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傳研究生」事件背後:導師「籤字」的難處有誰知?

2020-12-17 教育透鏡

提示:本文純粹是就事論理。文中舉例(個別現象)都是事實,只是為了說明問題,並非肯定一切皆是如此。

「中傳」一位女研究生跳樓,這是一個悲劇,本不該多加議論。那麼為何又要說上幾句呢?因為事關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如何把好質量關,涉及的是多方利益,而互相之間又是存在衝突的。這種利益衝突導致導師手中的那麼筆重如千鈞,並非一些人想像中一籤了之那麼輕飄。

1、事件出現反轉。

「中傳」悲劇發生之後,家人將此事公布於眾,動機應該是尋求公平,畢竟對於家庭來說是一個重大打擊,這是應該予以理解和同情的。從家人反映看,大致是該生論文經過多次修改,並嚮導師道歉認錯,可導師還是未在論文上簽字,使得論文不能送審。

看了家長公布的情況之後,一些人覺得肯定是老師的問題,而且有的言辭比較激烈。你看,辛辛苦苦十幾年,眼看就要走向社會,自食其力、報答父母了,卻因為論文被卡,拿不到學位證,一切成了泡影。此事擱在誰的身上心情都不會好,一時想不通而走向極端也有可能。

一些人這麼認為並不奇怪。這些年,師德師風是一個社會熱點問題,教師在公眾中的信任度並不是十分的高。不斷有人在網上吐槽導師不在論文上簽字而不能進入答辯程序,影響畢業找工作,似乎是導師故意刁難。如此這般,自能在學生中引起共鳴,畢竟真正的學習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至於此位「中傳」研究生是否也是這個原因,則無人細究。

隨著信息逐漸披露,網友們發現,導師已經對該生的論文進行了批改,讓她再「捋捋思路」,並且讓該生想好之後,約個電話,再詳細交談。可是,該生並未按照導師的要求去做,只是乞求導師「救救」她,一心一意只想讓導師籤字。這就出現了不在一個頻道上對話的問題。

網友還發現一個非常重要的細節,該生的開題報告並非經過自己的導師審核同意,而是在其他導師處通過的。誰都知道,這是不符合規定的,起碼也是對自己導師的不尊重。

從上述信息片段看,導師的做法並無太多的不妥。即使該生違反程序通過其他教師開了題,導師也未計較,而是認真修改了她的論文,提出了指導意見,該生自己也承認這一點。僅從這兩點看,導師也是中規中矩而且還是比較大度的。

2、到點必須畢業?

針對此事,網友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學位論文合格與否到底誰了算。當然,這是從學生角度提出的問題。

其實,答案很明確,自然是導師和答辯委同時說了算,兩者缺一不可。導師不同意送審,答辯委不受理。答辨委未通過,同樣沒有學位。學校的學位委員會只是一個程序審核把關,並非對論文質量進行實質性審核的機構。在這方面,某頂級名牌高校還經歷一場較長的官司,學校學位委員會在事實上不會對論文內容進行審核,因為成員的組成「雜七雜八」,雖然都是專家,但到了每個具體專業,大多數就成了外行。

「學位論文合格與否到底誰了算」的來由是,一些人認為,如果導師德養不好,有的為了讓學生多為自己打一年「工」,學位論文明明達到合格標準也不籤字,有的以權謀私,合格的不籤字、不合格的卻籤字。不可否認,這樣的事情確實發生過。但是,這不是學生所要表達的直接意思,也不是關鍵所在,因為高校都有相應的申訴機制。此問的潛臺詞是,我到點必須畢業,如果不能畢業那就是導師「故意為難」。

一些學生是這樣認為的,我上了大學,我讀了研究生,到點拿到雙證理所當然,否則就是影響了他的求職就業,影響了他的前途,而這樣是不合理不公平的。在這種思維支配之下,如果導師未在論文上簽字,學生不會認為自己的論文未達不到水準,而是認為導師故意與自己過不去。「中傳」該生不是按照導師要求再「捋捋思路」,而是乞求導師「救救」她,就是心理上存在「必須按時畢業」強烈暗示的體現。

3、三方在博弈。

有的認為,不就籤個字嗎,致於這麼較真嗎?這也可以理解。說這種話的人,要麼是利益相關的學生以及家長,要麼是看熱鬧不嫌事大、對導師一無所知的旁觀者。這些人不可能懂得,畢業標準實際上是學生、社會、學校三方之間的博弈,導師也是左右為難。

對於學生,自然越松越好。許多學生並非衝著學知識、長本事而去,而是衝著一紙文憑而去。他需要用這張文憑作為求職的敲門磚,別的事情並不關心。須知,對於一些人來說,工作就是個人的一切,甚至是一家人的希望,這是可以理解的,任何人都無權責備。每個人都面臨自存壓力。

但是,他們忽略一個基本前提,論文合格不合格,並不是自己一廂情願的事情,那是有基本標準的,儘管這種標準在各校之間大有不同。所以,對於高校來說,在招生的時間就得對學生講清規則,這裡不是保險箱,你被錄取之後我無法承諾你一定能夠按時畢業。

對於社會,自然越嚴越好。這些年,用人單位已經在用腳投票,寧肯不招人,也不湊合使用高校畢業生。這是導致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的重要原因。博士不如碩士,碩士不如學士,學士不如大專,大專不如高中,社會上對高校培養質量下滑就是如此直白。培養質量是高校發展當中一塊絆腳石。

教育管理部門對此很是著急,廢除清考、淘汰水師、培養分流、抽查學位論文等具體措施頻頻出臺和落地,更有許多「零容忍」,對高校啟動問責機制。然而,最後的板子一定是打在導師屁股上。翟天臨事件就是證明,頓時掀起巨大社會風波,被社會稱之為豆腐渣培養工程、含水量十足文憑,其博士導師資格被撤銷。一名導師,如果論文質量都不能把關,自然是失職,撤銷資格理所當然。但是,導師如何平衡學生訴求和社會呼聲之間的關係則是很難的。

對於高校,則是各有不同。名牌高校名高位重,一言九鼎,狠抓質量不放鬆,就是要培養高質量的畢業生。在華中科技大學,讀了四年大學拿不到學位的大有人在。2017年,華中科大又出臺了普通本科生轉專科的規定,一些學生沒有達到相應要求,直接轉為專科。你想,好不容易考上名牌大學,四年之後領到的卻是專科畢業證書,這力度誰能比。

有一類高校則有自己的邏輯。學費不僅要維持正常運行,還得保證資本投資利潤,所以學生必須一批又一批的按期畢業。學生宿舍是固定的,招生數量是固定的,舊生全部畢業之後,新生才能全部進來,學費也才能入帳,資金流和利潤率才有保證。也正是哪些,就畢業率而言,名牌大學最低,中科大4年順利畢業比重不到90%左右,其它名牌基本如此。如果你足夠細心,可去查一下另一類高校畢業率是多少。

總之,三方在培養質量上的博弈,最後都集中到導師「籤字」這個點上,導師實際上不是在籤字,而在平衡三方利益。所以,導師籤字並不簡單,而是極其複雜,可謂一籤千鈞。籤字的背後事關學生、學校、社會三方利益,哪個方面都不能得罪,也得罪不起,稍微拿捏不好就會「出事」。

4、導師籤字背後的壓力有誰知?

應該承認,在不同的學校,導師承受的壓力是不同的。不同的學校,導師的做法也各有不同。

在名牌高校,導師只要循規蹈矩,嚴格把關沒有太多的風險,反而是把關不嚴風險很大,搞不好教師資格就沒了。2019年,教育部撥出800萬元專款,抽檢6000篇博士論文,使研究生培養進入進入「嚴出」時代。2019年各地又對碩士學位論文進行大面積抽檢,學位論文一旦被判不合格,導師也將失去招生資格。「法大」有2篇碩士論文被認定為「存在問題」,導師2021-2022學年度停止指導各類碩士研究生新生。

比如華科是名牌,非常牛氣,說到做到,學生以及家長也是高素質,通情達理,所以儘管在淘汰方面極為嚴苛,但也沒有遇到多少麻煩。在這類學校,導師只要不違反相關規矩,嚴格把關是沒有風險的,但是也得適應照顧學生的情緒,與其他導師在嚴格度大體保持一致,否則難以避免麻煩。

在另一類高校,導師如果按照名牌高校的做法行事,肯定待不下去。本來學生就不善於論文寫作這種高難度動腦活動,如果標準掌握嚴了(即使遠低於名牌大學標準),必然是大面積不能通過學位論文。這個時候,即使家長找不到你,學校也會「約談」你,學生還會天天找你。

華科的做法如果放到這類高校,不用說投資者,恐怕家長早就鬧了起來。他們的邏輯這樣的,我花錢送孩子上學,就是衝著那張文憑,到點就得給雙證,不給就是你的不對。我可以告訴你,我交了貴幾倍的學費,就是來買你這一張文憑的。這就是合同,四年到了,你不給雙證就是違約。你說孩子不合格,那是你們的事,我交了高價學費,你們有責任讓孩子合格,高價的意思就在這裡面。

對於這類高校的導師來說,即使只是學士學位論文,籤字也是很麻煩的。反正你得讓學生以及家長滿意,也得讓學校和投資方滿意,但是你還得明白一個事情,如果事後學位論文被抽檢出問題你自己還得承擔責任。到底如何辦,學校不說怎麼辦,你自己看著辦。如果你辦得不好,飯碗不保那是肯定的。

綜上所述,導師籤字是很難的,需要平衡三方利益。至於如何平衡那是你自己的事,反正出了事你得自己擔著。對此,信息豐富的網友們,你有什麼真實信息,歡迎交流。

(本文為原創,百家號首發;文中資料與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26歲中傳研究生黃靜怡疑因導師刁難墜亡,導師發聲:徹底怒了!
    1.多名中傳畢業生表達對薛燕平導師的憤慨,直指其人品問題@肉肉不吃藥:我們考入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的學生,哪一個不是從小學畫畫,全家人一起投入大量精力、時間和金錢,寒窗十年才擠進這所學校。我們為什麼要在這裡讓一個被行業淘汰的騙子隨心所欲的作踐前途自尊。他十年前怎麼給我們講黃段子十年後依然怎麼給我的師弟師妹講黃段子。
  • 中傳女研究生墜樓身亡,導師回應:網傳聊天記錄被斷章取義
    原標題:中傳女研究生墜樓身亡,導師回應:網傳聊天記錄被斷章取義近日,中國傳媒大學26歲女研究生黃靜怡墜樓身亡引發關注。一方面,有自稱家屬的網友微博發文稱黃靜怡被導師薛燕平刁難,畢業論文難通過,致其精神崩潰選擇墜樓輕生。中國傳媒大學回應稱,將核實家屬所說情況。
  • 研究生導師:良師益友還是逼死學生的資本家老闆
    研究生招生培養是教育體系中非常重要的層次,但遠不如高考那樣被人關注。在很多人看來,這是成年人的群體,所有的選擇都是可以自主。儘管是成年人,沒有經歷過社會的洗禮,沒有經歷太多的坎坷,一直在學校總以為應該是順風順水,於是稍有一點挫折便會有極端事件發生。
  • 突發事件,重點關切‖26歲女研究生墜亡,校方回應
    以下為網友@嘻嘻哈哈呵呵呼呼曝光的事件背後情況及其與導師的部分聊天記錄。 作者:李蒼魚 近日,中國傳媒大學一研究生因畢業論文與導師溝通不暢未能籤字送審,導致心理壓力過大,最終選擇一躍而下,結束了26歲的生命。消息傳出,網友唏噓不已,難道又是一起導師壓迫研究生造成的悲劇?事後,中國傳媒大學發表聲明,表達了對逝者的惋惜之情,同時表示已經組織調查。
  • 中傳將啟動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
    7月底研究生教育會議,對研究生教育作出批示之後,中國傳媒大學於8月3日上午隆重召開研究生教育會議,表示將啟動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中傳官方發布了研究生招生改革實施辦法及初試自命題科目考試大綱中傳表示從2021年招生年度開始(今年考研),將對考研招生進行全面改革,主要包括初試自命題科目設置、複試選拔流程、複試考核辦法等……
  • 中傳推研究生改革,博士學制3年改4年
    會上指出,中傳將全面實施並完善博士研究生「申請-考核制」 招生方式,博士生基本學制由3年改為4年;碩士招考初試達國家線即可進入複試,取消碩士生發表學術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博士招生實施「申請-考核制」,碩士招考達國家線即可參加複試在博士研究生方面,中傳將全面實施並完善「申請-考核制」招生方式。
  • 中傳女研究生黃靜怡墜樓事件,情節真的反轉了嗎?
    幾天前,大學聲曾經跟大家討論過中國傳媒大學女研究生黃靜怡疑似因被導師薛某平卡論文不得不延畢,精神逐漸出現問題,最終輕生離世的事件。
  • 中傳:將聚焦研究生教育「卡脖子」問題,推出全方位改革舉措
    中國傳媒大學黨委書記陳文申表示,中傳研究生教育改革必須貫徹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眼全媒體高層次人才培養要求,聚焦研究生教育各環節「卡脖子」問題,推出全方位改革舉措,構建科學的研究生教育培養體系,為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夯實根基、提供保障。
  • 導師介紹 | 中傳新聞學院
    指導學生作品:①2018年指導研究生創作的紀錄片《從不罕見》獲得2018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入圍獎」以及2018中國紀錄片學院獎「最佳新人獎」提名獎和入圍「2018金絲帶優秀紀錄短片。」 主講課程:主要有傳播心理學、新聞心理學、廣告心理學、傳播研究方法、傳播研究的設計與分析、基礎統計學、調查數據的處理與分析、質化研究方法。
  • 中國傳媒大學女研究生墜樓身亡 疑因畢業論文被導師「槍斃」
    大眾網海報新聞北京5月10日訊(記者 劉璐)近日,中國傳媒大學26歲女研究生黃靜怡被曝因畢業論文未獲得研究生導師薛燕平通過,面臨延遲畢業,在多次與導師溝通未果後選擇跳樓。
  • 中傳研究生錄取破除「唯分數」論?如何培養碩士專家這樣說
    8月6日,中傳公告指出,2021年招生年度開始,將對碩士研究生招生選拔方式全面改革,包括初試自命題科目設置、複試選拔流程、複試考核辦法等。中傳在選拔錄取中,初試增設了材料評審環節,多維度考核學生綜合素養;規範科研訓練等方面,取消碩士生發表學術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的陳規。專家表示,探索多元化學術創新成果評價體系,有助於激勵研究生把更多精力用於科研和實踐。
  • 中傳研究生黃靜怡,你真的不該走
    鮮花一樣的中傳研究生黃靜怡墜樓了,永遠地走了!事件發生後,死者的親屬發了一張帖子。文稱,因為導師對於黃靜怡的畢業論文不管不顧,甚至將其拉入黑名單。身為一個研究生,你的學識和素養應該是很高的了。你能有什麼看不開的,想不通的呢。海闊任魚躍,天高由鳥飛。遙想蘇軾年少之時,意氣風發。可是一到中年,黑雲壓城,命運突變。可是蘇軾呢?沒有畏懼,沒有退縮,沒有怨天,沒有尤人。「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達觀淡泊,樂觀積極,終有建樹,青史留名。
  • 中傳研究生跳樓身亡,疑因導師不同意送審論文,同院教師肯定其學術水平
    中傳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官網顯示,薛燕平為該院動畫系副教授、研究生導師,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動畫編導教研室主任。5月10日下午,中國傳媒大學官方微博發布該學院關於黃靜怡同學相關情況的說明:2020年5月1日下午6時許,驚悉我院2017級動畫藝術學研究生黃靜怡同學在家不幸墜樓身亡,學院師生深感惋惜和痛心。說明稱,學院立刻成立了善後小組。
  • 天津大學研究生舉報導師,自己卻出言不遜
    沒過幾天,就在此事還未有下一步進展的時候,天津大學卻又出了一件事,同樣是發生在導師與研究生之間,有一位研究生指責導師沒有師德。但看過研究生本人所發的聊天記錄後,我不淡定了。說別人無德,自己的表現還真的很難不讓人搖頭。咱們今天就把兩件事連起來說說,看看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矛盾。
  • 教育部通知,嚴禁導師與學生發生關係的背後,是眾多學子的血淚史
    在我國,目前研究生教育(不論是碩士還是博士),採用的是學徒制的教育方式,這使學生跟導師之間的關係變得非常緊密,方便導師直接指導學生,開出科研的花朵。據統計,目前全國共有研究生導師46萬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1.5萬人,這種學徒式門第關係,固然有其好處,但也使導師擁有至高的權力,讓他們能夠左右學生的學業成績甚至畢業與否。
  • 中傳新規:研究生基本文獻考試三次不及格,終止培養或分流
    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任孟山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中傳近期出臺的研究生教育改革舉措中,取消碩士畢業生必須發表論文要求,不將期刊論文發表作為獲得學位的前置條件,但不發表論文不等於碩士研究生不用寫論文,完成合格的學位論文是對每名研究生獲得學位的基本要求。在7月底召開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之後,一些高校將啟動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上日程。
  • 中傳新規:研究生基本文獻考試三次不及格,終止培養或分流
    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任孟山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中傳近期出臺的研究生教育改革舉措中,取消碩士畢業生必須發表論文要求,不將期刊論文發表作為獲得學位的前置條件,但不發表論文不等於碩士研究生不用寫論文,完成合格的學位論文是對每名研究生獲得學位的基本要求。在7月底召開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之後,一些高校將啟動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上日程。
  • 中傳研究生教育改革率先出招!延長博士學制、免發論文等成為關鍵
    也是為了讓學生有更充足的時間做更有質量的研究,以提高博士研究生的質量,提升博士研究生教育水平。免發論文不意味著質量「放水」中傳取消碩士發表學術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的陳規,要求學碩生參加論文寫作訓練計劃,提升論文寫作能力,鼓勵學術發表。
  • 「中傳研究生」為何從26樓跳下?
    研究生的家屬發文研究生跳26樓,家屬討說法:在5月9日21點左右,一位家屬將「中傳研三學子」寫論文會跟做人的道理有關係嗎?不都應該實事求是嗎?我覺得疫情期間在家跳樓而下,其家長也有一定責任!因為自己孩子的精神狀態不好,父母不應該深度陪伴、加以開導嗎?其背後是否還有師生、家校、以及父女等別的信息沒給出來呢?
  • 中傳研究生與西安九歲小學生自殺背後
    網爆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黃靜怡因論文未通過而輕生,網絡搜索出來一連串的類似報導,有如華中科技大學,同濟大學……。學校聲明對學生關愛有加,是不是就從側面反射出家庭教育的缺失,家人關愛的不到位?我們不妨看看黃靜怡的遺書,以及一些網友對導師的評價。