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專業成長永遠走在路上

2021-02-19 鍾傑班主任實踐智慧

我經常看到一些QQ群裡的老師在吐槽。諸如工資低啦,工作量太大啦,領導很過分啦,學生難教啊,甚至還有學生打罵老師等等。除了被學生打罵這事我沒有經歷外,其他無奈的狀況我也曾經或者說正在經歷著。比如工作量大這事,我當班主任,教兩個班語文,還帶了市級和省級兩個工作室,周末還出去講講學,工作之餘還有書稿要寫,有約稿要還,可以說,我對時間的渴求勝過我對美食華服的渴求。至於領導,哪裡都有不著調的,屬於正常現象。這些都不屬於我們的專業範疇,不說也罷,各人自己平衡。

至於說學生難教,我承認,確實越來越難了,至於說學生打罵老師這事,也確實出現過。不要說打罵,連砍殺老師的事情都出現過。出現這樣的事情,作為老師的我,內心當然是不安的,甚至是痛心的。只是,我們有沒有理性地分析,為何會出現這樣的事情呢?除了整個社會充滿浮躁與戾氣,學生的價值觀存在嚴重偏差之外,更主要的原因還是:學生產生問題的速度遠遠快於教師專業成長的速度。也就是說,學生產生的問題已經與時俱進了,你老師還在固守傳統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手段。新舊之間怎麼不發生衝突呢?

也就是說,班主任想要自己的日子好過——注意,此處不談錢,只談與專業有關的東西。那麼,班主任就一定要抓住每個機會去成長自己,讓自己的專業成長永遠都走在路上。

首先說,忙不是迴避專業成長的藉口。要說每個人都忙,為何有的老師可以擠出學習的時間,有些則擠不出?事實上,時間一定是有的,只是不願意擠罷了。我自己就是一線老師,並且身在深圳,節奏比內地快多了,我也能找到空餘時間來讀書思考以及寫作。

其次說,累也不是迴避專業成長的藉口。再想想,為何累?還不是因為專業上過了不關,做事沒方法,辦事沒效率啊。如果老師們能學學管理學,就很容易從繁瑣之中抽身而出。如果不願意去學習,就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永遠都只能做一名勞苦大眾。

再其次,帶孩子也不是迴避專業成長的藉口。我也有孩子,他高三那年,我帶初三,兩個班的語文課,可謂是忙得不可開交吧。但這一年,我不僅把我自己的工作做得很出色,我還寫了2本書,讀了20多本書。每天中午還能為孩子做一餐飯,與他共同進午餐。我兒子進入高中時,成績並不怎麼理想,但他被我的生命狀態打動了(這話是他自己跟我說的),所以一直很努力,最終考進了他心儀的深圳大學。

我並非站著說話不腰痛。我自己就是一線班主任,一線班主任有多忙多累,我感同身受。但我真的認為很多班主任的忙和累是不值得同情的。因為他們不願意成長!讓他們讀點書,跟要TA老命似的,讓他們寫篇文章,就像拿刀子要殺了TA似的。這樣的生命狀態,除了忙和累,就剩下吐槽了。

一個人,擁有無可替代的職場資本,才會獲得職業的尊嚴!

我上面所說的,或許過於苛刻了。但教育是理性的,光有激情與忽悠是不夠的。我是一個樸素的人,所以我只說得出樸素的話。再說了,教育本身就是極其樸素的!

祝每位老師都能遇到最好的自己!

上文:人生復盤:我在深圳的十年


相關焦點

  • 《走在回家的路上》MV暖心上線 以文藝工作者的成長見證時代發展
    重拾昔日的過往,儘管我們都變了模樣,可年少的對方住在彼此心房……」今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製作推出的首檔大型情感戶外真人秀《走在回家的路上》節目MV暖心上線,該主題曲由深受年輕觀眾喜愛的旅行團樂隊創作,旋律動聽,歌詞樸實無華,以輕鬆的節奏帶給人們對家的溫情和感動。
  • 初中作文素材:成長路上
    走在成長路上,有歡笑,亦有挫折,有陽光,亦有風雨,荊棘之中,朋友,去開山劈路吧,去披荊斬棘,去經歷你成長曆程中次冒險,能把握你人生中的每機會,那將是你的蛻變!     成長的過程就如秋葉零落,從葉柄離開樹枝的那一刻起,落葉歸根,在那泥土裡深深的埋著,一整年,「葉之未落,其葉沃諾」。
  • 家庭式PUA:永遠正確的父母,才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大的剋星
    前幾天,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個十一二歲左右的女孩,後面跟著媽媽,女孩一邊走一邊玩,媽媽就跟在後面碎碎念:「手別亂摸,這個好髒啊,別去玩那個,好危險
  • 《在路上》: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無論種族與國家,年輕的靈魂永遠在路上,世界永遠屬於年輕的一代。傑克·凱魯亞克的《在路上》,被公認為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嬉皮士運動和垮掉的一代的經典之作。這本書是圍繞幾個年輕人荒誕不羈的生活,來反映對追求個性生活的嚮往。
  • 《與你同行,成長永遠在路上》寫作框架計劃
    今天終於下定決心,要以一種系統的方式,持續的記錄下來孩子成長的瞬間。都說育兒要先育己,父母也需要重新成長一次,因此就把這個系列命名為《與你同行,成長永遠在路上》吧。一來記錄下與孩子共同成長的難忘時刻,期待TA成年後能一起重溫這些成長的瞬間,能夠回想起當時的心情;二來記錄下自己的感受心得,畢竟孩子在成長,作為家長也在改變,重新成長的過程經常會有些許感觸感慨;三來可以與其他千千萬萬80後90後的父母碰撞分享,同為父母,或許從這個一個個片段中,能找到與自己經歷相似的部分,或感同身受,
  • 新區法院第十二期讀書堂:永遠年輕 永遠在路上
    新區法院第十二期讀書堂:永遠年輕 永遠在路上 2020-12-29 10: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初中生優秀作文:走在路上
    立意:1.要走,不要停。⑴路是人走出來的,不肯走路的人永遠也達不到目標,不敢走路的人永遠欣賞不到遠方的風景。⑵只要為遠大的理想而奮鬥不息,即使永遠達不到目標,也是可貴的。2.走在路上的態度,怎麼走。⑴不要因為有坎坷就裹足不前,不要因為取得了一點成績就止步不前,要追求更高更遠的目標。
  • 學習,永遠在路上
    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不斷學習不斷成長的過程。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 創建工作永遠在路上
    當多數人都沉醉在分享成功的喜悅的時候,柳葉湖旅遊度假區黨工委書記袁世平卻正在思考如何帶領這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開啟未來,走向繁榮昌盛,她很冷靜地總結:「這只是萬裡長徵才走完了第一步。創建工作永遠在路上。" 這又是柳葉湖新的誓言,新的承諾,更是柳葉湖新的責任。 思想建設永遠在路上。
  • 在路上,我們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凱魯亞克語錄
    ——傑克·凱魯亞克 《在路上》在路上,我們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凱魯亞克 《在路上》我一輩子都喜歡跟著讓我感覺有興趣的人,因為在我心目中,真正的人都是瘋瘋癲癲的,他們熱愛生活、愛聊天,不露鋒芒希望擁有一切,他們從不疲倦,從不講那些平凡的東西。
  • 【身邊的好老師】市綜合實踐教育中心王彩華:永遠走在創新路上
    榮成教育專心|專注|專業王彩華,女,1972年7月出生,市綜合實踐教育中心教師。
  • 人的這一生,學習永遠在路上
    文/承一人的這一生,教育永遠在路上,小時候的家庭教育,學業教育,長大了的社會教育。影響一個人一輩子的並不是上了那個名校讀了什麼專業,而是家庭教育。很多時候聽到一句罵人的話是「沒娘教」,一層意思是詛咒人家娘死的早沒有娘的孩子沒有教育,另一層意思是有娘也沒有教好!這比國罵還厲害百倍!很多時候,總感覺父母的教育太過於迂腐!
  • 我們早就走在了歸途路上,只是迷失了方向
    在這條回家的路上留下了我與我的同窗發小放學追逐打鬧的成長印跡。還有回家的路充滿了外婆對我滿滿的愛,她已經年邁,在我上幼兒園的時候,她用她嬌小但偉大的肩膀背看我行走在這條路上。回家的這條路,爸爸用他愛的大手教我蹣跚學步,我的爸爸真的是天底下最愛我的人,他永遠是我小小世界的大英雄。在我每天放學回家的路上,媽媽都會每天開門等著我,這條路也承載著滿滿的母愛。
  • 永遠在路上的在路上:評韓寒電影《後會無期》
    該故事講述了幾個在東極島長大的年輕人,他們各有各的成長經歷和故事背景,並且在一次變故後,他們決定重新選擇自己的面前的路。於是他們就開車上路了,在路上,在他們橫跨大陸自駕旅途上的經歷了不同的傳奇故事,同時那些際遇也讓他們有了各自不同的命運歸宿,到最後,他們生活的開始徹悟了,但,似乎都沒有明白。《後會無期》於2014年07月24日在內地上映,最終票房為6.29億。
  • 王皓宇:成長,我們一直在路上
    首先是作為一名老師的成長。其實作為一名老師的成長很多具體表現和實例都是要通過班主任的身份或者語文老師的身份反映出來的,但老師的身份始終是最基本的,在認同自己教師身份的基礎上再開展各種各樣的工作是一個理所應當的順序。記得剛剛踏入杏園小學的校門時,我就是白紙一張,對學校裡的為人處世,對如何與孩子、家長、同事和領導溝通,都沒有清晰的認識和做法,引導我向前走的只有一句話:實踐出真知。
  • 永遠在路上的斜槓媽媽——「虞宮魚品」創始人 Jolin
    她是如何保持自己永遠在路上的信念?她創立「虞宮魚品」品牌的初衷是什麼? 「虞宮魚品」魚膠到底有什麼魔力?「虞宮魚品」創始人Jolin 分享了她的創業經歷,下面是分享實錄。從一小步堅韌到每一步自信在建立虞宮魚品之前,Jolin 作為國家註冊拍賣師,已從事拍賣工作近十年。
  • 汝南縣常興鎮衛生院外科醫生陳永:永遠走在出診的路上
    「雖然籤約的貧困戶現在都已全部脫貧,但他們的身體健康依舊是我的牽掛,無論是在寒風裡,還是深夜裡,我將永遠走在出診的路上。」陳永說。(映象網駐馬店新聞熱線:0396—3599908,投稿郵箱yxwzmdpd@163.COM。映象網「大象陪辦」電話18003719699)
  • 中國教育學會郭永福 : 最好的成長在路上
    走出去了解整個世界是孩子們的必修課,沒有體驗就不會成長,不能接受挫折和失敗,永遠不會成長。哪個成長得最好?答案應該是高考落榜生的小楊。他為什麼能成長得最好?因為他從小就行走在路上,經了風雨,見了世面,了解了國情、民情,立志要「改變家鄉」,並且身體力行。
  • 永遠年輕 永遠熱淚盈眶 永遠在路上
    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永遠在路上。 ——凱魯亞克
  • 《金曲撈》:撈金曲永遠在路上
    原標題:《金曲撈》:撈金曲永遠在路上   在所有的節目類型中,音樂節目是相對保險、永不過時的,然而模式和形態卻最難出新。翻翻近年來我們看過的音樂綜藝,要麼選秀,承諾素人一唱成名;要麼歌手競技,讓成名的歌手回爐再造;要麼將二者勾兌,衍生出演員跨界K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