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突破】等高線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知識點

2021-03-01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

知名地理科普平臺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

高考地理專題設計

精心編選綜合整理

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配圖網絡

(1)等高線:在地形圖上把海拔相同的點連接而成的線。

可以直觀地反映出沿剖面線地勢高低起伏的變化狀況和坡度大小的狀況。

(7)峽谷:海拔中間低、兩側高,且兩側等高線密集。

(1)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線稀疏,較為平直。

(2)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對高度不大,等高線較稀疏。

(3)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對高度大於100米,等高線較密集。

(4)高原:海拔高(500米以上),相對高度小,等高線在邊緣地區密集,而內部明顯稀疏。

(5)盆地:倒置地形,中間較低,一般等高線較稀疏;四周較高,等高線較密集。

(6)大陸架:海水深度小於200米,且等深線稀疏(坡度較小)。

(7)大陸坡:海水深度大於200米,且等深線密集(坡度較大)。

(2)根據示坡線判斷地勢高低,示坡線總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

在同一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分布越密集,則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疏,則坡度越緩。可根據「坡度=垂直相對高度/水平距離」來確定。

①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則看等高線的疏密程度,等高線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小。例如,下圖中(數值單位:米)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順序為:C>A>D>B。

②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則相同的水平範圍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圖中(數值單位:米)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順序為:B>D>A>C。

③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則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圖中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順序為:A>C>D>B。

在等高線地形圖中,首先要找出圖中最大等高線的數值(H大)和最小等高線的數值(H小)及等高距d。如圖所示,圖中最大等高線H大=500米,最小等高線H小=100米,等高距d=100米。據此可進行以下計算:

位於兩條等高線之間的閉合區域,如果其值與兩側等高線中的較低值相等,則閉合區域內的海拔低於其等高線的值;如果閉合等高線的值與兩側等高線中的較高值相等,則閉合區域內的海拔高於其等高線的值。具體如圖所示:

⑤等高線穿越河谷時向上遊彎曲,等高線在山脊處向低處彎曲。

①等高線密集的河谷,流速快、水能資源豐富,在陡崖處形成瀑布。

②河流流量除與降水量有關外,還與流域面積(集水區域面積)有關。

(1)流向:由海拔高處流向低處。發育於河谷,河流流向與等高線凸出方向相反。

(2)流域面積:根據山脊線作為河流的分水嶺,確定河流的流域面積。

(1)判斷氣候特徵:氣候特徵應結合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勢高低、坡向(陽坡氣溫高,蒸發強;陰坡氣溫低,蒸發弱)等因素進行判斷。

①氣溫差異:求出高度差,再利用氣溫垂直遞減率0.6 ℃/100 m計算溫度差,地勢越高氣溫越低。

③光照差異:陽坡多於陰坡,同一種植被在陽坡的分布上界高於陰坡。

選線要求:選擇坡度平緩、線路平直、彎路較少的線路。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注意事項:避免通過陡崖、沼澤、永久凍土區、地下溶洞區等,儘量少過河建橋,以降低施工難度和建設成本,並保證運行安全。

②引水線路:線路儘可能短,避免通過山脊等障礙,並儘量利用地勢使水自流。

③輸油、輸氣管線:線路儘可能短,儘量避免通過山脈、大河等。

①農業生產布局:地勢平緩的地區發展種植業,地勢陡峻的地區發展林牧業。

②工業區、居民區選址:一般選在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高線間距較大的地形平坦開闊處。

通視問題可通過作地形剖面圖來解決。如果過已知兩點作的地形剖面圖無障礙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擋,則兩地可互相通視。

(1)根據坡度陡緩情況。注意「凹形坡」與「凸形坡」的不同。從山頂向四周,等高線先密後疏,為「凹形坡」,可通視;等高線先疏後密,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擋住人們的視線。(如圖)

(2)是否穿越溝谷。如果穿越溝谷,由於後半部分地勢會升高,即使地勢再降低,也會因為地形阻擋而無法通視。(如圖)

目前5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如果您覺得我們的內容不錯,請分享給更多人

聲明:文章素材來源網絡,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Tan-GeographicStudio)綜合整理,如存在文章/圖片/音視頻使用不當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刪除。

565個高考地理專題設計下載方法如下:關注譚老師地理工作室回復公眾號消息:高考地理專題設計 點擊閱讀原文,有更多驚喜!覺得不錯,請點亮↓↓↓

相關焦點

  • 解析等高線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
    此灰色部分應是陡崖崩塌後的堆積物或突出的基巖形成。【答案】⑴D⑵A【考點透析】一、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及應用1.判讀規律判坡度①根據等高線疏密判斷: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的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越密集的地方,坡度越大,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小。
  • 2 等高線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
    【基礎回顧】 一、等高線的基本特徵 二、地形剖面圖的繪製與判讀 1.繪製步驟   【技能方法】 1.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可視問題   直視問題可以通過作地形剖面圖進行判斷,在地形剖面圖上由觀測點的投射點向目標點的投射點繪直線,若直線沒有被任何地物所切斷,表示直視良好,否則不能直視。如下圖所示,由點s′向點c′繪直線,直線沒有被任何地物所切斷,表示直視良好。而圖中b′位於陰影區,說明s點不能直視b點,所以村落b對於s點為不直視。
  • 等高線地形圖剖面圖的繪製
    地形剖面圖是在等高線地形圖的基礎上繪製的,繪製主要步驟如下:1.確定剖面圖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通常水平比例尺與原圖比例尺一致(也可放大為原來的2倍、3倍),而垂直比例尺一般比水平比例尺擴大5~20倍,常見的是擴大10倍。
  • 等高線地形圖剖面圖的繪製及剖面線的判斷
    地形剖面圖是在等高線地形圖的基礎上繪製的,繪製主要步驟如下:1.確定剖面圖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通常水平比例尺與原圖比例尺一致(也可放大為原來的2倍、3倍),而垂直比例尺一般比水平比例尺擴大5~20倍,常見的是擴大10倍。
  • 【專題突破】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技巧
    2.等高(深)線等高線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有關相鄰點所聯成的封閉曲線,高程都是整數(整米、整分米)。用等高線在地形圖上表示地貌,不僅能正確反映地面的高低起伏、山脈走向、山體形狀、坡度大小和山谷寬窄深淺等,而且能清楚顯示一定地區的山勢總貌。
  • 2019中考地理二輪專題之等高線地形圖
    中考地理二輪專題之等高線地形圖 1、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1)掌握等高線圖的基本特性 ①數量:讀出任一點的海拔高度;比較兩點的海拔高度可換算溫差;以兩地的水平距離測算地面實際距離;根據兩地的海拔高度可計算出相對高度。
  • 【一輪專題】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2.登錄下面網頁,去學科網下載:http://www.zxxk.com/user/44737528/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要點精講等高線地形圖是用等高線來描述某地區地形起伏的地圖,作為一種基礎的、重要的地圖類型,在高考考查的等值線圖中一直佔有重要地位。
  • 高中地理:地形剖面圖的繪製方法
    地形剖面圖的繪製地形剖面圖可以直觀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狀況,它的繪製是以等高線地形圖為基礎轉繪而成的,它是沿等高線地形圖某條線下切而顯露出來的地形垂直剖面。繪製地形剖面圖的主要步驟有以下幾點。1.
  • 地形剖面圖專題------2021屆高考專題複習一(2)
    (3)取尺:根據要求選取地形剖面圖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一般來說,水平比例尺與原等高線地形圖的比例尺相同,垂直比例尺可以是原等高線地形圖比例尺的5倍、10倍、15倍、20倍……倍數越大,起伏越明顯,圖示的垂直比例尺就為水平比例尺的10倍。
  • 高中地理:等高線地形圖專題
    /水平實地距離02通視問題通過作地形剖面圖來解決,如果過已知兩點作的地形剖面圖無山地或山脊阻擋,則兩地可互相通視;注意凸坡(等高線上疏下密)不可見,凹坡(等高線上密下疏)可見;注意題中要求,分析圖中景觀圖是仰視或俯視可見。
  • 初中地理知識點歸納:根據地形剖面圖判斷地形、坡度陡緩
    根據地形剖面圖判斷地形、坡度陡緩     判斷方法     (1)陡坡與緩坡:同一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密集處為陡坡;等高線稀疏處為緩坡。不同等高線地形圖中,要根據比例尺確定。     (2)陽坡與陰坡:等高線地形圖中,陽光照射較多的為陽坡,反之為陰坡。
  • 地形剖面圖的繪製與判讀,你會了嗎?
    地形剖面圖是以等高線地形圖為基礎,按一定比例沿著地表某一方向所作的垂直斷面圖,它能更直觀地顯示垂直方向的地面起伏和坡度陡緩。水平比例尺:1:200000垂直比例尺:1:50000步驟:(1)在等高線地形圖上選擇剖面線(圖中AB線)。(2)確定剖面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
  • 初中地理學習專題:四、等高線地形圖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正確識別坡度的陡緩、山體部位。正確識別五種基本地形。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正確確定水庫壩址、修路等的位置。海拔和相對高度1000米(2)計算:已知兩地的海拔,其相對高度為海拔相減的差值;如甲地海拔-乙地海拔=1500米-500米=1000米地勢和坡度的判讀地勢判讀等高線數值數值大,即海拔高,地勢高;數值小,即海拔低,地勢低坡度判讀等高線的疏密程度在同一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
  • 【專題訓練】三:等高線地形圖
    專題訓練三:等高線地形圖一、單選題圖為該山區地形示意圖,圖中①—⑥處為露營和觀景的備選地點。完成下面小題。圖中X、Y為等高線(等高距為100m),L為河流,對角線為經線。7.圖中河流L的流向為(  )A.從東流向西 B.從西南流向東北C.從西流向東 D.從東北流向西南8.若X數值為500m,沿圖中經線的地形剖面為(  )A.
  • 繪製地形剖面圖分幾步?
    盧達晨 中學地理問答有問必答 提個醒繪製地形剖面圖分幾步?第1步:繪坐標,標坐標值一般在等高線地形圖下方繪坐標。橫坐標長度與地形圖的水平長度相等,水平比例尺一般與地形圖比例尺相同,並標數值(亦可不標)。
  • 【高二難點】 等高線地形圖判讀的九點突破,不會的趕快收藏!
    等高線地形圖判讀是地理學習中的一處重點,更是難點,先試從難點突破方面做點總結,希望對學生有所幫助。一、山脊和山谷的判斷方法:由等值線:「高高低低」判讀:由高海拔(值)先低海拔(值)彎曲,說明此處高(值)(山丘);由低海拔(值)向高海拔(值)彎曲,說明此處為低海拔(值)(山谷)二、等高線地形圖中鞍部的剖面特徵:在等高線地形圖中,如果沿不同方向對鞍部作剖面圖,可得到兩種完全不同的地形剖面圖。
  • 【圖表微專題】等高線地形圖的實際應用分析
    降水迎風坡降水量多,背風坡降水量少;高大的山地或高原對大氣環流有阻擋作用,從而影響不同坡面的氣溫和降水狀況2.等高線地形圖與河流水系特徵山地常形成放射狀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狀水系;山脊常形成分水嶺(山脊處等高線彎曲最大處的連線稱為分水線);山谷常有河流發育,等高線穿越河谷時向上遊彎曲,即河流流向與等高線凸出方向相反
  • 知識解析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戰略篇】  等高線地形圖判讀是中學地理學習中的一處重點,更是難點,先試從難點突破方面做點總結。一、山脊和山谷的判斷方法:圖中AB線為山谷線,CD線為山脊線方法一:橫向地勢比較法如果對山脊和山谷作橫向比較,即圖中MN方向和XY方向,我們可以發現,山脊處(XY方向)為中間高兩側低;而山谷處(MN方向)為中間低兩側高。
  • 等高線地形圖判讀技巧
    許多同學初次接觸這部分知識都有點畏難情緒,主要原因是學生普遍缺乏地形觀測實踐以及相關大自然生活體驗。當然對於初一新生來說,立體幾何相關知識涉及也不多,因此對於各種地形部位的判讀及其實際應用上感到容易混淆。建議教學過程中可以指導學生用超輕粘土或者石膏、泡沫板等製作不同地形部位,或者購買地形部位教具,或者結合地形景觀圖片,讓等高線地形圖學習更形象化,更容易理解。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地形剖面圖、山脊、山谷、河流的發育)
    01知識點1、地形剖面圖確定剖面圖的水平比例尺(一般與等高線圖相同)、垂直比例尺(與原圖相同,或者放大5、10等倍數,使得地形起伏更明顯),並畫出x-y坐標系;④定位。將地形圖中的各個交點,在剖面圖(x-y坐標系)中標出,並用平滑的曲線相連(相連時,不要越過上、下的等高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