過了。所以,我們都應該尊師重教。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優秀的教師們恰如李商隱名句中的蠟燭和春蠶,用畢生的經歷教書育人,死而無憾。
  • 重教 必先尊師
    中華文明之所以源遠流長、延綿不絕,與尊師重教的傳統美德密不可分。在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的歷史長河中,英雄輩出,大家薈萃,無不凝結了一代又一代教師的辛勤付出。古人云:「三教聖人,莫不有師;千古帝王,莫不有師。」
  • 弘揚尊師重教風尚,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為學莫重於尊師。」尊師重教,自古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教師節永恆不變的主題。「三尺講臺系國運,一生秉燭鑄民魂。」長期以來,廣大教師傳授新知、立德樹人,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為國家和民族立心鑄魂,用智慧和汗水展現奉獻之美、奮進之美和向善之美。「國運興衰,繫於教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關鍵在人才,基礎在教育,根本在教師。
  • 陳有勇: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
    在9月10日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黨全社會要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努力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讓廣大教師享有應有的社會聲望,在教書育人崗位上為黨和人民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好教師是民族的希望。凡是有作為、有成就的民族,必然是重視教育、尊師重教的民族,中華民族就是這樣的一個民族。
  • 尊師重教需要實打實
    尊師重教需要實打實報言市直學校正式實行校長聘任制,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十大行動又邁出堅實步伐。提高工資待遇、關愛鄉村教師、用好長治崇楷教育發展基金、增加社會福利等一系列事關提高教師待遇的改革也在有條不紊進行。實打實地尊師重教,充分激發教師在基礎教育改革中的關鍵作用,這是辦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命題。
  • 讓尊師重教蔚然成風
    尊師重教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中國擁有最深厚的民意基礎。作為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一支強有力的教師隊伍,在教育事業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古人云,「為學莫重於尊師」。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更是打造我們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築夢人。
  • 尊師重教,每天都是教師節-尊師重教,師者,教師,習近平,引路人,授業...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於個人,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於國家,師者,是百年大計的基石。這份陽光下最崇高的職業,肩負的是傳承與發展的重任,託起的是歷史與未來的希望。「責任重大,使命光榮」。這就是習近平給師者的定義。
  • 讓尊師重教成為校園最美的風尚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成為了廣大年輕教師最引以自豪的宣言。我們即將迎來新中國70華誕。作為教師,我們能夠向祖國生日奉獻的最好的禮物,就是對教師職業的珍惜、對教育事業的摯愛以及為祖國培養青年人才的深情付出。教師節設立於1985年,慶祝教師節最大的意義在於倡導尊師重教的風尚。中華民族歷來有著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今年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孔子誕辰2570周年。
  • 用背景提醒老師對自己的孩子「多費心」的背後是尊師重教還是?
    尊師重教,自古以來便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說法」,而尊師重教,更是一個民族文明道德的體現!自古就有程門立雪,講的就是尊重老師;而如今國家所普及的九年義務教育及對教育加大力度的投資,更是說明了國家對於教育事業的重視!從我們開始走進校門的那一刻起,我們的父母就對我們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聽老師的話,做個好學生」,而進了學校,我們的老師也對我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孝敬父母」這就更加深刻的詮釋了「尊師重教」!
  • 弘揚尊師重教風尚 淄博體彩向「辛勤園丁」致敬
    >begin--> 9月10日,在第36個教師節當天,為弘揚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淄博體彩中心黨員、幹部職工代表來到淄博市體育幼兒園,向辛勤工作在第一線的教職工送去節日的問候,並對他們無私奉獻、責任擔當的高貴品質表達了崇高的敬意。淄博市體育幼兒園是一所具有體育專業特色的公辦幼兒園,孩子們通過自幼接觸專業的體育訓練,從而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 賡續尊師重教的光榮傳統
    這12人中既有在抗疫中表現突出的名師大家,也有在貧困地區默默奉獻的一線教師。不意外,網友留言被八個字刷屏了:實至名歸,他們值得。「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貴師而重傅,則法度存」。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有尊師重教、崇智尚學的優良傳統,歷史上既有像孔子這樣「弟子三千,聖賢七十二」的流芳聖賢,又有「程門立雪」「子貢尊師」之類的千古佳話。
  • 弘揚尊師風尚 營造重教氛圍
    弘揚尊師風尚 營造重教氛圍 2020-09-07 17: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種下一顆「尊師重教」的種子
    來源:中國路橋新聞網□南 風這一周,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又讓我們重溫了古往今來中華民族對於教師的崇敬之情。政府部門舉辦尊師重教的活動,對優秀教師進行表彰;媒體紛紛開展報導,講述發生在「三尺講臺」上的感人故事;孩子們也不約而同地製作賀卡,表達對老師的崇敬之情。古人說得好,「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 中國日報網評:尊師重教要儀式更要常態
    舉辦表彰大會,召開座談會,評選優秀教育工作者,號召學生向教師致敬……近來,各地各校紛紛開展形式多樣、精彩紛呈的慶祝活動,營造濃厚的節日氣氛,向人民教師表達崇高的敬意,在全社會弘揚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在固定的時間節點,通過一定的儀式,向某一群體表達尊敬或表示關注,這是大部分群體性節日設立的初衷。
  • 尊師重教的亮點——教師獎教金
    我們經常聽到學生的獎學金,但教師的「獎教金」很少聽到,在這裡我們好像找到了尊師重教的答案了。2020年開學季,多地一年一度的考上大學的學生獎學金頒獎儀式搞得紅紅火火,特別是農村家族性群體居多,我們好像又看到了農村從讀書無用論到重視教育的希望。但頒獎儀式上,我們很少看到獎給考上大學的學生班主任的「獎教金」。
  • 尊師重教,永遠的話題
    作者: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幹在第36個教師節將臨之際,重溫李商隱的這首《無題》,有著別樣的意義和感動!用春蠶和蠟炬來比喻教師非常貼切,也許是家中擁有諸多教師的緣故,我從小就對教師有著深深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