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計算題專題二——海拔相對高度與溫度的計算專題

2021-03-02 地理在線課堂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6小題,共12.0分)

某山山腳下溫度為12°C,山頂溫度為-6°C,那麼下列說法成立的是(  )

A. 此山海拔2000米 B. 此山海拔3000米
C. 此山相對高度2000米 D. 此山相對高度3000米

讀某地等高線示意圖,回答16~20題。

山峰a的海拔高度可能為

A. 200米 B. 300米 C. 350米 D. 450米

b點的海拔高度為

A. 0米 B. 100米 C. 200米 D. 300米

c、d兩點的相對高度為

A. 0米 B. 100米 C. 200米 D. 300米

圖中比例尺的類型是

A. 數字式 B. 文字式 C. 線段式 D. 表格式

該圖圖上距離2釐米表示實地距離

A. 2000千米 B. 2千米 C. 800千米 D. 1000千米

二、綜合題(本大題共9小題,共90.0分)

家住王莊的小明計劃明天陪外地同學去郊外遊玩。他心裡想:「在課堂上學到的地理知識終於可以派上用場了。」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乙為王莊第二天天氣符號圖,請你判斷明天的天氣狀況____________。
(2)圖甲中小明家鄉王莊所處的地形類型是____________。
(3)由圖甲可知,古寺位於王莊的________方向。已知王莊的海拔高度為68米,則古寺與王莊的相對高度是________米;古寺與王莊的圖上直線距離為1.5釐米,則兩地間的實地距離為________。
(4)如果A地的海拔約為600米,溫度為15攝氏度,則D地的溫度為_______。
(5)根據所學知識,小明告訴同學懸崖飛瀑在________地,若想觀賞日出美景應選擇________地為最佳觀賞地。(填圖甲中字母代號)
(6)小明看到的甲地地形景觀可能是下圖中的________。

下圖是某地區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字母所在的地形部位名稱:B.________;C.________;F.________;虛線E.________

(2)D、E兩地相比,坡度較緩的是________(填字母)。

(3)五種基本地形是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本圖所示地區主要的地形類型是______。

(4)讀圖知A點的海拔高度為________米,溫度為11℃,A、B兩地的相對高度是______米,按氣溫的垂直分布規律,B點的氣溫約為_____℃。

(5)乙村在甲村的________方向上。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A地的地形類型最有可能是______,圖中乙、丙兩地的相對高度______米。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海拔每升高1000米,氣溫約下降6℃.如果圖中乙點的溫度是15℃,那麼甲點的溫度大約是______℃到______℃之間。
(2)圖中的「甲」、「乙」、「L」、「a」屬於地圖「語言」中的______。如果將圖中繪製成分層設色地形圖,則綠色越淺的地方,海拔______。
(3)判斷圖中a、b處哪一條可能是小溪?請說明判斷的理由。該小溪的流向是怎樣的?______
(4)下列四幅地形剖面圖中,圖______是沿圖中L線所作的剖面圖。

讀圖回答問題,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甲點海拔為______米.
(2)圖中乙點海拔為______米.
(3)圖中甲、乙兩點的相對高度為______米.
(4)如果山頂甲的溫度是10℃,則乙約______℃

臨沂某學校地理興趣小組在暑假期間開展了一次家鄉地理考察,並繪製了等高線地形圖(如圖1),回答問題.

(1)寫出圖中的地形部位: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2)興趣小組在B、C兩處可以看到有小河的是______,原因______.
(3)興趣小組發現在______處可以開展攀巖運動,原因______.
(4)小組成員小華在活動結束後說「我在乙處登山覺得比在甲處登山費力」.你覺得可信嗎?______,
理由______.
小組成員回來後做了一個案例研究「新疆牧民季節性地轉場路線選擇」.轉場是「在新疆廣大的草原和高
山牧場,由於草場隨山地海拔高度不同而具有分帶性,牧民們世世代代形成了不同季節利用不同高度草場的遷
徙遊牧方式」.新疆牧民季節性地轉場在冬、夏牧場之間.圖2為新疆某地冬、夏牧場分布示意圖.讀右圖回答下題:
(5)A處的海拔高度是______米,A和B的相對高度是______米.
(6)①②③④四條路線中有陡崖分布的是______,坡度較為平緩的山谷地帶,溫度較高,水草豐茂,適宜牲畜爬坡遷移.圖中四條轉場線路最合理的是______.
A.①B.②C.③D.④

度等高線地形圖,回答問題(6分)

(1)、圖中C-A代表的山體部位是            ;C代表的山體部位是            ;AB兩點間的相對高度是         米;兩個山頂之間的部分叫             ;山頂C的海拔大約是       米。

(2)、從A處和B處到達山頂,走那一條線路更省力         。

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E地的地形部位是         ;山頂G的海拔高度是       米。已知圖中山頂A的海拔高度是 736米,兩山頂的相對高度是        米。

(2)小明測得圖中山頂G和山頂A之間的圖上距離是 4釐米,請你計算出兩山頂之間的實際直線距離是         米。

(3)圖中河流的流向大致沿 方向。

(4)圖中河流每到豐水期河水暴漲,對下遊村莊的生產生活造成很大影響,為減小災害的發生周莊和李莊預在圖中修建水庫。你認為最適合的是      地(填字母)

某校中學生在圖示地區進行了地形、河流、聚落等綜合考察活動。如圖是他們繪製的「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的等高距______米;北山海拔370米,南山海拔210米,兩山的相對高度是______米。
(2)甲乙丙丁中表山谷的是______,表示鞍部的是______,甲、丁兩處中,最適合作為夜晚宿營地的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3)圖中所畫①、②兩河流中,事實上不存在的是______河,③河的大致流向是______。
(4)同學們沿圖中 登山線路行進,觀測到山頂與出發點的溫度差異不大主要原因是______。
(5)簡要說明圖中城鎮形成的有利條件。______。

讀高線地形圖,完成下面各題。

(1)該圖中地形類型主要是______。
(2)圖中數字代號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分別是: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①、②、③、④四地形部位,適合攀巖運動的是______
(3)吳莊所處地的地形類型是______,吳莊在周莊的______方向,若吳莊和李莊兩村圖上直線距離是5釐米,則兩地間的實地直線距離是______米。
(4)該等高線地形圖等高距是______米,①山頂的海拔範圍是______。
(5)圖中「小河」兩字所在河段的流向是______。圖中河流有甲、乙、丙三條河流,其中畫錯的一條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6)B處的海拔是______米,A,B的相對高度是______,如果圖中A點的溫度是12.4°C,那麼B點的溫度是______℃。
(7)地理興趣小組同學進行爬山運動,A和B所在地,爬山比較輕鬆的是______;為什麼?______。
(8)甲、乙、丙、丁適合修建水電站大壩的是______,為什麼?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地勢對氣候的影響,主要表現為隨著地勢的增高,氣溫降低.一般情況下,每增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由於某山山腳下溫度為12°C,山頂溫度為-6°C,則山腳、山頂相對高度為:12°C-(-6°C)×100÷0.6℃=3000米.
故選:D.
世界各地的氣候為什麼會千差萬別?簡單地說,影響氣候的因素主要有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地形地勢因素、洋流因素及人類活動等.也是影響氣溫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考查地形地勢對氣候的影響,要理解記憶.
2.【答案】

【小題1】C

【小題2】D

【小題3】B

【小題4】A

【小題5】B

【解析】【解析】
試題分析:
【小題1】根據等高線分布規律, a的海拔大於300小於400,選C。
【小題2】如圖 b處的海拔高度為300米,D項正確。
【小題3】相對高度為兩點間的高度差,即c的海拔高度為200米,d地海拔高度為100米,所以兩對高度為100米,B項正確。
【小題4】比例尺的表達方式主要有數字式、線段式、文字式,圖中所示比例尺為數字式,選A。
【小題5】根據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可知,該圖圖上距離2釐米表示實際距離為2千米,與B項相符。
考點:該題考查等高線應用,比例尺計算
7.【答案】(1)陰轉晴  
(2)盆地  
(3)東南    332米    4.5千米_
(4)18℃  
(5)B     A   
(6)B

【解析】(1)本題考查天氣符號圖的判讀,旨在考查學生調動運用知識能力和獲取解讀圖形信息能力。掌握天氣符號圖的判讀是解題的關鍵。由圖中天氣符號可知,當時天氣為陰轉晴。
(2)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判讀,旨在考查學生調動運用知識能力和獲取解讀圖形信息能力。掌握等高線地形圖判讀是解題的關鍵。從等高線地形圖可以看出,圖甲中小明家鄉王莊所處的位置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為盆地。
(3)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判讀及地圖的應用,旨在考查學生調動運用知識能力和獲取解讀圖形信息能力。掌握等高線地形圖判讀及地圖的應用是解題的關鍵。根據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確定方向讀圖可知,古寺位於王莊的東南方向;從等高線地形圖可以看出,該圖的等高距是100米,因此可知,古寺的海拔高度是400米,與王莊的相對高度是400米-68米=332米;根據比例尺=可得,實地距離=,已知圖中比例尺是1:300000,若古寺與王莊的圖上直線距離為1.5釐米,則兩地間的實地距離約為1.5÷=450000釐米=4.5千米。 
(4)本題考查氣溫的變化,旨在考查學生調動運用知識能力和獲取解讀圖形信息能力。掌握氣溫的變化是解題的關鍵。我們知道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較低減低0.6攝氏度,如果A地的海拔約為600米,溫度為15攝氏度,則D地的溫度為18攝氏度。
(5)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判讀,旨在考查學生調動運用知識能力和獲取解讀圖形信息能力。掌握等高線地形圖判讀是解題的關鍵。從等高線地形圖可以看出,A地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B地幾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為陡崖;據此可判斷,懸崖飛瀑在B地,若想觀賞日出美景應選擇A地。
(6)本題考查景觀判讀,旨在考查學生調動運用知識能力和獲取解讀圖形信息能力。掌握景觀的判讀是解題的關鍵。根據等高線判讀可知甲地為丘陵,故B圖符合題意。
8.【答案】(1)山峰(山頂)    山谷    陡崖    山脊 
(2)E
(3)山地
(4)700    240    9.08
(5)東北

【解析】(1)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旨在考查學生讀圖分析能力。解題關鍵在於讀圖分析提取關鍵信息。山頂:等高線閉合,且數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降低;盆地或窪地:等高線閉合,且數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升高;山脊: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低處。等高線從高往低凸,就是山脊;山谷: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高處。等高線從低往高凸,就是山谷;鞍部:正對的兩山脊或山谷等高線之間的空白部分;緩坡與陡坡及陡崖:等高線重合處為懸崖。故B為山頂;C為山谷;F為陡崖;虛線E為山脊。
(2)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旨在考查學生讀圖分析能力。解題關鍵在於讀圖分析提取關鍵信息。等高線越密集處,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疏處,坡度越緩。D、E兩地相比,坡度較緩的是E。
(3)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旨在考查學生讀圖分析能力。解題關鍵在於讀圖分析提取關鍵信息。五種基本地形是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本圖所示地區,地形起伏大,主要的地形類型是山地。
(4)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旨在考查學生讀圖分析能力。解題關鍵在於讀圖分析提取關鍵信息。讀圖知A點的海拔高度為700米,溫度為11℃,A、B兩地的相對高度是240米,按氣溫的垂直分布規律,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度,B點的氣溫約為11℃-4.6x6=9.08℃。
(5)本題考查地圖上方向的判讀,旨在考查學生讀圖分析能力。解題關鍵在於讀圖分析提取關鍵信息。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乙村在甲村的東北方向上。
9.【答案】山地   1-99   12.6   13.2   註記   越低   a處,該處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是山谷部位,有小溪;自東北流向西南   B

【解析】解:(1)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圖中A地的地形類型是山地,圖中等高距是100米,乙、丙兩地的相對高度是1-99米。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海拔每升高1000米,氣溫約下降6℃.圖中乙的海拔高度是300米,甲的海拔高度範圍是600-700米,其相對高度是300-400米,氣溫差是1.8℃-2.4℃,所以圖中乙點的溫度是15℃,那麼甲點的溫度大約是12.6℃到13.2℃之間。
(2)圖中的「甲」、「乙」、「L」、「a」屬於地圖「語言」中的註記。如果將圖中繪製成分層設色地形圖,則綠色越淺的地方,海拔越低。
(3)小溪多分布在山谷部位,圖中a處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是山谷,有小溪,圖中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小溪的流向是自東北流向西南;
(4)L線自西北向東南經過的地形部位是山脊、山谷和山脊,圖中B圖是沿L線所做的剖面圖。
故答案為:(1)山地;1-99;12.6;13.2;(2)註記;越低;(3)a處,該處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是山谷部位,有小溪;自東北流向西南;(4)B。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
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讀圖解答即可。
10.【答案】1500   500   1000   16

【解析】解:解:(1)根據海拔定義可知,甲地海拔為1500米;
(2)根據海拔定義可知,乙地海拔為500米;
(3)相對高度是指兩個地點的絕對高度之差,故甲、乙兩點的相對高度為1000米.
(4)如果山頂甲的溫度是10℃,則乙約:10℃+(1500m-500m)÷100×0.6℃=16℃.這就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頂積雪終年不化的主要原因.
故答案為:(1)1500;
(2)500;
(3)1000;
(4)16.
海拔高度也稱絕對高度高度,就是某地與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標準來計算,是表示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相對高度是指兩個地點的絕對高度之差,表示地面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
地勢對氣候的影響,主要表現為隨著地勢的增高,氣溫降低.一般情況下,每增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主要考查海拔、相對高度的定義及地形地勢對氣候的影響,要理解記憶.
11.【答案】山頂   山谷   山脊   陡崖   B   B處是山谷,容易發育河流   D   等高線重疊為陡崖,適宜攀巖運動   可信   乙處等高線密集,坡度陡   1000   800   ①   C

【解析】解:(1)讀圖可得,A是山頂、B是山谷、C是山脊、D是陡崖.
(2)B處是山谷,容易發育河流.
(3)陡崖部位適宜做攀巖運動;
(4)在乙處登山覺得比在甲處登山費力,理由是乙處等高線密集,坡度陡.
(5)圖2中的等高距是200米,圖2A處的海拔高度是1000米,B的海拔高度是1800米,A和B的相對高度是800米.
(6)①②③④四條路線中有陡崖分布的是①,圖中四條轉場線路中③路線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是山谷,有河流發育,草豐茂,適宜牲畜爬坡遷移.
故答案為:(1)山頂;山谷;山脊;陡崖;
(2)B;B處是山谷,容易發育河流;(3)D;等高線重疊為陡崖,適宜攀巖運動;(4)可信;乙處等高線密集,坡度陡;(5)1000;800;(6)①;C.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
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讀圖解答即可.
12.【答案】(1)山脊、山頂、 150 、鞍部、 900-1050(米)

(2)AC   等高線稀疏坡度緩。

【解析】(1)本題考查山地的不同形態如何用等高線來表示。等高線重疊的部分,表示陡崖;位於兩山頂之間的凹下的部分,表示鞍部;等高線向高海拔凸出的部分,表示山谷;等高線向低海拔凸出的部分,表示山脊;等高線中間海拔最高,周圍海拔低,用實心三角表示的部分,表示山頂。因此,圖中等高線重疊處,且有鋸齒狀結構處應該標註陡崖;在海拔最高處,且有實心三角處應該標註山頂;兩山頂之間的凹下部分應該標註鞍部;圖中向高海拔凸出的部分應該標註山谷;圖中C-A向低海拔凸出的部分應該標註山脊。

等高線的判讀規律:等高線上的數字是表示這條線上各點的海拔高度,一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且相鄰兩條等高線之間的等高距是相等的。根據相鄰兩條等高線之間的海拔高度,進而可以得出該圖的等高距為150米,根據A點所在的等高線位置,結合圖中等高線上的數值及等高距,進而可以得出A點的海拔是150米,而B點的海拔是300米,因此A、B兩點的相對高度是150米。 C點的海拔應在900米以上1050米以下。

(2)等高線密集,表示坡度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度緩。據圖可知,如果從A點和B點出發,沿圖中虛線爬到山頂C,應該沿AC登山線路更容易。


13.【答案】(1)陡崖    850 米     114 米;

(2) 2000米;

(3)自南向北;

(4)D

【解析】(1)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判定不同部位表示的地形為:山地海拔最高點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的低地為鞍部,等高線向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高處凸為山谷,多條等高線重疊處為陡崖,E處多條等高線重疊,因此為陡崖;讀圖可知山頂G的海拔高度是850米。山頂G與山頂A的相對高度即為兩地的海拔高度差,即850-736=114米.

(2)根據比例尺圖上1:50000,表示1釐米表示實地距離500米,若兩個山頂的圖上距離為4釐米,則其實地距離為4×500=2000米。

(3)根據圖中的等高線數值以及指向標可判斷出河流大致沿自南向北的方向流動。

(4)水庫的位置應選D處,因為D地地形為「口袋」形的出口,有利於建壩。


14.【答案】50   160   丙   甲   甲   甲處位於兩山峰之間,地形平坦開闊,適合宿營   ②   自北向南   相對高度不大   平原地區,地形平坦;靠近河流,水運便利,取水方便

【解析】解:讀圖分析可知:
(1)圖中的等高距50米;北山海拔370米,南山海拔210米,兩山的相對高度是370-210=160米。
(2)甲乙丙丁中表山谷的是丙(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表示鞍部的是甲(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甲、丁兩處中,最適合作為夜晚宿營地的是甲,理由是:甲處位於兩山峰之間,地形平坦開闊,適合宿營。
(3)圖中所畫①、②兩河流中,事實上不存在的是②河,因為②處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山脊處不可能集水成河;依據圖中指向標判斷可知,③河的大致流向是自北向南。
(4)同學們沿圖中登山線路行進,觀測到山頂與出發點的溫度差異不大主要原因是相對高度不大。
(5)圖中城鎮形成的有利條件:平原地區,地形平坦;靠近河流,水運便利,取水方便。
故答案為:
(1)50;160;(2)丙;甲;甲;甲處位於兩山峰之間,地形平坦開闊,適合宿營;(3)②;自北向南;(4)相對高度不大;(5)平原地區,地形平坦;靠近河流,水運便利,取水方便。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地方為陡崖。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
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讀圖理解解答即可。
15.【答案】山地  山頂  山脊  鞍部  陡崖  ④  盆地  西北  2500  100  700-800米  自西南向東北流  丙  丙為山脊線,為分水嶺,不會形成河流  600  400米  10  A  A處等高線稀疏,坡度較緩  丁  丁位於盆地出口處,在此修建水電站大壩省時、省力、省錢

【解析】解:讀圖分析可知:
(1)圖示地形海拔較高,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溝谷較深,主要是山地。
(2)依據位置,圖中數字代號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分別是:①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②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③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④等高線重合的地方為陡崖。陡崖處適合攀巖運動。
(3)圖中吳莊所處地的地形類型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應為盆地。依據指向標判定方向,吳莊在周莊的西北方向。由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可得實地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若吳莊和李莊兩村圖上直線距離是5釐米,則兩地間的實地直線距離是5×50000=2500米。
(4)等高距是指相鄰兩條等高線之間的高度差。該等高線地形圖等高距是100米,由此可判定,①山頂的海拔位於700-800米之間。
(5)依據指向標及河流從高處流向低處,可判定,圖中「小河」兩字所在河段的流向是自西南向東北流。圖中河流有甲、乙、丙三條河流,其中畫錯的一條是丙,理由是丙為山脊線,為分水嶺,不會形成河流。
(6)圖中B處的海拔是600米,A處的海拔是200米,A,B的相對高度是600-200=400米。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由此可判定,A、B兩地溫差為2.4℃.如果圖中A點的溫度是12.4°C,那麼B點的溫度是10℃。
(7)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由此可判定,興趣小組同學進行爬山運動,A和B所在地,爬山比較輕鬆的是A。
(8)圖中,甲、乙、丙、丁四處適合修建水電站大壩的是丁處,原因在於丁位於盆地出口處,在此修建水電站大壩省時、省力、省錢。
故答案為:
(1)山地;
(2)山頂;山脊;鞍部;陡崖; ④;
(3)盆地;西北;2500;
(4)100;700-800米;
(5)自西南向東北流;丙;丙為山脊線,為分水嶺,不會形成河流;
(6)600;400米;10;
(7)A;A處等高線稀疏,坡度較緩;
(8)丁;丁位於盆地出口處,在此修建水電站大壩省時、省力、省錢。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地方為陡崖。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
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讀圖理解解答即可。

相關焦點

  • 【計算專題】史上超全地理計算公式整理,還不趕快收藏!(附專題練習)
    本文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全國知名地理科普平臺,10餘年來一直致力於地理科普備考,強烈推薦關注,關注後可馬上領取565個高考地理專題設計福利
  • 高考地理小專題——雪線
    典型例題二:閱讀下列圖文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火地島夏涼冬冷,氣溫較低,島上雪山重巒疊嶂,森林密布。下圖示意火地島地理位置。材料二 烏斯懷亞是火地島地區的首府、行政中心,也是一個自由貿易港。典型例題三: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題。火地島西部植被茂密,以溫帶闊葉林為主,東部為溫帶草原和荒漠,雪線高度僅500-—800米,現代冰川發育。位於火地島南部沿海的烏斯懷亞港是南極科考的重要中轉站,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都會有上千的科考和捕蝦船隊集結於此。
  • 人教版高三地理教案:等值線專題複習
    一、等高線地形圖小專題1.坡度問題:一看等高線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緩;二計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對高度/水平實地距離2.通視問題:通過作地形剖面圖來解決,如果過已知兩點作的地形剖面圖無山   一、等高線地形圖小專題  1.坡度問題:一看等高線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緩
  • 高考地理等高線專題複習,看完輕鬆得高分
    對於地理這個科目,其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大大小小的圖。既有宏大的世界地圖、世界洋流圖,又有局部區域小地圖、地質地形圖等,這些地圖往往都具備一些「線」——等高線、等溫線等等,尤其以等高線出現頻率較高,應用較廣。那麼,如何才能做好等高線地形圖這類題目呢?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等高線、山脊、山谷、相對高度)
    圖1 各種地形對應的等高線2、相對高度等高線圖中,計算兩點的相對高度圖2 相對高度的計算02(2)計算相對高度。①根據公式,設間隔的等高線條數為n,等高距為d,則相對高度H的範圍為:(n-1)×d< H <(n+1)×d;②從西側到東側,最多間隔了7條等高線,相鄰等高線之間的間隔為30m(等高距),因此相對高度的範圍為:6×30< H <8×30,即180m< H <240,因此選項C中的220m符合條件。
  • 2020地理微專題訓練53 醉漢樹、旗型樹冠
    2020地理微專題訓練53醉漢樹、旗型樹冠一、單選題讀臺灣島地理位置示意圖和臺灣島某地區旗狀樹冠圖片,完成下面小題。梭梭樹主要生長在土壤含水率相對較高的地方,其根區土壤含水率受不同生長階段的樹冠集流、蒸騰和遮陰作用影響而存在差異。下圖為內蒙古西部沙漠地區不同樹齡階段梭梭樹根區全年土壤含水率差異。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 極限專題(八):極限計算三十種思路總結與專題練習
    具體可參照以往的專題(二).十六、洛必達法則與施篤茲定理對於0/0型和∞/∞型的函數極限,我們可以使用洛必達法則,即分子分母分別求導,但一定要注意法則的使用條件. 對於其餘類型的未定式,也可以轉化為0/0型和∞/∞型的極限.
  • 專題二:行列式的計算公式
    專題二:行列式的計算公式本部分主要介紹行列式計算的一些公式,這些公式基本上都與分塊矩陣有關.
  • 化學計算專題|中考每年必考的化學計算題,這些技巧必須掌握
    (參看往期文章《化學計算專題|3道題教你掌握溶液計算題技巧》)。在餘下的三種計算中,化合價計算較為簡單,考查形式多以選擇填空為主。化學式計算對計算能力的要求相對較高些,尤其需要注意審題清晰。而化學方程式計算則是相對較難也是最重要的,綜合性最強,對學生的要求也最高,需要對所學知識充分把握才能運用自如地解題。
  • 2019中考地理二輪專題之等高線地形圖
    中考地理二輪專題之等高線地形圖 1、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1)掌握等高線圖的基本特性 ①數量:讀出任一點的海拔高度;比較兩點的海拔高度可換算溫差;以兩地的水平距離測算地面實際距離;根據兩地的海拔高度可計算出相對高度。
  • 計算專題 |《建築防火篇》之建築高度
    《建築防火篇》之建築高度二個基本常識1.建築高度:建築物室外設計地面至建築物頂部某一平面的高度。2.相對標高:一般把建築室內首層地面高度定位相對標高的正負零起點。A.四 B.三 C.二 D.一第一步:判斷建築性質,一層為商業服務網點,以上各層均為住宅,所以該建築為住宅建築。第二步:計算建築高度,如圖,該建築高度為54米,為二類高層住宅建築。
  • 【專題突破】等高線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知識點
    (7)峽谷:海拔中間低、兩側高,且兩側等高線密集。(1)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線稀疏,較為平直。(2)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對高度不大,等高線較稀疏。(3)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對高度大於100米,等高線較密集。(4)高原:海拔高(500米以上),相對高度小,等高線在邊緣地區密集,而內部明顯稀疏。
  • 【考前衝刺】高考地理 動態數據分析型 試題專題訓練
    由圖可知,個數增多的區域明顯不是面積增大區域,A錯;聚落個數和聚落面積分別以某一海拔高度為中心點向兩邊高海拔和低海拔呈正態分布,B對;鄉村聚落面積最大區域在海拔200~300 m之間,該區域聚落個數變化明顯,C錯;鄉村聚落個數最多的區域在海拔300~400 m之間,聚落面積變化明顯,D錯。
  • 【小中考地理專題2】地理每日一複習2(地圖)!
    【考點定位】本題考查方向的判斷.學科網 (安徽省桐城市2015年中考地理試題)圖為我國華北地區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3.圖中白水河的流向是(  )   A.自北向南    B.自東北向東南    C.自西北向東南    D.自東向西4.圖中虎山的海拔高度應該在(  )
  • 考研數學小專題 | 行列式的計算
    行列式的計算是線性代數中的基本題型。方法多種多樣,靈活多變。熟悉了解這部分內容的方法與技巧後,對提高行列式計算的速度大有幫助。
  • 初中地理學習專題:四、等高線地形圖
    學習目標:理解地圖上表示高度的方法:海拔和相對高度。
  • 高中地理:等高線地形圖專題
    01坡度問題一看等高線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緩;二計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對高度
  • 中考數學專題複習:第24講 圓的有關計算
    真題精選例題精講類型一 弧長的計算【解後感悟】本題運用弧長的計算公式,解答本題關鍵是根據題意得出圓心角及半徑.類型二 扇形面積的計算【解後感悟】求不規則圖形的面積,常轉化為易解決問題的基本圖形,然後求出各圖形的面積,通過面積的和差求出結果;陰影部分一般都是不規則的圖形,不能直接用公式求解,通常有兩條思路,一是轉化成規則圖形面積的和、差;二是進行圖形的割補.扇形面積公式和弧長公式容易混淆,S扇形=nπR/
  • 2021高考地理超全主觀題、新微小專題答題套路,高考地理主幹知識...
    高中地理複習和新課的全部課件在這裡,請使用!地理應試學習一定要回歸教材,抓主幹知識和高頻考點,構建知識體系,綱舉目張,便於調動運用。地理主幹知識主要包括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與規律等。近幾年高考考查的「熱點地區」主要有我國西部地區(2017年全國卷Ⅱ9—11題賀蘭山東麓、2016年全國卷Ⅰ10—11題「我國四川西部某山地東坡土壤中磷累積量」,第36題「廣西橫縣茉莉花茶」;2016年全國卷Ⅲ第37題「我國瓜州縣風電建設」)、環渤海地區(2016年全國卷Ⅰ7—9題「渤海灣沿岸某地區貝殼堤」;2015年全國卷Ⅰ7—9題「渤海海冰」,10—11題「
  • 高考地理各考點中有關計算題的通用公式匯總
    地理在高考中劃歸文科,但事實上地理是一門亦文亦理的科目,因為當中涉及很多數據、計算類的知識點。以下是高考地理各考點中有關計算題的通用公式,小夥伴們速速收藏起來。距離計算1。計算公式:H=90°- 緯度差緯度差指該地與直射點間的緯度之差。同半球時等於兩地緯度之差;異半球時等於兩地緯度值之和。2。計算步驟:直射點的緯度(δ)和當地緯度(φ)是決定正午太陽高度的兩個變量。根據公式,知道或間接知道其中的兩個變量,可以求知另一個變量。3。案例:已知北京位於40°N,冬至日和夏至日其下午太陽高度相差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