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9 14: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小音 上海音樂學院
中國大陸唯一理事候選人
並成功當選
2020年8月6日,國際音樂教育協會第34屆大會於芬蘭赫爾辛基時間下午4點(北京時間21點)召開網絡會議,主席蘇珊·奧尼爾(Susan O』Neill)宣布協會新一屆理事會選舉結果,上海音樂學院餘丹紅教授成功入選2020-2022新一屆理事。
8月7日深夜,餘丹紅教授通過網絡參加理事會第一次會議。
「本屆主席是肯亞人,所以我們是根據奈洛比時間開會。」身兼多職,多頻率、多時差切換的工作方式對餘教授來說已經習以為常,她表示,自己經常「一心好幾用」,同時做事使她倍感舒暢,覺得時間被雙重利用了。
作為中國大陸唯一的理事候選人,餘丹紅教授有著良好的學術基礎、音樂教育從業經驗與國際化背景。
ISME理事會的選舉活動頗具挑戰性,在長達近兩個月的投票後,餘丹紅教授從17:12的差額選舉中成功勝出,成為新任八名理事中的一員(另有四位前屆理事留任)。
「
2006年,我第一次參加在馬來西亞舉行的國際音樂教育大會,那種高強度的、洶湧而至的學術資訊使我倍感振奮。2009年擔任ISME亞太地區音樂教育大會的執行主席、2010年ISME大會專業音樂家教育分會的執行主席、以及2019年亞太音樂教育大會的主題發言人。成為新一屆ISME理事會成員之後,我會在ISME廣闊的國際平臺上,為音樂教育學科的學術交流、中國音樂教育的發展做出最大的努力。
」
—— 餘丹紅
國際音樂教育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usic Education)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音樂理事會的附屬機構,是一深具行業影響力的國際化音樂教育組織。1953年,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上,國際音樂教育協會宣告成立。它是全世界音樂教育者的聯合體,目前,全球共有70多個國家及地區參加該協會的活動。
國際音樂教育學會的基本宗旨是:
1. 建立和保持一個相互尊重和相互支持的音樂教育者的世界性組織;
2. 通過儘可能與個體、國家和國際組織共享音樂教育的知識、經驗和專門的技術來鼓勵國際上不同文化之間的理解與合作;
3. 通過全世界所有民族地區的音樂來豐富、鼓勵和促進音樂教育和教育。
相信通過中國音樂教育專家深度參與該組織的活動,會給中國音樂教育領域帶來更多的機會和可能性;同時,也將有更為通暢的渠道向世界展示中國高速發展中的音樂教育新面貌。
餘丹紅,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教授,博導。1999年獲上音音樂學系博士學位並留校,曾任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主任(2002-2018),2018年起任上海音樂學院圖書館館長。
曾任亞太地區音樂教育協會理事(Board Members of APSMER, 2009、2013年)、並任2009亞太地區音樂教育大會執行主席,2010年國際音樂教育協會專業音樂家教育大會執行主席。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分會副理事長、國際音樂教育協會(ISME)會員、美國音樂教育者協會(NAfME)海外會員、美國教育研究學會(AERA)會員、捷克共和國音樂教育協會榮譽會員;國家音樂類核心期刊《音樂藝術》編委、《中國音樂教育年鑑》主編,期刊《中國音樂教育》編委。上海市「立德樹人」重點人文學科基地「音樂教育教學研究基地」主任,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高峰高原項目」「音樂教育學」研究團隊首席教授,國家雙一流建設「音樂教育學」創新團隊首席教授。國家教育部評審通過全國課標版高中《音樂》教材主編。
2000年於德國奧爾夫基金會、奧地利奧爾夫學院(Orff Institute)學習;2008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音樂學院Music School of Illinois University(Champaign-Urbana, Illinois)訪問學者;2010年德國弗萊堡教育大學(Freiburg Pedagogic Hochschule)訪問學者。
為能在未來國際音樂教育平臺
聽到更多來自中國的聲音而喝彩!
供稿:音樂教育教學研究基地
設計:leisurelyzs
原標題:《1/12,上音餘丹紅教授當選國際音樂教育協會(ISME)新一屆理事》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