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地理科普平臺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
高考地理專題設計
精心編選綜合整理
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
(1)等高線:在地形圖上把海拔相同的點連接而成的線。
可以直觀地反映出沿剖面線地勢高低起伏的變化狀況和坡度大小的狀況。
(7)峽谷:海拔中間低、兩側高,且兩側等高線密集。
(1)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線稀疏,較為平直。
(2)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對高度不大,等高線較稀疏。
(3)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對高度大於100米,等高線較密集。
(4)高原:海拔高(500米以上),相對高度小,等高線在邊緣地區密集,而內部明顯稀疏。
(5)盆地:倒置地形,中間較低,一般等高線較稀疏;四周較高,等高線較密集。
(6)大陸架:海水深度小於200米,且等深線稀疏(坡度較小)。
(7)大陸坡:海水深度大於200米,且等深線密集(坡度較大)。
(2)根據示坡線判斷地勢高低,示坡線總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
在同一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分布越密集,則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疏,則坡度越緩。可根據「坡度=垂直相對高度/水平距離」來確定。
①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則看等高線的疏密程度,等高線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小。例如,下圖中(數值單位:米)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順序為:C>A>D>B。
②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則相同的水平範圍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圖中(數值單位:米)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順序為:B>D>A>C。
③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則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圖中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順序為:A>C>D>B。
在等高線地形圖中,首先要找出圖中最大等高線的數值(H大)和最小等高線的數值(H小)及等高距d。如圖所示,圖中最大等高線H大=500米,最小等高線H小=100米,等高距d=100米。據此可進行以下計算:
位於兩條等高線之間的閉合區域,如果其值與兩側等高線中的較低值相等,則閉合區域內的海拔低於其等高線的值;如果閉合等高線的值與兩側等高線中的較高值相等,則閉合區域內的海拔高於其等高線的值。具體如圖所示:
⑤等高線穿越河谷時向上遊彎曲,等高線在山脊處向低處彎曲。
①等高線密集的河谷,流速快、水能資源豐富,在陡崖處形成瀑布。
②河流流量除與降水量有關外,還與流域面積(集水區域面積)有關。
(1)流向:由海拔高處流向低處。發育於河谷,河流流向與等高線凸出方向相反。
(2)流域面積:根據山脊線作為河流的分水嶺,確定河流的流域面積。
(1)判斷氣候特徵:氣候特徵應結合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勢高低、坡向(陽坡氣溫高,蒸發強;陰坡氣溫低,蒸發弱)等因素進行判斷。
①氣溫差異:求出高度差,再利用氣溫垂直遞減率0.6 ℃/100 m計算溫度差,地勢越高氣溫越低。
③光照差異:陽坡多於陰坡,同一種植被在陽坡的分布上界高於陰坡。
選線要求:選擇坡度平緩、線路平直、彎路較少的線路。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注意事項:避免通過陡崖、沼澤、永久凍土區、地下溶洞區等,儘量少過河建橋,以降低施工難度和建設成本,並保證運行安全。
②引水線路:線路儘可能短,避免通過山脊等障礙,並儘量利用地勢使水自流。
③輸油、輸氣管線:線路儘可能短,儘量避免通過山脈、大河等。
①農業生產布局:地勢平緩的地區發展種植業,地勢陡峻的地區發展林牧業。
②工業區、居民區選址:一般選在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高線間距較大的地形平坦開闊處。
通視問題可通過作地形剖面圖來解決。如果過已知兩點作的地形剖面圖無障礙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擋,則兩地可互相通視。
(1)根據坡度陡緩情況。注意「凹形坡」與「凸形坡」的不同。從山頂向四周,等高線先密後疏,為「凹形坡」,可通視;等高線先疏後密,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擋住人們的視線。(如圖)
(2)是否穿越溝谷。如果穿越溝谷,由於後半部分地勢會升高,即使地勢再降低,也會因為地形阻擋而無法通視。(如圖)
目前5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如果您覺得我們的內容不錯,請分享給更多人
聲明:文章素材來源網絡,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Tan-GeographicStudio)綜合整理,如存在文章/圖片/音視頻使用不當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刪除。
565個高考地理專題設計下載方法如下:關注譚老師地理工作室回復公眾號消息:高考地理專題設計 點擊閱讀原文,有更多驚喜!覺得不錯,請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