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的迷思

2020-12-23 光明網

  女人對男人一直存在這種偏見:認為男人追女人就如換衣服一樣頻繁。男人對女人真的是如此薄情嗎?其實不然,單就從男人對待女人乳房的態度來說,不論是大還是小,是圓形還是木瓜形,男人永遠都愛不釋手,感覺始終如一。本期我們分別從男女不同的角度來討論乳房對男人到底意味著什麼。

  男人眼中的乳房

  乳房代表著女性。所以男子如果能夠掌握到某個乳房,就等於得到了某個女人。就像嬰兒的時候,媽媽願意給你吮吸,成長之後女伴願意讓你把玩。因此,乳房直接反映了男人在異性心目中的身份和地位。

  乳房代表著食物。雖然現在的媽媽只懂得把奶嘴塞進嬰兒口中,但仍然代替不了充滿乳液的乳房。希臘人把乳房形容為「戀愛中的餅乾」,真是讓人越想越有意思。

  所以,男人一提到乳房,都會立刻昂首闊步、精神抖擻,激發出無限的創意,為乳房增添不少繪影繪聲的形容詞,例如:「波波」、「奶房」、「車頭燈」、「咪咪」等。

    男人往這裡看!

  淹沒女人的難題

  當乳房開始脹大的時候,女人亦開始了和它終生的糾纏——對它又愛又恨,而這種心思,說來卻與男人有莫大的關係呢!

  當小女生乳房開始脹大的時候,多數人對這「東西」顯得手足無措。怎麼無端多了兩件小東西啊?很不習慣呢!男生則不同啦,他們心中暗喜,每日交頭接耳:隔壁班的那個誰誰誰啊......如果她做我女友就好了......他們的目光總是不由自主地遊移到女性胸部的位置。

  乳房的大小是否為女生吸引男生的重要因素呢?相信這種想法會隨著多數女生的年紀增長而與時俱進。因為無論乳房是大是小,都有令女人煩惱的問題。所以女人們心想,穿上神奇胸罩,不就解決問題了嗎?她們不惜花費大量金錢,雙眼發光地走進櫥窗掛著美麗胸罩的內衣店裡,簡直是到了為乳房死的地步了!

  但是女人一脫了衣服,坦蕩蕩地在男人面前露出乳房來,問題又來啦。哎呀,我的乳房雖然很大,但是形狀不好看,他是不是以為我的乳房很大才來追求我的呢?他是不是不喜歡我的身材呢?等等。無數個有關乳房的問題像洪水般淹沒了女人,如果男人此時只是敷衍地稱讚幾句女性的胸部,或者不識情趣地說:「原來你一直用義乳啊!」,相信多數女人的性愛表現立刻就顯得無精打採了。

  女性往這裡看!

  乳房=男人的原動力?

  女人的乳房總是令男人回味無窮。假如一個擁有天使面孔的女郎,穿著低胸衫,不經意地在你面前春光乍洩,你是否為自己有幸目睹了這一瞥而暗自慶幸呢?在這種情景下,男人就會發現幻想與現實的差距,生活中除了AV片之外,到哪裡欣賞到如此美麗的乳房呢?

  女人認定多半男人是「下流」的,因為他們只對女人的身體——特別是乳房感興趣。這真是冤枉呀!其實男性對女人乳房的迷戀是從孩提時代就開始的,據非正式統計數字顯示:80%的男人出生之後第一樣接觸的東西就是乳房,自此便與它結下了不可分割的關係。

  有人說,一個女人沒有了乳房就不是真正的女人了。其實,男人沒有女人的乳房,才不能做個真正的漢子呢。男士們可以試想一下,令你的下體有意識地做出生理反應,是由什麼來刺激的呢?千萬不要告訴我是你的雙手。

  當男人第一次把玩過乳房之後,男人便由此展開了終生追逐乳房的旅程。男人們!請細心回想一下,你們為了乳房耗費多少精力和物力?為看AV女郎迷人的胸部,你用了多少錢買成人影碟?為了親手接觸到某個女人的美乳,你用了多少詭計追到這個女友?為了一睹不同女人的豐胸,你花了多少個晚上在酒吧流連?為了一生都有酥胸陪伴左右,你損失了多少自由來換取今日的老婆?唉!男人一生奔忙原來是跟乳房有莫大的關係,更有甚者不惜犧牲一切為乳房沉淪。

  性愛的快樂泉源

  乳房不但代表「我是女性!」的特徵,還是性愛的快樂泉源——如果懂得疼愛它的話。因此,欲來一場精彩的性愛,就要懂得如何調情才能升華到頂點,雖然高潮是很短暫的。

  說來說去,其實男人對乳房的要求並不如女性刻薄,他們認為只要自然就行啦。雖然迎面而來的女性 「碧波蕩漾」,不免會吸引著他的目光,但他卻不會以乳房的大小或形狀為標準而去挑選女朋友的。

  女人卻不同了,她們不但會和男人一樣向豐乳的女性投以注目禮,甚至和男人一樣懷著想摸一下的遐想。而最後則是異常的妒忌和沮喪——真討厭自己的乳房!

  沒錯,乳房是女人掙扎一生的課題,正如男人和女人的戰爭,是沒完沒了的。唉,可憐的乳房!

相關焦點

  • 決策謹防「群體迷思」
    正文共:1132 字 2 圖預計閱讀時間: 3 分鐘去年6月,以色列管理學家斯坦爾莫在一次論壇上給參會的企業家提醒:當由團隊投票決定某一事項時,要防止跌入「群體迷思」的陷阱。▼斯坦爾莫所說的「群體迷思」,是指群體在決策中為了追求高度一致,忽視並抵制少數人的觀點,從而釀成錯誤決策的現象。俗話說,兩人智慧勝一人。一般情況下,集體決策因為能夠集思廣益,所以大多時候可以做出正確決策。
  • 那些年關於乳腺癌的「迷思」: 長期喝蜂王漿會致癌?
    4月15日-21日是「全國腫瘤防治周」,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些年關於乳腺癌防治的一些「迷思」。 ◆◇迷思1 長期服用蜂王漿會致乳腺癌? 食用蜂王漿會否致癌,其實爭議一直存在。中國蜂產品協會蜂王漿專委會一篇文章指出,關於「蜂王漿激素論」的爭議,已經導致蜂王漿內銷市場逐年下滑。2013年全國蜂王漿內銷市場總量跌幅高達40%。
  • 天才教育的十大迷思
    美國天才教育的專家稱,數十年來,有關天才教育的迷思嚴重妨礙了國家為高學力兒童提供合格的教育。這些迷思影響了天才教育的各個層面,又反過來導致了人們對天才學生課堂需求的誤解以及對天才學生能為國家帶來何種貢獻的不當認識。固執的看法與隨之而來對天才教育迷思的態度回應,導致了學校對高學力學生既不關注也未提供有挑戰性課程的整體局面。因此,天才教育項目資金匱乏,學業成就差距持續擴大。
  • 父母必讀之《教養的迷思》
    好書推薦:《教養的迷思:父母的教養方式能否決定孩子的人格發展?》  作者: 【美】朱迪斯·哈裡斯 著  譯者: 張慶宗  定價:58元  內容簡介:  《教養的迷思》是喬治·米勒獎(美國心理學會頒予的傑出心理學作家獎)獲獎者朱迪斯·哈裡斯的代表作,史蒂芬·平克、查理·芒格、梁文道等皆推薦過這位與眾不同的心理學作家
  • 失智症的九大迷思(失智症系列九)
    一般人對失智症容易有九大迷思: 迷思一:我媽媽記憶力超好,什麼都記得,不可能有失智症。實際上,失智症會先影響新的記憶,就算陳年往事能夠如數家珍,但對最近發生的事情卻忘得一乾二淨,並不代表一定沒有罹患失智。一般而言,久遠的記憶通常可以持續到失智症病人的第四階段(中度階段),甚至一直保有到失智症後期。
  • 理論與實踐的結晶——《企業迷思》
    相關連結:《企業迷思》的由來2015年,宋志平先生在北京大學開設了「穿越迷思做企業」這門課,連續講了3年,每年開講之前都會對原先講稿集中修訂完善,以確保內容常講常新。正如大家在《企業迷思》一書中看到的那樣,本書所呈現的所有迷思都沒有正誤之分、優劣之別,宋志平先生的目的不在於解析不同主張中哪個對或哪個更對,而是想通過相互探討交流,一起進行思想上的碰撞,這比了解迷思本身更重要。他真誠地希望,本書能夠激發更多企業經營管理者的思想火花。
  • 教養的迷思及其他
    這些發展心理學的中心問題長期紛爭不休,難有共識,《教養的迷思》作者Judith Harris在最近的訪談中介紹了她的觀點,以及她的學術經歷。 【譯註:粗體字是Workman的提問,常字體是Harris的回答】我第一次認識你是讀到你1998年出版的《教養的迷思》。在書中你提到,同齡人群體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大於父母。我們從簡要概括這個理論開始,好嗎?群體社會化理論是我在撰寫兒童發展心理學的大學教材時試圖解決的難題。
  • 走出愛情迷思,學會為幸福而爭吵
    讓我們陷入爭吵誤區是我們對於愛情的種種迷思。這些迷思不僅來自於童話故事,還來源於浪漫電視劇、言情小說、祖父母輩的建議等等。想要收穫一段美滿的關係,我們就必須走出愛情的迷思,學會為愛而戰。適當的衝突就是我們實現親密互動的秘密武器,它能讓我們產生碰撞,拉近彼此之間的關係,當我們學會了有效爭吵,並共同作戰時,伴侶之間的情感紐帶才會更加堅固。
  • 華盛頓郵報:網絡的5個迷思
    迷思一、我們知道是誰在什麼時候發明了全球資訊網和網際網路在谷歌上查詢是誰發明了全球資訊網和網際網路,它會給你答案。可是,「發明」這個概念沒有很好地反映這些技術的真實歷史,它們來自許多人的合作,而且它們的發展以罕有明顯轉變的時刻為特徵。全球資訊網歷史中的一個傑出人物是蒂姆·伯納斯-李。
  • 揭開關於午睡的五個迷思(雙語)
    迷思1:打盹只適合懶人,或者5歲以下的孩子。   迷思2:如果睡一會,醒來時只會更難受。   Fact: How you feel after your snooze is probably a factor of how long you snoozed for. Experts generally agree that a nap should last no longer than 30 minutes.
  • 朱迪斯•哈裡斯《教養的迷思》
    ——羅伯特•賴特,《時代周刊》內容簡介:《教養的迷思》是喬治•米勒獎(美國心理學會頒予的傑出心理學作家獎)獲獎者朱迪斯•哈裡斯的代表作,史蒂芬•平克、查理•芒格、梁文道等皆推薦過這位與眾不同的心理學作家。傳統心理學觀點認為父母在對孩子的塑造中扮演著影響深遠的角色,但是朱迪斯•哈裡斯質疑這個傳統觀念。
  • 嫌疑犯有抑鬱症 症狀常見的迷思
    抑鬱症的五大「迷思」  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8月12日發表題為「有關抑鬱症的五大迷思」的文章稱,羅賓·威廉士看來是自殺身亡,這個悲劇引發全世界對抑鬱症的討論。以下是有關抑鬱症最為常見的五種迷思。
  • 淺談肌肉功能測試的迷思
    本期跟大家聊聊關於肌肉功能測試的迷思。其實這個迷思在我一開始接觸肌骨疼痛的病患時候就一直困擾著我。
  • 這五個飲食迷思,你「中招」了嗎?
    新華社北京12月25日新媒體專電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近日發表文章稱,有關飲食的迷思越來越多。一些「接地氣」的說法,將一些流行的迷思包裝成了絕對的真理。文章認為,以下5個迷思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卻在網際網路上廣泛流傳:1.所有碳水化合物都令人發胖,因為它們會在體內轉化為脂肪假的。只有當我們攝入的碳水化合物超出了我們可以存儲的量,並且攝入的卡路裡超過消耗的卡路裡時,才會發生上述情況。
  • 教養的迷思
    或許是心有不甘,之後的Judith Harris依然未放棄心理學研究和科普工作,於1998年寫出震驚世界的代表性著作《教養的迷思》。這本很厚的書,就像一篇超長的綜述,對過往近800項發表在主流學術期刊有關人格發展和家庭教養的科學實驗和數據結論,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和總結。
  • 2021考研心理學複習:後天教養的迷思
    後天教養的迷思   已出版的關於"如何成為更好的父母"的書籍多得可以塞滿一兩個大型圖書館,大家都認為父母在對孩子的塑造中扮演著影響深遠的角色。   隨後,她寫了兩本暢銷書:《教養的迷思(The Nurture Assumption)》和《基因或教養(No Two Alike)》。
  • 申脈、照海的迷思
    1 定位的迷思 大學的《經絡腧穴學》教材,將申脈的定位在:足外側部,外踝之下方凹陷處。照海的定位在: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 2 蹺脈的迷思
  • 【教友須知】關於『贖罪券』,你有幾個迷思?!
    #迷思一:人可以買大赦而使自己免去地獄!其實.這是最常被非基督徒人士誤解的一個迷思。 實際上,大赦並不能使人脫離地獄,大赦的功效只是減緩暫罰(temporal penalties)而已,它本身無法免去永火的罰。
  • 程實丨消費升級VS消費降級:破解迷思
    受此影響,較多的研究緊盯質量、價格、銷量等消費現象的短期波動,因而陷入消費升級的諸多迷思。立足基礎性的分析框架,消費升級的本質在於消費總福利的提升。居民收入引致的「財富效應」,和科技發展引致的「進步效應」,是消費升級的根本機制。
  • 警惕二級傳播與責任擴散帶來的團體迷思
    原因很簡單,他們陷入了團體迷思之中。一、「精英」的團體迷思人類個體相較於其他生物,表現出了更為進階的情感,其中既有嫉妒、慚愧與好奇,也有攻擊與羞恥等情緒。01 二級傳播通常我們在解讀團體迷思時,往往會使用群體極化來對其進行解釋,但在企業的場景之下,出現群體迷思其實有著其他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