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2017級女研究生黃靜怡因畢業論文遇阻墜樓的事件引起輿論的關注。
說實話,研究生自殺似乎並不罕見。2019年9月2日華中科技大學2016級研究生陳澤民也是因為畢業論文和延期畢業的問題,墜樓身亡。2019年12月26日凌晨,南京郵電大學一研究生因為被導師辱罵,在學校實驗室自焚而死。
研究生作為高學歷人才,向來是被人羨慕的對象,可是接連發生的一系列悲劇卻讓人們發現了他們看似華美的人生背後的無奈和脆弱。
毋庸置疑,每一個因學業遇阻選擇自盡的研究生背後,都有一個惹人非議的研究生導師。悲劇發生之後,他們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些不幸離世的研究生自身的脆弱和困惑也確實值得人們反思,值得其他的研究生引以為戒。因為面對同樣的研究生導師,即使他們做得很過分,但是選擇走上絕路的畢竟是少數人,其他的多數學生都採取了更加積極的方式應對。
據中國傳媒大學墜樓研究生黃靜怡的家人透露,他們在事後也了解到黃靜怡的導師薛某平帶的另外兩個研究生也都延期畢業了,但是這兩個研究生面對延期畢業選擇了坦然接受,並沒有做出過激的行為表現。所以,從這一對比我們也不難發現,研究生面對挫折的「抗逆指數」遠比學業更加重要。
客觀來看,能夠考取研究生的學生大部分是中學階段和大學本科階段的「學霸型」學生。他們平時刻苦勤奮,自律甚嚴,追求完美,成為別人羨慕和欽佩的對象。這本來是一種優勢和優點,但是「追求完美」又是一柄雙刃劍,會大大降低學生的「抗逆指數」,他們的人生一旦受到嚴重的挫折,高度的自律和完美的破滅就極可能把他們引向自我毀滅。
據黃靜怡的家人介紹,黃靜怡高中就讀於嶽陽當地最好的學校嶽陽一中,畢業後考入上海華東大學,2017年考入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從小到大一直是人人誇讚的「模範生」。我們不難推測,正是多年的「模範生」經歷,養成了黃靜怡追求完美的心理定勢。在她的「人生詞典」裡,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只能向前,不能後退。豈不知,古人有云:月滿則虧,過剛易折,大丈夫能屈能伸。
黃靜怡的人生悲劇,不僅值得其他的研究生們警醒,也值得廣大學生家長們引以為戒:人生不需要完美,孩子也不需要完美,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追求完美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