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認多時的寶寶「溼疹」,很有可能是這種病

2020-08-18 人民網科普

寶寶的皮膚嬌嫩,吹彈可破,但也特別敏感。不少家長留言問:寶寶的溼疹,好像總是固定地長在手肘內側、膝蓋後窩的地方,經常瘙癢,晚上睡覺抓得厲害,病情反反覆覆,好幾年了......

這種情況,和單純的溼疹又有些不同。中醫將這種肘、膝關節曲側窩的溼瘡,稱為「四彎風」。

錯認多時的「溼疹」很有可能是四彎風

四彎風在臨床醫學裡被稱之為特異性皮炎。寶寶身上起疹子,往往被沒經驗的家長通通看作溼疹,又或者把溼疹、痱子弄混,一通亂治。對於四彎風更是了解不多。

四彎風往往有這些特點:

① 疹子往往長在肘、膝關節屈側。年齡較小的寶寶好發於面頸、口周圍、小腿前方。

② 疹子皮損部位乾燥、粗糙,皮膚層增厚、苔蘚化。

③ 寶寶體質本身比較嬌弱,有哮喘、過敏性鼻炎、嬰幼兒溼疹等疾病。

④ 過敏、皮疹等具有家族遺傳傾向。

相比四彎風,普通溼疹的疹子沒有明顯的遺傳傾向,患處會有丘疹、紅斑、水皰、血痂多種形態,但不會有四彎風那樣明顯的苔蘚化增厚。四彎風則「生於腿彎腳彎,一月一發,癢不可忍,形如風癬,搔破成瘡。」

四彎風初起的時候,只是一塊塊紅斑,之後可能演變成水皰、丘疹,疹子潰破後,局部皮膚變厚,遷延難愈;嚴重的寶寶,發病皮損處如同裹著一層樹皮。

為什麼會得四彎風?都和「風」有關?

四彎風的病情長度相當於慢性溼疹,常常延綿反覆。不少家長反映,用醫院開的藥膏壓制疹子,剛好一點,停藥又復發。這是因為,光看到寶寶起疹子的表象,沒有對內在的病機進行修正調理。

其實,不僅僅是四彎風、慢性溼疹,很多容易反覆發作的兒科疾病,都是身體在反覆提醒家長,該就某些內在的問題作調整了。中醫的作用,就是把這些內在的、隱形的問題揪出來,對證調理,達到平衡。

為什麼寶寶會患四彎風呢?主要是這幾點沒做好:

①脾胃虛弱,積食,外感風溼熱邪

先天稟賦不足的寶寶,如果積食久了,就會化熱、化溼。脾土一弱,整體免疫力必定會弱,就更容易復感風邪。風溼熱邪內外相合,脈絡受阻,就導致起疹,因為風邪需要通過疹子透發出來。這也是中醫中最常見的對四彎風的病機解釋:風邪夾溼熱之氣襲於腠理而鬱結不去所致。

②血虛生風化燥

四彎風好像很難好,拖延很久都沒起色。這樣很容易耗傷寶寶的陰血,損傷脾胃。血虛會生風化燥,肌膚失養,導致起疹。

注意,這裡的「風」指的是內風,並非我們常理解的自然界的風,而是特指身體的氣機出現像「風」一樣的特徵——沿著人體脈絡「不按套路」地快速流竄,遊走不定、大肆破壞。

這兩種原因,其實和溼疹的原因很像。不過,和溼疹不同,四彎風長在關節內側,其中的病機還和肝有關。

四彎風應從扶正、疏肝開始調理

按照中醫理解,肝主筋,筋就是人身體上的韌帶、肌腱部分,最多出現在骨與骨連接的部位。不難理解,當筋骨處出現四彎風等問題,而不僅僅起普通溼疹時,家長就要注意寶寶肝氣是否條達舒暢了。

可以觀察寶寶的舌頭,是否像小鳥舌一樣尖尖的、緊繃著;平時寶寶是否比較煩躁、易怒、愛哭。這些其實都和肝氣不舒有關,寶寶往往壓力比較大。

很多家長不理解,不懂事的小孩子會有什麼壓力?其實,身體生病不適、劇癢難忍、長期戒口,都是寶寶的壓力源。甚至家長整天發愁的樣子,寶寶都會看在眼裡,形成精神壓力。這也是我常說的:要重視關注寶寶的情志,家庭的情緒氛圍也會傳染到寶寶身上。

能緩解寶寶瘙癢、起疹的外治藥膏,該用就要用。此外,充足的休息不僅能保證較穩定的情緒心情,也是和四彎風持久作戰的基礎。

接下來的調理,要從扶正、疏肝開始。通俗地說,治療這類與「風」相關的疾病,要先把外界風邪隨意進出的「大門」關上,通過扶正恢復抗禦外邪內侵的功能。這個扶正,總體原則就是要從顧護脾胃入手,及時消食導滯,清熱祛溼,健脾養胃。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攻補兼施。

資料來源:許尤佳育兒堂微信公眾號

本文由廣東省中醫院兒科主任許尤佳進行科學性把關。

相關焦點

  • 錯認多時的寶寶「溼疹」,很有可能是這種病!
    中醫將這種肘、膝關節曲側窩的溼瘡,稱為「四彎風」。  錯認多時的「溼疹」很有可能是四彎風  四彎風在臨床醫學裡被稱之為特異性皮炎。寶寶身上起疹子,往往被沒經驗的家長通通看作溼疹,又或者把溼疹、痱子弄混,一通亂治。對於四彎風更是了解不多。
  • 近期高發,這種疹子比溼疹還要癢,嚴重時可致寶寶休克
    昨晚,一寶媽在群裡吐槽自家的寶寶,別人家的孩子是因這病那病常常跑醫院,而他們寶寶總是因為起疹子去醫院,昨天又因溼疹跑了趟兒童醫院。蕁麻疹消退以後不留痕跡,多數情況下晚上有加重的表現。蕁麻疹的治療和護理蕁麻疹的最大特點是奇癢難忍,若寶寶用力抓撓會讓蕁麻疹的水腫範圍進一步擴大,變得更加嚴重。當寶寶出現急性蕁麻疹時,在風團面積不大,寶寶瘙癢不明顯時,可外用爐甘石洗劑對症止癢。
  • 寶寶溼疹是怎麼回事?
    溼疹的病因比較複雜,跟機體內外因素都有關係,比如說免疫功能異常、遺傳、過敏原、外界刺激、感染等等都有關,因此往往會變成慢性。得了溼疹以後,寶寶會出現皮疹和瘙癢的感覺,甚至有時候瘙癢特別明顯,而且往往瘙癢夜間加重,影響寶寶休息,長期這樣的話無疑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談到寶寶溼疹,就不得不提到「特應性皮炎」這個病,可能很多人非常陌生,但是不少寶寶可能也被診斷了這個病。
  • 寶寶被乾性溼疹折磨苦不堪言?可能是你護理方法不到位
    寶寶們的皮膚就開始找「茬」了,讓寶爸寶媽們痛苦不堪,心疼不已。白天長小紅點兒,晚上癢得到處抓撓,溼疹總是對皮膚嬌嫩的小寶寶們「糾纏不已」。往往有許多寶爸寶媽都認為溼疹只會發生在夏季,天氣變冷了後反而忽略了對寶寶們皮膚的護理。這樣,更容易使得一些皮膚問題乘虛而入。由於天氣乾燥天氣轉涼,寶寶更易患上乾性溼疹,症狀往往比夏季溼疹更為嚴重。
  • 想要寶寶溼疹不反覆?3種溼疹5個方快速拔溼毒
    外用藥膏只是表面抑制,如果孩子整體體質調理跟不上,是不可能完全擺脫溼疹「隱患」的。要想從中醫的角度把寶寶溼疹治好,就需要耐心地外用+內調,尤其學會辨證內服適合的食療方和藥方,並對孩子合理護理。首先學會判斷是溼疹、痱子還是皮膚過敏溼疹是皮膚透發溼熱時的表現的總稱。
  • 為什麼寶寶溼疹反反覆覆?家長第一步就錯了,搞清楚這兩點就對了
    導讀:為什麼寶寶溼疹反反覆覆?家長第一步就錯了,搞清楚這兩點就對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想要寶寶溼疹不反覆?3種溼疹5個方快速拔溼毒
    與寶寶溼疹打持久戰的家長一定明白,光用藥膏雖然能較快痊癒,但只是治標,稍有不慎就復發。而且,寶寶的皮膚有「耐藥性」,用得太多太頻繁,藥效可能漸漸就不管用了。寶寶長溼疹的根本原因,在於體內溼毒、熱毒未清乾淨。外用藥膏只是表面抑制,如果孩子整體體質調理跟不上,是不可能完全擺脫溼疹「隱患」的。
  • 寶寶為何溼疹高發?可能家裡人有這種疾病,記住不要隨便塗藥膏
    說起寶寶溼疹可能很多剛剛成為媽媽的朋友都是知道的,因為這種皮膚問題在寶寶身上,尤其是新生兒身上是比較常見、高發的,很多寶媽發現孩子有這樣的情況時候,自然希望自己可以選擇到合適的方法來處理溼疹問題。那麼,下面就來看看處理新生兒溼疹的方法到底有哪些。第一、新生兒溼疹正確處理方法1、選擇合適的藥物。新生兒有溼疹的時候,家長可以按照醫生的要求去購買一些比較溫和的藥物來給孩子使用,這樣可以緩解癢感,同時避免孩子抓撓情況出現。
  • 寶寶被溼疹「折磨」3個月,苦不堪言,可能是您方法沒用對!
    其實也怪瑤姐自己,誰讓她沒聽醫生的呢,最後導致溼疹復發,甚至更加嚴重,等再塗抹藥膏時,已經沒有多大的用處了,就像產生抗藥性一樣。後來寶寶突然感冒了一次,流鼻涕很嚴重,然後臉部就開始溼疹蔓延,而且鼻子下面,嘴巴周圍,耳朵旁邊也都開始破皮,並且有濃水滲出,光用眼睛看著,就知道寶寶有多難受了。
  • 寶寶不好好吃飯?也有可能得了這種病!快看看你家寶寶是這樣嗎?
    最近有個朋友給我說她家的寶寶嘴裡長了泡泡,舌頭上長了白塊,她家老人說那泡泡是寶寶吃奶時磨的,白色的東西是奶垢。結果最後一直沒好,帶孩子去看醫生,才發現是得了鵝口瘡。正常情況下,寶寶口腔內的微生物都是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的,但是當寶寶出現免疫力下降、口腔衛生不佳或者營養不良的情況時,口腔菌群的平衡就會被打破,這時白念珠菌就會瘋狂生長,造成了感染。一般情況下,得了鵝口瘡的寶寶可能沒有什麼其他症狀,也有可能因為感染造成不適而拒絕進食。
  • 寶寶頻頻點頭、鞠躬…… 家長要當心了,可能是得了這種病
    專家提醒:如果寶寶出現頻頻點頭、鞠躬等動作,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可能是患了嬰兒痙攣症。頻繁出現驚厥抽搐豪豪一家來自雲南,豪豪出生後不久,就經常出現驚厥、抽搐的現象。4個月大的時候來兒童醫院檢查,診斷為嬰兒痙攣症(藥物難治性),當時神經內科醫生建議在營養師的指導下運用專業的生酮飲食治療。2個月後,他們來到臨床營養科門診複診。
  • 【常見病防治】嬰幼兒溼疹:寶寶瘙癢難忍,媽媽我太難了!
    1、脂溢型多見於1-3個月的小嬰兒寶寶,前額、頰部、眉間皮膚潮紅,有黃色油膩性鱗屑覆蓋,頭頂部可以有較厚的黃漿液痂。嚴重時,後頸、腋下和腹股溝這些地方有擦爛、潮紅和滲出。這些寶寶可以在6月齡時通過改變飲食結構和適當處理而痊癒,也有些患兒可以自愈。
  • 寶寶溼疹偏方 你用錯了幾個?
    誠然,經過實踐得知紫草油對於溼疹的治療有一定功效,因此,使用紫草油進行溼疹治療也是一種方法,建議若醫院有配製的紫草油,家長在醫生的醫囑指導進行使用。,都有可能成為寶寶出現溼疹的誘因。  偏方釋疑:  「雞蛋餾油」這種偏方在民間頗為流傳,尤其是在醫療條件比較艱苦的地方,但凡家長有寶寶出現溼疹的,老人家都會馬上說:「雞蛋餾油吧!」
  • 寶寶溼疹別擔心,對付溼疹有妙招!
    3.乾燥型:多見於6個月-1歲的小兒,表現為面部、四肢、軀幹外側斑片狀密集小丘疹、紅腫,硬性糠皮樣脫屑及鱗屑結痂,無滲出,又稱為乾性溼疹。寶寶溼疹因素有哪些?1.遺傳因素常說身高、長相會遺傳,萬萬沒想到的是溼疹也會遺傳。如果爸爸媽媽有一方曾經患有過敏性的疾病或是曾得過溼疹,那寶寶得溼疹極有可能是因為遺傳。
  • 秋冬乾燥瘋長溼疹?你可能給寶寶誤用了兩款嬰兒油
    秋冬季乾燥,溼疹就偷偷找上門了,不僅僅是大人,溼疹也是這個季節裡嬰幼兒最常見的皮膚問題之一。   最近常常有家長會問到和溼疹相關的問題,比如忌口、疫苗等等問題。寶寶溼疹,真的有那麼多禁忌嗎?其實都是誤區啊。   1、溼疹是不是過敏?
  • 寶寶溼疹老是不好,你可能是忘了這一步
    醫學上也經常稱為特應性皮炎(AD),是一種慢性反覆發作的炎症性皮膚病,以劇烈瘙癢和溼疹樣損害為主要特徵,患兒往往有特應性體質。一般在嬰兒出生後1~3個月出現,1歲半以後大多逐漸自愈,秋冬季多發病。接觸皮膚的衣物應選擇棉質類,避免有刺激性的沐浴露。溼疹通常在太陽下明顯增加,特別是外出度假時,所以在熱天媽媽們要保持寶寶涼爽、讓寶寶穿寬鬆棉質的衣服。
  • 寶寶溼疹時,哺乳媽媽怎麼吃?
    溼疹是小嬰兒最常見的變態反應性疾病,這種變態反應病又稱「超敏反應」或者「過敏反應」。起初皮膚發紅、出現皮疹、繼之皮膚發糙、脫屑,撫摩孩子的皮膚如同觸摸在砂紙上一樣。遇熱、遇溼都可使溼疹更顯著。溼疹可發生於皮膚的任何部位,小寶寶的臉頰、眉間更為多發一些。
  • 寶寶外耳道溼疹怎麼辦?
    寶寶是每一個家庭的重要核心,現在的父母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成長發育,但是有時候有一些問題總會令人難以預料,就像外耳道溼疹就是寶寶很容易出現的一種皮膚疾病,總是有多種多樣的因素影響溼疹的發生發展。寶寶外耳道溼疹會影響寶寶的睡眠、飯量、健康,總之這種影響是多方面的,危害更是難以預測的。寶寶外耳道溼疹怎麼辦呢?媽咪親談護耳祛溼妙方。1、防止患兒因癢搔抓患處,應給病兒剪短指甲或戴布手套,以免過度抓撓。還可以幫助寶寶快速止癢,推薦局部塗抹純植物精粹的帕芙歐珍膚膏,溫和無添加,能夠快速止癢。
  • 寶寶臉上有溼疹怎麼辦都聽說鵲膚霜好用
    寶寶臉上長溼疹是很常見的,溼疹多發生在2個月到2歲的寶寶,溼疹會影響寶寶休息、生長發育。但是媽媽們也不要著急,選擇正確的產品,和正確的護理,對治療寶寶溼疹會事半功倍的,寶寶感染溼疹記住以下幾點: 1、保持皮膚清潔:不要用燙的水給寶寶洗臉、洗澡,要用溫水,避免使用鹼性強的香皂等,如果認為寶寶有溼疹就應少洗澡,那就錯了,因為皮膚不清潔會增加繼發感染的機會 2、勤剪指甲:勤剪指甲,防止寶寶抓傷皮膚,防止繼發性感染
  • 如何拯救溼疹寶寶?
    我到處尋找和學習治療寶寶溼疹的辦法,查了很多資料。有人說金銀花藤泡水洗澡對溼疹有用,我就用來給寶寶洗,但效果不明顯。 可能溼疹寶寶的媽媽都有這樣的行為吧,只要一聽說什麼藥對溼疹有效果,就都要買回來試試。藏藥、偏方,都試過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