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樂學院打造國際頂級智庫,8位專家入庫為上音建言獻策

2021-01-11 澎湃新聞

「上海音樂學院在建設一流學科與地方高水平大學過程中,始終對標國際同行,以開放的姿態與許多國際知名院校開展合作。然而,在辦學過程中,我們也越來越清晰地意識到,對於國際音樂高等教育以及音樂藝術發展的前沿態勢的了解尚不明晰、在國際一流音樂師資的獲取途徑以及與國際知名演藝機構的深度合作等方面尚嫌不足,因此,亟待建設一個音樂藝術領域的國際頂級智庫,作為上海音樂學院人才培養、師資建設、藝術創作以及社會服務等方面的重要抓手。」

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說,學校因此決定成立一個專家諮詢委員會,專事諮詢、顧問、推薦、評議等工作。

12月5日至7日,上海音樂學院國際藝術家諮詢會議在上音召開。

12月6日上午,德國漢堡音樂與戲劇大學校長艾爾瑪·蘭普森、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維多利亞音樂藝術學院院長巴利·康尼翰、義大利米蘭威爾第音樂學院院長克裡斯蒂娜·弗洛西尼、美國舊金山音樂學院院長大衛·斯圖、奧地利小提琴家鮑裡斯·庫什尼爾、英國倫敦愛樂樂團藝術總監蒂莫西·沃克、新加坡華樂團音樂總監葉聰、中國作曲家張千一等分別做了不同主題的發言,並對上音未來辦學前瞻、人才培養、中國音樂及作品推廣以及行業內的共性問題進行闡述,同時,8人還受邀擔任了上海音樂學院國際藝術家諮詢委員會理事。

廖昌永

如何更好地辦學校

德國漢堡音樂與戲劇大學和上音深交多年,校長艾爾瑪·蘭普森更是常來中國,是上音的常客。

德國漢堡音樂與戲劇大學共有4個系1500名學生,最主要的一個系幾乎覆蓋了所有西方樂器的學習,以及歌唱、作曲、指揮、教堂等方面的教育,還設有戲劇系、教師培訓和音樂療法系、文化管理系。除了專業教育,學校也非常注重跨學科和創新的項目,還專門創立了一個部門來推動跨學科的合作。

「如果一個大學能讓不同的系相互合作、相互聯繫,會產生很多有趣的結果。」艾爾瑪·蘭普森舉例,比如小提琴專業的學生,除了集中精力學小提琴,也應該開放心態對很多領域感興趣,「我們要激勵他們,讓他們對戲劇、音樂學或音樂療法等感興趣。這種跨學科合作的精神是我們學校花了精力去推動的一件事情,有時候很成功,有時候並不成功,但很重要。」

另外,該校還成立了創新大學中心,專門推動新技術和創新項目。在德國今年一個評選大學創新性的比賽中,該校從眾多學校裡脫穎而出,贏得了數百萬歐元的獎金,這筆獎金被投入到學校的新技術和創新項目中繼續發光發熱;該校還成立了一個質量管理中心,讓學校獨立於國家的監管之外,比如學校可以認證一些新課程,而不需要政府批准;該校還有一個龐大的職業中心,在學生畢業後還沒進入社會、沒成為藝術家之前,給他們提供相應的幫助和指導……艾爾瑪·蘭普森認為,這些相對特別的方面或許能對上音的發展有借鑑意義。

德國漢堡音樂與戲劇大學吸引了全球50多個國家的學生來求學,艾爾瑪·蘭普森強調,學校和上音的合作歷史最悠久。每年,都有大量上音學生到該校交換學習;該校還聯合上音、上海交響樂團、舊金山音樂學院、伯克利交響樂團推出了「樂隊文化未來」的國際合作項目;該校還建立了中國和東亞音樂中心,以了解中國樂器、中國音樂、中國文化。

「為什麼和中國的合作這麼重要?為什麼我總是到中國來而不是留在漢堡?中國的音樂市場經歷了驚人的發展,音樂廳、歌劇院拔地而起,交響樂團、音樂學院鱗次櫛比……這對全球的音樂界,尤其對歐洲來講是一個巨大的機會。我們也希望把我們的學生派過來,希望他們能夠成為這種繁榮發展的一部分。」

艾爾瑪·蘭普森同時指出,不能僅僅追求更多數量的音樂廳、歌劇院,中國有成千上萬的人首次進音樂廳,如何建立一種傾聽音樂、欣賞音樂的文化,很重要。最近,上音歌劇院新近落成,「怎麼用一種創新的方式詮釋歌劇以及歌劇導演、歌劇表演等是新的挑戰,這也給你們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音也可以創立一些戲劇表演、歌劇表演相關領域的研究課程。」

蒂莫西·沃克執掌英國倫敦愛樂樂團7年,隨著上海發展成為世界商業和文化中心,他認為,上音的國際影響力也與日俱增,可以利用這座城市的強勁發展勢頭贏得更高的全球聲譽。

具體在哪些方面努力?

「第一是參與國際音樂賽事。參與賽事的經驗對於人才培養非常重要,他們可以互相學習,被業界所熟知,同時也可以為上音帶來更多的認知和認可。我覺得要鼓勵學生參與這些賽事,競賽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部分,最重要的並不是要贏得比賽,更多的是通過這種參與來學習。」

「第二是參與國際藝術節。上音學生院團可以安排一些巡演,和國際藝術節建立起國際聯繫,這對學生和學校來說都是很有意義的。上音可以選擇一個藝術節,有了影響之後再慢慢擴展。」

蒂莫西·沃克認為,上音還可以通過校友的網絡來開展合作,包括那些成功的畢業生以及海外留學生,「這裡面有很多機會可以好好利用。我們應該跟蹤畢業生的發展,成功的畢業生應該是上音最好的大師,一個音樂學院的標杆是由成功的畢業生決定的,無論他們是樂團演奏家、獨奏家、作曲家、指揮家,還是教師、錄音師或者樂團的管理者、藝術節場館或者歌劇院的管理者。」

還有參加國家慶典活動。蒂莫西·沃克舉例,2012年倫敦奧運會,倫敦愛樂樂團為205個國家錄製了國歌,這對樂團來說是非常好的公關機會,「我們去錄音棚錄歌時,也製作了別針,每次錄完後我們就會推出別針,這是一種很好的推廣。當這些國歌在奧運會上響起時,倫敦愛樂樂團得到了很多關注,反響非常好。所以,上音可以運用創意的方式來參與國家的慶典活動、賽事活動,同時通過數字媒體來推廣。」

如何更好地教學生

奧地利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鮑裡斯·庫什尼爾就小提琴的人才培養與教育發表了不少見解。

在他看來,培養青年小提琴演奏人才的過程包含許多密切相連、息息相關的細節,這些細節對年輕音樂家的藝術、才智和道德形象有著深遠的影響,以消極被動或者過於誇大的錯誤方式處理其中涉及的任何因素都可能導致人才的成長速度減慢,甚至帶來毀滅性後果。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將「才華型」和「技藝型」的年輕演奏家區分開來,還有一種演奏家是「天才型」,這種人特別少,他們的名字會永遠刻在音樂史冊當中,「我幾乎可以準確無誤地在聽到他們演奏錄音的一開始,就判斷出一個素不相識的小提琴演奏者是屬於技藝型、才華型還是天才型。」

「作為教師,我們必須非常清晰地了解,一個年輕人必須具備哪些素質才能被稱為才華型的人才,此外還應該知道他有哪些不足之處,怎樣彌補這些不足增強他的能力。」

鮑裡斯·庫什尼爾為此將標準細分為11條:他演奏的音色必須優美動人;他應該擁有精準的音樂聽辨能力,能持續以精確的音準演奏;他要有能力用較快或者極快的節奏演奏樂曲的炫技性樂段;他應該能夠熟練運用小提琴的歌唱性演奏技巧,處理樂曲的慢節奏樂段、炫技型和快節奏的樂段;他要有耐心並且充分理解左右手適合小提琴演奏的最佳自然位置的重要性;他要有很強的記憶力,可以記住大部分的作品,並且隨時做好準備演奏;他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登臺演出時要能克服緊張的情緒和心理壓力;他不應該在其他同齡人比賽獲獎的時候表現出嫉妒;他應該樂於接受老師、朋友或者自己信任的其他音樂家的評論和建議,不因別人的批評性意見而氣餒;他要有一位才智出眾、細心周到、有耐心的優秀教師;他的父母或者親近的人要充滿愛心和耐心,周圍的人要充分認識到人才的教育和培養是一種長期和艱巨的過程。

鮑裡斯·庫什尼爾針對每一條都展開了詳細闡述。比如精準的音樂聽辨能力,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求學時,他跟過很多名師,他們要求學生演奏弦樂器時必須非常注意保持音準精確,他們不會允許學生在音準不清的時候演奏樂曲,而且非常注重對不同音階和練習曲的練習。

在很多小提琴比賽當評委時,鮑裡斯·庫什尼爾發現,很多老師對於音準問題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相反他們更加專注於讓學生表演那些難度更大或者技術上具有挑戰性的作品,「我們必須認識到,這種不對音準進行深入思考和精心把控的演奏只會損害年輕演奏者的音樂聽辨能力,會對他們未來的發展產生極大的危害。」

再比如左右手的位置,老師在培養小提琴家的過程中要有充足的耐心跨過這一艱難的一步,他以房屋建造舉例,「造房子從造地基開始,房子建得越高地基就應該越深越牢,地基不牢一陣風就可以吹倒。對小提琴教育來說紮實的基礎也是這麼重要,每個學生要基於自身特點找到最佳的左右手位置,這種位置是經過科學證明的,在多數情況下也是人體的自然姿勢。」

再比如才智出眾、細心周到的優秀教師。在鮑裡斯·庫什尼爾看來,老師遇到才華橫溢的學生是一場極大的幸事,另一方面,要找到一位稱職的老師也是難得的機遇,「千裡馬遇到伯樂」更是少之又少。

「一位出色的老師必須具備多種素養,比如他本身要是一位優秀的小提琴家、心理學家和高明的醫生,他要能準確診斷出學生的問題所在,並且提供適當的改進建議。」此外,他強調,「好老師永遠不能試圖讓學生成為第二個自己,他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個性和獨特性。一位優秀的教師應該是一位受過良好教育的音樂家,他對學生和自身從事的職業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熱愛,還有最重要而且很難得的一點,他要有出色的教學能力。」

葉聰是新加坡華樂團音樂總監,同時是美國印第安納南灣交響樂團桂冠指揮。他出生於上海,從10歲考入上音附小學鋼琴,到後來入讀上音指揮系,上音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扮演過濃墨重彩的角色。

此番以諮詢委員會理事的身份為母校建言,他從一個真實的故事展開了敘事。

「大家都知道郎朗是誰,在一個比賽當中,我被這個孩子感動了,他當時在國內還沒有真正上過音樂學院,想到美國上學校,爸爸託人找我介紹。當時我就給他思考了很多可能性,最後挑中了柯蒂斯音樂學院,因為校長加裡·格拉夫曼也是著名的鋼琴教授,他能夠在鋼琴藝術上把朗朗發展上去。除了教鋼琴,他還有很多社會資源,可以把他的學生介紹到紐約、倫敦等地。」葉聰就這樣把郎朗介紹給了加裡·格拉夫曼,不出所料,他後來果然被錄取了。

葉聰認為,好的音樂學院要有大師級教授,就像加裡·格拉夫曼,母校上音應該設立一種吸引大師級教授的機制,大師級教授不一定能做滿12個月,可能還有很多其他限制,機制要有一定的靈活性容納他們。光靠外來也不行,學校裡的人才也可以把他送出去再請回來,在機制上容許他能夠在國際上活動。

「大師級教授的機制對上音的發展非常重要,它能幫助上音吸引到一流的學生,這些一流學生送出去會成為一流音樂家,再回來就成了大師級的教師。」

葉聰接著又舉了一個例子。1980年代初在紐約,他在一個朋友聚會上遇到了大提琴家馬友友,很多人只知道他琴拉得好,卻不知道他在歷史、人文、哲學等方面的知識也不得了,強大的知識後盾極大地豐富了他的音樂表現力。

「當時他的媽媽跟我說了半天,決定他上哪個大學時反而挑了哈佛大學,因為他們覺得要讓馬友友有機會接觸很多課程。這個故事對我觸動很大,我本身是音樂學院教育出來的,我也的確看到音樂學院因為學生時間有限,大部分時間都在練琴。我的第二個建議就是,百忙當中一定要讓學生學歷史、人文、文學等課程,要給那些特別優秀的學生開文化課小灶、準備特別的課程,這對他們將來的藝術起飛一定會起作用。」葉聰說。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打造中國金融的全球頂級金融學院!
    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是按照國際一流商學院管理模式和標準創辦,專注於高端金融人才培養和金融領域智庫研究的金融學院。學院於2017年6月正式開辦,初生的學院,肩負著「立足國際金融視野、服務國家金融戰略、塑造頂級金融人才、成就頂級金融智庫」的辦學使命,堅守著「學術研究和學科建設一流、教學項目和高端人才培養一流、智庫研究和社會影響力一流」的辦學目標。
  • 11位在京濱籍博士專家建言獻策 「隔空」助力濱州人才節
    8月15日上午,首屆濱州人才節·「駐京專家建言獻策 助力『七富七強』」座談活動在北京分會場舉行。此次活動由濱州市政府駐北京聯絡處(濱州市投資促進處)承辦。活動伊始,濱州市政府駐北京聯絡處(濱州市投資促進處)負責人介紹了濱州市2020年上半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以及首屆「濱州人才節」相關事宜;組織濱州籍駐京專家、學者觀看了濱州城市宣傳片,通過視頻連線收聽收看了2020年「濱州人才節」啟動儀式暨人才發展專題報告會。之後,「駐京專家建言獻策 助力『七富七強』」座談活動正式開始。
  • 發揮人才優勢 回饋重點僑鄉 省僑聯「志願團」建言獻策會在青田召開
    8月20日,省僑聯「2020高層次留學回國人才為國服務志願團」建言獻策會在青田召開。
  • 智庫資訊 | 「高端智庫看山東」走進德州 近20位智庫專家為德州...
    ,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現代化龍頭企業,推動德州農業率先實現現代化」等五個方面,建言德州未來發展和「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張詩雨說,作為山東省唯一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城市,未來五年將是推動德州高質量發展和加快落實區域發展戰略的關鍵五年,本次調研充分聚焦地方發展實際需要,為「十四五」時期發展建言獻策,對於促進地方科學決策具有重要的意義。下一步國研智庫將進一步推進國家高端智庫與山東省及有關城市的深度交流與合作,為山東經濟與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持與助力。
  • ...座談活動在京舉行11位在京濱籍專家建言獻策「隔空」助力濱州...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記者李鵬飛通訊員郭曉琳報導)8月15日上午,首屆濱州人才節·「駐京專家建言獻策助力『七富七強』」座談活動在北京分會場舉行。
  • 上海音樂學院與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聯合辦學
    中青在線上海1月12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燁捷)今天,上海音樂學院宣布與英國皇家音樂學院(RCM)深度合作,正式成立上音-英皇聯合學院。這是中英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第四次會議去年12月在上海成功舉辦後,中英雙方文化交流取得的一大標誌性成果。
  • 湖南百位智庫專家為婦兒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建言獻策
    12月17日,湖南省婦女兒童工作智庫專家年會在長沙召開,來自全省各地的百位婦女兒童工作領域的專家、學者會聚一堂,總結智庫成立一年來的工作成果,為該省新周期婦女兒童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建言獻策,共同謀劃推動該省智庫工作和婦女兒童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 上音和伯克利音樂學院籤約聯合辦學 培養新型音樂人才
    原標題:上音和伯克利音樂學院籤約聯合辦學 培養接軌國際新型音樂人才  東方網5月27日消息:昨天下午,上海音樂學院與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籤約,共同創辦上音—伯克利現代音樂院,打造具有中國風範的當代音樂創作「孵化地」。  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葉小鋼將擔任現代音樂院名譽院長。
  • 上音與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聯合辦學 首批招收二三十人
    而英國皇家音樂學院1882年由英國王室創立,是世界頂級音樂教育與研究機構,上音院長林在勇稱,「應該說是長期雄居傳統音樂教育的世界前三甲」,在134年的辦學歷史上,該校從未在海外與其他音樂學院有過聯合辦學方面的合作。
  • 新一輪「智庫潮」來臨 學者建言既國際化又要接地氣
    《全球智庫報告》2007年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詹姆斯·麥甘牽頭髮起,每年年初發布由全球數千位專家學者提名的智庫排名結果。目前該報告已成為世界上最受認可的智庫排名表。  今年共有7家中國智庫入圍「全球頂級智庫前150強」,分別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  據統計,全球目前共有6681家智庫,其中美國1830家、中國429家,英國287家,位列智庫數量前三甲。
  • 上海音樂學院牽手伯克利音樂學院,成立「現代音樂院」
    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一直在當代音樂領域享有盛名,72年的校史上,該院先後出過114位葛萊美獎、19位艾美獎、5位奧斯卡獎、5位託尼獎獲獎校友,素有當代音樂創製「航母」之稱。5月26日,上海音樂學院宣布,經與伯克利音樂學院友好協商,雙方決定建立「戰略學術夥伴」關係,成立上音-伯克利現代音樂院,打造具有中國風範的當代音樂創作「孵化地」。
  • 中國科學院大學吳德勝教授榮獲「2020中國僑聯特聘專家建言獻策特...
    中國僑聯近日公布了「2020年中國僑聯特聘專家『建言獻策獎』名單」。其中,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吳德勝教授榮獲特等獎。這是吳德勝教授繼2019年獲得「中國僑聯特聘專家建言獻策特等獎」後第二次獲此殊榮。
  • ...一帶一路」國際智庫專家委員會主席、藍迪國際智庫專家委員會主席
    趙白鴿趙白鴿博士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十二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國際智庫專家委員會主席,藍迪國際智庫專家委員會主席,國家發展改革委中歐綠色智慧城市獎專家組組長她致力於「一帶一路」倡議的有效實施,積極向黨中央,國務院建言獻策,組建了由政府、智庫、企業共同組成的「一帶一路」平臺,為中國進入新型全球化建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她積極參與促進中外國際交流,推動中歐綠色和智慧城市交流合作與模式創新,為城市發展尋找新方向。2019年獲得巴基斯坦阿爾維總統授予的「卓越新月獎」國家榮譽勳章。
  • 頂級專家為深圳建設「國際著名體育城市」建言獻策:以文化為引領...
    10月24日上午,「深圳國際著名體育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深圳市寶安區開幕。國內外頂級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圍繞「國際著名體育城市建設的國際經驗與深圳路徑」展開主題演講、圓桌對話,為深圳市的體育事業、體育產業發展出謀劃策。
  • 藍迪國際智庫專家齊聚青島  探討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王東海)8月13日,上合示範區暨「一帶一路」發展研討會在青島舉行,來自藍迪國際智庫的專家代表齊聚一堂,圍繞上合示範區如何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等議題建言獻策。十二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國際智庫專家委員會主席、藍迪國際智庫專家委員會主席趙白鴿主持研討會並發言。
  • 上音餘丹紅教授當選國際音樂教育協會新一屆理事​
    原創 小音 上海音樂學院中國大陸唯一理事候選人並成功當選2020年8月6日,國際音樂教育協會第34屆大會於芬蘭赫爾辛基時間下午4點(北京時間21
  • 上海音樂學院探索國際化辦學推進「雙一流」建設
    不久前,作為我國第一所獨立建制的高等音樂學府,上海音樂學院宣布與德國漢堡音樂與戲劇大學聯合培養高級演奏家,這項國際化辦學成果將為國內頂尖音樂表演人才培養打開一扇新的大門。記者日前從上音獲悉,該校如今已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3所世界一流音樂院校達成了深度合作。
  •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順利完成第二次國際評估
    2020年1月10日至1月11日,由六位國際頂尖商學院專家和學者組成的國際評估委員會到訪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高金/SAIF),從師資建設、人才培養、研究平臺、學院管理、校友關係等多維度對高金十年來發展進行第二次全面評估。
  • 上海音樂學院與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在滬聯合辦學
    新華社上海1月12日電(記者孫麗萍)擁有134年歷史的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與擁有90年歷史的上海音樂學院,12日在滬宣布聯合辦學,成立上音-英皇聯合學院。這是中英兩國文化交流取得的又一標誌性成果。  英國皇家音樂學院1882年由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創立,是世界頂級音樂教育與研究機構,此前從未在海外與其他音樂學院有過聯合辦學方面的合作。  上海音樂學院是中國第一所獨立建制的國立高等音樂學府,首任院長為著名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先生,歷史上人才輩出,享有「音樂家搖籃」美譽。
  • 德國「大熊」籤約上海音樂學院,首次出版中國音樂作品
    1719年誕生於德國的布萊特克普夫與黑特爾出版社是全球最古老的音樂出版社。它以兩位創辦人的姓名命名,因其商標為一隻熊,大家又習慣稱它為「大熊」。3月15日,上海音樂學院與「大熊」籤訂合作協議,雙方約定,「大熊」將在德國出版系列中國當代音樂作品並全球發行,首批出版作品包括上音已故老院長楊立青的中胡與樂隊作品《荒漠暮色》,以及作曲家賈達群的兩部室內樂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